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从裤兜里翻出张零钱,走过去正要往窦维脚底下扔,忽然发现那里已经有好几枚钢镚和毛票了,不由哈哈笑道:“你这不够专业啊,要是带个墨镜来肯定挣的更多。”
窦维似乎直到这时,才发现有人给自己施舍了零钱。
他看也不看的站起身来,招呼道:“走吧,上次没能亲自给你接风洗尘,这次我特意订了老莫,带你去长长见识。”
“呦,你这是发财了?怪不得看不起这些零钱。”张延一边打趣,一边弯腰把那零零碎碎的毛票捡起来:“就算你不要,也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嘛,怎么能浪费呢。”
窦维叹了口气,微微仰起头,用一种特别空虚寂寞的语气道:“咱们这一版《梦回唐朝》特别受欢迎,差不多场场爆满。”
明明是件大好事,却让他说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伤春悲秋感。
张延无语吐槽道:“你是不是骨头缝又痒痒了?我跟你说,你这样早晚还得让人打断腿!”
顿了顿,他又问:“姜欣呢?”
“她上午有课,一会儿直接去老莫跟咱们汇合。”
两人边走边聊,到了外面等公交车的时候,窦维才想起要问张延这次的来意。
“我妹妹这不是高三了吗?学习成绩一般,我就琢磨着是不是能走艺考这条路,你认识的人里,有没有对艺考比较熟悉,最好是播音主持专业的。”
“播音主持专业?”
窦维皱眉道:“你要说学音乐的倒是好找,央音的学生经常组团来听我唱歌,可播音主持专业……对了,你还记得张友待吗?”
“对呀!”
张延激动的拍了下窦维的肩膀,那个张友待不就是中央广播电台主持人吗?
他满怀希冀的问:“你跟他很熟吗?”
“没怎么打过交道。”
窦维果断摇头。
张延大失所望:“那你说个吉……”
“不过四哥【郭川林】应该跟他挺熟的,以前四哥总从他那儿淘打口带——张友待在圈里外号磁带大王。”
得~
到最后还是得着落在郭川林身上。
张延鄙夷的看着窦维道:“你说没了郭四哥你还能干点啥,给你表现的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PS:八十年代国内几乎没有正规渠道,可以接触到国外的流行音乐。
不过一些国外的唱片公司,会把长期滞销的磁带唱片,进行简单破坏销毁后,当成垃圾卖到中国。
然后这些洋垃圾当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就会分销给各地的音乐爱好者。
因为这些磁带上,都有销毁时留下的缺口,所以就被称为打口带。】
第28章 再赴京城
中午在莫斯科餐厅凑齐之后,张延和窦维、姜欣就自然而然的聊起了东欧问题。
10月份东西德正式统一,11月份保加利亚变天,到了这个月,眼见波兰又开始局势动荡,任谁也会觉得苏联的日子不好过。
不过像张延这样,十分笃定苏联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的人,在当时还是少数派。
其实张延也曾想过,要不要趁着苏联解体做点什么,可他只知道苏联后来解体了,并不知道苏联具体是什么时候解体的。
再说他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反正近来自己发展的也还不错,也没必要舍近求远去冒这个风险。
聊完国际大事,张延主动把话题扯回了身边:“对了,我听说太平间那事儿,现在已经变成京城的都市传说了?”
“反正不是我说的。”
窦维一边跟蘑菇烤虹鳟鱼较劲儿,一边不屑道:“估计是张友待、张褚、王洋那些人传出去的。”
“肯定是他们说的!”
姜欣的嗓音有点发尖,或者说有点发虚:“我听说老狼最近歌都不唱了,净在学校吹牛逼了!”
窦维有些纳闷的反问:“那不是因为高小松留在了南边,青铜器乐队暂时凑不齐人吗?”
“呃~”
姜欣正无言以对,就听张延好奇道:“这个高小松又是谁?”
他没在歌单里见过这个名字,但在百度热搜榜上扫见过,似乎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姜欣如蒙大赦,忙把青铜器乐队的事一股脑倒了出来。
青铜器乐队最早的创始人就是高晓松和老狼,今年暑假的时候,青铜器接了个大活儿——去海南岛的歌舞厅驻唱。
其他人都觉得不靠谱,就只有高小松坚持要去,后来老狼也被他给带偏了,结果俩人去了海南一分钱没挣着,回来路费也只够一个人的。
没办法,最后只能让老狼先回京城凑路费。
结果等老狼凑够了钱,高小松却不肯回来了,说是在厦门遇到了爱情。
听完这段轶事,张延倒是一点也不奇怪,这些搞摇滚乐队的人,头脑一热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吃完饭。
窦维去结账,姜欣去上厕所。
张延正仔细观察大厅里的装潢,琢磨以后要是写到类似的场景该怎么描述,就见包间里呼呼啦啦走出一群人来,当中有个被搀扶着的男人正嚎啕大哭。
张延被哭声吸引,就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看什么呢?”
这时窦维折了回来,顺势往那边扫了两眼,诧异道:“咦,打头的那个好像是王硕。”
原来这就王硕!
张延盯着打头的圆脸男人又看了两眼,然后好奇道:“哭的那个又是谁?”
窦维冲他翻了个白眼:“这我上哪知道去,估计也是你们写小说的吧。”
张延虽然对王硕等人很感兴趣,但也没有主动硬凑上去的理由,于是等到姜欣上完厕所回来,仨人便离开了大名鼎鼎的莫斯科餐厅。
因为下午张延已经规划好了,要去史铁升老师家拜访,而姜欣也要回学校上课,所以出了餐厅三人就各奔东西。
张延先找了家宾馆住下,把带的行李存放好,然后才去了地坛附近。
他赶到史铁升家的时候,史铁升、陈曦米夫妇正在客厅里下围棋。
见他又是拎着东西来的,陈曦米起身打趣道:“张延,你又来打牙祭了?”
“哈哈,这回不是,这回我是奉旨送礼。”
张延把两个罐头瓶展示给陈曦米:“我妈听说您喜欢吃辣的,就让我捎了两罐西红柿辣椒酱——这是我妈在农贸市场上班时,特地跟人家学的祖传秘方。”
说着,又有些无奈的拿出一本书:“这是我爸搜罗的气功秘籍,他非让我一起带过来——我说这玩意儿没用,他还骂了我几句。”
“这个礼物我喜欢。”
陈曦米接过那两罐子辣椒酱,又捂嘴笑道:“其实铁升以前也搜罗了不少气功秘籍,足足装了一大箱子呢。”
史铁升倒也不觉得尴尬,爽朗道:“但凡有一线希望,谁又不想试试呢?不过现在我已经不需要了,因为我找到了比气功更好的养生秘籍。”
说着,就看向陈曦米。
陈曦米有些害羞,捧着两罐子辣椒酱钻进了厨房里。
“哈哈哈~”
史铁升哈哈大笑,然后指着棋盘问:“来一盘?”
“那就来一盘。”
坐到史铁升对面,张延一边收拾棋子,一边把最近发生的事情说了,又道:“亏了您指点,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听说张延已经加入了津门文学,还有机会参与津门电视台的创作计划,史铁升很是为他感到高兴。
不过他也给张延打了个预防针:“因为被王硕拉进了海马影视,我也算是接触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
写作是一个人的事,但写剧本就不一样了,你必须做好妥协的准备,只有各方面都协调好了,剧本才会是一个好剧本。
否则你就算把文字雕琢出花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也只会是一团乱麻。”
张延郑重表示受教之后,想起中午在老莫看到的场景,便简单描述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那应该是马卫都吧。”
史铁升唏嘘道:“他以前也是做编辑的,最近赚了钱辞职下海,开了一家歌舞厅,结果没几个月就倒闭了,听说亏了好几十万呢。”
张延暗暗咋舌,这可是1990年的几十万,果然说到捞钱的本事,还得看咱首都人民。
嗯~
仅限于北方。
两人从两点半下到了五点,张延的战绩是两胜一负。
因为惦记着妹妹的事,所以张延婉拒了陈曦米的挽留,问清楚郑铭老师的喜好后,就赶在天黑之前离开了史铁升老师的家。
到外面他先找了个公共电话联系窦维,准备问问晚上到底怎么安排的。
窦维接到寻呼台的信息,很快就回了电话:“你丫真该买台BB机了,不然我想找你都找不着!”
“我正攒钱准备买房呢,哪有闲钱买那玩意儿。”张延纳闷道:“怎么了,张友待的事情不是说晚上聊吗?”
“四哥已经跟张友待说好了,我给你个呼机号,你直接联系张友待就行。”
“我直接找他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们又不是没见过,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先联系一下试试呗。”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张延也没什么好矫情的,找杂货店老板借了纸笔,记下了张友待的呼机号,然后就跟张友待取得了联系。
张友待在电话里相当热情,表示自己虽然不是艺考出来的——他是中戏文学戏剧专业的。
但中央广播电台别的不多,最多的就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人,如果张延有需要的话,他可以找相熟的朋友出来一起聊聊。
张延自然是大喜过望,连忙表示择日不如撞日,干脆自己晚上做东,请张友待和他那位朋友吃饭。
第29章 春晚钉子户
电话里约好的是六点半见面,不过张延也没别的事儿可忙,所以提前半个小时就赶到了中央广播电台。
在大门口等了约莫十来分钟,曾经在太平间里见过一面的张友待,就领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哎呦~”
看到张延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张友待忙紧赶几步上前招呼道:“张老师来的挺早啊,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播音室的姚柯,首都广播学院的优秀毕业生。”
首都广播学院就是日后的中传。
“姚柯~”
张延刚要跟对方寒暄几句,就有个穿警服的漂亮姑娘跑了过来,亲昵的挨到了姚柯身边。
看到这姑娘,姚柯诧异道:“你怎么来了?”
然后他忙给张延和张友待介绍:“这是我女朋友周滔,也是今年刚从首都广播学院毕业的应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