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动画系导演 第308节

  抛开《新神榜:哪吒重生》不算,《长安三万里》是叶临导演的第四部动画电影。

  第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斩获38.6亿票房,创下中国影史票房记录。

  第二部,《大鱼海棠》,15.2亿票房,在国产动画电影里也算是独树一帜,歌曲《大鱼》和《嚣张》火爆一时,十分经典。

  第三部,便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了,国内票房创下78.4亿的新高,海外票房也高达5.78亿美元,这是整个中国影史的奇迹,标识着国产动画走出国门,电影工业化体系逐渐成熟。

  现在看来,叶临导演的几部动画电影里,就数《大鱼海棠》的口碑和票房最差。

  不过一部2D画风的动画片能斩获15.2亿票房,在业内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只是同《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比起来差了很多而已,此外,比起其他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仍旧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正是这三部动画电影,将叶临和动画深深绑定在一起,一提到他就想到大圣和哪吒,甚至有媒体称他为“动画大王”。

  也正是因为以往有过的辉煌战绩,大家对他的第四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期待值非常高,觉得他是一直站在神坛的那个人。

  “在今天之前呢,有非常多的朋友问起这部《长安三万里》,并将其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放在一起比较,看得出来,基于我的上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取得的成绩,大家对这部《长安三万里》寄予了厚望……”

  “那实际上,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今天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这部《长安三万里》,它其实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影片,它不像《哪吒之魔童降世》有那么多搞笑桥段,也没有充满热血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没有说出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的申公豹……”

  舞台上,叶临拿着话筒率先给全场观众们的热情浇上一盆凉水。

  他认为,去掉观众们的滤镜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一会儿开始放映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拿《长安三万里》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来比较,然后失望不已。

  两部影片本身就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叶临有必要在放映之前让观众们做好心理准备。

  “那么,这时候可能有人就会问了,这部《长安三万里》到底有什么?”

  “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诗人和诗歌,有的,只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里昙花一现的大唐盛世。这部影片很长,一百七十分钟,将近三个小时,但同时,这部影片又很短,短到王维、张旭、李龟年也只能匆匆一瞥,短到装不下李白、高适以及盛唐灿烂的几十年……”

  叶临的一番发言,已然为影片奠定了一种严肃、正经、文化厚重的基调。

  观众席上,西影集团老总用力鼓着掌,他希望叶临的这部影片能呈现出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长安。

  今日来到现场的圈内人士,其中有一部分昨天参加了陈凯哥导演的《妖猫传》首映礼,《妖猫传》讲的也是以盛唐为背景的故事,他们此时倒是想要比较一下,这两部影片在盛唐这个题材上到底谁拍得更好。

  很快,主创团队发言环节结束,正式进入到了影片放映环节。

  影厅灯光熄灭,大屏幕亮起,《长安三万里》正片开始。

  第一个画面,是俯瞰镜头。

  入眼处是一片连绵的雪山,一只雄鹰在云雾和雪山之间飞行,山涧静谧,渲染出一股肃杀之气。

  镜头跟随着雄鹰,穿过一片又一片雪山,很快来到了云山城,此时是大唐广德元年十二月。

  云山城里,吐蕃大军正在攻城,这里上演着一场激烈的厮杀。

  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高适年事已高,正在城墙上指挥着作战。

  就在高适被一名敌军打倒在地时,他看到了高空飞过的那只雄鹰,眼前不禁浮现出年轻时候和李白一起纵马高歌的画面。

  之后,战斗结束,大唐军队守下了吐蕃的这一波进攻,但高适这边损失惨重,决定弃云山城,退守泸水关。

  泸水关,账内,高适开始对目前的局势进行分析。

  由于吐蕃围困长安,致使朝廷催促高适出关迎敌,从而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

  但如今,他却退守泸水关,闭门不出,这是抗命大罪。

  话音未毕,一声急报接踵而至,原来,朝廷早已对高适产生了猜忌,所以派遣了持节监军程公公前来问话。

  但此刻,高适却举起长枪向着自己的脖子抹去,当公公进入帐内时,自杀未遂的他随即表示无颜面见圣上,故此做出这番举动。

  可程公公不以为然,接着便说出此番的目的,是为李白而来。

  接着,在高适的回忆中,展开了他与李白之间的故事。

  出身渤海高氏行次三十五的他,人称高三十五,祖上战功显赫,封渤海郡王,到了他这一辈家道中落,父亲高崇文只是广东韶郡一个小官。

  高适儿时不善学问,却在武艺上有过人的天赋,把祖传的高家枪练得炉火纯青。

  父亲去世,高适守孝三年后,只身赶赴长安,想以一身武艺重现家族荣光。

  途中,因为一次误会,他第一次与李白相遇。

  贼人抢了李白的马匹行李,追赶的李白误把高适当成了贼人同伙,枪剑交锋后,两人暗自欣赏起对方。

  “喔,来了,这个青年就是李白吗?”

  “李白怎么长这样?感觉和我心目中的李白出入很大呀……”

  “青年时候的高适也好呆呀,哈哈,像个跑龙套的,一点主角光环都没有!”

  现场观众们皆是精神一振,来了兴致,看到李白出场,这部影片才算进入到了正题。

  唐焉不禁笑了笑,她向刘亦非讲,说这部动画片貌似很适合小孩子观看呢,看电影的同时还能跟课本上所学到的东西联系到一起。

  至于她自己嘛,也就还知道一个李白,对高适她都不怎么了解,读书时候学的东西早就还给老师了。

  唐焉这话的意思,明显是指这部《长安三万里》有点低幼教学向,不太适合她们这些大人观看。

  刘亦非不置可否,叫唐焉继续看下去,她相信叶临的动画电影没这么简单。

  影片中,高适向李白解释。

  那时的高适还是个口吃的愣头青,李白借了高适的马,追上贼人激战。

  千钧一发之际,高适飞枪解围,就这样,不打不相识的两人行“叉手礼”互通姓名,正式成为朋友。

  李白的马上驮着好友吴指南的遗骨,他立誓要把好友安葬在天地灵秀之所在,天下名楼黄鹤楼自然成了李白的首选。

  于是,他邀高适同行,去往江夏。

  两人结伴之旅中,李白提出让高适教他高家枪,作为回馈,他愿意教高适相扑之术。

  影厅里,有一些历史不合格的明星,小声发出疑问,询问这里出现相扑之术是否合理?

  耿直不懂变通的高适,在相扑时接连败给李白,也是在学习相扑之后才第一次了解到,人不能有勇无谋。

  这段旅程,是两个青年才俊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他们策马扬鞭,日行夜练,如庄周《逍遥游》中的鲲鹏般傲绝天地,放浪形骸。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两个字:盛世。

  “高兄,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哈哈哈哈!”

  夕阳下,李白策马扬鞭,对着身后的高适放声大笑。

  江夏,两人安葬了吴指南的遗骨,李白抚琴吟唱出自《诗经秦风》里的一篇《黄鸟》。

  李白为好友呜呼哀哉,高适则冷静得多,此处体现出两人性格上极大的差异化。

  悲伤过后,李白感慨人生苦短,并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他要先入世,再出世,功成名就之后,隐居修道,求长生之法。

  这一点也能看出,李白自青年时期,就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在太平盛世做艺术家,一旦盛世不在,他们必然付出惨痛代价。

  回到现在,泸水关,被绑在帐外的俘虏被人悄悄解救。

  并且解救之人对其透露,泸水关兵马不足,只要大军压境,破城之事指日可待。

  观众们都看得明白了,这部影片是有两条叙事线的,一条是现实时间线,一条是高适回忆里的时间线。

  画面一转,去到郡守府想要“行卷”的李白,他自认为才华横溢信心满满,却被府上的管事直接泼了一盆凉水。

  “贩夫走卒这样的贱类下民,也敢来行卷?”管事将李白拒之门外。

  老年高适旁白响起:“我这才知道,李白原来是商人之子,我朝法度,商人再富有也是下民,商人之子,连科举考试都不得参加。”

  李白遭受重大打击,在街上挥舞着长剑乱砍,吓得人们纷纷远离他。

  随后,失意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与高适饮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果然好诗!”

  酒醉之际,李白吟诵起了那首妇孺皆知的《登鹳雀楼》。

  诗兴大发的李白准备在黄鹤楼题诗,只见他拿着酒瓶走进店里去,口中大呼:“小二!小二!”

  “来喽,客官何事?”

  “我诗兴大发,要在你们黄鹤楼上题诗一首,你家的诗板何在?”

  “客官,您也会写诗?”

  “当然!”

  “客官,可有功名在身?”

  “哈哈哈,指日可得,唾手可得!”

  “客官,要不我再给您下几道好菜?这题诗,多费神?”

  店小二见李白这样子,明显不太相信他会写诗,劝他吃点菜吧,别光喝酒。

  影厅里,观众们觉得这段剧情挺有意思,居然有人质疑李白不会写诗?

  他们猜测,接下来是不是就该李白写诗装逼打脸了?

  “不要啰嗦,快带我去诗板!”

  “行行行……”

  店小二拗不过,只得带李白去到楼上。

  “敝楼历史由来已久,数百年来,无数客人在敝楼题过诗,看这四面的诗板便知。”

  店小二向李白和高适介绍,这一层挂了无数块诗板,都是前人游览黄鹤楼时所题的诗。

  李白直呼好地方好地方,并问道:“小二,你们黄鹤楼至今而来,最好的诗题在哪块诗板上?我就要题诗在旁!”

  此时李白心高气傲,觉得自己随便题一首诗必然能镇压黄鹤楼里的所有诗人诗作。

  这时,有旁人小声议论,说看李白那一身白衣,应该只是一介平民。

  “至今最好的一首诗……小的不懂啊,但四方来往的客人们公认,是前年刚刚题上的,那是崔颢崔公子题的,崔公子出身博陵崔氏,崔家,您知道,六大世家之首,这位崔公子,二十不到,已经高中进士……”

  店小二讲起崔颢来那是滔滔不绝。

  李白听得十分不耐烦,挥手说道:“少废话,拿笔来!”

  很快,店小二拿来笔墨。

  李白在一块诗板前面站住,问店小二就是这首?

  “是,崔公子酒后兴起,随手一题,哎呀,崔公子这书法也好,真是无所不好。”

  店小二又开始吹捧起崔颢。

  李白有些不服气地挑了挑眉,双手抱胸,开始看起诗板上的崔颢题的诗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刚念了两句,李白的表情有点不对劲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收起了小觑之心,变得严肃认真起来,仔细琢磨这诗句里的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

首节 上一节 308/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