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224节

  突然,张海涛陷入了沉思。

  顾海景看到这一幕,随即也拉着想开口的儿子。

  过了一会,张海涛抬起头来:“抱歉,刚才想到了一点事情,其实你们公司的情况,是有可能解决的。”

  顾百鸣按耐不住性子,急忙问道:“哦?张经理有什么办法?”

  “你们应该知道水藻吧?”

  “知道,我们很多养殖场都要定期清理繁殖的水藻。”

  “那不知道你们养殖场的废水如何处理?”

  顾百鸣直接回答道:“我们都是过滤之后重新利用,毕竟淡水也需要钱。”

  “过滤之后的污泥呢?”

  “一般直接堆在附近的农田或者塘坝上,这东西营养不错,很肥田。”

  “我们公司其实研发过一套相应的技术,不过你们的条件只能使用简易版本。”

  “不知道是什么技术?”顾百鸣越发好奇起来。

  “就是利用养殖废水养水藻,然后使用水藻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效益应该不高吧?”

  “确实不高,特别是简易版本,基本只能靠天吃饭,投入产出比非常小,甚至会亏损。”

  “那还真是遗憾。”顾百鸣大失所望。

  这也是很多搞新能源+企业,当前遇到的普遍难题,风电光电发电太不稳定了,电网只给30%左右的上网额度,剩下的电力要么自己用,要么白白浪费掉。

  可自己用,这种不稳定的电,哪怕是通过调控设备和储电系统,损失仍然会非常严重。

  对于养殖企业还好一点,用电不稳定只要不太严重,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保证精度的加工厂,这种不稳定的电,他们是绝对敬而远之的。

  发电企业发电量非常庞大,可电网给的上网额度却不大。

  根本原因还是这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电波动太大,电网也不敢硬接,不然分分钟将电网干瘫痪。

  现在解决新能源发电的上网难题,还是要发电企业自己筹备蓄电系统,才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如果干等电网解决,电网就一个态度—限额上网。

  因为限额上网,对于电网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反正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浪费,那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损失,又不是损失电网的电。

  如果电网给新能源发电企业兜底,那电网会损失惨重。

  而且那些火电水电企业也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满腹牢骚,虽然有容量补贴,可火电水电为了照顾光电风电,导致每年的有效发电时间下降了很多,单位发电成本提高了不少。

  总而言之,现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建储能系统,自己保证电量供应的稳定性,这才可以让电网接受。

  可现在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本身就负债累累,要让他们投入资金去搞储能系统,显然对于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这是高风险的投资。

  因此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现在宁可顶着弃电70%的浪费,也不愿意出钱建设储能系统。

  就比如眼前的海景公司。

  以前投资建设的时候,觉得利用养殖场的空地和水面,可以发电和降低水面温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现在回过神来,顾海景才发现这投资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本,特别是电网卡上网额度之后,就让他们回本周期进一步拉长。

  可回本周期拉长了,就意味着风险飙升。

  毕竟光伏板会老化,随着时间推移,光伏板发电效率会越来越低。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台风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只要光伏发电场正面遭遇台风,损失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回过神来的顾海景,这才发现光伏发电+生态养殖,简直是一个天坑。

  要不是这两年跟在海陆丰公司后面,赚到了不少钱,估计海景公司经营都要出问题。

  从去年开始,海景公司就停止了光伏项目的建设,转而继续深耕水产养殖,才一改之前的亏损状态。

  就在几人讨论着光伏发电的堪忧未来时,张海涛突然接到了张信诚的电话。

  听完电话回来的张海涛,直接向顾海景父子俩说道:“顾总,我们公司的张副总找你们,你们过去我们总部一趟,应该是一个好事。”

  “好事?我马上过去。”顾百鸣脸上一喜。

  然而老练的顾海景却询问道:“张经理,请问是哪一个张副总?”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高管那么多,不问清楚,急匆匆跑过去,到时候反而更加麻烦。

  张海涛反应过来:“抱歉,我没有说清楚,是负责水产养殖事业部的张信诚。”

  一听到张信诚,顾海景就知道了,他告别张海涛之后,就急匆匆带着儿子赶过去马宫镇。

  一个小时不到。

  顾海景父子俩的两辆轿车,就到了长沙湾高速路口附近的小南山,也是海陆丰公司的新总部。

  见到了张信诚之后。

  两人才知道是什么事情。

  “…原来是这样,没有问题,我同意合作。”顾海景直接拍板定下来。

  张信诚伸出手来:“那就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这还要多谢张总和江总的照顾。”顾海景一边握手,一边感激不已。

  顾百鸣也没有一点意见。

  很快双方就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个合作项目,就是海景公司将陆丰养殖基地的全部光伏发电设备打包,和海陆丰公司合作成立一个光伏发电企业。

  该公司其中90%股份归属于海景公司,10%股份归属于海陆丰公司,但是海陆丰公司有控股权,海景公司有监督权、分红权。

  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为了避开电力系统的一些法规问题。

  因此这家合资公司,名义上是属于海陆丰公司的子公司。

  通过这种方式,该公司产生的电力,就可以直接交给海陆丰公司使用,不需要被电网过一手。

  而海景公司也没有损失,因为海陆丰公司在陆丰的那个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庞大的制冷用电,刚好可以将海景公司富余的光伏电用来制冷,内部电价为每千瓦时0.15元。

  对于这个电价,顾海景父子俩都愿意接受,毕竟现在这些光伏电不卖给海陆丰公司,也是白白浪费掉。

  而海陆丰公司选择这个合作,自然不是单纯帮助海景公司。

  通过这个合作,可以获得廉价的电力,又减去了自己建设发电设施的投资,加上两家公司在陆丰的养殖基地就隔着一个镇,距离不到30公里,完全可以铺设一条独立的电缆。

  这是合作共赢的项目。

第210章 冷水

  海陆丰公司和海景公司合资成立的子公司成立之后,迅速找相关企业架设一条电缆。

  江淼此时就在陆丰养殖基地。

  这个养殖基地就是之前挪威三文鱼养殖企业准备投资的那一个基地,占地面积有5460亩左右,养殖面积为4500亩,其他配套设施则有946亩。

  海陆丰公司盘下来这个项目之后,陆续投资了近15亿元,后续还要投资20亿左右。

  目前已经有2000亩室内养殖场,和相关配套设施完成了建设工作。

  这个基地虽然说是陆上养殖场,其实距离海岸只有两百多米,就紧挨着海岸线,在海滩上还建了一个大型的抽水站,专门从海里面抽水供应给养殖场。

  江淼之前还让水产事业部将这个养殖基地一旁的一个小山,一并盘下来,然后利用山体的天然岩洞,建设了一个地下冰库。

  眼前这个座小山,面积大概在470亩左右,之前他过来考察的时候,就一眼看中了这座小山,因为这山不仅仅有一个可以改造地下岩洞,而且岩层结构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崩塌之类的地质灾害。

  “老板,这个洞窟被我们拓宽加深,同时还进行加固,目前里面被分为6个洞室。”养殖基地的管理总监李向哲正在给江淼介绍着黑石山冻库的运行情况。

  从结构图来看,六个洞室分为两排,同时又相互联通。

  里面布置了制冷设备、冷水循环系统,其中四个为常用冷冻室,两个为冰冻室。

  冷水循环系统的管道,埋藏在地下,连接到了几千亩室内养殖场之中。

  使用光伏板的电,在白天给冻库的水不停制冷,甚至直接制冰,借助山体厚厚的岩层,实现类似于冰窖的保温效果。

  这个巨大冻库,可以同时保证养殖场内近3000万立方米的水体,维持在10∽16摄氏度的区间。

  当然,这些水体并不是全部用来养殖鲑鱼的。

  大概只有1000万立方米,即1500亩是养殖鲑鱼的养殖场,其他3000亩养殖场,则是养殖其他东西的。

  看了冻库,江淼又去看了一下鲑鱼养殖场,目前海陆丰公司下属的养殖场中,一共三个养殖场在养殖鲑鱼。

  其中总部旁边的鸡笼山养殖场,养殖规模为500亩,遮浪半岛养殖场为2000亩,陆丰碣石湾养殖场为1500亩,合计就是4000亩。

  这些养殖场的养殖水体容量为2664万立方米,可以养殖上亿尾鲑鱼。

  不过江淼此时并没有太过于关注鲑鱼养殖,就看了半个小时,便直接略过了,而是来到了新增加的养殖品类之中。

  500亩室内养殖场内,目前养殖了5种海产品。

  在深度10米的养殖池内,底部铺了一层厚度一米多的人工淤泥,李向哲让工人捞了一下池底的淤泥。

  很快就有东西跟着淤泥被捞起来。

  江淼蹲下来,从网兜中,看到了几个螺,这些螺就是潮汕地区非常有名的大响螺。

  此时这些小响螺还非常小,大概只有手指头大,距离生长到可以上市的1∽2公斤一个,还需要大概18个月左右,这样已经是江淼出手,使用来最科学的养殖方案,才可以让这些响螺在18个月内,生长到1∽2公斤。

  江淼将几个响螺扔回养殖池中,一边在池边洗手,一边问道:“混合养殖情况如何?”

  “目前还不错,我们实验养殖的响螺—锦绣龙虾项目、斑东风螺—皮皮虾项目,都没有发生异常,这可能和它们都栖息在南海海域有关系。”

  这种混合养殖,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水体,贝壳类主要栖息在海底泥沙层中,而皮皮虾和锦绣龙虾则栖息在海底浅层水中。

  当然,为了避免皮皮虾和锦绣龙虾捕杀斑东风螺和响螺,海陆丰公司直接在养殖池的泥沙层上方半米左右,铺设了一层不锈钢网格。

  既然是网格,肯定有网眼限制。

  因此养殖是皮皮虾、龙虾、响螺、东风螺都一样,至少要到手指头大,才会进行混养。

  “过去帝王蟹和北极甜虾的养殖场看看。”

  “好的。”

  一行人来到最靠近地下冻库的几排养殖场。

  这些养殖场的水温都要控制在2∽5摄氏度,这也是最适合北极甜虾、帝王蟹生长的温度。

  在这些养殖场工作的员工,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李向哲也给江淼等人拿了几套特制的保暖羽绒服,衣服都是连体的。

  一进入养殖场,哪怕是此时外面是冬天,里面的温度仍然非常冰冷。

  呼了一口白气,江淼看向池底部北极甜虾,由于北极甜虾需要在深水海域生存,这个深度20米的养殖池,有12米完全是在地下,剩下的8米则是通过加高池坝实现的。

  因此工作人员要观察这些北极甜虾,还需要通过水下摄像头,才可以观察到它们。

  其实这个深度,是不符合北极甜虾栖息地要求的。

  自然环境下的北极甜虾,其栖息地在100∽600米深度。

首节 上一节 224/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