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349节

  南祝仁指着黑板道:“在刚刚的案例中,受害人觉得犯罪分子的思维跟自己是一致的,对方只是想要求财,不想要做多余的事情。”

  “在我们刚刚的对话中,这位同学——”

  南祝仁的目光重新转回到圆脸男生身上,引得对方一激灵。

  “你也觉得我的思维跟你是一致的,你觉得我会认可你的思路,认可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去解答你最后的疑惑。”

  “但是我和你思考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在我的认知里面,你‘发现问题’的这一步本身就是个问题。因此我的思路在这一个节点就停下了,而不是顺着你的想法继续往下走。”

  南祝仁意味深长道:“因此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和你设想中的,肯定是南辕北辙的。”

  学生们的讨论声更大了,有人直接笑出声。

  圆脸男生的脖子有些僵硬,他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是刚刚最后的那番辩解似乎让他已经挤完了肚子里面的最后一滴墨水,眼下就是用手指去扣嗓子眼,他都扣不出一个字了。

  “然后我们再说回你的问题。”南祝仁话锋一转,“你刚刚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因此暴露了很多问题。”

  圆脸男生的身子不由一抖。

  “除了‘你和我’的交流过程之外,你在独自表达的时候,也很有【错误共识效应】的味道。”

  南祝仁按下激光笔,让红色的小点在PPT上划出一个圆形的轨迹。

  圆圈的中心是“【自我中心偏差】——指个体以自身经验为锚点推测他人。”

  “在你刚刚的问题陈述中,用了很多次‘我觉得’。”南祝仁做出思考的样子,“几乎每句话都要用一次,甚至两三次。”

  “但我们讨论的又是一个社会现象,一个宏观的话题。你这就是用自己的‘微观的视角’,去解读其他人‘微观的现象’,以此来论证自己‘宏观的猜想’。”

  “这等于是错上加错,所以得出来的答案和真实的情况就更加有差距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南祝仁顿了一下:“同学你大三了,虽然是偏文的专业,但是你们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哪怕不用数据分析,但也是要用文本依据的吧,或者【田野调查】?或者【质性分析】?”

  南祝仁甩出一连串的专用名词,圆脸男生脸上愈发涨红,目光也更加迷茫。

  “用这些方法来研究你的疑惑,可能会更好。”南祝仁善意地提醒道,“当然,我们在讲座中没太多时间去科普这些研究方法,具体你可以去咨询你的论文指导老师。”

  ……

  一旁法院的工作人员表情已经变了。

  尤其是戴着厚黑眼镜框的那个工作人员,他的表情畅快得像是成功给自己的受害人争取到顶格的补偿后,被家属拉着手感谢了一个小时似的。

  年轻人可受不得这个,现在脸都有些微微发红了。

  他甚至都目眩神迷起来,似乎隐隐把自己代入了台上的南祝仁。

  平心而论,如果遇到这种没事找事的学生,厚黑框觉得自己做不到南祝仁眼下的这种程度。

  不谈后面心理学相关问题的部分,就说前面那个学生的“分享更多大众一点的案例”的问题,厚黑框觉得自己能够做到的也就是打哈哈一句“关于这个问题,前面的陈法官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如果同学你还想详细了解,我们可以之后讨论”。

  然后结束这个讲座。

  这样四平八稳的,能够把这个讲座混过去,又不落自己的面子。

  但是绝对没有办法像是眼下的南祝仁这样:既解答了学生的问题、又为被冒犯的自己出气、还能够展示出自己更高层次的认知、甚至体现出不俗的个人涵养。

  在讲台上都要发光了都。

  台下的人看着也畅快。

  厚黑框知道,南祝仁对圆脸男生说的这些话虽然看着都很客气,乃至于“慈祥”。但每句话实际上都可以说是绵里藏针。

  那攻击是一波接着一波的。

  也就是眼下是学生讲座了,不然估计这个南老师的攻击性能更强。厚黑框心中猜测。

  事实也确实如此。

  南祝仁看着圆脸男生。如果眼下是在咨询室里面,他都准备启用【对峙】了。

  直接质问:你根本不是提出问题,你是在展示自己。你是不是很希望别人了解你?你是不是很渴望关注?

  你是不是平时不怎么跟人交流?要么就是别人都不愿意跟你交流?

  或者直接一点——你是不是没有朋友?

  可惜,眼下是在讲座,南祝仁的身份是老师。

  只能高抬贵手一下了。

第510章 表演型人格

  不过,虽然说作为“讲座老师”,对于“学生”要适当高抬贵手。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人,一些原则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澄清的。

  而这个问题,针对的是圆脸男生之前说的“以前没人有心理问题,现在人心理问题多都是装的”这个观点。

  南祝仁在心里微微过了一下措辞,打算用这个回答作为最后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讲座了。

  他看着双手一会摸裤缝、一会撑桌子,一会又抱着胳膊的圆脸男生,用尽可能缓和的语气,算是在表达自己严肃观点的同时顺势给了对方一个台阶:

  “可能是因为你现在毕竟还在学校里面,所以接触的人不多;就算接触了,聊天了解得可能也没有这么深入。因此你对‘心理问题’这个专业的问题,出现了一定的错估。”

  南祝仁道:“我不好说‘心理问题’有多普遍,但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在社会中确实有着不小的数量,而这些心理问题也在方方面面地影响着个体、以及他们身边人的生活。”

  “至于你说‘以前的人没有心理问题’——虽然我们现在没法回溯时间去做调查,但我们通过一些文字记录,还是能够发现不少相关的影子。只不过当时这些心理问题没有被了解、被解析、被命名、被重视而已。”

  如果按照“社会化”的衡量标准,回顾历史,几乎都能发现大堆大堆的心理问题乃至于精神病。

  这里点名五代十国。

  但是这个话题,点到为止就行。以此为专题都可以延伸出一个系列科普讲座了,而今天南祝仁讲座的主题并不是这个。

  南祝仁说完这段话之后。

  圆脸男生似乎也看到了南祝仁递出的台阶,知道这个问答流程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他干笑了两下,似乎临走还想给自己挽尊一把:“啊……嗯。可能确实是像老师您说的,我自己没有问题,然后身边的圈子也比较干净,所以看的不是很透彻……”

  说着就想坐下了。

  但一旁的一个黑着脸的老师站了起来。

  这老师是今天临时被拉过来当做主持人的老师,就看到他挥了挥手:“我们大学生,在研究问题之前,还是要先研究研究自己,对自己有一个透彻的认识才行。”

  圆脸男生的动作顿时僵住,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而主持人老师说完再不往这边看一眼:“谢谢这位同学的发问,也感谢南老师的精彩解答,也感谢今天不辞辛苦来到我们学校,在百忙之中为同学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做科普的各位法院工作人员——”

  说着,老师带头鼓掌,学生们也积极响应。

  一时之间,教室里面被掌声塞满。

  陈法官一行人隐隐觉得,今天这场是整个系列讲座中反馈最好的一次了。

  教室的角落里面,浑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男人盯着空调的冷风长处一口气。他看了看圆脸男生的位置,又看了看南祝仁,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

  坐在回程的小巴车上,南祝仁能够感觉到今天的氛围和往日里不太一样。

  车厢内大家的表情有些矛盾。

  几个人脸上带着如释重负,似乎在庆幸这漫长的系列讲座终于告一段落;

  几个人的脸上有些遗憾,可能是因为这难得的摸鱼时光结束,又要重新投入到节奏密集的法院工作中回去,表情满是意犹未尽;

  还有少数人看自己的眼神变怪怪的,具体的缘由就不得而知了。

  夏天坐在紧挨着南祝仁的邻座上,眼睛在压根没怎么变化的手机屏幕上凝视了许久。

  半晌,她像是越想越气一样终于鼓着脸颊抱怨道:“今天最后的那个学生真是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南祝仁笑一声摇了摇头,反而开始安慰小姑娘:“没关系,他对我来说反而还算是好事。”

  借此打开话匣子,夏天立刻把手机撇到一边,好奇地扑闪着亮晶晶的眼睛问道:“南老师,你觉得那学生是有什么问题?”

  眼下也不是什么严谨的学术讨论,算是闲聊。

  南祝仁想了想道:“讲座嘛,很多时候最后的提问人本来就不是为了解答疑惑的。有些人是想要借此搭个关系,有些人是想要借着这个难得的平台展示自己——只能说这个男生的心思太强,而且太不加掩饰了。”

  “至于说有什么问题,我对他了解得不深。仅从今天表现出来的看的话……”南祝仁想了想,“有点【表演型人格】的味道。”

  ……

  心理学里面没有【表演型人格】这个专业名词,它是一种网络时代简化出来的口语化交流表达。

  最接近这个词的专业名词,是【表演型人格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以“夸张化地表达情绪”和“过度追求他人注意”为显著特点,起始时间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以DSM-5为诊断标准的话,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注意中心时,会感到不舒服;

  二、与他人交往时带有不恰当的挑逗行为(所以有的时候异性可能不是对你有意思,只是单纯喜欢这样);

  三、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肤浅;

  四、习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五、言语风格夸张化,但是内容缺乏细节;

  六、易受暗示;

  七、日常生活中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者有夸张的情绪表达;

  八、认为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比实际上更亲密。

  ……

  能够病态到符合以上所有标准的人还是少之又少的。

  但符合其中的几条,且又不够完全的诊断标准的人,偶尔还是有的。

  从这个角度讲,虽然【表演型人格】这种简化的形容方式不够专业,但在日常交流中还是能够挺有效率地去概括一个人的。

  便是南祝仁,在聊天中也不排斥。

  在不违反职业底线的情况下,还用严格的职业标准去一字一句地扣和别人的聊天内容,爹味就太重了。

  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嘛。

  像是那个圆脸男生,就很有【表演型人格】的味道。

  夏天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南老师,你说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南祝仁想了想:“可能因为自卑想证明自己?或者平时没什么朋友而积攒了太多表达欲?有些观点还认为可能和性别有关。但是……”

  说到这里,在一个停顿后,南祝仁耸了耸肩,无所谓道:“不重要。”

  又不是自己的来访者,探究得这么细干嘛。

  夏天点了点头。

  然后,气氛稍微凝固了一下。

  就听到夏天叹了口气:“南老师,今天是讲座的最后一场了哎……”

首节 上一节 349/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