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53节

  然后不光是工业局,参与一起造车的很多工厂也接到了电话。被询问是不是汽车造出来了,汽车要是造出来了,他们这些出力了的工厂肯定会被邀请过去见证才对。

  当然了,接到电话最多的还是机械配件厂。

  国内进口的卡车和工程车,都是优先供应给重工企业。如果配件厂真的把车造出了,管你是拉货的卡车还是拉人的,谁都想弄到一辆。

  就连汽配厂造的外观不怎么样的三轮汽车,现在都有无数单位想弄一辆。可惜的是地方单位让他们生产一些车给供销总社和邮政部门使用。

  周厂长接到电话,也只能一个个解释,车子还没完全造出来。还有汽车玻璃没装好,今天只是尝试了一下性能。

  而且就算汽车造出来了,这东西也不是机械配件厂说卖给谁就卖谁的。

  第二批汽车制造的时候,可能就要搞一个汽车票了。跟粮票和自行车票一样,凭票购买。

  这汽车票肯定是由地方政府去安排发给谁,然后有了票,还要排队才能领到车。

  因为江成早就跟老周和老康商量好了,除了汽车产业链上的工厂,给他们可以弄点计划外的汽车。

  计划内生产的汽车,就先弄个票证,车还没造出来就先发票证。如果预计造十五辆,就发十五张汽车票。

  但有汽车票想买车,不额外给一点好处,那就慢慢的等。

第96章 不愧是起义的城市

  打的一拳出,免得~~。

  能解放中国,打退很多国家的人,是不可能去给人当小弟的。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是因为苏联第一书记换人,态度不一样。

  在一九五五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要求苏联从大连旅顺撤军的事情。

  苏联撤军倒是答应的很快,也撤的快。但是撤军是有前提的,就是他们在旅顺投入的设备和设施不好带走,得卖给我们。

  设备和设施都是一些落后的东西,卖给中国的价格却不低。国内是以债务的形式购买的,基本上就是花了一大笔钱才送他们走的。

  而在今年,也就是这一九五六年,两国关系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工厂援建进度拖延,技术资料提供不再积极,很多项目搁浅。

  国内肯定是要未雨绸缪的,考虑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要往坏的地方想。

  所以目前的局势是部队供应优先,一汽在生产的卡车是如此。明年第二机械工业部会把某型号的边三轮实试制任务交给昌城的洪都机械厂,生产出来后也是部队优先。

  在历史上,南京那边的汽车厂是先派人学习了某款苏联轻卡的制造技术。然后会在几个月后申请开发轻型卡车的试制,而那时候解放卡车刚好制造出来,在进行生产。

  研发一辆汽车的生产,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南京申请的不是简单仿造,是跟一汽那样,需要弄自己的配套生产的。

  单纯的仿造就是买一堆零件看看能不能按照样子造出来,研发是看看这些零件我们能不能能搞出来,然后再按照款式去组装起来。

  南京那边要研发轻卡汽车,人力和财力投入是不小的。要投入多少,如何去投入,要多少部门和企业去配合。都是工业部要考虑的事情,像这种大投入的,哪怕是国内需要的产品,也不是头脑一热拍板就是了的。

  生产汽车基本上都属于重点项目,这样的项目从申请到审批,能半年批下来就已经算快的了。

  要知道苏联援建的项目,要想开工都差不多要审批三个月以上。这审批是综合考虑的问题,不是张嘴我要如何,我要怎么样的。

  江成在昌城的那种忽悠法,在真正的大项目上是行不同的。

  江成能在昌城造车,他的情况跟其他地方单位造车不一样。第一是自身有造车技术,会造车。

  第二,压根没从国家的战略角度出发,也就是国家目前需要什么车他不管,他只是想着在昌城造一些送货的车就可以了。

  第三,江成造车没有组建配套部门,按照道理,他就算能从一汽厂采购到一些汽车零部件,最多也就是试制出来几辆成。要量产的话,还是得申报到工业部这边来,当地工业局审批不了这样大的项目。

  可是,昌城那边不需要工业部审批建设汽车制造厂。因为他们那边只要建设一个组装厂就可以了,投入建设一个大点的厂房钱,当地地方部门就可以直接拍板了。

  因为那边搞出了一个产业链,有十几家工厂在配合一起生产,而不是像一起这样的一体化。

  真要算起来,别看一汽现在有几万职工。可真要跟昌城那边比,人家十几个厂的职工加一起也不分伯仲。

  关键是昌城那边要弄汽车制造产业链,按照道理也是组建不起来的。因为那边根本没有汽车制造相关的厂。

  没有汽车轮胎,没有专门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没有汽车配件厂,汽车灯具等等。就比如橡胶厂,那边的橡胶厂都是今年刚建设完,只是生产雨衣雨鞋的。柴油机厂是生产拖拉机和船上的柴油发动机的。

  反正看上去每个厂好像能跟汽车沾点边,但没有一家生产的生品是跟汽车有关的。

  可就因为有人在指导方向,搞了一个技术比拼,硬生生的快形成了一条汽车零部件生产链了。

  南京的工业水平比昌城强,但他们做不到像昌城那样。因为他们缺少一个有技术有本事,还会煽动人心的人。让南京那边的制造厂去找一家橡胶厂,就算人家配合又有什么用,人家如何去造轮胎。

  不要技术就能造轮胎,还进口轮胎干嘛,直接进口大量橡胶就可以。

  四九城,工业部。

  “不愧是起义的地方,这化零为整的本事厉害呀,这车子造的也漂亮。”

  “李佬,车子是造的漂亮,但惹的事端也不小呀。”

  老赵笑着回应道,李佬说的没错,昌城不愧是起义的地方,一人高声呐喊,四路八方响应,管它干的过干不过,冲的完了。

  然后问题出现了,工业部是军工兵工和地方工业都管理的,只不过军工和兵工会受军方监督。

  昌城那边造车,工业部其实没出什么力。当地工业局还为了撇开责任,怕上面工业部说项目没审批就去造汽车,直接拉了地方分管的领导去坐镇。

  也就是说昌城那边造汽车,是地方领导主导的,不是工业部下发的任务。那么生产任务也被地方领导在分配。

  听说那边在搞什么汽车票,昌城那边部队单位都闹起来了,竟然不是优先给部队使用。

  现在李佬和老赵他们面前就有昌城那边造出卡车的报纸和图片,图片是一辆卡车的后车厢上站满了人,驾驶室里也坐了司机和一个人。

  图片肯定是为了拍照进行摆拍的,但看着一辆车上能装那么多人。难怪部队的人会心动,打仗的话,后方兵力运输,还有物质配送,怎么可能不想要卡车。

  “老赵呀,听说这报纸上的汽车照片,是没有汽车玻璃的,有没有这一回事。”

  “是有这样一回事,苏联那边的第一书记换人后,我们这边采购东西多了一些审批手续。汽车玻璃是一汽厂那边帮忙一同采购的,否则单独采购十几块玻璃更慢了。不过玻璃到了一汽厂后,因为联系车皮运输的时候,又耽搁了几天。现在玻璃应该已经到昌城那边了。”

  老赵解释道,他也询问了这事的,查看了从苏联那边到货的订单,也就耽误了几天发货。就算不耽搁,从昌城那边发报的时间来看,也是来不及安装汽车玻璃的。

  李佬点了点头,没觉得这事情有什么太大问题,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不是安排了军工和兵工人在那边的嘛,就算有地方单位领导插手,部队那边怎么会要不到车。”李佬询问道,昌城那边肯定是没开始生产第二批汽车的。但第二批车的使用指标是可以提前安排出来的。

  听到李佬这样问,老赵也有些尴尬。人是安排进去了,可提议搞汽车票的是江成。

  这搞汽车票,是因为江成也知道生产汽车,这车子生产出来他们也没什么自主权。不是他们想卖谁就卖谁的,而且真那样的话,机械配件厂的门槛可能都要踢烂来,会有很多单位上门走关系求着买车。

  这搞一个汽车票,让地方领导去分配,他们就没什么烦恼了。

  但江成这样做,可不是为了什么公平分配,让领导做主。而是想把麻烦甩出去,怕人求上门,可目的不是那么简单。

  根据那边的书记汇报,江成的思想觉悟有偏差。有些话就不好说了,起码不是偏差到往自己口袋里放,就是想给厂里弄点福利。

  有汽车票的只是有了购买资格,这车子什么时候造出来,可能造的好好的,突然有一个零部件缺货,让你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机械配件厂造车的速度,造车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突然情况。不是机械配件厂说的算的,而是购买者,就看你知不知趣了。

  比如林业局弄到了一辆汽车票,你林业局是一个管理单位没错,但你管理木业呀。给机械配件厂赞助点桌椅板凳怎么了,天冷的话弄点木炭来难道就很难嘛。

  制衣厂的,就算厂里的布料是有数的。但裁剪下来的边角料支援一下兄弟单位怎么了,听说月经带就是制衣厂生产的,机械配件厂的女职工虽然少,但不可以弄点给男职工的家里人用呀。

  反正江成的思想不纯粹,康书记虽然是从兵工厂调过去的,但也拿他没办法。跟他上纲上线嘛,就怕打击到他的积极性,甩手不干了。

  老赵慢慢的跟李佬说了那边的情况,听的李佬都笑了,最后给这事定性了,就是那小子滑头滑脑的。

第97章 昌江(CJ)牌轻卡汽车

  江比河大,后世有一款汽车叫昌河。

  汽车造好后要起名,没有名字不好报道。汽配厂的三轮汽车造出来后就起名叫‘英雄’,英雄牌三轮汽车。

  江成造出来的轻卡汽车,直接被省里的领导给提名了。主要是人家关注到的时候发现还没起名,就帮着起名叫‘昌江’,昌江牌轻型卡车。

  昌是昌城的昌,这个江嘛,可以是滚滚长江的江,也可以是某个人的江。

  江成也没想到那天开车带电工厂的几人和厂里的人在外面转了一圈,有些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属于厂里自己要留下来的汽车,天天有人来试驾,没有汽车玻璃无所谓。

  试驾完了就想打厂里剩余其他车辆的主意,不过其他四台早就不属于配件厂的。

  机械配件厂造车,除了自己生产了一些零件,采购了底盘的钢材,还有一些钢板。发动机,轮胎轮毂,变速箱,汽车玻璃,还有电机等等,都是康书记联系采购的。

  有两辆车是抵采购费用的,另外两辆是给地方部门的,一辆是工业局,另外就是分管部门了。

  卡车主要是装货的,但前提得工业局和地方部门有足够的乘务车。就这样说吧,市里的领导很多部门都是骑自行车的。

  有汽车也是多个部门共同使用,提前调度的。有专用车的,基本上是靠前的几位领导。

  昌城工业局也有一辆吉普车,那是因为那边是省工业局,有时候要开车去其他市区查看的。

  所以在车子不够的情况下,卡车也是可以当乘务车的。大家没造车的本事,但把卡车改成带人的车还是很有头脑的。

  把后面货车箱弄一点支架,用遮雨绿帆布一罩,里面装两条长排椅。如果是在下面的县城里,都可以当小型班车使用了。

  在没有汽车使用的情况下,有车用就行,根本就不管你骑车的种类。

  要是有部门非要较真这个,说卡车只能用在运输货物,保障生产后勤工作。那也没有问题,直接让机械配件厂在造车的时候,就把后车厢改成装人的。

  甚至直接用‘CJ(昌江)’轻卡的底盘和各种零部件,改出小型公交车出来。

  昌城地方领导人员还就不信了,你规则讲的再好,直接跟你换赛道。

  当然了,目前的局势的确主要是发展工业,不会真的让机械配件厂去生产客车。起码在产量不高的情况下,不会那么做。但是也不可能让轻卡完全去运输货物就是。

  江成只是一个工程师,他可不管后面产量的问题,那是康书记和周厂长头疼的问题。

  本来汽车玻璃是说要五月下旬才到货的,也不知道怎么就提前到了。

  这些天江成是真的天天跟电工厂的人在谈技术,他们其实也不叫技术研发,更多的是技术运用。就跟江成学的机械动力一样,是一种技术的延伸。

  电工厂的人来这边,是想了解一下液压动力系统的运用,看看配合电机能不能运用到一些设备上面去。

  江成是立刻提供了一个思路,搞一个电动液压升降台。这样一来组装和维修汽车不用趴在地上了。

  特别是汽车维修,工人钻车底可能一钻就是一天。当然了,只是单纯的为了让维修工轻松,那肯定是不值得的。

  因为一套设备下来,可能要一个修理工十年甚至更多年的工资了。有这钱肯定是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而不是让大家干活稍微轻松点。

  但升降机又不是光用来修车的,大厂房几层楼的货物升降运输,还有一些特殊地方也能用到。

  当然了,不需要液压技术也能弄升降机。普通的电机机械升降,后世的电梯就是如此,但动力有限,不适合重物。

  江成的这想法,电工厂的人觉得很不错。现在电机体型大,弄升降机很费劲,因为体积小的电机现在功率不强。

  但是有液压系统转换传动力,电机产生的动力能被放大。可能一个不算太大的电机,就能满足升降的需要。

  电工厂的人是真的想立刻回沈阳去尝试,至于来这边的目的也早就达到了。在蓄电池机械叉车上,把机械螺旋动力改成液压动力,的确能减少消耗,提升举力。

  但那叉车真正的问题是用蓄电池为动力,续航能力太弱,而且运行速度也不行。那车只能跑十多码的速度。

  不过电工厂的技术员被江成留下帮忙了,倒不是去弄升降机什么的。而是去解决柴油机点火的问题。

  现在国内自己还没技术提炼石油,汽油都是进口的。汽油是油体直接跟空气混合,通过火花塞直接点火。

  所以轿车基本上都是汽油发动机,省的拿一根摇杆钥匙去启动,没面子。

  但是国内柴油机目前都是摇杆钥匙,通过压缩气压,但到一定温度的时候燃油自动燃烧的。

  所以明火其实点不着柴油的,如果是加柴油的汽车,是可以打开油盖,用打火机看里面有多少油的。当然这里说的是理论,是要排除很多外在因素情况下的,不建议去尝试,真要尝试,不建议用自己的车子。

  直接烧柴油,不是说烧不着,得烧一会让它充分受热才行。所以烧柴油得先点燃一个可燃物,然后丢进去才行。直接丢个点燃的火柴可能还会被浇灭。

首节 上一节 53/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