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网络卡顿,遇到这种情况也不会大惊小怪。谁知道犯罪分子就利用这个“卡顿”的短暂时间去验证账号和密码了?
原本一些学生还想着如果账号和密码输错了,反而不会被骗,现在脸色也变得纠结起来。
一些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觉得盗取了QQ之后,接下来应该就是利用受害人来给朋友发送诈骗消息了?
【盗取QQ账号之后,诈骗团伙第一时间登录其网络相册,复制所有隐私信息,同时获取了其主要聊天群组的加入权限。D女士在后台发现QQ账号异地登录之后第一时间修改账号密码,但为时已晚。】
【犯罪分子利用D女士的生活照和自拍合成大量隐淫禾岁图片、视频,进行勒索。】
【在勒索过程中,犯罪分子反复安慰受害人“只求财,不害命”。D女士随后在犯罪分子引导下向犯罪团伙账户转账余额和网络贷款共24万余元。】
台下窸窣作响的声音更大了,女生们更是感同身受地低声喧哗起来,表情变得愤慨。
还有一部分学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是第一次知道这种“P图伪造照片视频,进而敲诈”的手段是真实存在的。
伴随着他们的讨论,时不时有小串的笑声响起来。
他们以为这个事件到这里已经结束了。
但这还没完。
【在两个小时之后,犯罪分子获取了D女士的所有财产,在确认没法获得更多收获之后,犯罪分子以“物尽其用”的名义将伪造的图片、视频传播到D女士所在的大型群组当中,其中包括工作群、学习群、爱好群、家族群。】
【随后,D女士跳楼,抢救无效身亡。】
台下偶尔响起的小串笑声止息了。
还在讨论的学生们也彻底安静下来了。
不管脑海中有什么思绪,心中有什么想法,但是在听到生命猝然离世的消息之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在这样的沉默中,南祝仁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过去发生的惨剧愈是沉痛,我们就愈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在这个案例中,第一点。”南祝仁伸出一根手指头,“自然就是向大家详细地呈现犯罪经过。面对陌生的链接、面对陌生的登录页面,你们可能遇到的不是什么木马病毒,而是一层精心设计的伪装。”
“其次。”南祝仁伸出第二根手指头,随后点了点自己的脑子,“那就是在面对犯罪分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把他们的这里看作是‘人’。”
第506章 不理解
这一回,面对南祝仁这么高攻击的陈述,学生们好像还沉浸在刚刚案例结尾的惨案中。
氛围沉重,没有人笑。
不过现在也不是什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以调动注意力的阶段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全部吸引过来了。
顺着上一句的话,南祝仁继续往下梳理:“我这里面说的‘人’,指的是你们。”
他指着在座的学生道:“你们是‘人’,而他们不是‘人’。”
学生们中的一部分有点懵逼。
这老师是在夸我们吗?但为什么没有一点被夸到的感觉?
脑子灵活一点的学生,则是隐隐约约从南祝仁这弯弯折折的形容中拐出来了。
果不其然,南祝仁接下去道:“广义上的‘人’,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集体。我们在正常的社会中出生,在正常的社会中成长,在正常的社会中生活。”
“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认知结构,都是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构成的。因此我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也会以这种‘人’的标准去揣摩别人。”
说着,南祝仁点了点PPT中的几个关键点,诸如诈骗犯反复安慰受害人“只求财”的部分。
“在我们日常的设想中,肯定会觉得‘诈骗犯只是想要骗钱,他们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不然会增加被警察抓的可能性’。”
南祝仁摇了摇头:“而这种想法,恰恰也是犯罪分子希望受害人能够进行下去的想法,因为秉持着这种想法的受害人会异常地顺从,甚至会主动地去堆进诈骗流程。”
“但——”
南祝仁点击PPT,上面出现几个大字:
【错误共识效应】
……
【错误共识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会会本能地高估他人,认为他人会与自己有观点、信念或行为的一致性的倾向。
这种效应的成因有很多。
比如【自我中心偏差】——指个体以自身经验为锚点推测他人;
或者【认知捷径】——指个体默认他人与自己的社会背景、价值观相似。
但犯罪分子,永远是让身怀这种【错误共识效应】的个体蒙受损失的群体。
……
“——如果真的觉得诈骗团伙只是为了‘求财’,那我们的想法此刻从根子上就错了。”
“犯罪分子的三观和我们天差地别,他们的认知、人格和我们更是迥异。”
南祝仁说着随手拿起一本书:“打个比方,我现在手里拿着的是《刑法》。在座的各位可能会觉得上面写的东西是我们绝对不能够去触碰的规定,是行为的红线。”
“而那些‘不是人’的个体看到了,会觉得这是一本‘致富经’。”
南祝仁的声音低沉下去,以至于像是在讲恐怖故事一样。
这正是他此刻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种反诈教育意义的讲座,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吓人,吓学生,吓小孩。
一些激情犯罪的嫌疑人,思维还算是没有脱离正常人;但是职业罪犯,他们秉持的就是一套完全迥异于社会体系的思维模式。
便是很多初出茅庐的警察,都会摸不着头脑;而更加反社会一些的恶人,便是集齐一个专家团队都会束手无策。
拿影视作品做夸张一点的例子,就是某个喜欢做人的心理学大厨;再夸张一点,就是某哥谭的周可儿。
“今天分享这个案例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可以认识到这么一件事情——永远、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清楚犯罪分子的思路,永远不要觉得犯罪分子的行为会跟着你们的设想去进行。”
“当他们撕开面具的时候,你的损失已经不可避免,而我们此刻能做的选择,有且只有一个——”
南祝仁手心向上,示意台下坐着的法院众人:“报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
法院的人眼神有点蒙,我们不是警察啊喂。
但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陈法官也顺势起身朝着学生们示意。
到了这里,理论上南祝仁今天的讲座部分算是结束了。
比之前的要简短很多。
但南祝仁想了想,看时间还充足,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
他道:“这个案例的受害者D女士,付出的代价要远比一般的受害人要沉重。不但被骗光了财产,还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逝者已逝,评价行为的对错没有意义。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
南祝仁一字一句顿道:“她、是、受、害、者。”
南祝仁的表情说不出的严肃:“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后不用回想起我接下来说的话,但是我现在依旧不得不说——如果你某天真的陷入了被骗完财产之后还遭受了人格侮辱的境地,那一定要告诉自己,你是受害者。”
他的目光扫过教室里面的每一个人,没有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有额外的停顿,但话语又像是额外说给某些人听的一样。
“不要去给自己施加惩罚,给自己做有罪推论。所有的罪孽都是电话那一头的人犯下的,也终将……由他们去清缴,去承担。”
“如果这个时候,觉得有什么问题想不通,那也请寻找专业的人、来寻找心理咨询师,来帮你处理。”
话至此,南祝仁的声音轻了一些,不再是之前那种吓人的语气。
但依旧稳,依旧厚,像是冬日里刚被太阳晒过的棉被。
他淡淡地笑着:“这便是我们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
这饱含着人本的话语让台下的夏天不由自主地眯上了眼睛,这也是她如今离开江都来到北都的原因之一。
……
至此,南祝仁的讲座部分就此结束。
按照流程,接下来该是现场模拟诈骗情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的部分了。
但是——
“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看着台下高高举起来的手,南祝仁露出微笑。
各个环节也不用太死板,适当调节也无妨。
就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圆脸男生站起来,带着非常礼貌的笑容。
“老师,首先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南祝仁笑着点头。
圆脸男生继续道:“我以前也碰上过诈骗犯,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老师您说的那种很危险的诈骗犯,但当时我也是觉得好玩和他周旋了好久,结果把对面算是聊破防了吧,让他们主动挂了电话,最后还报警。当时觉得好玩,今天听了老师您的讲座,我才知道当时有多大的风险,我的运气好。”
“也是因此,我对于老师您讲座里面有两个部分,不理解。”
看着圆脸男生的表情,南祝仁挑了挑眉。
——嗯?
第507章 搁这打窝呢?
如果南祝仁没记错的话,在刚刚案例分享环节,台下几个零星的区域在不该笑的时候发出过低低的笑声。
其中一个区域就是这个圆脸男生座位所在的地方。
此刻,南祝仁再看着对方的表情。
一般心有疑惑提问的学生,眼神会跟着凝固在回答者的身上,并且目光会自然跟随回答者的动作;眉毛会有问题得以提出的兴奋式的短暂上扬,或者自己受问题折磨的困惑式的短暂皱蹙;身体还会为了拉近空间距离而有不同程度的前倾。
而眼下这个提问的男生——
【身体微微后仰,胳膊环抱……带着点[防御];但是肩膀又是放松的,不是很紧张。】
【刚刚叙述的过程中有长时间的夸张挑眉,脸颊两侧紧绷,但是偶尔有单侧嘴角的上扬……】
【眼神回避和我的接触……】
没有想到,在最后一场讲座即将结束的时候,还会遇到这么……有意思的事情。
台下的其他人还不明所以,但南祝仁已经在不经意间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
眼前的这个,或许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有“疑惑需要解答”的学生。
但他的出现——不是坏事。
或许通过这个学生的“帮助”,南祝仁把今天的讲座主题再升华一下,让讲座的效果超过之前的那些。
南祝仁想了想,主动引导道:“你说你有两个问题,分别是什……”
然而不等南祝仁把话说完,圆脸男生就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打断了南祝仁:“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老师您刚刚讲的这个案例的。”
像是一个肚中有腹稿,而且早就蓄势待发的辩手一样。
南祝仁止住话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朝着男生做出一个“你继续”的手势。
圆脸男生笑了笑:“就是,老师您的这个案例确实很震撼,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很新奇,受害人最后的下场也让人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