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一般的上天啊,而是上了太空,开车把卫星撞烂了拯救世界!】
【实在是无力吐槽,那个破车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载着人去了太空,就连路云都是老老实实的研发了“木鸢”级太空穿梭机。】
【就是,跟《速激9》比起来,《流浪地球》都不算科幻片,真科幻片还得看《速激9》。】
【哈哈哈,我看的时候就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场面挺大,挺震撼,值回票价了。】
【确实,大场面看起来还挺爽的。】
【这大概就是《速激9》重视国内市场的原因吧,竟然比北美早上映一个月!】
【那确实很重视了。】
【看票房预测,咱们国内大概能贡献2亿美元的票房,而《速激9》的全球票房预测好像也就7亿美元左右。】
【才7亿美元吗?我记得7和8都是十几亿美元来着。】
【这一部虽然搞了太空大场面,但评分比较一般。】
【或许是汽车在太空撞卫星太离谱了吧,要关注航天还得关注一些真家伙。】
【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好像是定在月底发射了。】
【神舟飞船都十六号了啊,确实是老飞船该更新换代了。】
【确实,第一艘神舟飞船是九九年发射的,到现在都二十二年了。】
【没事,咱们的航天科技一直在向前发展,神舟飞船估计明年就退役了,换成更好更便宜的太空穿梭机。】
【根据蓝星航天发布的进度报告,说是今年年底就可以把量产的第二架“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交付给航天局了。】
【真不错,我就喜欢先进的东西,航天科技还要继续发展才行,要不是咱们有了“星斗”太空互联网,这次地震怎么会这么轻松的联系上外界寻求援助和报告情况?】
【对,原来的时候因为天灾信号断了相当不好弄,就算维修队伍连夜抢修都要耗费很长时间。】
【对啊,这次地震的地方就很糟糕,一个是山区,一个是高原,拉网线都非常困难。】
【是啊,这次直接过去把“星斗”的接收器往地上一放就能恢复网络,真的太方便了……】
【感觉咱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了,我有点跟不上的感觉……】
【哈哈,不用跟,安心享受科技发展的便利就好……】
对于普通人来说科技基本上就是黑箱,所以知道它们是什么,然后能用来干什么就行了。
就像不少人都明白神舟飞船肯定要退役了,但是并不知道国家队方面还需要考虑很多东西。
那就是空间站与航天员的安全问题。
老中发射神舟飞船的时候都会有下一个序列号的神舟飞船和载人火箭准备在旁边,一旦空间站出了问题,航天员需要紧急逃生的时候,地面很快就可以准备一艘飞船接应。
但要是开始使用“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之后就不一样了,它的对接口跟天宫空间站的大多数对接口可不一样,只能跟太空码头的唯一一个对接口对接。
要是这里出了问题,就算有第二艘太空穿梭机去太空接应也不好接应。
当然,国家队已经在搞新的空间站舱室了,为了应对以后的需求,天宫空间站二期工程的舱室比一期工程要大得多。
一是要有直径1.2米的方形对接口用来对接太空穿梭机。
二是有了7米直径的大型整流罩,舱室可以做的更大了。
但这都需要时间。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国家队只会有一架太空穿梭机。
国家队现在也知道太空穿梭机用起来又方便又便宜,并不甘心让它对接在空间站上“空闲”半年。
但太空穿梭机离开了天宫空间站,那航天员紧急返回地球的手段可就没了。
而这个时候,国家队之前研究的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就派上了用场。
也就是之前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首次试飞顺便搞的那次实验。
新飞船上带了一个小的充气盾,带上去的之后只有一小块,等释放展开之后它回自行充气膨胀形成一个充气的“隔热盾”,可以为它后边的东西隔绝再入大气层时的冲击和热量。
(充气隔热盾)
它的作用就跟载人飞船上安装的那个沉重的“隔热大底”一样,但要更轻便,更便宜。
飞船的基础硬件轻了,那自然可以搭载更多的东西。
这其实不算什么黑科技,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了,国外称之为“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
用途是使用充气结构展开折叠的大型防热盾,使得阻力更大弹道系数更低、更好的推开前方炽热的空气层,从而减速更快、受到的气动加热更低、返回地面更经济安全。
还有发射储存体积小重量轻、比降落伞坚固的多,因此能在降落伞无法承受会被扯烂的高度和速度下安全展开使用等优点。
国外发展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主要是瞄准未来载人火星任务,因为火星大气非常的稀薄,降落伞减速虽然适用于几百千克到两三吨的无人着陆器、火星车等,但是对几十吨的载人着陆器、居住舱等就无可奈何了。
于是就想出了充气隔热盾取代降落伞和刚性隔热罩来减速到安全的速度后再用反推火箭进行软着陆。
而除了火星应用和返回空间站样品外,还可能用于宇航员应急逃生返回地球等用途。
此事在高达宇宙亦有记载。
(高达使用充气盾突入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