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60节

  盘莲花还挺骄傲,也不知道从哪里刮来的风,这两天到处都在传物价要上涨的事情。

  不少人行动了起来,见什么买什么,就连火柴都成箱的往回搬。

  她也不甘示弱,家里平时用的多的日用品只管买就是了,这和家里有没有钱没关系,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很有成就感的说。

  方唯不禁一拍脑门,遥远的记忆浮上心头,他都快忘了“抢购风”这一茬了。

  在价格改革和价格闯关的这几年里,诸多的谣言都是针对物价的,慢慢积累,终于引发了这一股抢购风。

  反正大家见什么买什么,有抢购日用品的、有抢购家用电器的,就连蜂窝煤都有成吨的往家里买。

  这是不理智消费的代表,据说有些人家抢购的物资可以用好几年。

  “还是妹子会过日子。”

  千万句的吐槽最终化为了一句夸奖,方唯抱着几个箱子就去了屋里。

  夫妻俩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回,才把车上的东西搬空。

  方唯有个心得,千万不要和婆娘讲道理,讲也讲不通。反正家里的房子大房间多,囤多少东西都能放得下。

  其实按照家里的经济条件,就算物价上涨一倍对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阿姐晚上做了四菜一汤,都是方唯爱吃的,所以他就喝了两杯。吃到一半的时候,大嫂田桂花从外面走了进来。

  “莲花,听说马上要大涨价了,明天我想买一些东西放家里存着,你去不去?”

  田桂花和大家打过了招呼,便坐到了盘莲花的身边。

  她在家匆匆忙忙吃了晚饭跑过来,就是想喊上盘莲花明天一早去赶圩,多买一些日用品回来。

  好在家里的大米、食用油等不需要囤积,要不然她还得去几千斤大米。

  “我已经买了一些了,不过,我明天可以陪你一起去,看还缺点什么不?”

  盘莲花三口两口吃完了晚饭,便拉着田桂花去一边说话。

  稍后,阿姐也参与了进去,三个女人显然都对抢购很感兴趣。

  方唯默默的摇了摇头,自顾自的喝着小酒,最后还吃了两大碗米饭。

  吃完饭,他去了书房,给张文远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了一下公司最近的销售情况。

  “公司最近的小家电、电风扇都卖的不错,空调的销量也略有上涨。支书,有什么新情况吗?”

  张文远先是一五一十的汇报了公司的销售情况,然后才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方唯笑着把最近的涨价传言说了一下,并告诉对方最近大概会会形成抢购风潮。

  “是有这么个可能,我得让他们赶紧多备一些货。”

  张文远马上嗅到了商机,现在买空调的家庭是少数,但其他的家电正在快速的进入普通人的家里。

  公司出产的电风扇、和小家电本来就很受欢迎,趁着这股风潮应该能多卖一些。

  两人聊了一会,便结束了通话。

  方唯打完这个电话就离开了书房,这时田桂花也走了,两口子便一起出门散步。抢购风这事儿他给张文远提一嘴就行,其他的他也懒得多说。

  匆匆数日。

  抢购风潮愈演愈烈,很多经销单位的货物都空了,一些人见什么抢什么,甚至有人光是囤积的盐都可以吃十年八年。

  完全不可理喻。

  方唯和蔡桐等人打电话沟通了一下,打算从即日起上调各类种子以及各个品种大米的价格。

  短短的一段时间各类商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他们要是不动,根本承受不住成本的压力。

  公司基本上没什么库存的稻种,其他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存也很少。但蔬菜种子的供应较为分散,倒是能在第一时间吃上一波红利。

  大米属于连续销售的产品,是这一波涨价的最大受益者。

  涨价风潮叠加抢购风潮,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在出台了多项政策之后,市场上的物价才趋于平稳,消费也回归了理性。

  不过涨起来的物价可没那么回去了,回落有一些,但再也回不到从前。

  “三哥,我到底还是冲动了哈。”

  盘莲花望着一屋子的各种产品,有些哭笑不得。

  这么多的东西不知道用到啥时候去。

  “无妨,回头去寨里带一些过去,我正好去看望一下孤寡老人和五保户。”

  整个瑶岭合作社好几万人,家里这点东西根本不不够分的。

  方唯打算拿一些去瑶寨当做慰问品,因为他知道这些弱势群体是不会去抢购物资的。

  说干就干,周末,一家人便带着大量的物资去了瑶寨。

  他是寨里的头人,去看望孤寡老人和五保户是他的义务。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这么做的,平时要是想起来也可以去慰问一下。

  礼多人不怪嘛。

  从瑶寨回来后,方唯便驾车去了衡州生产基地。

  衡州生产基地一边完成了春播工作,一边还在进行建设。公司承包的土地倒不错,但需要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整体工程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完工。

  “支书,我们现在居住的是建议宿舍,新的办公楼和宿舍正在修建之中。水利设施和灌溉系统已经提前完工,谷仓等设施即将完工。”

  连片的水稻生长的不错,但整个基地还显得有些忙乱。

  本着不能耽误生产的原则,优先建设的是生产设施,其他设施包括员工宿舍都得往后排。

  “员工宿舍不能拖太久,抓紧时间把它建好。”

  方唯没别的意见,就是员工们的居住条件比较差,让他有点恼火。

  “是我们考虑的不周全,马上改正这个错误。”

  基地负责人赶紧认错,随后调整了工程的安排。

  总的来说,方唯还是挺满意的。衡州这边的土地到手的时间不长,能有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但不管怎样都不能让员工遭罪,在这一点上他一向都不含糊。

  晚上。

  方唯体会了一下临时宿舍,整夜都没睡好,蚊子太多了。

  所以,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员工宿舍的优先等级再次调高,顺序排到了第一,大概在夏收前后就能完工。

  他在衡州生产基地呆了三天,然后就返回了村里。

  其他地方他就不去了,留给方平去巡视,他还能清闲一点。

  过了两天,他接到了香山那边的消息,向阳锁具的第二条生产线投入了运行。这个进度比原计划快了很多,可见卢志文等人一定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他对卢志文等人有信心,就凭瑶岭农业这块金字招牌,就没那么容易被范志鹏他们打垮。

  直到此时,方唯才真正出手。

  为了外贸订单的事情他分别给吴天明和江石月打了电话,这两人的路子都很野,的确能帮上大忙。

第518章 寻呼机,氮肥厂的扩建计划

  方唯能做的就这么多,关键还是要看卢志文等人的手段。

  向阳锁具在国内的口碑不错,外销市场需要耐心,如果不犯大的错误,那么形势就会慢慢的好起来。

  方唯暂时放下了这件事,经常在两个试验田之间来回跑。

  公司的事情不用他太操心,抓大放小,一般也不怎么管具体的事务。

  随着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很快就要进入汛期。每一年的防汛都是头等大事,当地的气候条件极易产生各种灾害,在防汛的同时,还得防备干旱。

  “支书,今年应该会风调雨顺,进入汛期之后,雨水充沛但瞬时雨量都不大。”

  上午。

  方唯见到了赵金生,两人聊了一会。

  赵金生虽然不是气象专家,但他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一般来说判断的还是很准的。

  “希望是这样,不过我们还是提前做好预案。”

  其实方唯这样判断的,不过该做的准备工作不能马虎。

  用不上是最好,一旦发生变化,这些准备就能避免或者减少损失。

  稍后,方唯回到了办公室。

  今天还有几件公务需要处理,处理完他打算去一趟育种中心。

  育种中心的4万亩土地依然在公司的手中,没有影响到这一季的农业生产。说实话,这一片土地都是上好的水田,要是丢了还怪可惜的。

  “支书,中心这一季的育种工作很顺利,没有因为之前的事情有任何变化。我听说市场上的稻种价格涨了不少,咱们今年的效益一定会更好。”

  中心的负责人陪着方唯去田里转了一圈,的确看不出什么问题。

  方唯了解了基本的情况之后,就离开了育种中心,这边一切正常,几乎不用他操心。

  瑶岭农业发展到现在,生产已经形成了规范,在没有外力破坏的前提下,比如像自然灾害等等,每一季的收获都能预估出来。

  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偏差。

  晚上。

  方唯回到家,看见盘莲花和阿姐两个人正拿着一台寻呼机在仔细研究。

  “咦?哪来的BB机?”

  寻呼机早些年就有了,只不过最初是在大城市流行,最近才开始下沉到县一级。

  瑶岭乡已经建设了基站,不过基站的数量不够,在社里就收不到信息。

  “公司给你配发的,人家送到家里来了,你看看。”

  见方唯走了进来,盘莲花便起身把BB机递给了对方,阿姐直接去了厨房炒菜。

  “怎么?寻呼台准备在村里建设基站了?”

  寻呼机需要发射台,一座发射塔覆盖的范围还不小,只不过农村的人口比较分散,寻呼台直到现在才开始做下沉市场。

  没有配套设施,寻呼机就是一块废铁。

  “好像有这个说法,我不是很清楚。”

  盘莲花真不知道这个情况,方唯也不介意,打算回头问一下赵勇。

  过了几天,盘莲花等人也配发了寻呼机,寻呼台派人在附近的山丘上建立了发射台,大家的寻呼机便有了用武之地。

  只不过这玩意对大部分社员来说用处不大,就算有了寻呼机,回电话也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再说了,大家暂时也没这方面的需求。

  不过方唯很清楚,要不了多久寻呼机的巅峰就会过去,随着山寨机的强势崛起,就算农村也有很多人会拥有手机。

  方唯试了一下,在办公室和在家里都能接收到寻呼信息,他便把寻呼机随身带着。

  万一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别人找他也方便一些。

首节 上一节 560/5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