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117节

  “这样的同志,这是什么样的情怀?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建业就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小王,这个事现在还只是口头阶段,我们没看到木材,先不要急着汇报,但是明天过去装车的时候,记得带上报社的记者。”领导给了指示。

  “明白。”

  颜辉也没想那么多,他出门之后,只觉得雨变小了,路过长江的时候,他甚至觉得波涛都小了,心里对自己的铁路运输充满了信心。

  当老板,信心比金子都重要,颜辉今天到政府,听说建业目前不需要原木救灾、只需要原木储备或增援外地,他心里踏实了太多。

  有些时候,普通人包括商人也不会太信任天气预报,但颜辉这次听到的这句话,是绝对可信的。

  这几天洪峰越来越大,颜辉本来都没有勇气再搞几个车皮,但商议完捐物的事宜之后,颜辉直接把订货量拉满,甚至开始提前收定金。

  上次堂哥带人来,在很多人眼里,颜辉都不再是“暴发户”,而是很有渊源的豪族,这让颜辉的市场形象再上一个台阶。

  明天的420方原木,颜辉确定了捐120方,剩下的300方颜辉直接开始收钱卖货。

  仅仅是两个小时,颜辉就把这300方原木卖掉了,价格定在了800一方,没有继续提价。

  “老五,你捐款我能理解,但是你为啥不按照1000块钱一方来卖?虽然慢点,但是两天我肯定能卖掉!而且,你这么快卖出去,别人可能继续高价往外卖”老三没忍住吐槽了一句。

  “我们要做长期的生意,800已经很赚了,我们捐掉120方,都不亏钱。1000是可以卖得掉,但是等洪水过去,背后指着鼻子骂我们的声音你可堵不住。”颜辉拒绝了老三的提议。

  “那你可以给你表哥啊,他800接货,然后再偷偷1000一方往外卖不就是了?”老三还是不理解。

  “一方面,谁都知道我俩的关系,你这个说法没什么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卖1000一方,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这么大的利润,哪怕风险再大,也会有一堆老板重新大规模进货!要知道,他们的货大部分都是奉天的,比我们周期快起码三天!如果都大规模进货,我们下批货能卖什么价格?你想过没有?”颜辉还是耐心地给老三解释了一下。

  做生意最忌讳做绝,现在别的商人有人在运输、有人在停业,目前的价格可以维持一个现阶段的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贸然打断这个平衡肯定是错的。

  “有道理那下批货什么时候到?”老三期待道。

  “很快,不用急。”

第189章 不能飘

  第二天,市场依旧不温不火。这么大的市场,不会因为颜辉的这几个车皮就显得忙碌,到站的火车上,只有十四五个车皮,其中颜辉自己占了9个。

  7车皮原木、2车皮板材。

  虽然下雨,但是定好木头的老板们全都把车派了过来,木头价格每天都在变,谁也不想等明天。

  “颜总,我刚刚看报货的说,你的原木一共拉了7个车皮啊!六七四十二,你这是420方原木吧?为什么只卖了300方?”有人没有买到木头,过来找颜辉聊了起来。

  颜辉在铁路旁边撑起了一个大遮阳伞,摆着桌子,拿着笔正在记账,在市场里很显眼,别人想找他实在是太简单了。

  “本来打算只卖150方的,滕总那边觉得价格高没接这批货。他那边的工地很多都停工了,所以需求量不大。”颜辉没抬头,随口回了一句。

  他把木头卖给谁,还没必要细细解释。能聊到这都算是客气。

  “那是谁啊.”问的人嘀咕了几句,也是有些无奈。他想买,买不到了。如果买高价木材,他怕亏本,毕竟现在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颜辉正记着帐,电话响了,接起来发现是政府的领导。

  “早上联系过,我们现在车到了,直接进市场吗?”

  “嗯,进,我在。”颜辉看了看老三,“你出去迎一下。”

  “好!”老三打了一把伞就往外跑。

  十几分钟后,三辆解放卡车和一行十几个人冒着雨进了市场,还跟着摄像机。

  颜辉有些纳闷,但还是热情地上去握了握手,接受了采访。

  说起来,颜辉并不算很喜欢这些繁文缛节,但步骤该走就得走,简单地回答了一些问题之后,他就开始招呼着卡车和吊车装木头。

  颜辉刚刚弄完手续,就有人围了过来。吕哥忍不住问道,“颜总,那边的三辆卡车是哪个老板啊?那么多人,怎么还有人拿录像机啊?”

  “颜总为了抗洪,捐了两车皮原木。”老三立刻说道。

  他都等半天了,可算有人主动问了。

  “颜总捐抗洪的木材了?”众人这才知道怎么回事。

  “尽力而为吧。”颜辉没有多说什么。捐款捐物这种事,在闽省其实很常见。

  东南沿海的海患一直都很重,历史上,凡是有乡绅救灾捐款的,往往都会立碑标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越是标榜这种行为,以后愿意慷慨解囊的就越多,这是良性循环。

  吕哥知道了这个事,等于市场上所有人都知道了。在这里干活的,吊车司机都是建业本地人,一听说这几车是救灾的捐物,立刻过来找颜辉,表示这几车不能要吊装费用。

  “没事,哥几个不用这么客气,吊装的费用,我还是付得起的。”颜辉推辞了一番。

  “颜总,你这话,就是不把我们哥几个当兄弟了!咱们开吊车的,收入也不低,不要说今天这批货,颜总,没说的!以后你的货,我保证第一个接!”这位吊车师傅一说话,其他人纷纷应和。

  这个年代,吊车司机是很特殊的一个群体,月收入最低的也有1000元,有的人车是自己买的,那收入更高。

  木材市场,搬运工90%都是徽省人,而吊车司机,100%是建业本地人。

  这些本地人他们当然更加爱家乡,听说颜辉捐了十几万的货用来抗洪,不可能没表示。

  “感谢各位大哥,你们这么一说,我也很感动,等着,记者还没走,我要过去跟他们说一声这个事情!”颜辉投桃报李。

  颜辉只要过去和记者多说一句,报纸上一定会把这些本地吊车司机的事情写上一句。

  司机们一定会买一份报纸,回去给老婆孩子吹牛。

  “颜总.你说这种小事哎呀颜总你不用唉唉颜总你走路慢点”

  总之,这个事,在木材市场还是引起了巨大的波澜,所有人都听说了此事,尤其是一些小商户。

  以往,有些人找颜辉订货,因为订货要先给定金,很多人还是对颜辉缺乏一点信任。无论怎么说,把钱先给对方,那都是一个需要勇气的事情,几万元是很多人的全部家产。

  之前吕哥说敢借钱1万给颜辉,实际上吕哥已经是和颜辉很熟悉的人了。有不少人对颜辉的了解只限于见过一两次。

  颜辉上次家族里来人,很多人也确实看到了颜辉的实力,但是更多人不能理解也无法量化。

  但是这次不一样,实打实的捐了10万以上的物资,这种老板你说他会骗人?这种老板还担心那一万元定金?

  一时间,颜辉这里的订单激增,来办公室找老三签合同的人排起了队。

  老三高兴地合不拢嘴,觉得颜辉真是聪明,走一步看十步!

  订单太多,颜辉的资金根本就不够,而且现在运力确实紧张,发货也不敢完全做保证,颜辉不得不暂时推掉了一些订单。

  老三有些不服:“你现在的信誉,你就算直接收定金也没问题,我们要是这些订单一起做了,你捐的钱,轻轻松松就赚回来了!”

  “这暴雨天,订单本来就少,你现在是想把市场所有的订单全部拿到手吗?那我们还活不活了?我上次在书上看到过,有个企业就是因为订单太多,贷款去搞,直接死了!我们现在要是什么订单都接,那我们的竞争对手会怎么想?他们会继续给我们送订单,那结局”颜辉摇了摇头,“你以为开拓市场有那么简单的啊?”

  “啊?那你一开始.”老三有些懵了。

  他总觉得这是好机会,百年难得一遇,但是又被颜辉泼了冷水。

  “不能急,不能急.”颜辉总觉得自己已经飘了,没想到老三比他还要飘!

  “我听你的、听你的,你是老板”老三点了点头,“那这些订单”

  “我之所以推掉了一些订单,就是因为不少人是觉得我现在有信誉找来的。我们现在满足不了那么多新客户,我们必须维护好老客户。新客户的单子,尽量推掉,只要我们经得起考验,他们后面还会找我们。老客户是最安全的,也是最需要维护的,绝对不能随便丢掉一个老客户。”颜辉拍了拍老三的肩膀,“以后建业的这么多事,你需要把好关。”

  (实在是不好意思.感谢禁酒令,我今天下午应酬到现在没喝酒,终于还是补上了~)

第190章 家宴

  颜辉上了报纸,并且还有他本人的照片。

  颜辉站在三台解放车前面,车上堆满了原木。

  照片下面写着“图为捐赠人颜辉和他捐赠的部分木材”,看着人很精神。

  这样的报纸,说实话也只有颜辉等人和那些被提了一句的吊车司机会买,其他人大概率看都不看。

  颜辉等人没有看本地新闻(电视)的习惯,也不知道自己还上了电视,给了十几秒的地方台镜头

  当然,无论怎么说,这一幕其实很快就过去了,市场上的人会记得这个事,却不会有人天天讨论。有些人茶余饭后甚至会觉得颜辉愚蠢,但这些跟颜辉没什么关系,他压力不小,还在天天看天气。

  又过了一段时间,荆江河段出现多次险情,洪水已经接近1954年水准,建业也有不少地方开始受灾,但铁路运输岿然不动,越来越多的老板也等不及了,主动恢复了生产和运输,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颜辉这边的生意也是逐渐恢复正常,他开始主动降价,原木的价格恢复到700元一方。

  慢慢趋于平淡之后,赚的钱少了些,颜辉反而心情更好了,因为持续的收益才是最爽的!

  这天,雨稍微小了些,颜辉正在核查账单,手机突然响了。

  “颜辉!我回来啦!”来电是苏瑾。

  “你还知道回来啊?出去玩的开心吗?”颜辉一听是苏瑾的电话,也是非常高兴。

  “成绩不出来,我一直压力好大啊,这不是一直躲在外面,不敢面对现实,哈哈哈!”苏瑾笑得很大声。

  “这么说,现在成绩出来了?”颜辉也有些紧张。

  “嗯!我被魔都大学录取了!哈哈.”苏瑾道,“你这几天哪天有空,我找你一起打保龄球啊。”

  “我都快无聊死了,最近经常打,水平可谓是突飞猛进!”颜辉炫耀道。

  “那晚上吧,晚上一起吃饭。对了,你大后天有空吗?有空的话,来我家吃饭。”苏瑾问道。

  “你邀请,我都有空。”

  晚上,颜辉和苏瑾见了面,发现苏瑾这一个多月变化不少。

  高中毕业旅行,苏瑾跟着母亲去了日本和韩国,回来之后,苏瑾还去了一趟东北。

  确切的说,苏瑾是从韩国直接飞的奉天,这趟飞机倒是很方便。

  “你还去奉天了?那你不跟我说?那边我还有几个兄弟呢,能请你吃好吃的!”颜辉还真是有些震惊。

  “我不是听你说,奉天比建业还要发达?我想去看看.总之感觉还不错,我们还去了夏宫,感觉真的挺好玩的!啥时候建业也开一个啊。”

  “夏宫是哪里?”颜辉压根都不知道这个地方。

  “啊?你没去过啊!”苏瑾细细地讲了一下,还给颜辉拿出来几张照片。

  “没去过等有机会吧。”颜辉看了几张照片,觉得还挺好看的,“能送我一张照片吗?”

  “啊?你要我照片干嘛啊.”苏瑾有些不好意思,“那那你挑一张。”

  “嗯嗯,”颜辉很快地找到了一张苏瑾笑容最甜美的照片,放到了包里,然后反手递给了苏瑾一张照片。

  “你还有照片?”苏瑾一惊,“你这是”

  “洗照片太贵了,我从报纸上裁的。”颜辉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

  报纸一毛钱一份,他裁了七八份,还给家里寄了两份!

  “报纸!”苏瑾都惊呆了,“你最近还上过报纸啊?”

  “嗯嗯,你看。”颜辉说着又递过去一张报纸。

  苏瑾快速地阅读了一下,眼睛一亮:“你这好厉害!这报纸给我,你等着,晚上我就回去说我爸!我爸那么有钱,居然都不知道捐一点物资!”

  “话说,你们家到底是做什么的?”颜辉有些好奇。

  “医药。”苏瑾想了想,“还有医疗器材。”

  “哦哦哦,”颜辉完全不懂这个行业,只能点了点头,算是了解了。

  这趟毕业旅行,苏瑾去的地方很多,尤其是日韩,颜辉完全都不懂,一直听着苏瑾讲,确实很涨见识。

  八九十年代,第一批接触发达国家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是一种震惊的状态,颜辉听到苏瑾讲东京,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人家已经走到了那一步。

  “以后我们一定会比他们强,这三年的发展已经很快了,我觉得以后发展会更快。”19岁的小伙子,天都不怕。

  “我爸也这么说的!我感觉你和我爸能聊上来!”苏瑾哈哈笑道。

首节 上一节 117/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