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6节

第28章 招兵买马

  全国高考状元这个名头开始大范围扩散,那还要等到江口省的电视台采访,以及央视的报道。

  各省市都已经陆续出分,“张安”这个名字首次亮相大型媒体,张大安也是第一时间在新闻报道的时候,把画面录了下来,然后挑了几个画面做成了印刷制品。

  央视报道的画面在这年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不管啥东西打广告都能成为牌子货。

  张大安不想花广告的钱,所以就主动蹭了一下央视的影响力。

  不过新闻报道高考状元时候的简短采访,张大安还是让几百万考生当场红温。

  “你好张安,我听今年很多考生说题目很难,尤其是数学,特别难,你个人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我个人感觉还是偏基础的知识点,题目变形多了一些。感觉比平时刷题放松的题型还是要简单一些。”

  “那你这次数学考了多少?”

  “运气好,考了满分。”

  “……”

  跟外省的高考状元聊学习经验或者感悟不同,张大安特意练习了一下微表情,总之就是带着一点点不屑和嘲讽,仇恨值一秒拉满。

  几百万考生见了拳头直接硬如铁。

  但对家长们来说,这就是实力的象征。

  到七月一号张叔叔摆下喜宴,“张安教育”收到的咨询超过八万,沙洲市及相邻城市直接前来报名面试的家长学生总计两千七百多人,基本上都是以冲本科或者重点本科为主。

  也有三四十个家长,希望孩子复读冲击顶尖重本,排名个位数的高校才是目标。

  刚巧张大安正在重新设计“状元陪读班”,将“状元陪读班”分成了ABC三个档位,对外招牌就是“重本提高班”“重本冲刺班”“本科冲刺班”。

  教学训练大纲也新修了两个版本,基础版大纲也是“张安教育”的授课培训大纲。

  学校教学、复读授课以及职业培训,老师充当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虽然都是老师,但后两者更多是教练员的角色。

  学生也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学员,过来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应试技术。

  如果说学校是广撒种,传统耕作;那么“张安教育”这种就是精耕细作科学管理。

  自古以来精英教育只能是小部分人能享受。

  普通人很难拼这个,因为举凡“精耕细作”,都得往里面填人力物力财力,少一样都不行。

  这年头大众教育的主体就是学校,老师靠着良心和责任在带着基层青少年、儿童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张大安创办“张安教育”,本质上就是在加剧加速这种差距,跟他考上了状元却不去填报志愿一样,属于祸害人。

  当然他分数考得太高,也不会真的夹掉一个未曾相识考生的入学名额就是了。

  但内核都差不多,那就是没有素质。

  在各地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时候,张大安两手一摊,随地大小考。

  素质叼差。

  尽管沙洲市不少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不对,但不妨碍有识之士们带着孩子来报名,甚至有极个别家长孩子中考分数连职高都不够,跑李佳雯老师那里说情,希望帮忙美言几句,然后插个班。

  当然,得加钱。

  六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三天,“张安教育”光中考复读生就凑了六个班级,整整三百个学员。

  预收学费超千万,消息还没有传出去,但教育局那边已经激动不已,加快了“张安教育”进化的过程。

  公司化之后,要赶在九月一号开学之前,让“张安教育”这家公司名下,有一所民办中学,且有开办高中教育的资质。

  正常审批其实需要一点时间的,但张大安身为全国高考状元,自有沙洲市本地行情,再有就是他宣布复读,并且明年还打算考个状元,特事特办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别人可没有那个本事预收学费都能收个一千多万,周边地区不是没有“贵族学校”,收费也贵得离谱,但那终究还是正常教学范畴。

  张大安并没有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是彻头彻尾的经营范围,只是提供中考复读生一个去处。

  规定就是这样,中考复读生是很难去公办学校的,只能去私立或者说民办。

  现在“东圩港中学”这个牌子,变更了主体,成为了一家经营性的单位。

  所以在这个圈子里的人,甭管是捧“铁饭碗”的还是在学校混口饭吃的,都琢磨着是不是能去“新东圩港中学”试一试。

  平时没啥机会,这次七月一号不一样,张正东的订婚宴摆在乡下,来恭喜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其中不乏各个学校的“教学能手”“教学尖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社保局以及教育局的人,他们过来是送名单的,充当的是“猎头”角色。

  “张安教育”要扩张,“东圩港中学”变更成了“新东圩港中学”,肯定要招兵买马,有些好用能用但已经被挤兑的不能用的人,就可以试着往张大安这里送。

  还别说,之前张大安让张叔叔去寻几个副校长人选,张叔叔还真是拼尽全力帮忙找到,然后才有了社保局以及教育局的人过来递送名单。

  “张总,这个是尚湖江浦中学的副校长,现在待岗状态,尚湖教育局还没有安排他的新工作。能力相当可以的,原先江浦中学也是沿江的扫盲所之一,这几年尚湖市发展得好,比我们沙洲市合并学校要早得多……”

  “这个呢,是江皋长江中学的语文老师,家里出了变故,父亲得了重病急用钱,现在一个月六百多块实在是不够……”

  “还有这个,娄城二中的化学老师,带过‘火箭班’,现在也是非常缺钱……”

  席间,教育局副局长邱建民虽然“奔六”的人,但喊张大安一声“张总”喊的是客客气气,他不摆架子,其他人更加不可能装逼,老老实实排队跟张大安碰一杯然后再聊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事情。

  见到这个场景,老头子张气弘也是暗暗咋舌,寻思着自家也总算出了个“狠角色”,当官的反过来拍马屁,这要是不狠,还有什么狠的?

第29章 这里道德缺失

  现在“张安教育”的正式工只有五个,其余的都是兼职,不过这个暑假之后就会完全不一样,张大安要招三个副校长兼副经理,另外还要十五个全职讲师,全职助教也要十五个,总计三十三个岗位。

  跟去年不同,去年张大安是“状元陪读班”初开张,而且还要跟家长们证明一下有个这个能力,所以在暑假就开班。

  今年不同,“张安教育”的名气已经有了,已经不需要一开始卖力表演。

  暑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训老师,把招过来的讲师,从原先在学校中的任课老师,转型成职业教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会进一步加大,学习进度筛查也更精准更快速。

  正常学校都是上课穿插间歇性考试测验,复读不一样,是每天应试穿插一些讲解课,然后灵活应用“问题卡”,围绕薄弱知识点来开小班。

  小班的作用不是开小灶,而是把掉队的集群带到大部队中去。

  学校的复读班或许可以放弃一部分成绩提不上来的学生,但是“张安教育”这种机构,收了钱就得办事。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三万八、五万八人头费的含金量。

  含的是真金白银,可不是一个月六百块的“白条”教师工资。

  每门课的讲师培训主教练就是张大安本人,复读训练大纲也是他自己编的,属于“张安教育”的核心资产、内部材料,去年的“状元陪读班”影音资料则是相当于范例,讲师们边看边学。

  基本上来了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以前十几二十年甚至几十年的讲课经验都忘掉,对没经验的老师来说,这是很难的,但看上去是“老古董”的老教师,反而很容易做到。

  已经教过的学生太多了,多年经验让他们其实早就适应了各种调整,毕竟要应对形形色色的学生,从小混混到弱智,什么样式的没见过?

  年轻老师就难了,刚开始工作就是慢慢摸索,偶有心得就变成了“一招鲜”,当然也不乏那种天才,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老板,听说通过培训考核,拿到‘张安认证’的讲师,工资起步五万一年?”

  签新合同的时候,赵一万有些小激动,他可是元老级员工,而且是正式员工,他当然也想拿讲师待遇而不是助教待遇。

  不过张大安上半年都没有组织培训考核,定在了八月,赵一万就算激动也只能等。

  “你放心,拿到我的认证,工资当月就涨。而且我计划等将来业务做大了,搞点项目分红。有我做公司门面,只要你们自己不犯浑,包你们吃香喝辣。”

  “嘿嘿……”

  别的赵一万都听不进,但这个他是真听得懂,早先五个全职三个兼职,最懊恼的就是那三个兼职老师。

  虽然这个暑假也都决定全职了,但总归是差点儿意思。

  老板这么牛逼,以后真要是越做越大,他们这第一批正式工和兼职工,肯定会有差别。

  至少在老板心里,不可能是一回事儿。

  “张安教育”的薪酬标准出台,跟“张安教育”的公司执照下来是同一天,讲师起步薪资跟原先学校中的职称荣誉挂钩,地级市的“教学能手”能在“张安教育”这里拿到八万一年,更厉害的老教师,张大安则是开到了十五万一年的惊人水平。

  龙头企业的研发岗项目负责人,现在跑京城也就是十万一年左右,只会埋头干活的那种,弄不好十万一年都没有,想要赚得多,只能南下宝安。

  毫无疑问,张大安开出这个级别的薪资,就是铁了心的招兵买马,并且不惜从地方名校中挖名师。

  当然,他也不是乱挖的,“张安教育”的机构特性,注定不需要那些有傲气的高水平教师,因为这里不是学校,教师作为公共服务型行业,在学校和在营利机构,那是两种服务形式。

  学校里还有传统“尊师重道”的道德价值在运转,但是在“张安教育”不需要,一切为了产出,产出就是一切。

  教师被尊敬的社会地位,在这里不值一钱,家长的称赞和学员的感激,能折现最好就折现。

  所以,现实点来讲,不管是有傲气还是说有傲骨的优秀教师,都会受不了张大安这里道德缺失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环境。

  能来“张安教育”这里上班,并且还认真执行老板改造,专注提高自身教培水平的人,一定是缺钱的贫穷家庭或者个人,越穷越愿意跟着张大安走,且一定会认真完成老板安排的工作任务。

  赵一万如是,钱小双也是如此,现在拿着千把块的工资,但也会畅想四五千一个月的工资,且坚信自己一定能拿到。

  跟赵一万、钱小双几个畅想未来不同,进入面试环节的几个人,到了沙洲市之后就颇为忐忑不安。

  而看到“张安教育”专门派了车去长途汽车站接他们的时候,这种不安更加强烈。

  不是担心这个即将要面试的单位是骗子窝,而是担心自己面试没过。

  攥着“张安教育”的招聘宣讲小册子,坐在普桑后座的韩铁拐心情有些紧张,他翻来覆去看过了好几遍小册子中展示的薪酬待遇标准。

  按照他的教学经历还有职称荣誉,是有可能拿到十五万一年起薪的档位,只是他不知道“张安认证”到底是个什么,培训考核的标准又是怎样?

  “呼……”

  因为太过紧张,韩铁拐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擦了擦汗,突然听到驾驶员开口提醒,“韩老师,你前面靠背上有矿泉水的,只管喝。”

  “噢,好的好的,谢谢啊。”

  从江皋家里出来的时候,忘了带保温杯,过汽渡的时候口干舌燥,才想起来这茬。

  这次来面试,还是老同学的介绍,知道他现在很需要钱,所以牵线搭桥之下,有了这次机会。

  对张大安这个人,他一无所知,老同学也是一无所知,除了知道是个高考状元,那大概就是知道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年。

  想到这里,韩铁拐竟是自嘲地笑了笑。

  这操蛋的世界,真他妈魔幻……

第30章 一场简单的面试

  韩铁拐的名字外人听了会觉得奇怪,好好的怎么会起这么一个名,但这是他父亲对他成长过程的美好祝福。

  因为韩铁拐出生时就先天下肢发育不良,左腿髋关节出生的时候就是错位,他今年其实已经四十三岁,在他出生的年月,可想而知江皋农村的医疗条件会是如何。

  韩铁拐的父亲希望他长大之后,至少拄拐的拐杖是铁做的。

  不容易坏。

  整个童年乃至青少年时代,都时有不那么美好的回忆,但同样会有美好的时光,在村小当代课老师的父亲,带他去过崇州市里的动物园,登上过狼山,几分钱的小吃零嘴儿,他其实吃了个遍。

  万幸并没有到拄拐的地步,虽然走路一瘸一拐,但也能正常生活。

  步履蹒跚追随着父亲的脚步成了一名老师,考上崇州师专是付出了相当多的汗水,但已经足够回报步入老年的父亲。

  只是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父亲的胃癌让他有一种难以抗衡的无力感。

  他需要钱。

首节 上一节 1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