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良在文章里写到,《东方日报》的办报理念是——让读者不出门,也晓天下事;《东方日报》的新闻,不带着主观思维去下定论,因为在本报看来——报纸不应该以势压人,说某人怎么样怎么样,报纸没权去定罪,或控诉某人,我觉得它们报纸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样,报纸在转载某些学者的言论时,理应慎重的标注‘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报言论’;毕竟热衷政治者,较多的是一无所有的人。
写完后,陈光良喊来总编张静庐,说道:“替我发表在明天的报纸上,再帮我润色下文字,落款还是以报社的名义吧!”
张静庐虽然忙碌,但却很好奇的看起来,随后说道:“陈经理的办报理念,才应该是正确的,我这就去准备。”
他时常听到陈光良对编辑们说道:“客观报道,不带感情色彩,更不要评论。”
而他也听到很多次,陈光良对管理层说道:“少谈政治,赚钱为上。政治,我们不是不要碰,而是希望可以走中立路线,我们只是这样希望。”
实际上,想这样做也是很难的,有时候南鲸方面也不希望《东方日报》这样,更希望倒向南鲸政府,这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谋去拒绝。
所以说,这里面的学问根本不是简单的‘中立’,而是一个复杂的手段。
“嗯告诉报社的人,不要去和人家打擂台,而是要宣传我们办报的理念。”
“好,我明白。”
打口水战,肯定可以掀起一股更大的舆论热潮,但却对《东方日报》没有更多的好处。
所以,陈光良虽然生气《申报》等报纸欺负人,但更多的是为《东方日报》辩解。
不一会,副总编兼副刊主编韩楚风,来到他的办公室。
“陈经理,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说投稿,我拿给你看一下!”
《东方日报》在创刊时,就打出邀约投稿武侠小说的广告,所以会经常收到一点中长篇武侠小说,但实际上不多,毕竟这不是主流的。
但事实上,《蜀山剑侠》连载两个月,反响是非常大的。
陈光良拿起一看,顿时笑了,这不就是他知道的姑苏小说家顾明道的《荒江女侠》吗?
他故意快速的浏览起来,随后说道:“不错,这是我第一个看起来心动的小说,你们觉得可以连载,就买下来,待遇可以稍微提高点。”
“好”
副刊连载两本小说,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个顾明道后面,可以替他来代笔《天龙八部》。
就准备再剽窃这一部小说,后面《东方日报》也发展起来,不再需要了。
《申报》。
史量才此时正在和编辑部行政负责人陈景韩交谈,张竹平离开已经是必然,接下来他倚重的人当中,陈景韩首当其冲。
他找来陈景韩说道:“这个攻击人家老板的言论,不要刊登了,正所谓‘胜者为王’,现在攻击人家,只会徒增笑话。”
陈景韩脸一红,这事还真和他有关,如今他的顶头上司张竹平已经确定要离开《申报》,他不过是想在史量才面前露露手而已,哪知道拍到马腿上。
“现在大家都在围攻陈光良,我们的言论不算出格,比起他做的事,我们不算什么!”
史量才闻言后,脸上也有些赞同和鄙视,确实《东方日报》的行为,他是非常看不起的。
“那也是报社行为,上升不到人家老板身上,你还是注意点吧!”
终究不愿意放弃——痛打落水狗的计划!
“好不过这次《东方日报》搞个抽奖活动,怕是对我们的销量影响很大的!”
沪市就那么大,看报纸的就那么多,很多人买了《东方日报》就不会选择《申报》,除了一些坚定的进步人士。
所以,现在申报销量已经只有14万份,没有冒头了!
史量才说道:“活动过后,一切恢复原样,怕什么!”
他算了一下,《东方日报》最多短暂提高到三万份以上,后续可能还是维持在三万份。
如此的话,倒是威胁不大,用不着太过紧张。
实际上,此时他还拥有新闻报50%股权,虽然控制权不在手上,但分红依旧在。所以《新闻报》销量少了一万,他也是有些不舒服的。
《新闻报》
继承祖业的汪伯奇与汪仲韦,也正在议论《东方日报》的事情。
他们的父亲汪汉溪是《新闻报》的创始人之一,当然大股东是外国人福开森,1924年汪汉溪死后,其子汪伯奇与汪仲韦分别任总经理和协理。汪伯奇对编辑部采取了大众化和商业化的编辑方针,多登社会新闻,吸引了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报纸销量大幅攀升。
《新闻报》的销量也迎来第二个‘辉煌十年’,今年的销量已经一度超过《申报》,最高记录十五万份。
不过《东方日报》崛起后,两家报纸冲突较大,故《新闻报》损一万的销量。
“我们《新闻报》和《东方日报》的风格较为类似(大众化),这次如果《东方日报》真的更上一层楼,我们的《新闻报》销量还会减少!”汪伯奇感叹道。
汪仲伟马上建议道:“要不要我们也如此做?”
汪伯奇有些心动的说道:“先看看《东方日报》的效果再说。另外,针对《东方日报》老板的舆论不要停!”
汪仲伟点点头,说道:“这个我明白”
相比史量才,显然汪伯奇兄弟更加的商人,此时他们自然更愿意跟风,加入对陈光良的讨伐当中。
第143章 反击来了
陈光良何许人也?
此时的沪市,绝对是最热门的新闻之一。
有报纸就刊登了关于陈光良的身份信息:
两年前还只是一名人力车夫,不错,就是如此低的社会出身,仅读过三年私塾。
然后合伙购入黄包车,并逐步发展成车行,有媒体甚至影射长江车行的租金最贵,将陈光良污蔑为黑心老板;
又‘空手套白狼’进入地产行业,开发了‘幸福家园’等三个新式里弄,塑造成投机者。
再大肆借贷,购入大量的愚园路地皮,将那些乡下人的土地尽数便宜购进,塑造成奸商。
最后便是购入濒临倒闭的《商报》,用钱开路,免费送报,让一份新报一跃成为第四大销量的报纸(沪市)。
虽然,这些言论都是不友好的,但很多读者都感觉到不对劲——这也太传奇了吧?
一个如此不堪的年轻人,白手起家居然可以将产业横跨出租车行、地产界、报业三大产业,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在3月18日的《东方日报》中,刊登了一篇文章,也就是陈光良写的关于《东方日报》的办报理念,但是以《东方日报》名义写的。
当期的销量已经突破35000份,所以很多人都看到这篇文章!
文章指出:《东方日报》的办报理念是——让读者不出门,也晓天下事;《东方日报》的新闻,不带着主观思维去下定论,因为在本报看来——报纸不应该以势压人,说某人怎么样怎么样,报纸没权去定罪,或控诉某人,我觉得它们报纸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样,报纸在转载某些学者的言论时,理应慎重的标注‘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报言论’;毕竟热衷政治者,较多的是一无所有的人。
大文豪鲁迅特地购买了《东方日报》,看完后点评道:“这个《东方日报》还是值得观看的,办报的理念也不是那么俗,是人之常情。只是最后一句,我不太喜欢,热衷政治者,未必是一无所有!”
怀孕的许广平接过报纸,看了一会说道:“人家说的是较多,而非全部。而且像你这样的,并不是热衷政治,而是警醒世人。”
确实,《东方日报》这里面的‘热衷政治者’,还真不是指的是进步人士,而且也看得出来不是这个意思。
鲁迅点点头,说道:“我听章其华讲过这个陈光良,和这几天的舆论是有些冲突的,人家对人力车夫是很好的。仅让人力车夫入股入伙,就超过绝大多数的车行老板,且人家还发明了三轮黄包车,将彻底改变人力车夫的处境。”
三轮黄包车是谁发明的,目前报纸上并没有给出,此言定是章其华教授介绍自己朋友时的欣赏而已。
许广平说道:“这样啊,看来是各家报纸的竞争导致,果然不能全部相信。”
另外一边。
徐志摩看完《东方日报》后,说道:“一个投机者而已,所谓的不参与政治,不过是怕得罪国民政府,但又害怕失去知识份子的读者而已。”
陆小曼此时哈切连天,显然是要吸大烟的前兆,她回道:“管他怎么样呢,到了下个礼拜四,记得每天买一份,万一中奖,也图个喜庆不是!”
徐志摩看了一眼陆小曼,满眼都是宠溺的说道:“知道啦”
其实陆小曼不能说不是一个好妻子,毕竟她动过手术,不能生育,但身体又不舒服,只能抽大烟缓解。至于生活奢侈,她本人出身富豪家族,总不能嫁给你徐志摩就要跟着吃苦。
总之,做为一个现代化的女性,陆小曼是不会为了婚姻,而改变自己的,除非徐志摩死了!
3月19日,《东方日报》刊登了章其华教授的一片文章:
文中介绍了《骆驼祥子》这篇文章诞生的过程,更重要是以《骆驼祥子》作者的身份,介绍了‘长江车行’发展的一些过程,特别是八成以上的人力车夫都是长江车行的股东,是上海滩唯一的让人力车夫收入增加很多的车行;文章还指出,长江车行的老板陈光良先生,一直心系做苦力的人力车夫,发明三轮黄包车,并在参股同昌车行制造厂,筹备大力推广。
此新闻一出,顿时给陈光良增加了‘慈善家’、‘发明家’的头衔,而且是从《骆驼祥子》作者的手中撰写的新闻,其真实性自然无需多说了!
而舆论也开始发生转变:
“出身贫寒,不是人家的错,那些诋毁人家的报纸真是该死啊!”
“就是啊,试问有几个老板会为苦哈哈的人力车夫考虑,听说那些大车行都垄断着沪市的黄包车,普通车夫想买黄包车无疑是痴人说梦话,但人家陈光良允许人力车夫入股,而且车行八成以上是股东,试问这个谁能做到!”
“不仅仅如此呢,人家还研发出这个三轮黄包车,以后人力车夫只需要蹬个自行车,就可以拉客接客,不再是疾病缠身、臭汗缠身。”
“不简单,居然还是个发明家,将自行车和三轮黄包车相结合,真是个天才!”
3月20日,《东方日报》又刊登了地产界的一篇文章,文中指出:
‘租地造房,分室出售,到期还本,屋归地主’的地产模式发明者陈光良,在去年开发出125幢洋楼,总计375户获得一个近乎‘白住’的居所;而全市的地产商人,照着这样的模式,至少开发(正在开发)出三百多幢楼,将有近一千户人活得稳定的居所。
此模式的出现,预计一定程度的缓解SH市的居住情况,新增更多的住宅楼房。
文章还介绍了已经投入居住的‘幸福家园’,被所用住户一致盛赞,楼房质量优良,新式里弄安全卫生,足以堪称地产界的‘经典新式里弄’。
《商报》也刊登一篇文章,指出:陈光良先生已经前后投稿三篇关于金融、地产、沪市商业前景和地位的相关文章,深受《商报》读者喜欢。
一时间,陈光良的声望继续直线攀升,成为沪市最热门的人物之一。
“厉害啊,面对这么多报纸同行的污蔑,人家不慌不忙的应对。”
“可不是嘛,而且高下立判,人家只是陈述事实,却不攻击同行,这品行就比其他同行高出很多。”
“就是呢,现在的人啊,世风日下,好的给说成坏的。果然,还是《东方日报》最可靠,只陈述事实,不做主观的评论。”
这下好了,《东方日报》还没有开始活动,销量就已经突破35000份,成为各大报纸的噩梦。
各大报纸斥责《东方日报》不正当竞争,如今反让读者认为他们才是不正当竞争——构陷人家报纸的总经理。
前一晚,陈光良还在东方报社里工作。
“黄经理,明天的报纸印好了没有?”
黄春荪当即说道:“印好了,正在进行编码。一人编码,一人检查,不能描,不能重打,错了就扔。”
陈光良看着忙碌的职员,满意的点点头。
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编码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如果敲上去数字不清楚,那不能用笔描写,必须扔掉,再重新编码。
打码机是自动编码,机械原理,如果有读者想作假,也不可能,因为必须涂抹,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而且《东方日报》是先验,等到最后一刻没有其他人混进来,才颁发金条。
此次活动虽然搞的大,但销量暴增3万份(印刷6万份),以及拉了一些广告赞助,怎么都不会亏的。
“就是印刷机有点老式,我听说《新闻报》前年购进新型高速轮转机两部,每部每小时可印四张大报36000份?”
黄春荪当即说道:“不错,陈经理也想买?”
陈光良说道:“嗯,这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个报纸增长至4万份以上,就可以考虑购入一台了。”
他现在是财大气粗,谁叫杜月笙、虞洽卿赶着上来给他宰!
他才知道,史量才收购《新闻报》的50%股权,才花了20万大洋。
一个销量15万份的报纸,价值才40万大洋。
但《东方日报》销量仅三万份时,就估值30万大洋了。
如今《东方日报》的账上还有4万大洋,而且也逐渐有了新的盈利,不花出去岂不是留着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