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84节

  纺织商会的会长聂云台说道:“去年陈先生的计谋,让日本人吃了个大亏,他们今年学聪明了!”

  如今的陈光良,在商人领域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很多前辈,有人甚至将陈光良媲美胡雪岩、盛怀宣之流。再不济,也能堪比陈光良妻子严人美的高祖父严信厚。

  陈光良笑道:“真的学聪明了嘛?”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精神一振,这一看就是陈光良还想设套。

  荣宗敬说道:“陈先生打算怎么做?”

  陈光良没有隐瞒大家,而是说道:“我的想法是,我们也摆出预收购的姿态,日本人一定会感觉到紧张,必然会提高价格的收购,让他们的成本大增。”

  此言一出,大家直呼高明。

  但也有人说道:“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炒高棉花的价格,届时我们也很吃亏!”

  陈光良说道:“我认为不会,因为棉花今年是大丰收,我们现在只是做样子给日本看。后面棉花大丰收时,价格是会趋于理性的。”

  虽然有人有这样的担心,但陈光良也说明只是给日本人一种‘假现象’,主要掺和到日本收购的地方和中间商那里,事后一定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

  “好,就再给小鬼子上一课!”

  “我觉得没问题”

  很快,大家商量出具体的计谋,就是日本在那里预收购,他们就去竞争。

  这样一来,日本人必然会产生错觉,今年的棉花依旧不够,自然就会提高价格收购。

  因为是预收购,日本企业必然在这一个月达成,等他们完成收购后,市场机会逐渐恢复正常。

  平安银行的办公室。

  陈光良正在翻阅账目,平安银行的成长,让所有股东都感觉到震撼。

  这才成立几年时间,资产值就从100万翻到600万以上,仅资产值而言,已经超过不少老牌的‘北四行’、‘南三行’。

  而且像‘北四行’、‘南三行’的投资,基本是拿储户的钱去投资,但平安银行基本都是自己的钱去投资。

  如今的平安银行,在香港、沪市租界、重庆拥有庞大的资产和投资,每年租金和回报,都远远超过贷款利息。

  平安银行在香港的资产值,已经突破300多万,包括价值100万的平安银行大厦、价值100万的工厂地皮、价值120万的住宅地皮及建筑。

  今年6月底套现公债,又获利50多万,这些资金又拿到香港去投资建筑工程。

  至于平安银行的存款方面,如今已经突破3500万,增长非常的快;贷款方面,对外贷款是800万,对内贷款是800万(新丰纺织150万、时代影业150万、内江制糖厂、酒精500万)。

  存贷比在50%左右,不过新丰纺织马上要购入棉花,这个比例会继续增加。但风险不大,制糖厂和酒精厂的大部分资金,还在账户上;新丰纺织购入棉花,实际上也是相当于现金流。

  “老板”

  不一会,夏高翔、叶熙明、张树年三人来到他的办公室。

  张树年最几年晋升很快,从香港分行的协理,晋升到香港分行的经理,如今又晋升到平安银行总行第二协理。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新丰纺织那边,要在8月底采购大量的棉花作为储备,平安银行要做好贷款的准备,至少是500万以上,越多越好。”

  夏高翔当即说道:“按照新丰纺织现在的形势,今年利润突破150万是毫无问题,相当于香港工厂的资金赚回来了。假如我们贷款500万,实际上新丰纺织有700万的资金可以用于收购棉花,而且今年棉花应该是要增产不少的。”

  叶熙明说道:“重庆工厂呢?”

  陈光良说道:“重庆工厂明年再谈,今年再缓一缓。”

  上半年建厂,同时将机械设备订购或从沪市打包好,上半年再送到重庆,即可。

  时间上,陈光良可以卡的很死,最大限度利用资金。

  夏高翔随后说道:“那最大限度可以支持新丰纺织700万,毕竟时代影业那边也有存款,而且内江制糖厂和酒精厂的资金也可以缓。收购棉花的好处是,可以在10~12月纺纱并在高峰期,随时套现。”

  陈光良说道:“800万如何,这样新丰纺织就可以动用1000万收购棉花。糖厂和酒精厂的资金明年才动用、时代影业也有大几十万的存款”

  “我觉得没问题”

  “嗯,棉花也算现货,风险不大”

  很快,四人达成一致,给予新丰纺织最大800万的贷款额度,再加上新丰纺织自己账户上的资金,那就是足足1000万。

  如果这些棉花纺纱成‘棉纱包’,相当于新丰纺织有足足1000多万的现货。

  陈光良已经很期待,明年的棉纱市场,会不会有人炒高。

  当然就算不炒高,新丰纺织业不会亏,很简单,一旦发生战争,物资就会上涨。

  很快,日本纺织企业见沪市的纺织企业和银行,纷纷加入预收购,顿时心慌了一下。

  这时候,想裕丰、同兴等日本纺织企业,纷纷开出高价52元每担棉花的‘预收购’,而且将保证金提高至30%。

  势在必得!

  这一幕看得华夏纺织企业目瞪口呆,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得到消息,也加入抢棉花中,这是陈光良等人没有想到的。

  但沪市的纺织企业和棉花商人,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大家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预收购’棉花。

  毕竟真正懂点行情的都知道,今年棉花不可能上50元每担,甚至可能比1934年还低。

第311章 战争财也发

  到了8月初旬,在沪的日本纺织业总算发现异常,通过种种渠道得知,今年的棉花将大丰收;同时,江浙财团根本就没有‘预收购’,一直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上当了,棉花不值50元一担!”山田秀一面如死灰的说道。

  一旁的买办心里实际上已经笑开花,毕竟这一次出钱的是日本人,他们反而获利不菲。

  “山田先生,还要不要继续收购棉花!”

  “你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棉花将会大丰收。”

  买办委屈的说道:“我已经告诉你了,今年棉花产量不会低于去年的,至于具体丰收到什么程度,其实七月份还不足以看出来。”

  山田秀一忿怒的说道:“八嘎,你们只那人大大的坏!”

  买办虽然挨骂,但敢怒不敢言,只是嘀咕道:“明明是你们被人给耍了”

  “你在说什么!”

  “没说什么,那要不我先离开,你再好好考虑考虑。”

  山田秀一不耐烦的挥手,他很是怀疑这些买办知情不报。

  很快,沪市的报纸刊登了日本纺织业再吃一个败仗,传得神乎其技。

  《东方日报》:日本纺织以高于50元每担的价格,预收购长江流域的棉花,结果表明,今年的棉花是大丰收,根本不值50元每担;据说,是有人故意设套,让日本纺织业高价预收购棉花。

  《申报》:商战也是战场,民族实业家陈光良让在沪的纺织商人连续两年吃败仗。

  一时间,日本在沪的纺织业,成为一个笑谈。

  “哈哈,这些日本人也有今天,分不清行情,连续两年吃亏。”

  “我怎么觉得,是人家陈光良手段高明,将日本人耍的团团转。”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人高价购买棉花,受益的是华夏棉花种植户。如今江浙财团似乎在压价棉花,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瞎说什么呢,棉花的价格是根据当年的产量来定价的,而且去年倒闭那么多家纺织业,今年棉花如果大丰收,价格只会在40~45元每担,甚至是40元出头每担。”

  随着舆论的发酵,日本纺织业也成为列强的笑话,更是直接惊动了日本官方。

  自然而然,山田秀一等人被大骂一通,甚至山田秀一被日本总部撤换,成为业界的笑话。

  当然‘陈光良’三个大字,也被日本人恨的牙痒痒,相当于仅此恨宋仔文的程度。

  这些年来,陈光良在白糖、航运、金融领域的贡献,让南鲸政府和国家受益匪浅,这已经严重影响日本后面侵华的代价(实际上对苏区也是一种麻烦)。

  不仅仅如此,当初陈光良挽救的沪市工厂和文化,也是一直振奋着华人的心。

  历史或许大的方向不会改变,但日本的伤亡代价,一定会高不少。举个例子,这一世陈济棠的实力是比前世雄厚的,特别是在空军上,如果不是南鲸方面买通人家的手下,估计比广西麻烦的多。(事实上,两广都是和平解决的,但吓了全国人民一次)

  这一日,陈光良来到长江出租车的会议上,随后他召集几个核心高层,包括总经理梁孟起、业务经理许业广、汽车部经理郑文生等。

  他开口便是‘晴天霹雳’:“我打算将长江出租车出售,但关于你们的后续安排,我想了2个:第一,是去我的其它企业工作,薪资待遇不会变,但岗位需要一步步适应;第二,新东家说不定也需要你们,但我会给你们三个月薪资作为补偿。”

  七人非常的惊讶,梁孟起随即说道:“老板,目前长江出租车在沪市占有率第一,并且超过其余三家很高的份额。就是利润方面,每年也有四十多万的利润,回报率相当的可以。不知道你为什么想出售这样一份优质产业?”

  从1931年开始,截止到目前,长江出租车差不多为陈光良带来220多万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回本了所有的投资。

  但长江出租车现在还拥有225辆出租车、12辆卡车,这些资产的价值就在150万以上。

  现在一辆新汽车要价12000大洋,就算是二手车,也要5000~6000大洋。

  再加上分行、代叫点等无形的资产,长江出租车完全算得上香饽饽。

  陈光良开口说道:“投资战略的转变,这个你们无需多问,总之我要在一年时间内卖出。”

  众人见陈光良的决心已定,也不由得相互之间看起来,意思是商议下共推进的问题。

  这没有问题,毕竟事关前途,大家沟通交流正常。

  虽然陈光良答应继续聘用他们,薪资待遇也不变,但去了其它公司,工作岗位肯定不可能再是高层,又要一步步上爬。

  这时候,许业广提出一个问题:“老板,如果由我们管理团队去拉投资,买下长江出租车,是否可行?比如我们管理层,再加上出租车司机,类似长江租车行的模式,但我们是凑钱真金白银的买下。”

  这是个好问题。

  陈光良事前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更倾向抛售给竞争对手,或者引进新的投资者。

  他担忧的是1937年后,出租车经营困难,免得汽油短缺,华界被日本占领等问题。

  但可能的情况还有,租界的出租车依旧可以经营,而且如果不是陈光良经营,日本人也未必针对。

  但是,陈光良还是说道:“你们跟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知道我不会无缘无故抛售这份优质资产,这里面是存在风险的,例如中日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现在我告诉大家我的担心,至于什么选择,你们可以私下商量一下。长江出租车的资产情况,我已经统计出来,售价是不能低于150万元,你们自行考虑下,一周给我答复。”

  “好的”

  这算是友情提醒了。

  散会后。

  高层面也分成两排,以梁孟起为首的高层,倾向替老板卖掉,然后投身老板其它事业当中;也业务经理许业广为首的,更倾向集资买下,因为这份资产太好了。

  许业广说道:“150万而已啊,你们想想三年多就能回本。而且就算拆分来卖,一辆二手汽车6000元都没有问题,仅225辆的价值就已经135万大洋;还有那12辆卡车,加起来就150万了。这还没有算汽修厂、呼叫中心、分行网络等等,这些基本都白送了。”

  汽车部经理郑文生说道:“如果是集资的话,600名职员每人就算集资1000,也不过60万,这依旧是数额庞大。最好的办法,便是再从外面拉拢投资者100万,员工集资50万。”

  梁孟起这时候急道:“以老板多年的眼光,担心是不无道理,若是让几百名同事亏钱,大家又于心何忍?”

  他是从长江地产走出去的,也时常和老同事们交流和沟通,自然知道老板的先见之明的厉害。

  许业广心中大喜,梁孟起不同意,那么就是出走,他便可以胜任总经理,至少也是第一副总经理。

  他开口说道:“梁经理,投资自愿性,这一点我们当然可以沟通明白。而且老板也不希望长江出租车就此解散,车队被打散,如果能继续经营,我相信老板也愿意看到。同事们投资与否,属于自愿,我们先统计愿意投资的,再去找新股东加盟。”

  梁孟起只能说道:“既然你们这样决定,我无话可说,不过我选择加入老板其它企业,就不准备投资。当然,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好”

  陈光良决定提前卖出长江出租车,自然也是担心明年上半年卖的话,会有些时间紧张。

  而卖出长江出租车,陈光良还可以得到一笔资金,准备兑换成黄金,拿到香港去。

  目前,陈光良的八家一级企业中:

  长江地产,实际上在沪市仅少量的物业,已经变相的迁移至香港、重庆;

  长江出租车,准备马上卖掉,自然不再持有一股;

首节 上一节 284/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