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3节

  入娘的……

  这么老卵?!

  看着一百三十九个超六百三十八分的学生名单,张叔叔感觉像是在看科幻片。

第23章 一根筋两头堵

  自沙洲市有国家级高中以来,中考能有百分之五以上达线率的初中,只有本校的初中部,而且很久以前就不是统招的,是小学选拔,然后凑两个到四个实验班。

  这次出现陌生大集团“血洗”全市,还是头一回。

  今年东圩港中学的本部初三年级总人数是一百二十一人,比去年少多了,弄成了两个六十人以上的拥挤班级,人头数还不如“状元陪读班”。

  也正因为不如,算总账的时候,东圩港中学的国家级高中分数线达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一跃成为全市中考成绩进步幅度最大最明显的中学,并且是遥遥领先于其它学校。

  跟着东圩港中学吃到一点点红利的,是同为乡下中学的太子港中学,校长徐兴初脸皮厚,去年就软磨硬泡来听了两堂课,发现张大安是铁人超人机器人之后,顿时明白此子不可小觑。

  于是力排众议,每个月都从“张安教育”这里买讲义和磁带,然后在初三年级分了ABC三档,C档冲普高,B档冲省重点,A档冲国家级高中。

  A档一共凑了七十三人,今年超分六百三十八分的有四十七人,较之去年和前年,都增加了二十人左右,相当于翻了一番。

  再加上本来太子港中学在过去也出过五六个全市中考状元,也算是底蕴深厚,有这样的成绩提升,倒也正常。

  只不过徐兴初在今年成绩出来的时候,就后悔得拍大腿,从“张安教育”买课件、讲义、磁带,一份就是三千块钱,这还是打了折的,前前后后徐兴初特批了三万块钱,已经是相当的肉疼,还被一些老师非议。

  现在他只想狠狠地给自己耳刮子,三万块都掏了,再多掏个三万又能怎样呢?

  自己还是眼皮子太浅,这么好的机会,下半年到明年,应该都不会再有了。

  不过还是挺高兴的,毕竟今年干掉了城东中学,市区只有城西中学比太子港中学在超分六百三十八的人数上多一点。

  但也有限,城西中学超分六百三十八的,一共也就四十九人,就多两个。

  往年一百多个的战绩,才是城西中学的常态。

  这次就是历史上最少的一届。

  东圩港中学成了最大赢家,然而,大家都高兴不起来。

  麻烦的事情太多了,太多太多了。

  按照正常的激励鼓励,东圩港中学去年勇夺吴都大市中考状元,成绩斐然,但终究只有一个状元拿得出手,表扬表扬得了;可今年从统计数据上反馈,那就是学校整体上突飞猛进,没有状元,但一堆的二榜进士……

  这也没点儿说法,那大家的教学管理都不用折腾了,反正工作做得好做不好都一样呗。

  可问题来了,如果这时候开个表彰大会,亦或是往上报喜,明年市里分管教育的领导打开发言稿一看,好家伙,要表彰的学校……没了?

  东圩港中学裁撤合并分流,那是五月底就下发通知的,不少人还阴阳了两句张正东校长高风亮节、忠心耿耿。

  现在好了,当时张叔叔的表现,绝对是忠诚的,对组织命令认真且坚决执行,不搞特殊也不搞差异,完全服从组织安排。

  本来一切都很完美,还顺道把东圩港中学最后一点儿价值给榨干,转头卖个一百三十五万,上缴个一百万,剩下的三十五万算是民办教育科以后工作开展的经费……这不挺好么。

  结果你整出来这么大的幺蛾子?

  模拟考的时候,不还是正常的吗?怎么隔了一个月,集体变异了?

  于是给局里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困境,甚至可以说是“一根筋两头堵”。

  “正东啊,今天这个会,就是研究讨论一下,怎么把东圩港中学的裁撤和嘉奖,一并做好。要让上级领导放心,也要让群众安心。”

  “……”

  啊?

  这事儿……需要我来操心吗?

  有一说一,张叔叔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因为他侄儿说啦,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包稳的。

  他相信侄儿。

  于是执行一贯以来的策略:坚决服从命令!

  他当兵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当然这种态度,在一个月前,那肯定人人满意;现在情况特殊,不少人觉得张科长是不是有点“滚刀肉”的嫌疑?

  反正散会的时候,说是大家回去再思考思考,商量商量,合计合计,琢磨琢磨……

  张叔叔管你这那的,直接驱车跑东港中心小学找李老师逛街去了。

  再有一阵子就要办订婚酒嘞,他现在人逢喜事精神爽,吃饱了撑的去琢磨这些破事儿。

  不过跟未婚妻逛完街,晚上还是去了一趟东圩港中学找贤侄儿随便聊了两句。

  正在忙着制作新一届“状元陪读班”招生规则的张大安,也是继续让老叔放心。

  “不会有啥变故吧?我看今早单位头头们一个个面色都不大好看。会不会影响我在单位的工作展开?”

  “你展开个屁的工作啊,还展开……”

  张大安保存好了文档,然后将“瘟到死92”给关了,这电脑也就凑合用,存了一堆软盘来保存课件。

  去年“巨硬”发布了新版的“瘟到死”,不过整机还是太贵,这种老电脑还能继续将就着用。

  “现在全都盯着你账上的一百多万,要我说,直接关门,一百多万做啥生意不是做?你又是何必呢?”

  “好了,你倒是担心起我来了。我身上一堆金身,跟你不一样的。”

  说着,张大安在保险柜中,拿出一只文件袋,然后甩在了桌上,捧着保温杯努了努嘴,“这个拿回去看看,明天你就递上去。”

  “啥呀?我看看。”

  打开一看,原来是个项目书,张叔叔看了看主标题,跟着念了起来,“关于保留东圩港中学校名以及积极开展民办公助教育的若干想法……”

  脑子不太够用的张叔叔看完之后,稍微明白了过来:“噢~~你的意思是,东圩港中学的牌子保留下来,里面的东西全都换掉?”

  “没错,期间变更一下东圩港中学的运营主体就行。牌子还是那块牌子,当然你明天开会还可以讲,东圩港中学这块牌子也能值点钱。”

  “这值屁个钱啊……好好好,听你的。”

  见好大侄儿又露出了鄙夷的目光,张叔叔当即从善如流。

  等到第二天,他把材料递上去之后,才知道张大安依然说的一点都对!

第24章 又起波折

  本来是“一根筋两头堵”的事情,但张叔叔的报告往上一递,皆大欢喜。

  “老连长”邱建民早上本来打算去一趟滨江镇主持会议,直接不去了,笑眯眯地给张正东表功。

  保留东圩港中学的招牌,这是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其实这破学校的破牌子根本不值一钱,也没有任何辉煌的历史,至少在沿江农村家庭眼中,这就是一所全市最烂的中学。

  所以正常来说,牌子卖不了几个钱,又不是名校传承,还有讲头。

  但是!

  张叔叔在报告里说了,他跟“张安教育”经过多轮磋商,并且强调了东圩港中学在过去艰苦岁月中,在扫盲脱盲的工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

  得加钱……

  “张安教育”的老板同意了。

  嗨害嗨!

  干得漂亮!

  “牌子卖了多少钱?”

  “十八万。”

  “啥啥啥?啥牌子?学校牌子?哪所学校?东圩港?!”

  “真的假的,哎,不是说‘状元陪读班’是张科长侄儿办的吗?他就卖给自己侄儿十八万?”

  “噢哟,人家有原则有立场对组织很忠心的嘛,啊哈哈哈哈哈……”

  单位里嘴巴永远停不了的老妇女们在编排着张叔叔,不过有些年轻的则是起了别样心思。

  这里面有个重点,至少人家侄儿拿得出十八万啊?

  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地皮、设施全部转让,听说要一百多万,之前局里就传言一百三十五万,那加起来就要一百五十多万了。

  今年会是个肥年,单位福利肯定不会差。

  “哎,我前头听邱局讲啊,张科长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你们几个小年轻,要不要我帮忙去做个介绍?”

  “啊?没结婚?这个岁数了,还没结婚?离过?”

  “呸,别瞎说,一直就没结婚。要结婚也是头婚。听邱局老早提过一嘴,说是他有个本家大哥去得早,留下一个独生子,就是那个中考状元。然后么,就是一直照顾这个侄儿,一直就没有成家。”

  “哇……”

  本来刚才还一堆人带着讥诮玩笑,这下听闻还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如何也嘲弄不起来,连连感慨张正东确实有这个器量和担当。

  关键是从未提过,也从未宣传过,这就让人觉得很硬气。

  前几年张正东来市里开会,连发言的资格都没有,就是坐着听别的校长吹自家学校的成绩,但也不是个闷声罐头,嘻嘻哈哈没个正型也确实有,总让人觉得浮夸而不可靠。

  现在有如此反差,竟是加了滤镜一般,让人感觉有了几分风采。

  不过在刚刚收拾出来的民办教育科,张正东一脸严肃而认真地背着单词。

  “abandon,abandon,abandon……”

  没办法,他侄儿说了,今年生意会大爆发,还要做国际业务,张叔叔要是不给力,那这位贤侄就要找正规的政府部门谈一下合作与发展。

  入娘的……

  什么叫正规的政府部门?!

  细狗宗桑(畜生)真不是个物事!

  背单词就是练个贯口儿,平时还是跟英语教练找口语感觉,总之就是商务英语那一套。

  张大安是正经掏了钱去外经贸酒店买的服务,大几万掏出去,一点儿都作不得假。

  现在全新的民办教育科工作内容啥也没有,张科长把东圩港中学的剩余价值给单位榨出来,全年工作指标也算是全面达成。

  毕竟其余的职业培训啊,民营幼儿园啊等等项目,那都是原先管理科做出来的成绩,他去碰,那不是摘桃子么。

  再说了,人家也不让碰。

  “above,above,above……”

  笃笃。

  正背着单词呢,传来敲门声,随后邱建民就笑呵呵地推门而入,看到张正东在背单词,他人都傻了,“嚯,正东,你这是还要自我提高啊。”

  “连长,来,喝茶。”

  “不喝不喝,喝个屁,娘个老逼的气也气饱了。老子现在肚皮里全是火,跑你这里来散散心。”

首节 上一节 13/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