我看到了一切 第267节

  谢瑞麟微微抬头:“效果比预期好一点,平均光电转变效率为21.7%左右。”

  “哦?”黄玉冠对于这个结果有点惊讶:“如果这个数据,那就可以考虑直接生产了。”

  “直接生产也可以,黄总监,你知道这东西的成本是多少吗?”

  黄玉冠在光伏企业干过五六年,非常清楚其中的情况,他笑着说道:“这种碳化硅管的成本非常低,至少我们内部采购会非常便宜。”

  “具体多少?每平方米多少钱?”

  “工厂那边按吨计算成本,一吨的生产成本差不多8万块钱左右。”

  谢瑞麟提了提眼镜,目光非常震惊:“一吨8万?”随即他拿起桌面的一份文件,翻了翻其中的参数:“每平方米246克左右…一吨差不多就是4065平方米,一平方米才19.68元?我靠!”

  “如果这东西上市销售,估计传统光伏板生产商要全面崩溃。”黄玉冠开玩笑道。

  谢瑞麟倒是没有操心这种市场的事情,毕竟他以前在中科院工作的时候,就没有太多参与实际的产业交锋,他摸了摸下巴扎手的胡茬:“黄总监,我听说飞艇公司是打算将这东西安装在飞艇上半部分?”

  “是呀!以这种性能,估计不需要10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面积,毕竟如此庞大的面积,发电量太多了,如果用不掉这么多电,飞艇只能选择弃电,或者只能加电池。”

  黄玉冠一边回答,一边拿出保密版本的定制平板电脑,找到了飞艇公司的一部分设计资料:

  “目前最大的蓝鲸3号飞艇,每小时最大耗电量为1150千瓦时,24小时最大耗电量才27600千瓦时,就算是加上其他升降货物、压缩氢气、制冷之类耗电,一天耗电量也不会超过4万度。”

  “如果是这样,10万平方米的碳化硅管光伏板确实太多了。”谢瑞麟拿起圆珠笔计算了一下:“考虑到了在仅仅是作为补充,我认为2万平方米就足够用了。”

  对于这个数据,黄玉冠也表示赞同:“2万平方米,理想状态下,一天平均发电3.47万千瓦时,基本可以满足一天86%左右的电力需求。这还可以减少电池配置规模,大概只需要配置之前一半左右的电池即可。”

  谢瑞麟笑着摇摇头:“算了,这种事情还是留给飞艇公司那边去考虑吧!我们还是研究一下如何改进技术吧!”

  “也是。”

  众人讨论起如何改进技术。

  讨论了几个小时,他们拿出了好几个改进方向,比如加厚布料、掺杂砷化镓、使用特殊编织结构等。

  同时,还有两个小组在进行碳化硅管光伏板的各种测试。

  其中包括使用寿命评估、使用年限衰减率、高紫外线环境、强风沙环境、高盐度环境、高温环境、低温环境、真空辐射环境等使用情况和使用寿命评估。

  就在此时。

  飞艇船坞的穹顶结构,也开始进入了安装阶段。

  第一阶段是安装骨架。

  一体成形的超轻拱桥结构,轻而易举被吊车吊起来。

  “慢一点…”施工方的安全员紧盯着。

  突然一阵强劲的西北风裹挟着沙子袭来,非常轻的拱桥型骨架被风吹得不断摇晃。

  正在拉扯引导的工人,迅速将牵引绳固定在提前准备的配重上,避免骨架被吹得摇晃起来。

  过了一会。

  看到风停歇了下来。

  施工指挥员赶紧拿起对讲机:“快点,动起来。”

  随着骨架的底部镂空榫卯结构,缓缓插入地基预留的高强度钢柱中,几个工人马不停蹄抬巨大的螺帽,将螺帽安装在手臂粗的螺丝上。

  安装好之后,另一组工人拉着高压气枪将螺帽螺丝和钢柱表面的尘土吹干净,然后快速喷涂上速干保护漆,紧接着套上一层工程塑料保护套。

  这个船坞是最小的一个,长度为300米,宽度为100米,高度同样是100米。

  站在地面上,正面呈现出一个半球形,侧面看过去则像一个埋入地下一半的圆柱体。

  由于修改了设计方案,之前表面并没有设计光伏板,现在这些船坞的穹顶上,都要安装新型的光伏板,用于增强基地的能源自给自足。

  就在飞艇工厂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负责研究新材料应用的民勤研发中心511实验室,他们此时也发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应用。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碳化硅管的深度应用方面。

  其首席研究员张树立看着眼前的的实验设备,脸上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只见,随着设备的负压系统启动,源源不断的纯净水从底部的污水箱中被抽上来。

  不到二十分钟,一立方米污水就被抽了90%左右。

  张树立拿起采样器,抽了20份样品,送到了研发中心的检测实验室中,让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成分检测。

  在等待检测报告的时候,他们又陆陆续续实验了十几次,使用了当地的城市污水、附近盐湖的咸水、实验室自己调配的化学污染水,分别接下来抽水实验。

  等拿到了检测报告后。

  “张博士,好消息,好消息…”6一个研究员脸上满是喜色。

  “结果出来了?”张树立一下子从座位上弹起来。

  那个研究员喘着粗气:“呼呼…出来了,结果是超纯水。”

  “好好好…”张树立拿过检测报告,他看得非常仔细,身体甚至在微微发抖,因为他太兴奋了。

  “张博士,我们成功了。”

  “低成本海水淡化技术没有想到会这样实现。”

  十几个研究员都狂喜不已。

  他们研究的抽水技术,就是利用一种内孔径46纳米到49纳米的碳化硅管,通过烧结过程中,在石墨粉末这添加铝粉末和钙粉,让其形成特殊的内壁结构。

  这种新型碳化硅纳米管,只需要管道两侧存在气压差,高压那一侧的水分子就会自动向低压那一侧流动。

  准确来讲,是高压一侧的水分子会“蒸发”,这种蒸发原理是该类型的碳化硅纳米管内部的真空状态造成的超低温蒸发。

  因此这些非常小的压力差,就可以让高压一侧的水体快速蒸发,然后水蒸气分子就会源源不断被吸过去低压那一侧。

  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维持一侧的低气压,就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超净水。

  本来原来是,张树立等人是采用平放抽水的模式,但并没有成功获得超净水,反而让纳米管被杂质堵死了。

  直到前两天,他们无意间将碳化硅纳米管垂直放置在水体正上方,一下子就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样。

  这种放置方式,让水分子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纳米管,而其他成分则因为重力的原因,没有办法向上移动,这保证了管道内部不会被轻易堵塞,可以长期运行下去。

  这也是实现超低成本海水净化的前提。

  不然经常需要更换碳化硅纳米管,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

  加上这种小压力差抽水,几乎不需要热源加热海水,让其成本进一步下降。

  张树立兴奋之后,又迅速冷静下来,他吩咐道:“大家尽快整理好报告,晚上我要向老板汇报这件事,到时候老板不会忘记大家的辛苦。”

  “是。”

  “放心吧!这种关键时刻,我们肯定不会掉链子。”

  张树立随即布置了各项工作,让实验室的所有人加班加点,一定要仔细弄好实验数据。

  毕竟这个技术非常重要。

  他们实验室自己预估过,仅仅是实验室的那个小设备,一天可以抽出65立方米的超净水,能耗还不到3度电。

  加上设备折旧和场地费用,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每立方米超净水的成本不会超过0.05元。

  这成本可以秒杀当前的一切海水净化技术。

第249章 成本问题

  窗外,西北风凛冽。

  哪怕是民勤县周围已经被改造成为了连绵不绝的大豆农场,来自更加遥远地带的沙尘,还是被强有力的西北风裹挟而来。

  “…”江淼听着张树立的汇报。

  “…以上就是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张树立脸上带着激动和一丝丝紧张。

  江淼放下手上的报告,笑着说道:“辛苦张博士和511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了,奖励按公司的规定来。”

  “多谢老板。”张树立的心猛然扑通扑通跳起来。

  虽然这个研究是从碳化硅纳米管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张树立团队确实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他们团队会获得该技术的相关产品,5%的毛利润作为专利激励。

  别小看5%的毛利润,这东西要是大规模生产,每年产生的毛利润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很多人都会下意识认为,这东西的第一个应用方向肯定是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这确实是很快会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应用方向。

  但是江淼在看完511实验室的全部报告之后,很快就发现了第二个应用方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应用方向,甚至可以和海水淡化相提并论的应用方向。

  江淼吩咐道:“张博士,你回去之后,去找其他实验室借设备,就说是我批准的,我想一下…”

  停顿了片刻,他接着说道:“506实验室有几套大功率的抽真空设备,就借他们的设备,我要做一个实验,你们也准备好真空蒸发器。”

  “好的。”张树立已经猜到了江淼要做什么,那就是要验证不同真空度下,抽水的效率如何。

  第二天下午。

  协调好设备借用的工作之后,张树立才打电话给江淼。

  江淼赶过来的时候,测试工作已经在进行。

  只见在高真空度的情况下,玻璃污水箱的污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着,仅仅用了不到3分钟,一立方米的污水就被抽干了。

  “继续。”江淼看着他们继续做实验。

  张树立等人也开始调高真空度,从而提升一侧的负压。

  随着负压不断提升,纳米蒸发器抽水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负压的提升,污水之中有害成分也进入了净水箱中,同时一部分大颗粒污染物也一点点堵塞了碳化硅纳米管。

  对于这一点,众人都有预料到。

  重新调整实验方案,忙碌到晚上十一点半左右。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效率,在特定负压下,碳化硅纳米管的净水效率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性价比,差不多每千瓦时电能可以产生87立方米超净水,是之前的的两倍多。

  但是江淼并没有让张树立团队停止研究,接下来还需要继续进行实验。

  不过实验方向不再是净水提取的效率,而是不同长度的碳化硅纳米管,提取每立方米超净水需要消耗的能量。

  一连五天的实验。

  张树立团队此时也明白了江淼的想法。

  由于碳化硅纳米管的长度很难超1米,因此张树立团队采用了焊接的方式,将一个密封金属环焊接在碳化硅纳米管集束上,让两股碳化硅纳米管可以连接在一起。

  使用这个方式,他们不断延长着碳化硅纳米管。

  五天时间,就将碳化硅纳米管延长到了150米。

  实验非常成功。

  哪怕是延长了150米,碳化硅纳米管仍然可以毫不费力将纯净水从污水箱中吸到另一端。

  不过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问题。

  那就是一开始的时候,要采用垂直摆放,让常温水蒸气可以漂浮上去,但这个垂直长度不能过长,一旦超过4.5米左右,水蒸气就容易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无法继续上浮,从而凝结在该高度的管道内部。

首节 上一节 267/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