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18节

  李科长负责采购,肖主任负责一些零件加工和拆下来的部件改成图纸上需要的数据。

  陈师傅别看是一个机修工,他其实负责的地方很关键,除了拆卸下来的设备安排他的徒弟进去清理和保养,很多零件他都要检测合不合格,负责的工作跟产品质检员差不多。

  江成则是在办公室画图纸,之前的图纸算是草图。新画的图纸就得正规一点,因为设备升级成功的话,他这图纸可能就要大量印刷了。

  以后其他厂同样有普通钻床设备的,他们想升级,除了来机械配件厂这边学习外,也需要一份图纸才敢自己动手尝试升级。

  另外就是机械配件厂也不只一台钻床,难道升级成功后,后面每台钻床都要江成去把关升级不成。那江成这个工程师可能半年内其他的事情都别干了,就天天在车间去升级设备得了。

  到了第三天早上,厂里的张工从九江出差回来了。出差三天,去那边一个厂进行指导,人家好吃好喝招待着。昨天下午回昌城的时候,人家厂里还给了他烟酒带回来。

  就算是这样,张工还要摆架子,别人要请他去指导,经常要‘三顾茅庐’。

  要知道现在的国家战略是工业优先,一九五六年算是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发展方针是‘以重工业为中心’,重点发展钢铁和机械等行业。

  国内的工程师其实不少,但工程师也分很多种类。而机械工程师是最抢手的一批,是刚需中的刚需。

  张工去外市进行技术指导可以,但要是有什么单位想用借用的形式让他去工作一阵子,你看周厂长能答应不。

  张工回机械配件厂后,没想到就在自己出差的这几天,江成竟然搞了这样一个大动作。

  早上看了江成的钻床设备改造草图后,研究了小半天,怎么说呢~~。

  如果厂里的机修工是小学生,那张工就是初中生,可就算一个初中生成绩再好,也不可能靠推算就能看懂高中的一些题目。

  张工看江成的图纸,有很多数据他是看不懂的,他只能强行认为那数据就是正确可行的情况下,才能往下延伸继续看图纸。

  这就跟一道数学题一样,告诉你5+3=8,你不知道算的情况下,就要认定5+3就是等于8。

  哪怕江成说5+3等于11,张工不会算,那他就只能按照11这个数据来。

  又或者是知道5+3=8是对的,然后就死记硬背,可要换一个数据变成4+4等于多少后,又不懂了。

  国内的工业就是这样的情况,仿造人家的设备,不是自己自主研发的。不就是一道题目要一个等于8的结果,有人写了5+3等于8。然后国内去抄袭,也只知道写5+3嘛。

  江成就不一样了,他能知道很多数字的加法能等于8,甚至还有减法,以后更高级的乘除法。

  甚至到最后,江成超越其他国家的技术,自己成为出题者。

  张工有点囫囵吞枣式的看完了江成的草图,然后又仔细的看了一些数据。数据怎么来的不重要,而是这个数据要是真实的话,他觉得机械配件厂可能要变天了。

  国内已经能生产空气压缩机了,还是自主研发的。主要是空气压缩的理论不难,能自主研发并不算稀奇。

  但沈阳那边生产的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电机加各种零部件在一起,总重量达到了五吨。就算是当初只是单纯的为了制造出来,有些方面没有考虑。可这几年也改良了,设备重量也在三吨左右。

  要知道空气压缩机和发动机一样,是一种配套设备。这配套设备就这样重,那得安装在什么大家伙上呀。

  张工不懂什么空气压缩机结构,但作为一个工程师,他也是了解过这设备的用途和情况的。国内工业有什么发展,除了一些特殊行业的,其他的基本都会刊登在报纸上。

  现在张工看到江成的图纸后,他不清楚升级后会是什么样的具体性能,但是他能大概估算出添加的东西加在一起,在重量方面有明显的不对。

  要么就是江成的改造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在空气压缩的技术方面,江成掌握的技术很高。

  所以张工看完图纸后,在跟江成请示了一下,带着草图去找了一下周厂长。

  周厂长在前两天看江成带来的图纸时候,他其实主要是在听江成大致的说钻床升级后会如何。其实图纸看的他有点心虚,因为就算江成不搞升级,光拿厂里现有的钻床设计图给他看,他可能都看的不全面。

  周厂长是懂点技术,但也没有要求一个厂长能了解设备的所有结构和参数呀。就跟开车的人一样,会开车就行了,了解汽车的各种功能,总不需要会造车的人才能开车吧。

  周厂长听到张工发现的问题,也没有作出外行去质问内行的举动,让江成来解说大家可能也听不明白,干脆直接向上汇报得了。

  向上级汇报后,得到的结果就是等待答复。

  张工是在下午加入了钻床研发升级小组,不过并不是固定成员。在帮江成画图纸,节省江成的画图时间,并且也以一种学习态度询问不懂的地方。

  周厂长向上级汇报的情况,上级很重视,想要看到工程师江成的图纸。如果图纸真的可行,可能会向更上级汇报情况。

  但江成手里目前也只有一份完整的草图,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上级部门做出了其他部署。

  也就是时隔一天的时间,机械配件厂就来人了。

  三位穿中山装的人来到了机械配件厂,周厂长亲自接待的。在厂里看到了江成绘制的图纸,三人研究了半天后,算是不动声色的离开了。

  起码江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他还在享受当工程师的乐趣呢。

  整个工厂配合他的工作,甚至在小组成立第三天的时候,食堂还给他们组开了小灶,每天中午都有一份荤菜直接从厨房送到江成的办公室。

  而到了小组成立的第七天,筹备工作突然变的好像加快了。主要是李科长那边,有些要采购的配件,本来本市没有购买的,要打电话从其他省市订购的东西,突然很轻松就购买到了。

  江成还想混到年底才进行组装呢,这样看来,只要一些市面上一些没有的零件加工出来,就可以直接开始组装了。

  像机器上要按照的气罐,就是江成根据设备的空间大小设计的,因为电机的功率弱,在没有提升电机的功率情况下,也弄不出多大的气压。

  沈阳那边生产的空气压缩机为什么那么重,就是配套的原因。空气压缩机是活塞形式的传动,气压的形成也是特别的费劲,电机不大都带不动。

  机器一开,声音大的很,站在压缩机身边说话,靠你身边的人都听不清。

  在后世家里搞装修的时候会看见木工带着一个空气压缩机,用来射汽钉的。那个机器一开声音都很响,那才多少重量。

  这个年代压缩机几吨重,还要为了防止震动,要固定到地面。几吨重的设备,还能震动的起来,那得发出多响的声音。

  江成根本就没去了解这个时代的空气压缩机情况,要不然就今年就不去升级什么钻床了,直接设计一台螺杆式的气压发动机就可以。

  而且他也不知道,厂里加工不出来的零件,本来是想找外省一些工厂加工的。像这个时代采购材料的速度,不是本地的订单,十天半个月能到货就算是快的了。要是没立刻给你加工,一个月以上能收到货就算是正常。

  江成根本不知道,自从三个穿中山装的人来过机械配件厂后,已经有几家根本就不是地方上的加工厂在待命呢。

  并且江成后面跟张工一起绘画出来的正式版图纸,第一时间就被拿去印刷了。已经有几个体量级的单位拿到了图纸,在认真研究。

  甚至有专门的人员已经带上了图纸,坐上了去四九城的火车。

  这图纸的问题老大了~~,大到方向都错了。

  要是昌城机械配件厂的设备升级成功,发来贺电的内容都要慎重考量了。

第38章 组装当天

  一九五六年,二月三号,清晨,小雨。

  “哥,起床了嘛。”

  “没呢,再睡一会。”

  听到屋外的喊声,江成有点起床气的下床把门栓打开了,然后又回到床上被子里面了。

  江成睡的正屋还是以前的双大门,在里面关门要用木栓的。旁边的两间房子倒是方便一点,是单门,在房间里面门上装了插销。

  现在江燕是隔三岔五的来江成这边一趟,上次江成洗澡换下来的衣服没立刻洗,想攒一攒,等下次有要换洗下来的衣服再一起洗。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江燕了来看他了,妹夫杨枫要上班,江燕得早起给他和孩子煮点早饭。杨枫可没那个钱能在外面随意的买包子吃。

  江燕起来的早,就有时来江成这边转一下。看见江成放在角落里要洗的衣服,上次就直接拿回去给洗了,洗好晒干后才给江成送过来。

  而前些天街道办那边也来人了,江成的户籍证明下来了。粮本,副食本和煤本也都一下送过来了。

  上个月哪怕是月底最后几天办理下来的,也能买一个月的定量。如果不买粮,也可以在粮本上指定的粮店兑换出相应的粮票。

  江成是把定量全部买了,他发现自己的定量是16.5公斤。粮本的定量是标准了年龄和职业的,他算是高级脑力劳动者,领的算是最高的标准了。

  像江燕这种连零散的活都找不到多少的,算是普通居民,一个月14公斤粮食。

  重体力劳动者,像锻工,浇筑工,搬运工之类的,一个月能有21公斤定量。要是煤矿工人,能达到24公斤的定量。

  不过粮本上的定量是一回事,厂里还会在每个月按照不同的职位还一些粮票。

  如果只是粮本上定量比普通人多几斤粮,有些当干部领导的,可能也乡下的亲戚来探亲,都招待不起一顿饭了。

  江成记得穿越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领导招待几个乡下的亲戚,面条煮了几盆。

  机械配件厂每个月都会补助江成二十斤粮票,加上逢年过节都会发一点,能保证他可以每餐都吃细粮。

  如果一个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还要吃窝窝头和棒子面,南方这边棒子面叫苞米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就真的会让一些人寒心了。

  江成的定量,能买细粮的买了一些面粉和大米。能买粗粮或者杂粮的,买了一下红薯和苞米面。

  苞米面江成没有要,给了江燕。红薯其实也有点不想要的,上次用红薯煮面疙瘩,江成发现这个年代的红薯应该是品种问题,不怎么甜。

  江燕是家里孩子多,特别是那杨文斌十二岁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垮老子。江成才把粗粮给他的,如果不给的话,其实城里也有条件好的,在农村有亲戚,都是拿粗粮到农村亲戚家里换大米的。

  江成也可以拿粗粮去下阳乡找人换大米,但没那个必要,他起码现在够吃。

  而且江燕也在帮江成留意了,碰到有卖细粮票的,她会帮江成收上来。

  今天早上江燕来了,江成知道自己可以更安心的睡了,而不是睡一会就看看时间多少了。

  “哥,给你下点面条,放一个鸡蛋。”江燕走进房间看见躺在床上的江成,笑着说道。

  “七点二十喊我,你也给自己煮一点,不用给我省。”江成回应了一句,脑子开始进入关机状态,没一会就真睡着了。

  江燕也没再打扰她哥,而是先看了一眼有没有要清洗的衣服。发现没有后,就去屋外的厨房生火烧水了。在烧水等待的时候,江燕就拿着扫把给房间里搞卫生。

  这二三天来一次,简单的搞一次卫生刚刚好。

  到了七点二十,一分不差一分不多,江燕准时喊醒了江成。

  “哥,没多少天就要过年了,你也不抽空买点年货。”江燕看着起床的江成询问道。

  “我有什么好买的,单位里会发。你买春联的时候给我带几幅就可以了。”江成回应道。

  别看他刚才能多睡一会是一会,其实今天对于钻床改造升级小组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天。

  因为通过这些天各部门的配合和努力,需要的零部件都齐了,甚至有些零件已经组织成零部件了。

  而今天是整体设备组装的时候,不光是小组成员都会到车间去。周厂长也会到场,昨天周厂长还说有兄弟单位的‘技术员’来参观。

  反正今天机械配件厂会很热闹,要是组装后,设备启动不了,那就臭大了。

  不过这些天江成是反复推算了,能想到的都想了,感觉问题是不大。

  江燕今天要是不来,江成基本上早上就是用冷水洗漱。她早上煮面条的时候,先烧好了一瓶热水,江成就可以洗一个热水脸了。

  虽然花一分钱就可以在不远的开水房打一瓶热水来,来回也要不了多少分钟。但江成宁愿洗一把冷水脸也不愿意折腾。

  洗漱后,江燕早就把面条和鸡蛋盛好了放在桌子上,温度不烫也不凉。江成大口的唆着面条,那是真舒坦。

  “燕子,我走了,今天厂里有不少事呢。”江成快速的吃完面,放下碗筷就走了。

  江燕看着出门离开的江成笑了笑,刚才她可没看见自己哥哥有什么急的,这分明是卡着点上班,能多睡一会是一会呀。

  江成的面碗里还有点面条汤渍,江燕也不嫌弃,直接拿着他的碗去盛面自己吃。锅里也就只剩少量的面条和一些条了,要是江成刚才吃的不够,江燕是准备给留的。

  在这个年代,别说浪费面汤了,就算是煮水饺的汤,带有一点面粉味,都会喝干净。

  在路上,江成不紧不慢的走着,七点五十二到达机械配件厂大门口。七点五十六到达办公室。

  到达的时候,江成有点尴尬了,办公室里有不少人,厂长和副厂长还有后勤部的主任都在,还有几个江成不认识的人。

  搞的这样兴师动众,江成本来对设备组装起来能正常使用还挺有把握的,现在都弄的有点担心了。

  别出一个大洋相,他在厂里得出大名了。

  不过江成在机械配件厂已经很有名气了,他来厂里的时候,就凭他这七级工程师的身份,很多职工就议论私下议论过。

  后来没多少天就成立了一个什么小组的,在厂区公告栏还特意公告了一下的。

  而这些天关于这个小组的事情,基本厂里的职工天天都在议论。

  比如第一食堂那边天天给小组加餐的事情,这事情虽然不是公开的,但也不算隐秘的事情。

  厂里很多职工可能不懂这个小组是干什么的,但他们对搞特殊化待遇这事就起劲,天天让食堂加餐,大家都想知道这个新来的工程师能干出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8/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