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135节

  “长江钱庄居然在跟着衡吉钱庄一起卖空,莫非两人达成一致?”

  很快就有人发现情况不对劲,标金价格在两方大佬的打压下,居然在上午已经跌至415元,足足1元多的差价。

  这是人为直接造成的差价,还是算波动大的。

  “标金要跌了”

  “上个月涨得太猛了,这个月回落也很正常”

  长江钱庄。

  上午结束交易后,陈光良正在和严智多、吴新河、胡金顺等人开会。

  “今天我们突然转性卖空,被不少人视为市场的晴雨表,故标金价格在下跌。显然,这个办法奏效了!”

  严智多笑道:“今天上午我们源丰润钱庄,吃下了50万的‘多单’,成本很便宜。”

  原来,这一切是陈光良的一个小计谋,先和程霖生一样做空,打压一下标金的价格;同时,又安排严智多的钱庄吃进便宜的筹码。

  陈光良接着说道:“接下来,长江钱庄暂不参与买进,就由严伯父的源丰润钱庄代我们买进。不过这不是长久的办法,等过个5天的交易日,我们长江钱庄再大举买多,继续炒高标金价格。”

  世界经济大萧条,毕竟才刚刚开始蔓延,海外的黄金也只是还在缓慢的上涨,所以上海标金市场受人为因素很大的,只是最终还是会受到外围因素的整体影响。

  “好”

  众人很快敲定好作战方案:今天先抛出一个卖空的假象,实际上是换个名义低价吸纳;大概吸纳个四成的筹码,再以长江钱庄的名义买进。

  因为在陈光良的预测中,最终结果是要上涨的。

  而现在长江钱庄可以动用‘1250万’的额度,赚了钱,自然是增加保证金和信誉额度。

  这边程霖生得知长江钱庄的动作后,‘恍然大悟’的说道:“我就知道陈光良上次不过是想利用舆论抬高金价而已,根本不是所谓的世界经济大萧条,黄金要成为保值的投资工具。”

  他本来就觉得‘世界经济大萧条’不可信,最多也就是美国‘股灾’是真的,经济有影响是真的,但不至于经济大萧条,更不至于世界经济大萧条。

  属下吴桂贞却忧心的说道:“只是老板,现在陈光良拥有《东方日报》,他对标金的影响就可以通过舆论,以后对我们也是个很大的麻烦!”

  麻烦?

  原来,和自家老板一样的想法,吴桂贞也认为‘老板’程霖生可以掌控沪市的标金市场。

  “哈哈”程霖生此时笑了起来,随后说道:“这一次他突然抛空,一定会让自己的信誉大跌,以后他再想利用报纸来造舆论,怕是没有人信了!”

  吴桂贞眼前一亮,说道:“对啊,今天很多人都看到陈光良亲自到交易所,长江钱庄也是在卖空了几十万的单子(金额)。”

  “好了,接下来我们尽管继续卖空就是,黄金不会真的上涨,下跌才是趋势。前几年,我们做多赚了一些钱,如今我们要是再做多,岂不是要把钱输回去。”

  “明白”

  此时的程霖生,不会因为长江钱庄卖空了,就去改变自己卖空的想法,他是有自己的分析。

  他从1926年介入标金市场,其实也赚了好几百万,不过上个月就亏200万,将他的利润亏走了大半。

  不过程霖生认为,是陈光良利用舆论战胜了他,而不是真的黄金要上涨。

  维他奶工厂,数百名工人正在忙碌,他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为沪市及周边城市提供营养的‘豆奶’。

  经过半年多的发展,维他奶如今每日生产在15000瓶以上,年盈利可达十多万大洋。

  ‘维他奶’推广的太顺利了,‘灌装技术’让其保质期长、档次提升,‘营销手段’让其很快走进中高层收入家庭中。

  甚至‘豆奶’还取代了一些家庭的‘牛奶’选择,因为‘豆奶’加入香草精、糖、奶粉之后,口感变得更好,孩子更愿意喝豆奶。

  “你们觉得,这间工厂能否应对未来的生产任务?”陈光良抛出一个问题。

  这间愚园路的工厂,占地面积是5.2亩,两层建筑面积是4500平米(666平米为一亩)。

  副总经理陈世源开口道:“接下来,我们将在南鲸、杭州等稍微便宜的城市推广,再加上沪市及周边城市的增长,仅这部分的销量就可能增长至3万瓶。这间工厂倒是可以赶出来,但还是稍微小了点,所以沪市可以成立第二分厂。另外,北平、武汉等城市,要不要去发展,届时可以当地开设工厂。”

  扩张需要的是钱,所以风险性需要考虑的。

  最好的办法,便是一步步的来。

  陈光良当即说道:“那行,我们在沪南租地皮,再建一家工厂。除了扩大生产外,我还打算让技术研发部将‘牛奶’生产成粉状,以‘豆奶粉’的方式出售,用开水冲泡后,便可以享用。这样一来,我们能更好的扩张。甚至说不定,还能做到军队的生意。”

  嫡系部队,采购点豆奶粉,说不定将来打小日本拼杀起来更有力气。

  众人当前眼前一亮,这个‘豆奶粉’显然很有前途。

  吴广生说道:“豆奶粉的工艺不会难,只是包装得选择罐装的方式,当然成本也不会高!”

  这个年代的饼干,就是罐装的(冠生园饼干),可还没有塑料技术。

  陈光良当即说道:“好,那我们今年的任务是扩大周边城市的销售、建立一家分厂,以及研发豆奶粉及销售。”

  去北平和武汉开工厂,不仅担心当地军阀的不稳定,更重要是担心本地企业家的模仿。

  所以先搞豆奶粉,再打入当地市场,这样就能是——最小代价,去发展市场。

  维他奶这两年赚的钱,还可以拿来扩大生产和销售,等到1936年就该做多手准备——在重庆和香港建立两家分厂。

  随后,陈光良召集管理层,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

  他又干脆提拔陈世源担任‘总经理’,给予更大的权利,自己以老板身份监督即可。

第174章 埋个地雷

  1930年1月9日,星期四。

  一大早,陈光良就来到长江钱庄开会,严智多自然不用出席。

  坐在会议室里,陈光良发表号令:“从今天开始,长江钱庄开始买多,争取每日买进100万的额度。”

  在元旦过后的五个交易日,长江钱庄除了第一个交易日大摇大摆的‘抛空五十万’后,之后便销声匿迹。当然,长江钱庄委托了严家的钱庄,已经暗地里买进250万的额度。

  在这种操作情况下,不少标金商人也开始做空;再加上一个最大的‘空头’程霖生,沪市的标金价格竟然已经跌至412.60。

  毕竟所谓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尚未真正到来,而且就算是‘大萧条’,那也是逐步袭来;身在‘标金’局里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有自己的判断!

  当然了,纽约、伦敦、巴黎的黄金市场,是大家的重要参考依据。

  但恰恰这五个交易日,海外三大黄金市场的波动并不大,上涨再回落,最后涨幅极小。

  胡金顺一听,当即明白的说道:“我们今天打算换交易员,一定可以打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最大限度的晚暴露我们的踪迹。”

  陈光良说道:“嗯,能神不知鬼不觉,当然更好。这个嘛,就要靠你们交易员的本领,多琢磨出小经验来。”

  胡金顺点点头,说道:“有老板你的掌控大局,我们便是稳赢局面。细节方面处理好,能省下一点成本,这是我们交易部该考虑的事情。”

  他现在也明白自家老板的心思,那肯定一直是做‘多头’,毕竟他也读过老板的文章,如果真是世界经济大萧条,那标金是不是可能涨到500?

  再加上平常观老板的意思,还真有这种可能性!

  最后,陈光良拿起一张纸,说道:“去年(1929)的分红方案已经出来了,我答应的是3%利润作为分红。而我们去年期货利润是51万、现货利润是2.5万,最终公司决定拿出1.6万大洋分红。具体分配数量,按照这个表格来分,我签好字就生效。”

  随即,他爽快的签上姓名。

  会议室的职员顿时纷纷露出喜色,成立才几个月时间,这一次性就拿出这么多钱分红,老板真是大方啊。

  胡金顺第一个看到分红名单,毕竟这个分红名单是吴新河做出来的,所以吴新河不用看了。

  “老板,这上面没有吴经理的名字?”

  他可是明白,吴新河才是老板真正的心腹,毕竟他是去年下半年才投靠过来的,虽然有前东家的介绍。

  “他今年从长江地产分红”

  吴新河笑着点点头,他已经从长江地产那边分到钱了,高达5500大洋,相当于一层楼的钱了。所以,肯定是比这边的高,毕竟这边是13个人分16000元。

  结束早会后,大家便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以胡金顺为首的‘交易部’要去上海金业交易所,以吴新河为首的‘财务部’则坐镇公司,两边通过电话保持联络(交易所有电话线给每个会员),陈光良只是每天上午和下午询问一下交易的情况即可,偶尔会去交易所现场观战。

  时间很快过去数天,进入新的一周。

  当长江钱庄在‘上海金业交易所’大肆购入的第三天时,总算被人发现端倪,随即不少人纷纷跟随‘做多’。

  这个时候,发现端倪者并没有声张,很明显也是想跟着一起发财。

  但随着长江钱庄的动作频繁后,市场里的一些炒金者总算明白——好一招‘声东击西’。一开始假意抛空,实则是降低成本,吸收足够便宜的筹码。

  “奸诈啊,看样子长江钱庄还是看涨啊,说不定已经暗地里吸纳了足够的筹码!”

  “对啊,这世界经济大萧条了,黄金还不得涨个几十,所以说很多人这个月卖空要亏了!”

  “不一定喔,程霖生财大气粗,更是扬言要掌控沪市的标金市场,看样子这次又是龙争虎斗。”

  “嘘,小声点你相信程霖生那个富二代啊,他是有钱没地方花,瞎折腾。以前是没有对手,现在可就有对手了!”

  其实,市场里的看多也有,看空也有,总归是两方阵营。

  当然在看多的力量更大时,市场自然就会上涨,如果是明显的‘大’,那自然就是暴涨。

  此时。

  吴桂贞将情况告知程霖生,并说道:“老板,现在情况是上涨,不如我们等陈光良的筹码打完,再开始卖空。免得像上次一样,最后时刻我们的筹码不够足,让长江钱庄白白占了便宜。”

  程霖生一想也对,便说道:“行,暂时停止交易,免得给陈光良创造机会。”

  至始至终,程霖生忽略了两件事:

  第一,他始终看空上海标金的市场,认为黄金要下跌。

  第二,他忽略了舆论的力量。

  所以,他注定要为自己的‘狂妄’买单。

  另外一边,孔祥熙忙里偷闲的回到上海别墅。

  虽然说政府部门在南鲸,但实际上全国的实业和工商,又以沪市为重。南鲸政府的意图也非常明显,就是掌握沪市的商业和金融,以此在掌控全国的商业和金融。

  所以孔祥熙虽然平常在南鲸办公,但实际上来沪的时间也不少。

  今晚,孔祥熙、宋大小姐,接待了为他们在沪市打理生意的‘老臣’史今升。

  “标金市场怎么样?有没上涨?”孔祥熙脸色不是很好的问道。

  原来,原本他还想和陈光良一起做多标金市场,哪知道长江钱庄一开始就抛空。当时史今升和他就觉得不太对劲,万一陈光良和程霖生都是在沽空,一个有舆论影响力,一个有强大的财力,他们做多可能会亏损,于是便停止买进。

  史今升连忙说道:“大涨了,昨天收盘都已经420了,原来这个陈光良是开始故意抛空,给所有人一个假象,然后暗地里就吸纳标金;等到大家反应过来,他的已经吸收足够的筹码,坐等标金升值了。我这边反应稍微快了点,现在差不多吸纳了100万的标金,略有一些浮利。”

  孔祥熙顿时懊恼起来,合着所有人都被陈光良摆了一道。

  宋大小姐说道:“这个陈光良自视甚高,不可能帮我们一起发财。祥熙,不如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购买公债,变相的让他破财。”

  好家伙,够狠啊!

  孔祥熙闻言后,说道:“他当然要买公债,不过南鲸方面鉴于他在报业的影响力,倒没有立即提出来。但公债的事情,是你弟弟在负责,你知道的.”

  说完,他流露出为难的神色。

  很简单,宋子文自视甚高,有些看不起这个‘土财主’大姐夫。

  其实孔祥熙也是留学高材生,只不过同时也是‘山西土财主’。

  宋家大姐说道:“这事我来办,总归是为国家的事情,他应该义不容辞。”

  好家伙,就这样给陈光良穿小鞋了!

  当然这事本身也跑不了,如今谁都知道陈光良在地产里面赚了不少钱,所以这个公债不买是不可能的。

  无非就是早买和晚买的区别。

  孔祥熙犹豫了一下,说道:“只是这事要是知道是我们在背后使力,当心陈光良在标金市场对付我们。”

首节 上一节 135/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