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232节

  因此现阶段,只有海陆丰公司可以救未来汽车。

  毕竟比起其他电池,海绵电池在回收再利用上,存在巨大的优势,其电池废液是大豆油和一些常见的微量元素,可以直接拉去炼生物柴油;海绵结构和沉积其中的氯化钾,则可以拉去做有机肥。

  内胆和其他配件则可以翻新复用几十次以上。

  本质上,内胆和其他配件的投资,那是一次投资复用几十次。

  废弃大豆油提炼生物柴油之后,大概可以让电池成本回收50%左右,海绵结构和氯化钾沉积物作为有机肥,又可以回收10%左右的成本。

  海绵电池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除了第一次投资的成本比较高,内胆和配件复用之后,其成本就会不断降低。

  这种情况下,磷酸铁锂、三元锂都要完蛋。

  至于目前已经初步进入试用的半固态电池,以及实验阶段的全固态电池,虽然理论能量密度高于海绵电池,但生产成本太高了。

  确实很多化学电池、固态电池,都需要各种稀有元素,这从根本上堆高了成本,哪怕是工艺再先进,也没有办法将成本压低太多。

  就好比磷酸铁锂,除非完全不用锂、钴之类的元素,不然生产成本是不可能低于每吨3万元的。

  现在各种吹得天花乱坠的固态电池,绝大部分也要使用稀有元素。

  而且传统电池工业的生产模式,再怎么改进,也是打不过海绵电池的。

  海绵电池的核心部件蓄电海绵,是通过生物自生成的方式合成的,而且在合成过程中,还会释放电能。

  几乎是一边生产、一边发电。

  原材料价格也非常便宜,还是国内可以完全自给自足的原材料。

  面对这种情况,哪怕是其他电池企业马上拿出固态电池来,也没有办法干得过海绵电池。

  至少那些光电企业、风电企业,不会采用固态电池,而是会购买海绵电池。

  光电风电企业会大规模使用海绵电池,这也是江淼拿捏未来汽车等换电汽车企业的另一个抓手。

  现在电网之所以执行谷峰电价,就是发电存在不可控因素,用电也存在各种波动,才搞出谷峰电价。

  等各大光电风电企业布局完成蓄电系统,到时候电网肯定会取消谷峰电价,采用统一市场价。

  到时候换电企业能不能拿到大工业用电的谷电价格,就成为一个未知数了,虽然用电大户肯定有优惠,但这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便宜。

  一个商业模式能不能发展。

  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而海绵电池的出现,会改变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格局,和电网的收费模式,这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数。

  作为源头企业和操盘手之一,海陆丰公司自然是稳坐钓鱼台,但是其他企业就要看运气、看决心、看策略了。

  一旦走错一步,可能就会走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过年期间,江淼也在思考海绵电池的商业模式。

  如果是传统的出售电池模式,显然是不符合江淼设想的,因为海绵电池必须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回收比例,才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商业模式制定上,就必须考到这些因素。

  他设想的商业模式是租赁,就是向其他需要使用电池的企业出租电池,到期有海陆丰公司统一回收再利用。

  既然是租赁模式,那电池租金就肯定不能太高。

  如何设定租金,江淼已经命令市场调研部的定价办公室研究。

  目前的租金定价为每立方米内胆1万元,外加1万押金,到期回收时,海陆丰公司退回1万押金。

  扣掉成本,加上回收的设备、废弃大豆油、废弃海绵结构等,每立方米赚1.3万左右。

  这种模式适合那些光电风电企业,他们使用频率高,而且单个电池的功率可以限定在60千瓦以下,从而提升其循环次数,全寿命放电总量可以达到30万度,平均每度的租赁成本为0.033元。

  这个成本对于光电风电而言,绝对是有利可图的。

  而电动车、电动船只之类的企业,则不太适合使用租赁模式,只能采用购买模式。

  之所以不适合,主要海绵电池适用于换电,现在换电模式要推广,就会出现各个汽车企业都使用海绵电池的情况,到时候回收电池的时候,钱是该退给谁?这绝对会引起各个企业的矛盾。

  因此交通工具上使用的海绵电池,只能直接销售电池给企业,到时候再由海陆丰公司统一回收电池。

  从年初三到年初八。

  五天时间内。

  公交公司已经有86辆K7公交车完成了电池更换工作,而这些公交车上的自动售货机和限位器,进行了调整和改造,让其更加安全、便捷。

  雷波并没有在公平镇待着,而是在筹备真正的电池工厂。

  毕竟公平镇基地的小作坊,每天就生产50立方米的电池芯材,这点产量连海陆丰公司自己都不够用。

  而且作为新产品,各项专利要申请,还是各种手续需要完善。

  如果只是单纯自用,倒是不需要太麻烦,但要上市销售,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就必须到位,雷波等人忙得脚不沾地。

  由于海绵电池还没有正式销售,各大电池企业还没有察觉到危机的到来。

  不过另一边,随着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到了,香江金融市场终于动起来了。

第218章 关门打狗

  通常来讲,港股春节期间一般休市四天半左右。

  因此在年初三,港股就开始重新开市了。

  也就在这一天,量子基金先是借助海外渠道,秘密放出几个好消息,迅速拉高股价,然后迅速出货。

  同样关注着量子基金的新世纪基金钟理文,几乎是同步分批出货,将之前低价购入的17.6%股份,一点点卖出去。

  时间持续了近一个星期。

  直到年初十。

  新亚银行在中行的办公楼内。

  其董事长李林奇和其他几个大股东,对于近期股票飙升的情况。

  今天早上已经收到了证监会的询问函件,要求他们解释年初三从海外传过来的几个消息,如果有就披露详细情况,如果是假消息,也要尽快澄清事实,避免股民损失。

  其中一个股东目光深处一些复杂,但他还是选择默不作声。

  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他在海外的账户已经收到了量子基金的钱,现在持有的新亚银行股份,就算是低价抛掉,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就在此时。

  一个秘书急匆匆跑进来。

  “董事长,不好了,你看一下这个…”

  林奇眉头一皱,他清楚秘书的性格,对方向来稳重,这一次竟然连门都没有敲就进来,显然是事态紧急。

  一把抓过报纸,林奇看了一眼,就目光凝重起来,报纸头条标题赫然写着:

  【亚东银行财务造假…】

  “呼呼…”看着报纸上几乎一字不差的数据,林奇脸都青了,同时他也握紧拳头看着在场的六个大股东:“你们谁将凯芙收购案的细节泄露出去?”

  “什么?”

  “凯芙收购案泄密了?”

  “老林,你知道我为人的,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我怎么可能向外人透露这种机密。”

  “是呀!”

  “会不会凯芙公司的人泄密了?”

  林奇脸上阴晴不定。

  其中一个董事已经打开笔记本电脑,果然看到他们公司的股票开盘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开始疯狂下跌,刚才他们在开会期间,就下跌近5个点。

  “老林,现在怎么办?”

  面对其他董事的追问,林奇眉头紧皱,他知道现在的办法,就是尽快出手回购股份,但是他也清楚凯芙公司收购案是真的,根本经不起证监会深入调查。

  也就是说,现在宣布回购股份,等过几天证监会调查清楚,他和董事会成员一样要出麻烦。

  可是现在不回购股份,就直接坐实媒体报道的内容是真的。

  只不过早死和晚死的结果。

  深吸一口气,林奇吩咐道:“阿明,你立刻发公告,就说新闻报道纯属谣言,希望股民要理性辨别。”

  秘书凝重地点了点头:“好的,董事长,我马上发公告。”

  他们并不知道,将股票托管的那个股东,加上量子基金、新世纪基金,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账户,加速抛售手上的股票,同时不约而同的做空新亚银行。

  香江金融市场上的其他机构,一看到新亚银行的空头势力猛然加强,几乎是抛售规模好几倍的空头资金涌入,这让其他机构也跟着下场,小量开始跟着做空。

  同时都有之前的凯芙公司收购案,也引起了很多金融机构,以及香江证监会的高度关注。

  尽管股民看到新亚银行的公告之后,也稍微恢复了一点理性,但随着抛售力度持续,空头势力不断增加,却迟迟没有看到新亚银行宣布回购计划,股民也开始拿不住了,跟着抛售起来。

  中午,另外两家香江的大报纸,也在自己的网站报道了这件事,同时拿出了一部分“内部人士”提供的资料,进一步坐实了新亚银行的财务造假和在凯芙公司收购案中的各种问题。

  下午一开盘,新亚银行的股票再次暴跌,到当天收盘。

  巅峰期市值高达322亿港元的新亚银行,已经跌了近44%,目前只剩下180.32亿港元的市值。

  香江证监会、银监会连夜开会,并要求新亚银行接受调查和询问。

  然而就在此时,其中一个大股东却在下午偷偷搭乘飞机跑路了,这个家伙就是那个被量子基金胁迫的内鬼。

  第二天,等林奇等人准备去和证监会周旋的时候,才发现那个家伙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在林奇等人接受调查的同时,新亚银行还是继续暴跌,而且还有更多小道消息传出来,迫不得已,当天下午,新亚银行就被香江证监会紧急停牌了。

  在停牌之前,新亚银行股票再次蒸发了七十多亿,目前市值只剩下106亿港元。

  量子基金在这一次做空之中,已经拿到了近八十亿港元的利润。

  但是隐藏在其后面的新世纪基金,同样也赚了三十三亿,而且还重新将持股比例提升到18.6%的高位。

  只是新世纪基金一直引而不发。

  熟悉港股交易市场的钟理文,非常清楚现在新亚银行的下场,同时他也知道量子基金和其同伙,正在磨刀霍霍。

  虽然港股的停牌时间,没有固定的标准。

  如果是因为发布股价敏感信息而停牌,一般要等信息公布后复牌,这个过程可能几天或者几周。

  比如公司进行重大收购、重组等复杂事项时,停牌时间可能较长,从数周、数月,甚至在极端复杂情况下可能超过一年。

  若是因为异常波动而停牌,通常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有序,可能停牌1~2天,待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解释股价异常波动的原因后,就会复牌。

  很明显新亚银行属于后者,等林奇等人在凯芙公司收购案中的情况被调查清楚,估计就是两三天的事情。

  新亚银行复牌那一天,就是他们股票彻底崩盘的那一天。

  也是量子基金发起总攻的那一刻。

  开着车,从中环的新亚银行营业点门前通过,钟理文看到过来排队取款的市民,就知道股市的连锁反应来了。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一旦被挤兑,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更何况新亚银行本身就是问题重重,估计很快银监会也会出手了。

首节 上一节 232/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