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虾头的虾胰腺之类,重金属含量也非常低,对于喜欢吃虾膏虾黄的食客而言,这简直是一个福音。
江淼将网兜里面活蹦乱跳的白对虾倒回池里,他心里面默默想到:必须加速布局一村一品计划,只有规模化养殖,通过集中处理水质和定制的特种饲料,才可以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单打独斗的小养殖户,是很难调控水质的,哪怕是有海陆丰公司提供的特种饲料,也没有办法百分百确保产品质量。
毕竟小养殖户的资本有限,让他们投资一套几百万的海水净化设备,显然是强人所难,就算是他们有这个钱,也很难下定决心。
而且小养殖户还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他们没有能力建立品牌,只能靠当地人口口相传,这种情况下,他们将面临严重的劣币逐良币。
久而久之,小养殖户也选择了随波逐流,加入了劣币的行列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江淼要建立从生产、运输、销售的全链条产业链。
没有独立的销售渠道,就意味着必须接受经销商的定价,而经销商之中,绝大部分都要低价,品相勉强过得去的产品,他们不会要高价又高质的产品。
原因自然是这种高价产品的风险也非常大,一旦卖不出去,砸在手里,那会损失非常惨重。
有时候,高价产品和低价产品在外观、口感上,又体现不出来太大的差距,普通消费者自然是看价购买,毕竟普通消费者又没有办法检测产品质量。
海陆丰公司建立自己的专营店体系,就是为了确保自己有一条直达消费者的渠道,加上广告宣传、检测报告等,先吸引住一部分追求产品质量的消费者。
其实国内愿意消费高质量产品的消费群体不少,虽然没有上亿人,但至少有几千万。
特别是经过了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一部分民众消费习惯已经开始逐渐从以前的吃饱喝足,转向吃好喝好,即从追求量,变为追求质。
加上这几年简中互联网的食品安全浪潮异常猛烈,高质量产品越发有市场起来。
但是那些高价产品,可不一定是高质量产品。
然而很多行业从业者非常浮躁,根本不想沉下心来做好产品,而是想着通过以次充好,赚取高额利润。
那些所谓的有机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市面上90%的有机产品,都是存在问题的产品。
当然,这种问题并不是说这些有机产品不能吃,或者说产品农残严重超标之类,而是这些产品达不到有机的标准线,是使用普通农产品冒充的有机产品。
如果市面上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有机产品算有机,那海陆丰公司签约种植户养殖户生产的东西,就是超有机产品了。
哪怕是质量严格把控,对土壤、农药化肥、饲料、水体进行严格管控,海陆丰公司仍然不敢标注自己的产品是有机产品。
一方面是因为海陆丰公司的产品确实不符合有机农产品的标准,至少在不使用化肥农药方面,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另一方面,则是江淼看不上有机标签,这个标签由于管理混乱,只要拿钱就可以买到有机认证,这种混乱的大环境下,江淼还真看不上所谓的“有机”名号。
毕竟一个花钱就可以买到的认证,能指望它有多少含金量?
这还不如海陆丰公司的特级标签、特优级标签,毕竟公司的标准非常严格,而且还三天两头进行全面抽查,根本不会出现问题产品。
比如眼前盐町养殖场的水产品。
除了从去年九月份开始销售的南美白对虾,其他水产品到今年一月份才陆续上市销售,但附近村民、城区的有钱人群体,已经提前几个月进行了预定。
整个盐町养殖场的青蟹、生蚝、白对虾、罗氏虾、大闸蟹,除了留下来做繁殖用途的那一批,剩下的全部被本地客人预定得干干净净。
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又如何。
那些经常过来参观的食客,可是非常清楚海陆丰公司是如何养殖这些水产品的。
因此这一批货,连汕美本地都出不去,就被本地人给预定了。
这也和这两年汕美的经济发展有关系,特别是被海陆丰公司重点辐射的马宫镇、红草镇、梅陇镇、公平镇,本地居民收入飙升了很多。
加上本地人对于吃喝方面的消费,可比其他地方的人舍得。
本地人的收入飙升,又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加上知道海陆丰公司产品质量很好,自然让海陆丰公司的产品非常抢手。
其实,海陆丰公司本部的员工也有很强的消费力,他们会购买产品,然后打包发回去老家。
从这一点来看,海陆丰公司在本地培育的消费市场,已经变得非常强大了。
其实从专营店每日营收数据,也可以看出来。
海陆丰专营店在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的7家专营店,每天营收都在1.2∽1.5万元左右,比珠三角地区的专营店还高不少。
培育市场的消费力,看似吃力不讨好,甚至会给其他企业做嫁衣,但如果不这样做,消费者没有消费力,企业迟早会在内卷之中,与整个经济体一起被经济危机冲击。
因此江淼必须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抽合作企业的血,实现利益的再分配。
例如现在国内卷得起飞的饲料产业,他们要使用海陆丰公司技术,只能乖乖交专利费,江淼可不管他们如何降价,反正每吨埃及塘虱鱼粉该给专利费,一分钱都不能少。
哪怕是海陆丰公司不吸这些饲料企业的血,他们也会在内卷之中,将利润给压到微利。
光伏板企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江淼是绝对不会放弃专利费的,包括仙豆大豆也一样,专利费是一定要收的,因为这关系到海陆丰公司的大战略。
考察了盐町养殖场,江淼刚回到家里面,就看到一脸沮丧的何幼薇,正和书雅在聊天。
第212章 螳螂捕蝉
看到江淼回来,何幼薇赶紧站起来:“老师。”
“干嘛愁眉苦脸的?”江淼脱下外套,放鞋架旁边的衣帽架上。
书雅一边抱着女儿,一边说道:“她研究的那个项目一直没有进展。”
“那个红斑狼疮特效药项目?”
何幼薇一脸无奈:“是的,老师,我想尽办法都没有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虽然发现了几个比较通用的基因靶点,但这些通用的基因靶点,并不能高效又低副作用的压制红斑狼疮。”
“你可以认识到这一点,想必你已经发现问题了。”江淼坐下沙发,捏了捏女儿的小脸。
闻言,何幼薇苦笑着点了点头:“是的,老师,如果现在让我给每一个红斑狼疮患者定制药物,只要微调两三次,就可以给每一个患者定制特性药方,但可以大规模生产的通用药物,恐怕是没有办法了。”
“你有什么想法?”
“老师的公司不是要建立一个医院?”
“你想来这个医院工作?”
何幼薇点了点头:“我想帮助其他和我一样的患者,为她们定制特效药。”
“你确定?”江淼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他知道何幼薇去年十一月份,就拿到了五道口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证,同时也获得协和医院的住院医师资格。
不过何幼薇因为学习了江淼的各种基因靶点治疗的技术,她在协和医院是没有办法发挥这些技术的,毕竟协和医院只是看她的背景,才给她住院医师资格,暗地里大概率是希望这个小祖宗赶紧毕业去其他地方高就。
“我确定,我觉得协和医院的关系中,找了5个患者,以开发新药的方式,给她们调制了特效药,都是经过两三次微调之后,就可以实现和我自己差不多的效果,既然没有办法开发通用型药物,那我觉得不能浪费了自己学习的知识。”
看到何幼薇坚定的目光,江淼微微点头:“那你可以兼顾科研吗?”
“可以。”何幼薇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
江淼摇摇头:“我可以在海陆丰医院中,给你开一个红斑狼疮专科,不过你今年要抓紧时间,培养几个有能力的医师,不要所有事情都自己一个人做,自己做核心工作就可以,另外我会给女娲系统做一个改版,推出一个专门针对红斑狼疮基因的辅助诊疗系统,你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带多几个医师,效率至少可以提升几十倍。”
“多谢老师。”何幼薇非常感动。
目前海陆丰医院已经成立了,江淼并没有从零开始,而是让人直接收购3个民营医院,然后合并成为海陆丰医院。
这3个民营医院,分别是在城区、海丰、陆丰三地,都是经营非常差的小医院。
江淼也不需要这些医院立刻盈利,而是作为培育医护人员的基地使用。
比起大型三甲医院之类,海陆丰医院偏向于专科治疗,比如何幼薇的红斑狼疮专科。
其实专科搞好了,以国内庞大的人口总量,也是很多病人的,例如红斑狼疮,国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十到七十。
这个发病率是多少?
相当于全国有42万∽98万名患者,如此庞大的患者数量,别说养活一个专科医院了,就算开多几个分院,估计都不够用。
不过当前红斑狼疮专科的治疗方案,没有办法大规模培养专科医师,只能让何幼薇自己慢慢培养,毕竟要读得懂基因序列,在不教导基因规律的前提下,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导。
好在这只是红斑狼疮专科,涉及的基因序列比较少,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加上基因靶点治疗辅助系统进行辅助。
如果要做到何幼薇那样,可以独立针对每一个基因类型的疾病,进行基因靶点分析,只能学习基因规律。
何幼薇又想到一件事:“老师,红斑狼疮专科的事情,我会弄好,不过通用药物研发失败了,春节之后,我打算找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不知道老师有什么建议?”
“建议?”江淼沉思了起来。
现阶段,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医疗类科研项目,莫过于癌症、艾滋病、阿兹海默症、器官移植、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之类。
但是癌症方向基本可以排除,不是何幼薇不行,而是以她学习的基因靶点治疗技术,大概率又是和红斑狼疮一样,只能搞一人一方的特效药,这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方向。
器官移植方向也不适合,她一个人搞不定这种项目,除非江淼愿意出手。
但是江淼并不想这么快就搞器官克隆之类的技术。
剩下的阿兹海默症、艾滋病、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思来想去,江淼开口说道:“你可以研究高尿酸血症,这个疾病很大程度上,就是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你可以考虑研发一些高效又低副作用的基因靶点药物。”
“高尿酸血症?”何幼薇点了点头:“这个方向确实不错,要找靶点也相对容易,好,我接下来就研究高尿酸血症方面的特效药。”
书雅将女儿给了保姆之后,笑着提醒道:“你可要有心理准备,药物研发没有那么简单的。”
“我知道。”作为医学专业的博士,又在协和医院实习过一段时间,她自然知道药物研发的麻烦。
单单是三期临床试验,就至少需要消耗五六年时间。
加上药物开发消耗的时间,每一个新药的推出,背后就是10年左右的长跑。
一般企业还真耗不起。
只有大型药企,或者国家支持的企业,才可以用十几年来研发一款新药。
而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持,加上新技术的应用,药物研发的前期工作方面,何幼薇应该会进展得非常快,就是后期三期临床试验,哪怕是快马加鞭,也需要三年左右,整个流程大概四年,这基本就是最快新药上市速度了。
何幼薇在这里陪书雅谈了两个多小时,下午便搭乘高铁回京城过年了。
而江淼则在二楼书房。
他在观察一支股票。
这是一支香江的银行股票。
虽然这家银行的股票波动很小,但其背后的暗流涌动,却被江淼尽收眼底。
他半个月都在暗中关注这个银行的股票,以及其背后的各个股东。
“索罗斯…终于动了吗?”
今天江淼看到空头暗中增加的筹码,就知道量子基金的开始动手了,这家银行之所以被量子基金这些国际投机大鳄盯上,原因就在于这个银行承接了不少香江官方的资金和业务,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击垮香江的金融体系。
其实索罗斯之所以敢这样做,原因就在于这几年香江的现金储备快速下降,呈现出入不敷出的困境。
不过香江对于金融业的管控还是相对严格的,几个大型核心银行对于这方面的预防,也是做了不少预案,毕竟当年索罗斯就进攻过香江金融系统。
江淼之所以发现对方的小动作,主要还是之前调查摆渡人组织的时候,他对各个资本势力在香江的各种布局,进行了一次秘密排查。
也就在那一次排查之中,他发现了索罗斯等人的小动作。
那家银行背后的一个大股东,被人暗中胁迫,交出了很多机密信息,这些信息之中,就有几个非常要命的黑料。
江淼发现那个大股东的股份占比,已经从去年九月份的12.7%,下降到今年的5.4%,累计减持了7.2%。
而量子基金等国际投机资本,则在偷偷吸筹,准备来一波大的。
不过此时该银行的股票市场之中,还有另一股势力,正在暗中吸着该银行的筹码。
这股势力,就是江淼暗中掌控的离岸基金。
他这几年陆陆续续通过各种手段,在各个离岸账户之中,已经累计了23.7亿美刀的资金,通过这些资金,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一个名为“新世纪基金”的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