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恕罪,我们该去拿回云山城了,拿我的枪来!”
此刻,高适精神抖擞,中气十足,哪里有半分疲惫无力的样子?
原来,高三十五早已安排散播谣言,让朝内与敌军全都知晓自己与郭子仪因李白产生嫌隙,避战不出,当敌军来袭,再故意弃云山城,退守泸水关,并放走俘虏,让吐蕃敌军认为自己气数已尽,从而卸下防备。
当吐蕃军被诱出云山城,高适便领军从小路迂回。
“高中丞不出也不守,反而退后一步,将吐蕃军诱入峡谷,再夺回云山城,断了他们的后路,方才那七万吐蕃军不得其路而出,成了瓮中之鳖!”
这时,程公公也看明白高适的战术了,惊喜不已。
“围困长安的那支吐蕃军,就该解围,调头来救这只鳖了。”
高适笑道,这,正是他的计谋。
最后一步,谁也想不到,前来接任高适剑南节度使职位的严武,及其帐下两万精兵,早已和高适约好,作为后援,接守泸水关。
一张天罗地网,就此布下。
“佩服,以严谨耿直闻名的高中丞,却施展出了这么出神入化的诈术,长安有救了!”
程公公对着高适大夸特夸。
这一刻,影厅里的观众们也都看明白了,原来影片一开始,便是高适布下的一个局。
乱世忠武,厉兵秣马,只为宏图伟业,旭日东升后,大鹏终到了展翅云端之际。
而这一切的缘起,全都来自那次明媚的相遇。
高适骑马冲阵,奋勇杀敌,恍惚间,回到了青年时期,李白正在教自己相扑之术。
“高适,你知道怎么才能骗过对手吗?那得做好各种铺垫,细节逼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都是真的,连你自己都以为是真的!”
正是李白教授了高适这些技巧,高适才有了这次的战术安排。
大局落幕,高适带兵击败了吐蕃军,这是一场大胜。
程公公说了几件大事,高三十五都不在意。
程公公说这次击破吐蕃,严武会抢了全部功劳,高三十五淡然辞别。
程公公说在成都遇到了杜甫,高适会心一笑。
程公公道破天机,说是高适给郭子仪写信,恳求郭令公搭救李白,高适也不曾回头。
直到这句话出口,他才终于按捺不住了。
“我还有李白的消息!”
“什么?”高适猛然回头。
“年前,先皇帝大赦天下,李白已获赦免了!”程公公说道,“他遇赦后写的一首新诗,我背下来了。”
高适猛然间调转马头,这,也许是多年来如履薄冰的高三十五最释然的一刻。
程公公击剑而歌,吟唱出李白新写的《早发白帝城》。
高适发自肺腑地为李白开心,这个一生桀骜不驯,连承诺与约定也不曾遵守的朋友,他却始终牵挂在心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着程公公的吟唱,画面切到了李白这边,只见李白乘在一艘竹筏上,有如释重负重获新生的喜悦。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哈哈哈哈哈……”
李白仰天大笑,无数白鹤飞到他身边,围在他周围旋转。
“高中丞,从诗中可知,他心情不错,看来还不到夜郎,刚到了白帝城他就遇赦了!”
程公公笑着对高适说道,高适听罢李白的结局,拱手和程公公告辞。
数日后,高适身着便衣,和书童一同赶路。
“中丞,准备好了我们就出发吧。”
“好。”
书童搬书的时候,不小心掉落了几本书在地上。
“诶,这本集子里,你喜欢谁的诗啊?”
高适蹲下去捡起其中一本书,翻看了几下,问起书童来。
“那当然是中丞您的,嘿嘿。”
“少拍马屁,还有谁?”
“崔颢,孟浩然,王昌龄,都好,岑参的也好,王维……王维的,我读不太懂。”
“以后会读懂的。”
“当然,中丞您不要见怪,我最喜欢的还是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多好啊。”
书童又补充道,“对了中丞,杜甫的诗,为什么没有收在这集子里呢?杜甫的诗不好吗?”
“将来别的集子里会收的。”高适回答。
书童说了一句有眼无珠,“不过,您提到的这几篇黄鹤楼的诗,倒是都收进去了,唉,可惜,黄鹤楼烧了,没了。”
“不妨,只要那些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在。”高适说道。
“去时三十万,独自回长安,谁的?”路途中,书童反倒考起了高适。
“王昌龄。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哈哈哈,小鬼头,这是我写的!”
两人骑着马,互相考着对方,这些都是关于长安的诗句。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李白,李太白,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还是李白,哈哈哈哈!”
高适勒马,遥望远方,感慨不已,“长安呐,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这时,一只雄鹰飞到两人头上盘旋,高适闭上眼睛,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李白的声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下李白。”
“在下高适。”
画面又回到了高适和李白最初相识的地方。
影片到此,就结束了。
天涯路远,几十载风尘中,高适一直在改变,但李白从未变。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人生沉浮,他的诗都永远潇洒、张扬、奔放、快意。
最后,高适的这句话点明了主题,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看到这里,西影老总赵文韬激动得热泪盈眶,这部《长安三万里》拍出了他心目中的长安的样子。
长安,一直都在。
第340章 完爆《妖猫传》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只要我们一直阅读,一直流传,文脉在,文化也就一直会存在。
历史片的意义就在于,能让那些教科书上的字,不再是“全文背诵”的命令,而是将盛世和乱世中怀才不遇的血与泪拍出来。
能让教科书上历史人物的那些黑白画像,不再只是上课时无聊打发时间涂涂画画的表情包插图,而是拍出鲜活的浪漫的,跨越再漫长的时间也能让我们共感的,成仙前的那个人。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无数观众眼中泛着亮光。
他们用力鼓着掌,给与了这部《长安三万里》非常高的评价。
“这虽然是一部动画电影,但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部唐朝版的《大明劫》。”
老谋子格外动容,这一次,叶临制作的动画电影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好到连他都赞不绝口。
诗人余光中曾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然而,世人眼中的盛唐只是半个大唐,世人眼中的李白也只是半个李白。
提起盛唐,人们会想到天可汗李世民,想到贞观之治,想到东达朝鲜西至咸海的辽阔疆域。
然而这只是大唐的一半,它的另一半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点,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永王之乱、二帝四王之乱、平凉劫盟、牛李党争……
提起李白,人们会想到那个才华横溢的诗仙,那个放荡不羁的谪仙人,那句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然而这也只是李白的一半,他的另一半却是对仕途功名的极度渴望,甚至不惜两度入赘,晚年还为了做官卷入永王之乱。
描写盛唐的影视作品很多,愿意讲中晚唐的影视作品很少。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由诗组成的电影,用168分钟的片长,不仅完整展现了李白的一生,也呈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
“叶临这部《长安三万里》很有野心啊,立意非常之高,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也很好!”
馆虎大赞,如果因为这是一部动画片儿就小觑了它,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旁边,宁皓和王嘉禾几人深以为然,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部《长安三万里》甚至比《哪吒之魔童降世》还要好。
“看完这部影片,有一种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诗句,却在某时某刻击中了我的感觉。”
刘亦非怔怔然,经过《长安三万里》的洗礼,她终于懂了。
以前念书的时候,老师总会讲,这里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或者那里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
当时我们都不以为意,总觉得这是万能公式可以随便套,哪里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情?
“是啊,我也才知道,原来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这个意思……”
唐焉表示,看完这部《长安三万里》,收获太多了。
实际上这里边儿的很多诗句,读书的时候都学过,只是那时候对诗人和诗歌创作的背景了解太少,或者老师讲的时候,自己根本没兴趣认真听。
而《长安三万里》用电影的形式将咱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重新演绎了一遍,看故事的同时顺便收获了很多知识,整个人都受到了熏陶,灵魂仿佛也被洗涤过一般。
“这部动画片,实际上小朋友还是很难看懂的。”
刘亦非又点评道,这部《长安三万里》可以说跟叶临以往的动画电影都不同,并不适合小朋友观看。
因为这部动画片大篇幅都是讲述诗人们的怀才不遇,王朝的危亡衰落,小孩子还是很难懂得影片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
唐焉点头附和:“对,咱们看就刚刚好。”
“叶导出品的动画电影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这部《长安三万里》的内核甚至远超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才是优秀的动画电影该有的样子啊,《长安三万里》必会成为国漫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我看来,这部《长安三万里》无疑是国漫里的No1,值得二刷甚至三刷。”
“咱们小时候学的诗,终于好像在这一刻看到了注释,这部《长安三万里》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电影!”
现场,很多动画同行激动不已,他们一致认为,《长安三万里》的高度是其他国漫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