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1106节

  工作日,《电话》的跌势有点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票房分析和观众跟踪部门的人说,这部电影的观影人群范围很小,三十五岁以上的观众,只占17%,非常少,所以,周末一过,跌势就很严重。

  “不过,《电话》的总票房还是有希望破4亿,整个一月份,市场都比较冷,没有什么有竞争力的片子,不会侵蚀《电话》的排片空间,这个档期对《电话》这样的中小型票房体量的电影很友好。”

  当时,宣发部门的人选择这个档期,其实也是专门研究过的。

  江玉倩后续没有办法持续跟剧组跑宣传,她自己本身还有很多工作。

  所以,上映之后的路演,基本上就是王静一个人在跑。

  王静跑得很用心。

  这部电影将很多关注都带到了她的身上。

  之前《暮春》也好,《鱿鱼游戏》也好,她其实都不是扛主角戏的,戏虽然火,也给她带来了不少关注,但没有真正形成大规模的粉丝效应,也就没有让她真正的“一炮而红”。

  这一次,她在《电话》里饰演的不断反转的大反派,酣畅淋漓地让她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展现演技,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吸引力,也让她真正意义上地红了。

  这一点,从王静一个星期内突然接到四个剧本——全是主角就可以看出来。

  王静在路演之余,还专门抽出了一天去完成了《小鬼当家》的客串戏份。

  这件事专门被灵河营销了一下。

  毕竟既可以宣传《电话》,保持电影的热度,又可以为《小鬼当家》预热。

  《小鬼当家》是一部需要不断吸引关注的电影——它的星光,可是比《电话》还要少。

  就在这个时候,西图耳电影节忽然公布了本届的评审团名单。

  刘毕戈位列其中,引发了一些关注。

  陆严河和李治百、颜良去完成了一次春晚彩排之后,西图耳电影节又公布了一批进入主竞赛单元的片单。

  陆严河参演的《热带雨季》和编剧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位列其中。

  随着过去这两年来,陆严河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不停地获奖,这一次这两部电影再一次入围国际顶级电影节之后,每个人都不是在议论到底能不能得奖、而是能够得什么奖了。

  媒体界想知道:

  1.陆严河能不能再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拿一座最佳剧本奖?

  2.陈碧舸能靠着这部电影,获得第三座国际电影节影后的奖杯吗?

  3.《热带雨季》这么一部新人导演、没有大制片公司在背后使力气的马来西亚文艺片,竟然也能被陆严河奶进主竞赛单元?什么时候主竞赛单元这么好进了?前期关于这部电影不是说只能进次一级的单元吗?

  4.这一次华语电影能不能获得一次最高奖?

  毕竟,这一次西图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阵容里,有刘毕戈。

  不是说他一个评审就能够一槌定音了。他也不是评审团主席,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有一个评审在的话,就可以跟其他的评审详细介绍这部电影的文化背景和解读。电影归根结底是文化产品,能够对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话,也就能更深入地去知道它内里的东西。

  -

  陆严河心想,《大红灯笼高高挂》可是一部标准的拿奖片。

  以王重导演加陈碧舸主演的配置,再加上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它想不拿奖都难。

  事实上,这部电影对外国人来说,也没有那么多难理解的东西。因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是非常明确的,没有任何遮遮掩掩的东西,任何人看了这部电影,其实就明白,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人的异化”。

  至于说封建礼教的压迫——

  这种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是如此。对外国人来说,即使不懂封建礼教的压迫是什么,一样能领略这部电影。

  他们不懂封建礼教,但一定懂权力结构,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权力结构。这样的故事主题,在外国电影中一样常见。

  而《大红灯笼高高挂》,陆严河一直觉得,这部电影跟其他电影一比较,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它的结构极其严整,甚至到了能让人感觉到结构美的地方。

  无论是频频出现的中轴线对称画面,还是那些带着某种韵律的锤脚的声音,又或者是那一次次的点灯,形成了某种带有古老色彩的仪式……

  可以说,这部电影之中,仿佛处处都是隐喻和暗喻。整个世界已经自成一个系统。

  原作可是拿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银狮奖,又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国内,巩俐和何赛飞也分别拿了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成绩斐然。

  陆严河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的震撼。

  那个时候,他以为这种电影是那种批判性的、严肃的、其实不是很好看、只是所谓艺术价值高的作品。

  但一个下午,他在电视上看到在放这部电影,他就把窗帘拉上,一个人看了会儿,结果,看了进去。

  这个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好看的故事。所有的批判性、严肃性和评论界赋予它的价值和意义,那都是后面附加的。从故事本身来说,这就是一个曲折发展、根本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走的故事。

  尤其是颂莲对锤脚态度的前后转变,以及嫁人之前和沦陷之后为了争宠,慢慢地扭曲,变成一个她自己以前最厌恶的那种人。

  陆严河那一刻真的觉得,老谋子能够闯出这么大的名气了,真的也是靠硬本事的。

  有的导演吃评论界的饭,有的导演吃观众口碑的饭,有的导演吃市场钱袋子的饭,但他,通吃。

  -

  陆严河到现在都还没有看王重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但是,以他对王重的了解,他很清楚,这部电影只会比原作拍得更“阴气森森”。

  他也很期待,这部电影在西图耳电影节的表现。

  这么多次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地拿出一部冲奖片去冲奖。

  之前的《胭脂扣》也好,《情书》也好,其实更多意义上还是观众认可的电影,论对于主流奖项的艺术价值,没有那么突出。

  但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就是不知道《大红灯笼高高挂》会怎么样了。

  陆严河由衷地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拿到一座非常有分量的奖杯。

  别给砸自己手里了。

  陆严河受不了这一点。

  -

  春晚,陆严河他们三个人参加了一轮彩排之后,因为陆严河的时间真的实在非常紧张,所以,导演组最后给他放了个假,准许他可以缺席中间的两次彩排,只要能够赶上最后一轮就行。

  这也真的是春晚导演组对陆严河的“优待”了,基本上春晚导演组是不会给明星艺人这样的优待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到了陆严河这个地步,导演组也还是希望,能够让陆严河站到春晚的舞台上去。

  春晚现在就是要让一年下来,最红的、最有代表性的、取得了瞩目成就、尤其是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瞩目成就的明星艺人,登上舞台,像做汇演一样。

  陆严河要是不露面,那确实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更不用说,这个节目是一个三人的合唱舞台。

  陆严河不去,李治百和颜良两个人也不能上。

  要是他们两个人跟另一个人搭配组合的话,那肯定会被喷死。

  天知道有多少粉丝在等着他们三个人一年一度的合体舞台。

  随着他们三个人在演员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作为偶像的舞台也真的是越来越少,更不用说合体舞台。

  他们三个人上一次春晚彩排的路透被发布出去以后,现在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期待。

  除非是真的出了什么不可抗力因素,否则,现在是不可能再把他们的节目拿下来的。

好丧

  遇到了点事情,不是什么大事,但整个人都惨遭暴击的那种,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缓过来…

  如果周六没更新,可能真的是我太丧了

第692章 什么情况?

  尤其是这一次,作为要登上春晚表演节目的嘉宾,陆严河却没有参与春晚任何的配套节目宣传,可以说,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每一年屈指可数,一只手的手指头能数得过来。

  过去这几年,真的只有最顶级的演员可以这么做。

  陆严河其实不是故意不配合——

  他没有那么耍大牌,也不是那种非常社恐、不愿意参加那些访谈、小游戏的人,他只是单纯地时间上太紧张,一直到春晚前一个星期,《老友记》第二季才结束拍摄,杀青。

  《老友记》第二季在岳湖台的收视率也好,在网络视频的播放数据也好,仍然保持着同期第一、而且不弱于第一季的势头。

  按照后台统计的数据,《老友记》第二季也就是集数太少了,每一集二十分钟,导致商务也好,会员拉新也好,虽然数据都非常漂亮,在总体的表现上,却稍微有点逊色。

  这里的逊色,指的是跟年度剧王的那个概念相比。大家都认为,《老友记》第二季是一定会拿剧王的那种。

  陆严河自己却很满意了。

  让陆严河没有想到的是,公司、播出平台等几方的人却要召集大家开会,讨论为什么《老友记》第二季的播出成绩陷入了疲软,跟第一季同期数据相比,甚至有些许的下滑。

  外界虽然没看出这些问题,仍然觉得《老友记》第二季很火,但是,他们这些在后台看得到各种详细数据的人,是能看出具体的对比的。

  陆严河没想到会这样。

  他很无奈。

  他说:“情景喜剧的玩法跟普通剧集不一样,都已经做到第五季了,你们还拿剧王、商务、拉新那一套来衡量《老友记》的第二季,也太过时了。你们难道没有看到,前面四季,甚至包括《六人行》的第二季和第三季都数据飙升吗?”

  胡思维笑着点头:“我们当然知道。”

  “《老友记》之后肯定是一季不如一季,这我可以现在就说出来。”陆严河说,“做了这么多季了,对于从来没有看过这个剧的观众来说,要从第五季、第六季开始追剧,他们根本不知道前面在讲什么,门坎太高,难度太大,就跟一本小说一样,看过开头部分的读者一定比看过中间部分的读者多,观众会自然流失。”

  大家点头。

  “但是,《老友记》的故事如果能够一季一季地做下去,它就会一直保留在观众的眼中,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没有看过《老友记》的观众,从第一季开始补起,也会有大量的观众,看完了第五季,OK,他们又想要去重温前面的内容,情景喜剧的魅力,在于这里。”

  陆严河食指指头用力地点了点桌子。

  “所以,你们说要开会讨论《老友记》第二季为什么没有比第一季的成绩更好,我觉得特别没有必要,它是一个不可能的、没有必要去研究的东西,只要口碑没有垮,只要喜欢《老友记》的观众还是喜欢,这就够了。”

  其他人闻言,面面相觑。

  他们都没有想到,陆严河对于想召集主创部门开门做检讨和反思这件事,意见这么大。

  陆严河:“你们想要复盘,我绝对双手支持,但如果你们是要复盘为什么在口碑很不错的情况下,播放成绩为什么有点陷入平台期,上不去,我就是这个意见。你们如果永远无法用情景喜剧的概念去看情景喜剧,永远用一套标准看任何剧集,但我只能说,你们以后想要做任何项目,都只能赌,赌对了,戏就好,赌不对,戏就不好。”

  胡思维看到现场的气氛有点糟糕,马上说:“严河,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大家想要讨论一下,也是正常的,你别生气。”

  “我没生气——”

  “算了,我直接承认,我有点生气。”陆严河说,“我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我早就跟你们说过,而且说了很多年,好多次,《老友记》越做到后面,单论某一季,一定是一季不如一季,我说这是创作规律,我说《老友记》一定要从整体情况来看,你们要看新一季给这个系列的前面几季拉了多少新观众,我问你们,你们统计过这个数据没有?”

  一群人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所以,没有。”

  “我再问你们,你们除了统计前面几季这段时间的播放数据增长情况,你们有没有做过分析,重看这部剧的观众占多少?从来没有看过这部剧的观众占多少?重看率有多少?”

  一群人还是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说话。

  陆严河看向胡思维。

  “思维哥,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因为明明我一直说,要用整体观念去看待《老友记》这个系列,可是,大家的心态却是,前面几季成绩非常好了,很出色,但播了就是播了,不需要再分析、关注了,让它自生自灭吧。新一季哪怕是第五季了,可它竟然比整个系列的第四季同期数据要差,为什么?你们说为什么?因为再好的作品,也不会所有人从头看到尾,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想分析,也行,可是,真正要去分析的东西,你们分析了吗?”

  每个人都沉默着。

  胡思维犹豫了一下,说:“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做,有一个现实的困难,第一季到第三季的版权方还是京台。”

首节 上一节 1106/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