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26节

  “合作?合作什么?”

  我就一快要退休的老头儿,不懂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您看,江宁市是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一直很大,所以外来人口众多,这就导致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求学难。所以江宁市对社会力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持积极欢迎态度的……”

  听着江宁市国投分公司的副总在那里念经,邱姓副局长咂摸出“红杉树”的味儿来了,不浓烈,但是醇厚,适合他这种一天才半包的。

  至于说其它的味道,他咂摸不出来,得请示一下上级领导,让上级领导来细品一下。

第47章 分校打个窝

  “对方的意思是在江宁市郊区建个分校,地皮价格好商量的。”

  “师资力量呢?帮忙支援吗?”

  “这个他做不了主,不过基本上我看没戏。江宁市的教育部门是强势单位,有钞票也不是说就能从别的名牌学校挖人的。挖不了一点。”

  一月十五号张大安讲完多媒体课之后,邱建民就拉着张正东来找他谈事情,江宁市考察团的主要项目不用他操心,但是江宁市国投分公司的副总想要投个新东圩港中学江宁分校,这就不得不关注。

  “没有人手支援,那就不用考虑。”

  张大安想也没想直接否定,连吊一下这个副总胃口的心思都没有。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邱建民所说的“江宁市的教育部门是强势单位”,江口省诸多私立学校都可以称作“贵族学校”,能进去的学生,家里“非富即贵”。

  但是,没有哪个私立学校有能力去江宁市的名校随便挖人。

  挖不了一点,你能挖江宁市名校的名师,那么江宁市的名校,就能让你的学校开不下去。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开不下去,纯实力,各个维度上的。

  江宁市的名校,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城市名片”属性,只是大学是面向全国,感知不强。

  小学中学那可是圈层性质的,有些学校明明是公办,但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重生前张大安对此熟悉得很,所以现在听了邱建民所说,直接不打算跟这个副总有什么牵扯。

  真要说哪天新东圩港中学跑去江宁市开分校,那也是名声大噪之后的事情,“张安教育”的年营收超过十个亿,那就有资格踩着雷区进场。

  在此之前,远离省会是个明智的选择,老老实实地在江南江北地区经营好县乡市场就行了。

  不过,这也提醒了一下张大安,开设分校的事情,也确实要准备一下。

  于是就叫来了讲师语文组组长韩铁拐,一晃半年,韩铁拐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老父亲的胃癌手术挺成功的,目前已经能吃流食糊状物,身体恢复得不错。

  跟二十年后治疗费用相对低廉不同,这年头没个二三十万下不来,早几年费用更高。

  基本上癌症治疗费用,是跟人均收入倒挂的,越穷的时候越贵。

  这跟社会保险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等等都是息息相关,不过这些韩铁拐都不关心,他现在就是死心塌地为张大安做事。

  “老板,是有什么事情吩咐?”

  “没什么事情,是邱局长今天过来跟我谈建立分校,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以后去你老家建分校吗?我打算过完年就开始筹备,邱局长退休之前会多往江皋跑一跑,反正也不进江皋的城区,就是在乡下找个地方,你熟悉江皋的沿江地区,到时候这个分校校长,肯定是你来当的。”

  “这么快?”

  “不快不行啊,江宁市的考察团,有人心思活泛,打算让我去江宁市建分校。要是被有心人盯上,会搞手段逼着沙洲市这边配合,到时候反向入股‘张安教育’,沙洲市这边的是顶不住压力的。”

  “那行,之前联系的老师,都会在长江镇的图书馆聚一聚。”

  “回头我让人去长江镇开个茶馆吧,然后开个‘张安教育’的公共博客。”

  之所以张大安没有搞个电子邮件啥的联系方式,那是因为这年头的绝大多数县市老师,别说电脑了,手机寻呼机都凑不出几台,家里有个座机,已经是老早生活条件不错的那种。

  尽管沙洲市周边县市教育局都做了沟通,为了保持教育公平以及资源均衡,不要动不动就大批量挖人,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省城有人闻着味儿了,那必须动作快一点。

  只不过也需要沙洲市教育局帮忙跟江皋市教育局沟通一下,两边关系其实非常不错,因而打个招呼之后,就方便划一条红线。

  什么级别的能挖,什么级别的不能挖,这是可以谈的。

  甚至能固定到什么科目能挖几个,这些都是可以提前做好沟通。

  再有就是分校选址问题,在商言商的话,肯定是直接在市区搞一块地最划算,生源好不好,地皮未来升值也是一笔长期投资。

  只不过就跟民营医院一样,民办学校按照江口省的规定,是要在市区三公里以外。

  新东圩港中学距离沙洲市的市区二三十公里,那是相当的遵守规定。

  要开分校,那就不可能半点风声都不放出去,江皋市那边的市区中学肯定是相当矛盾的,说白了还是屁股问题,跟沙洲市这边的学校差不多。

  对学校领导来说,“张安教育”最好明天倒闭或者被查封;对老师们来说,这就能倒逼一下学校,待遇提起来;对学生们来说……无所叼谓。

  只是风声这种东西,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江皋市教育局是知道韩铁拐的,再者也知道沙洲市教育局在扶持“张安教育”以及合股的新东圩港中学,两边交流的时候,也提过分校可能选在江皋市。

  一是离沙洲市的本部近,方便师资力量支援;二是江皋市也是崇州大市范围,是参加崇州大市中考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靠谱。

  只不过横插一杠子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首先就是沙洲市隔壁的暨阳市,毕竟沙洲市的一半土地一半人,曾经都是暨阳市的,暨阳市教育局早就馋“张安教育”的赚钱效率了;再加上离得又近,附近两所中学的老师,时不时骑个摩托车就来新东圩港中学瞄两眼,然后感慨万千地回去。

  论考察广度和深度,暨阳市教育局手上掌握的资料数据是最强而有力的,老话说得好,暨阳强盗太湖贼,暨阳市教育局表示只要分校开过来,土地白送,但有一个条件:允许正常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接受义务教育。

  正当张叔叔和贤侄认真考虑的时候,暨阳市对岸的马洲市跳了出来,表示我土地白送,设施白送,什么都白送,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这让原本有条不紊安排工作的江皋市教育局直接抄起电话大声呵斥:你们两家特么有病是吧?!

第48章 奇货可居

  造成三方大眼瞪小眼的缘由,跟一条传言有关,说是江口省以后也有可能高考自主命题,快一点明后年,慢一点也不会拖成五六七八年,省局有“老中医”,号了一下脉之后,觉得五年之内必有结果。

  说起来这自主命题对江口省来讲,其实是可有可无,但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京城正在筹备自主命题,那么总得拉一个挡箭的倒霉蛋出来。

  这江口省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省内差距相对较小,可以从平衡全国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的角度切入,那全国三十来个兄弟省市,也就都没话讲了。

  反正理由还是很正当且正义的嘛。

  但还是那句话,高考分数考多少不重要,省内排名才重要,江口省的考生其实是无所叼谓的,只是“天子脚下”委实太矬,总得遮掩一二。

  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有识之士来说,这些已经即将成为既定事实的事情,并不重要,如何在既定事实之后创造效益,这才重要。

  暨阳市教育局和马洲市教育局关系还行,因此如果有牛人号准了脉,基本上两边都会有所准备。

  五年之内落实,那么也就是未来一两年的高一新生,就很有可能吃到新高考政策的“黑利”。

  这种变化对应试的学生来说不一定能适应,对正常教学的高中任何老师来说,也有太多的不可确定性。

  那么谁的保底能力强,谁就能在新的内部竞争中创造佳绩。

  暨阳市和马洲市教育局想要争取新东圩港中学的分校,底层逻辑就是这个。

  张大安本人已经证明了全国高考的应试能力,退一万万步来讲,即便张大安没有再中状元,那起码也是个重本实力,多一个高考成绩是一个。

  同时暨阳市这边两所去新东圩港中学溜达的老师们,也透露了一个消息出来,“状元陪读班”的高中部,只要是全市统考,清一色语文作文不写,数学选择题不写。

  保底一百二十分是没有的。

  或者就是要么作文不写,要么数学选择题不写。

  来去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平均分分差,新东圩港中学的统考模拟考真实成绩,只有内部才知道。

  又因为暨阳市城东和沙洲市城西多有沾亲带故,老师们七拐八拐总能找到同样做老师的亲戚,澄东中学就有老师和太子港中学的老师是连襟,稍微沟通一下,就知道太子港中学时不时会从“张安教育”买讲义。

  这时候内部抽一个班级来做讲义评估,基本上就是能毛估一个作文和数学的分数,再给新东圩港中学的高中部平均分加上毛估的分数,就能得出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

  去年沙洲市多个高中跳脚,也是因为知道这事儿,毕竟中考复读班已经在去年“血洗”过全城,今年六月份高考难保不会把多所重点高中都踩下去。

  毕竟新东圩港中学那可不是什么三五个班,那是十几二十个,是从全省面试来的高考复读生,从生源配置上来说,比国家级示范高中未必就差了。

  再有就是那恐怖的五六百万一线讲师薪资支出,各路校长只要听说,就会感到头皮发麻,任课老师的专注程度有着绝对性的差距。

  这里面有个除张大安本人这个“核心技术”之外的“核心技术”,那就是“张安教育”舍得给钱,舍得给五倍以上的薪资待遇。

  所以理论上来说,江口省除了“贵族学校”或者各个外国语学校,在内部岗位竞争上,“张安教育”一定是最激烈最内卷的。

  之所以现在没有特别惊人的淘汰率,本质上是张大安在暑假已经完成了一线主讲副讲助教的选拔,三批次内部培训之后,老师中的“刺儿头”都是一票否决,不存在照顾谁谁谁的面子强行留下来。

  训练大纲、授课课件、应试培养等等环节,张大安都是比较“流水线”的路数,一切以提高应试效率为唯一基准,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等以后才会流行的先进技术,这会儿已经全都用上了。

  所以新东圩港中学的学生,或者说“张安教育”的学员,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跟那种完全会战式的复读学校学生,有着惊人的区别。

  这是三方教育局的内部精英,都极为看重的竞争力,内部开会讨论模仿的可行性,止步于高昂的财政支出。

  玩不了一点儿。

  新东圩港中学甚至能堂而皇之地开“网吧”以及“游戏厅”,这种操作放哪个教育局都没办法推广到任意一个同城高中去。

  谁推行谁被家长堵门,这就是现实。

  再有就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新东圩港中学的水平跟大学里的多媒体教学是一致的,再加上内部编撰的应试教纲、课件,一般高中要备齐全部的多媒体教学都不太可能,撑死了教室里面放个喇叭听一下英语听力。

  还有更逆天的,就是讲师授课内容全程录像备份,这是绝大多数高中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除了器材的投入,课堂回顾和复盘,不可能针对一两个人的进度来回溯,但“张安教育”可以,小班的存在就是这个,可以专门让副讲和助教为一小部分人开小班来追进度。

  同时在课堂回顾上,其余高中还在玩笔记,老师还在搞“我们上一节课讲到”的时候,在新东圩港中学,可以在课堂回顾的时候精确到秒。

  多媒体教学的妙用,就在这里。

  试问,哪个教育局不想这么玩呢。

  但是对不起,正常的公办学校,一没有这么多合格的师资力量,二没有这么多硬件设施经费投入,三没有进度针对性复盘,不管是物料成本、人力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是没办法推动的。

  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课外辅导、补习班、家庭老师来弥补,而这些在“张安教育”就是基本操作。

  这也是为什么暨阳市和马洲市教育局会突然横插一杠子,搞得江皋市教育局现在无比难受,一度搞出了跟沙洲市教育局联谊的骚操作。

  对这些破事儿有所耳闻的张大安,当时就来了精神,去外地开分校这事儿……好像它也是个筹码,能喊个价啊。

  加个更,求一下一号的月票~~

第49章 马洲的年货

  正常来说马洲市想要竞争,难度比较高,因为距离沙洲市是最远的,虽然也是一江之隔,但江皋市一江之隔更近一些,就是长江正对过,而马洲则是斜对过。

  不过嘛,去年九月份暨阳长江大桥通车,将暨阳市和马洲市连接了起来,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沙洲市和江皋市的汽渡航线没有开通之前,马洲市反而是交通里程比江皋市近的。

  剩下的生源条件就差不多,马洲市属于扬泰大市,而江皋市属于崇州大市,纯做中考复读这个业务,都能做,对新东圩港中学没有区别。

  至于说高考复读,横竖都是面向全省的,无所谓在哪个地方。

  名气就是这样,现在“张安教育”在全省的地级市加人口大县,都有一个办事处,登记报名招生面试,都可以提前安排好时间,然后统一考试。

  临近过年陆续各个学校都开始组织期末考试然后放寒假,但新东圩港中学不同,假期并不是定死的,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后,主要是训练周期就是三周二十一天,凑够二十一天的倍数就结束。

  额外撞上全市统考联考,都会排成假期,让学员爽一爽。

  且假期严禁家长给学员加练额外辅导内容。

  这个操作也是很多家长理解不了的事情,但“张安教育”还是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学员在学校的有效学习时间十分充分,额外再增加课外辅导内容属于超量,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谓有效学习时间,也是相对来说的,大多数普通高中的重复学习时间和无效学习时间太多,效率上的调整因为成本问题做不到,所以才将“张安教育”效率体现了出来。

  最简单的案例就是如果一个知识点有人跟不上,学员快速反馈,然后主讲继续授课,副讲和助教将学员转移小班强化进度。

首节 上一节 2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