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230节

  老司机老刘拿了被拖欠了半年左的工资,加上一个月的奖金,一共是三万五出头。

  他刚想拿烟抽,才发现自己戒烟了几个月。

  同样领到钱的老司机林火州拍了拍老刘肩膀:“老刘,去林埔的大排档吃一顿?”

  老刘也觉得可以去吃一顿好的,便提议道:“去高文麻鱼粿吧!好久没有去吃了。”

  “好。”

  两人开着小电驴,路过冷冷清清的信利电子厂,来到了腾飞路的近乎关闭状态的万盛针织厂斜对面。

  停好车,林火林是林埔本地人,看着萧条的腾飞路,他感慨万千:“以前这里每天都被信利电子厂的厂妹挤满,现在稀稀拉拉,还真是萧条呀!”

  “别感慨了,老子都快饿死了,下午还要去换班,吃了好回去睡一觉。”老刘急匆匆来到大排档门口。

  “咦?这不是火林和老刘吗?好几个月没有看到你们了,要吃什么?”老板高文拿着抹布擦了擦炉灶。

  老刘脱口而出:“老样子,两个麻鱼春炒粿条,加一盆苦瓜咸菜麻鱼汤。”

  “好嘞!稍等,马上好。”

  老刘在靠门口附近的桌子旁坐下来,林火林拿了两瓶玻璃瓶可乐。

  递了一瓶可乐给老刘,林火林小声问道:“老刘,你说海陆丰公司的刘秘书刚才会上的话是什么意思?”

  老刘吸了一口可乐:“什么意思?就是让有些人自觉地滚蛋呗。”

  “要开人吗?”林火林对于这种弯弯绕绕有点想不明白。

  “开肯定是要开的,但是这件事和我们没有关系,收购协议白纸黑字写着,要维持公交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都是司机,怕个鸟呀!”老刘一脸淡定。

  “也是哦,反正该滚蛋的人,也是那帮家伙。”

  两人聊着天喝着可乐。

  不一会,麻鱼春炒粿条就上来了。

  所谓的麻鱼春,就是海鳗的鱼子。

  拿了一碟子豆腐乳加辣椒酱,拌入粿条之中,两人随即动筷开吃。

  生意冷冷清清的店里面,就老板和他老婆两个人,比起巅峰期请了两三个服务员和洗碗工的时候,现在的生意显然不好做。

  高文擦了擦额头的汗,坐两人一旁。

  “火林,你们公交公司听说都大半年没有发工资了?”

  咽下一口粿条,林火林拿纸巾擦了擦嘴巴:“是呀!”

  “现在各行各业都困难,电子厂那边也没有多少人了。”高文苦笑起来,又给两人派了两根烟。

  林火林接过烟,别在耳朵上:“还可以啦!我们公交公司被海陆丰公司收购了,现在我们在江总手底下讨生活,日子应该好过一点。”

  “海陆丰公司?他们收你们公交公司做什么?做慈善吗?”高文开玩笑起来。

  林火林摇摇头:“不知道,不过能过一天算一天。”

  “你们工资呢?”

  “海陆丰公司发了,还给多一个月的绩效,接下来我要存多一点钱,免得以后喝西北风。”林火林低下头扒着粿条。

  高文点燃一根烟:“呼…江老板大概是看市里的面子,你们确实要省吃俭用一点,以后公交公司能不能开下去,真是一个大问题呀!”

  “是呀!我还两个孩子在读书,老刘就好一点,他儿子都大学毕业了。”

  “放屁,别提了。”老刘一听到儿子,脸上就非常无奈:“我家那小子今年在鹏城更换了三份工作,一年到头就存了不到两万块钱,我指望他养活,那要喝西北风。”

  林火林笑骂起来:“你儿子还有两万块,我儿子和闺女还在读书,我找谁说去?要不是我老婆做了一点小生意,这日子还真没法过。”

  随着临近中午,大排档的客流量稍微多了起来。

  而另一边。

  还在公交公司总部的刘德明,一个上午时间,就收到了36封辞职信,他没有一丝挽留的意思,直接大笔一挥,代表公司接受他们的辞职。

  显然很多人都清楚,海陆丰公司可不是他们可以拿捏和对抗的。

  要是真给脸不要脸,一旦海陆丰公司查老账,到时候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在不到两天时间内,几乎70%的管理层都递交了辞职信,连带还有十几个店铺租户,也向刘德明提交了申请解除租赁合同的书面告知。

  刘德明一边批准这些人离职,一边从公司调了十几个管理人员过来,同时提拔了一部分老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成为新的临时管理人员。

  很快就稳定住了公交公司的正常运行。

第216章 试验

  哪怕是临近过年,海陆丰公司的管理层仍然全部在岗,反倒是普通员工开始分批放假了。

  人事部刚刚从鹏城挖了一个电池企业的管理团队。

  雷波和江淼见了面。

  他随即站起来:“你好,江总,非常荣幸受邀。”

  “坐吧!”江淼看起对方和其团队的资料:“雷先生,之前所在的公司也是业内的领头羊之一,为什么不继续留在那边?”

  “也没有什么,就是觉得理念不合。”雷波没有详细解释。

  “理念不合?雷先生应该知道我们公司的条件吧?我们的条件可比不上那家龙头企业。”

  “江总说笑了,其实我收入也没有多少,比较好的年份,一年就五十万左右,这几年大概二十多万。”

  雷波之前是在质量管理工作的,属于中层管理人员,他整个团队八个人都和质量管理相关的人员。

  海陆丰公司给他的条件表面确实一般般,入职给C2待遇,即月薪1.05万;其他团队成员给C1待遇,即月薪8500块钱。

  但是雷波等人在过来之前,显然是研究过海陆丰公司的内部待遇情况。

  他们发现海陆丰公司的待遇之中,工资占比其实不算高,绩效、奖金、分红,加起来可以达到工资的1∽3倍,加上其他福利,整体待遇还是不错的。

  如果干得好,年入百万也不是问题。

  特别是海陆丰公司的晋升渠道是相对透明的,年限到了、贡献积累足够了,自然就会自动提升员工等级。

  在上一家企业干了十几年的雷波,一直都是工厂的质量主管,在这个职位上待了近十年,还是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加上年龄也四十多了,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也感到压力,这才有了跳槽的想法。

  选来选去,雷波还是挑中了海陆丰公司。

  其实他挑中海陆丰公司,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海陆丰公司在漠南有3000万亩土地,又是搞农业的大企业,这种公司很难突然暴毙。

  而在电池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雷波,非常清楚当前国内电池行业的竞争压力有多大,一旦稍有不慎,整个企业都要破产,他这是在给自己提前找一个方便养老的地方。

  特别是随着这几年电池行业开始从磷酸铁锂、三元锂、半固态电池,试图向全固态电池跨越的关键时期。

  加上国内近十年来的电池行业,经过了十几年的野蛮生长,即将进入老电池更换的阶段,很多电池企业能不能度过这一关,还是一个未知数。

  江淼看出雷波的想法,估计就是想来海陆丰公司混日子,不过没有关系,他这个人最不怕下属佛系,就怕下属心比天高。

  反正他招聘电池事业部的经理,目的就是为了建厂和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由科技事业部研发和管理;销售工作交给销售部。

  这种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心思简单一点,反而更加放心。

  江淼放下简历:“我看了雷先生的履历,你有管理工厂的经验,你的团队也有相关工作经验,那就先试岗三个月吧!”

  “没有问题。”

  走马上任海陆丰电池事业部的雷波和其团队,加上其他几个海陆丰公司本来就一直在培训的储备干部,一共20人,组成了一个草台班子。

  不过他们运气比较好,新总部有一大堆空办公室,不像之前的部门那样,需要在南湖村挤自建房。

  等他们办理好相关手续后,已经是年初一了。

  雷波过年没有回家,而是将老婆孩子从鹏城接过来汕美。

  对于接待员工家属一点,公司的人性化安排,还是让雷波等人非常满意的。

  公司将总部对面的员工小区,其中两栋楼,改造成为可以临时入住的员工公寓楼,雷波和几个同事的家属就暂时住在员工小区过年。

  整个员工小区目前入住了1300户左右,都是公司的员工和其家属。

  年初一、年初二热闹了一下子。

  年初三,雷波就带着几个同事前往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

  来到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

  “好多奶牛…”透过车窗玻璃,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张望着。

  公路两侧的山坡草地上,是成群结队的黑白奶牛,这些奶牛是出来活动和晒太阳。

  过了奶牛养殖基地,隔壁就是生物燃料基地。

  生物燃料事业部的负责人张海涛过年期间也在这边值班,他听到来访的雷波一行人过来,便出来迎接。

  “雷经理,你们过来看实验车间是吧?”

  雷波前几天已经看过相关的内部资料,也对于凝胶电池的数据感到非常震惊,连年都不过了,直接带着人过来核查数据:“是呀!电池事业部刚刚成立,我就来了解一下子咱们公司的电池技术。”

  “雷经理要去实验车间先,还是去办公室?”

  “去车间吧!”

  来到临时实验车间。

  里面被分为两个区域。

  一个严密隔绝外部的菌体培育室,一个是电池加工车间。

  菌体培育室雷波就没有进去了,而是先看电池加工车间的情况。

  这个电池生产车间给雷波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条件非常简陋,八个工人也没有做严格防护。

  雷波心里面已经在想,等正式建立工厂之后,绝对不能如此马虎了事,他看着一大块刚刚经过灭活、消毒、脱水的灰色正方体:“这就是电池的主体成分吗?”

  张海涛拍了拍宛如海绵的灰色正方体:“这就是蓄电海绵,是发电菌繁殖过程中形成的蜂窝状态结构,其形态和海绵很像,因此我们都叫这东西蓄电海绵。”

  “一般如何处理?”

  “非常简单,先灭活消毒,然后甩干水分,再进行三次深度干燥,将其游离水分含量降低到0.1%以下,接下来就可以使用了。”

  看到工人直接使用线切割器,将蓄电海绵切割成为一个个长方体后,直接塞入氮化铝陶瓷内胆之中,然后将一排提前做绝缘隔热层的LED灯光,插入长方体蓄电海绵之中。

  紧接着将带有正负极、加热管的玻璃钢盖子,加上绝缘密封垫后,安装在内胆上面。

  再套上一个玻璃钢网格外壳,则是为了加强整体强度,也是为了避免电池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

  送入下一个工位,工人将提前调制好的大豆油电池液注入蓄电海绵之中,直到称重器显示重量达线,才停下来。

  “这就好了?”

  “是的,不过这只是实验性产品,真正大规模生产,肯定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同时做出厂质检。”

  雷波看着眼前这些电池,真的很难想象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竟然可以生产出如此高性能的电池。

  不过他跟着这些电池,进入了隔壁的临时检测车间之后,在这里看了十几个小时,雷波就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大的机遇了。

  这些电池的测试结果非常好,充电五小时,放电同样是五小时。

  一立方米的内胆,五个小时用90千瓦的功率充电450千瓦时,放电五个小时则释放出409.5千瓦时电量。

  仿照比亚迪K7电池箱结构的电池,将重量837公斤的电池,装入了K7公交车的电池箱之中。

首节 上一节 230/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