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210节

  “你帮了我大忙呢。”

  看着学生重新安静下来,南祝仁笑了笑,尝试着把话题往真正的方向带:“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有一些问题想问问你,这也能帮忙解释这组数据——你能帮我这个忙吗?”

  面对这种“老师向自己提出要求”的情景,大寸头似乎找回了熟悉的感觉,愈发地安静,身上的不安也终于降低到了一个低点。

  他点点头。

  南祝仁心里也点点头,话题可以进入正轨了。

  “说起来,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

  “我叫徐鹏程,老师。”大寸头答道。

  “好,鹏程同学。”南祝仁做出很用力的样子点了一下头,“我姓南,你可以叫我南老师。”

  南祝仁看了一眼电脑屏幕:“刚刚我们的这个心理学小实验似乎引起了你很大的反应,心理学很奇妙是吧?”

  先拿刚刚发生的事情作为话题的切入,也是为之后的问题做铺垫。

  徐鹏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抿了一口水。

  “你们平时是不是很少上心理课,然后你也很少来这里——”南祝仁伸指虚环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来心理咨询室的?”

  这是南祝仁第一个真正想要知道的问题。

  徐鹏程点了点头,做出回忆的样子:“我们高二的时候还有心理课的,一周一节,但是现在没了。这里的话……”

  这个大个子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也是老师让我来做这个实验,我才知道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哪。”

  ……

  看到徐鹏程笑,南祝仁也很配合地一起笑了笑。

  他心中暗暗记下这个答案。面对这种对心理咨询没什么接触的学生,刚刚没有贸然提出“你有问题,我来帮你”一类的说辞,而是选择迂回一下,果然是对的。

  随后南祝仁继续询问:“我们把话题重新拉回到我们的实验里面——”

  “我们这个实验是一个【情绪诱导】实验,目的是为了观察学生们面对情绪诱导材料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反应。”

  “而除了‘表现’情绪之外,我也很重视‘解释’情绪。”

  南祝仁先尽量把自己的操作往【实验程序】上面靠。

  他整理了一下刚刚在图片呈现的时候,徐鹏程反应得和其他学生格外迥异的几张。

  想了想,他没有按照之前的放映顺序,而是按照自己之后谈话需要的顺序重新排列,依次询问徐鹏程。

  首先呈现出来的是【奶油蛋糕】图。

  “咕咚。”

  不出所料的,徐鹏程再一次在喉头吞咽的同时脖子微微后仰。

  一种矛盾的【渴望】与【排斥】并存的状态。

  在徐鹏程刚进来的时候,南祝仁觉得他那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和李铭辰的【神经性厌食症】反应有点像。但是在这个图片出来之后,南祝仁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徐鹏程对【蛋糕】表现出了【渴望】。

  严重的【神经性厌食症】虽然还保持着饥饿感,但生理上的食欲却会降低到一个极点。并不是说厌食症患者没有食欲,但他们至少不会因为一张图片就出现这么明显的进食欲望。

  徐鹏程的“嘴馋”就表现得太明显了。

  南祝仁因此觉得徐鹏程这种【渴望】与【排斥】同时出现的现象,很有意思。

  年轻的咨询师问道:“你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你有什么情绪呢?或者说,你觉得自己是什么心情呢?”

  就看到徐鹏程下一秒低下了头,不再看屏幕。

  “我不能碰蛋糕,我很讨厌蛋糕。”

  ……

  南祝仁挑了挑眉毛。

  徐鹏程的反应和措辞都很有意思。

  首先,徐鹏程忽略掉了自己【渴望】的前半段,只表达了【排斥】的后半部分。

  可偏偏,徐鹏程在表达观点的时候,话语里面用的是“我很讨厌蛋糕”。

  要知道,人在被动地去讨论自己真正讨厌的东西的时候,如非必要,一般多会用指代词语——比如“它”,比如“那东西”。

  因为详细的、有明确指向的名字,会在脑海中投射出具体的形象,乃至于让其他的感官也会有同步的感应。

  对于“蛋糕”极度喜欢或者极度厌恶的人,光是看到“蛋糕”这两个字,可能鼻子里面就会萦绕奶香,舌头上面会泛起甜味,脑子里面也会开始同步回忆相应的蛋糕形象……

  如果徐鹏程真的讨厌蛋糕的话,这该是他极力避免的。

  《哈利波特》中,大名鼎鼎的没鼻子黑魔王,到最后被人只敢以“you know who(你知道的那个人)”指代,其实可以看做是这种心理学现象的一种极端展示。

  同理,还有《刺客信条》系列中获得“那个男人”尊称的印第安狂战士。

  这是徐鹏程这段话中第二个有意思的点。

  还有第三点——

  南祝仁顿了顿,像是强调一样重复了徐鹏程的话。

  “你说你‘不能’碰蛋糕?”

第305章 有哪些东西是“必须”的?

  徐鹏程听了南祝仁的话之后愣了愣,迟疑一下。

  点头,重复了一遍:“对,我不能碰蛋糕,我很讨厌蛋糕。”

  像是重复,也像是强调。

  南祝仁露出微笑。

  “我不能碰蛋糕”,人们这句话听到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什么样的人,会用“不能”这种措辞呢?

  面对徐鹏程语言表达中展露出来的东西。

  南祝仁直接点了出来:“听起来,‘不能碰’蛋糕这种事情,似乎像是一种被迫做出的选择,是别人说服你做出的选择?”

  “而且一般人表达自己的态度,说‘我不能碰蛋糕’其实就够了;而你又多了一句‘我很讨厌蛋糕’,这似乎是在被别人说服的基础上,又自己说服自己了一次。”

  “但这种反复的、多个角度地强调,好像反而说明你内心的想法,和你的语言表达,不是很一致呢。”

  徐鹏程愣了。

  ……

  和这些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谈话,有时候会比较轻松。

  比起如李明路、陈医生、乃至于其他大学们来,高中的青少年一个比较显著的心理发展特点,就是“较低的自我反省”。

  这些十六七岁的少年很少会去回顾自己的思想,去寻找自己想法中的漏洞。

  某种意义上也很容易钻牛角尖。

  但对于咨询过程来说,只要咨询师能够点出他们语言中那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却也很容易就能够让他们进入“恍然大悟”的深度思考状态。

  青少年只是很少去反思,而不是没有那个智商去反思。

  此刻的徐鹏程就被南祝仁一下子干沉默了。

  而通过对徐鹏程肢体语言和视线的观察,南祝仁也能够知道,对方此刻确实是在思考,而不是【防御】。

  南祝仁慢慢等着。

  好半天之后,徐鹏程抬起头:“老师,你好厉害啊,心理学这么厉害的吗……”

  南祝仁笑笑,没有回话,他知道徐鹏程要说的不止这些。

  徐鹏程又顿了顿,果然随后吞吞吐吐地说道:“我可能,嗯,还是想吃的。但是我不能吃,因为我太胖了……”

  到这里之后,徐鹏程停止,不再细说了。

  而话题发展到这里,南祝仁也终于可以顺势问出自己酝酿了许久的问题,而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窥私感”会吓到眼前的学生。

  “说起来,这应该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南祝仁笑道,“当初刚来学校的时候就在操场上看到你了,当时你好像是在训练,你是体育生对吧?”

  话题被转移,徐鹏程的表情稍微变得灵动了一点,身体也稍微放松下来。

  “对,我们当时在训练。我其实也看到南老师您了,您当时和我们副校长走在一起……”

  “你好像训练得很辛苦?”

  徐鹏程点了点头:“对,因为我前几次的体测都没过,尤其是长跑这一块,所以……必须要加练。”

  他补充道:“我减肥也是因为这个。”

  熟悉的话,熟悉的理由,南祝仁之前在李铭辰那里听到似乎也是这样的说辞。

  南祝仁进一步问道:“你们平时加练都是这样的吗?”

  “嗯,就是等大家都训练完之后,然后额外多跑几圈,跑不完就不走。”

  “不。”南祝仁却摇了摇头,“我当然知道‘加练是什么’,我指的是‘加练的形式’。”

  南祝仁看着徐鹏程的眼睛,身材高大的学生突然有些不安。

  年轻的咨询师回忆道:“我看当时是有两个同学在后面追着你的吧?好像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好像是接力跑用的接力棒?”

  徐鹏程避开了南祝仁视线。

  他的语言开始变得有些刻板起来,不再像是交流,而像是在背诵一些提早就准备好的台词。

  “因为我们教练要求所有人都练完之后才能走,我加练不结束的话,大家都要陪我一起,所以必须得这样……”

  南祝仁轻轻皱眉,他的这个问题没有获得正面回答。

  但这种回避本身就是对南祝仁封闭式提问的一种肯定答复。

  他又问道:“你每天都要加练吗?每次加练都是这样?”

  徐鹏程顿了顿,思考了很久。

  学生接下来的回答依旧很流畅,流畅得不像是临时思考出来的,而像是早有腹稿。

  “我得要过体测啊,而想要过体测必须要加练、必须要减肥。而我自己又没这个意志力,所以必须要强制节食,加练的时候也必须要队友在后面追赶我,不然我一个人是做不到……”

  南祝仁眯了眯眼睛,他觉得自己捕捉到了什么东西。

  “你对此有什么感觉呢?”

  “我……很累,也……一直很饿。”说这段话的时候,徐鹏程是断断续续的,但随后又很快流畅起来,“但必须要这样,不然我没法通过体测……”

  “除了看到他们追着你跑之外,我好像听见他们还叫你的外号了是吗?虽然是什么我不知道。”

  南祝仁当然知道。

  “……”

  徐鹏程张了张嘴,这次没有再回答南祝仁。

  南祝仁轻声地替他提出了疑问:“这也是‘必须’的吗?”

首节 上一节 210/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