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59节

  “这件事一定要慎重,谨防有诈。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咱们和对方都是你死我活的对手,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内部矛盾而已。”

  方唯觉得这件事不简单,那个王庆鱼早不提出来结盟、晚不提出来结盟,恰恰在向阳锁具获得了大笔注资的情况下提出来,不得不令人生疑。

  还有就是向阳锁具和先锋明光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同行是冤家,这句话放在这里一点都没错。

  就算王庆鱼借助向阳锁具的力量,打败了范志鹏重新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先锋明光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他承受不起。

  卢志文和蔡桐都接受了方唯的说法,收起了一战定乾坤的心思。

  向阳锁具现在需要稳扎稳打,不要想着投机取巧快速的打败对手。只要自己不犯错,那么取得胜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没别的,就是因为瑶岭农业有钱!

  在绝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不需要太多的阴谋诡计,只需要步步为营横推过去就是了。

  第二天。

  方唯和蔡桐等人开始巡视各生产单位。

  插秧工作顺利结束,现在就是验收的时候,巡视结果让大家都很满意。公司运行到今天,各项规章制度都已经很成熟,一般来说不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各生产单位的负责人大概两三年就会轮换,就是为了避免各单位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圈子。

  春播工作结束之后,赵金生回到了瑶岭合作社,原瑶岭合作社的负责人则去了衡州生产基地。

  在各基地负责人之中,赵金生的职位最高,毕竟他还是公司【农业生产部】的副部长,属于公司的中高层。

  “老赵,愿不愿意去公司呆着?”

  回到村里的赵金生,看起来更加沉稳了。

  方唯特意和对方一起吃了顿饭,聊一聊这几年整个社会的变化。然后,他就问了对方今后打算,蔡桐有意把赵金生的职位再提一提。

  “支书,我一辈子都呆在农村,去城里连路都认不清。我觉得还是呆在农业生产的一线最好,没那么多破事,一心一意搞好生产就行。”

  赵金生表明了态度,不愿意去省城,而是愿意呆在农村。

  方唯也不勉强,老赵并不适合坐办公室,也不知道蔡桐到底咋想的。

  吃饱喝足之后,赵金生便起身告辞。

  “三哥,老赵这几年的变化蛮大的,怎么说呢,变得更有威严了。”

  等客人走了,盘莲花和阿姐才过来收拾残局。

  盘莲花对赵金生并不陌生,从公社时期对方就和方唯在一起搭当,属于老熟人呢。

  “他在阳山那边负责整个的农业生产,阳山农场、阳山水稻种植基地都归他管,这几年下来不可能一点变化都没有。”

  有变化是好事,说明经过锻炼赵金生也在成长。

  方唯很清楚赵金生的长处和短处,现在看来,对方已经补齐了短板,所以刚才他才会问对方愿不愿意去公司就职。

  结果对方不愿意,说明对方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

  赵金生的长处在生产一线能得到完美的发挥,反而是去了总公司会缩手缩脚的。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都快老了。”

  盘莲花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居然多愁善感了起来。

  方唯光笑不说话,对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随后也笑了起来。

  第二天。

  早上出门,方唯便驾车直奔县城。

  今天他和罗志敏约好要谈一谈关于育种中心土地的事情,要是谈不拢,他就会代表公司催要补偿款。

  “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来,那4万亩水田要进行公开招标,你们也可以参与承包投标。”

  罗志敏对于所谓的公开招标不感兴趣,但上面是这样要求的,他只能照办。

  实际上这块地给瑶岭农业最合适,光是盯着那点承包费是肤浅的做法,承包费能有多少?他看重的还是承包企业能给当地带来的好处。

  无论从任何角度出发,承包给瑶岭农业都是最合适的。

  “就这么点土地也要招投标?你确定不是县里找个有头坑我们?罗书记,我先说好啊,要是承包费太离谱,你还是早点把补偿款给我们吧。”

  县里的补偿款一直没到位,方唯也没有催促,为的就是等育种中心4万亩土地的后续处理。

  要么卖要么承包,无论怎么看瑶岭农业都是首选。

  可现在县里又搞出来一个招投标,这不明显就是想着哄抬物价吗?

  所以方唯有点不高兴。

  “我的方支书,县里还能想着坑你们?那不能!这次的招投标,的确是上级要求的,我也没办法,你多体谅啊。”

  罗志敏赶紧安抚方唯,他还真害怕对方尥蹶子不干了。

  就目前来看,就算是公开招标,估计也没什么人敢于和瑶岭农业叫板。所以,底价成交的可能性最大,倒不必想得太多。

  “行,我们参加投标,不过,我们不会傻呵呵的喊高价,要是有人捣乱我就放弃,到时候别忘了把补偿款给我们。”

  方唯想一想,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就怕到时候出现意外。

  等他回到办公室,便直接给蔡桐打了一个电话。

  春播工作结束之后,蔡桐等人便返回了省城,他们也不可能一直在农村呆着。

  接到方唯的电话之后,蔡桐就安排人员和县里联系。招投标自有一套规范,面子上的事情还得做好,让别人挑不出毛病来。

  没过几天,方唯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既然是公开招标,那么理论上所有符合要求的企业都可以参与投标。虽然这事儿不像拍卖那么离谱,但承包价上涨几乎可以是肯定的,在有人竞争的情况下谁会傻乎乎的只填写一个底价?

  县里开出来的底价不算高,但最终的承包价还真不好说。

  经过打听,他很快就得到了确切的额消息。除了瑶岭农业之外,另外还有三家企业已经确定参与投标,其中包括两家国有农业公司和一家私营农业公司。

  “方支书,咱们该怎么办?”

  这次投标还是暗标,也就是各家竞争公司填写一个心目中的价位,然后将标书密封。

  等到了开标的那一天才会揭晓谜底,理论上是价高者得,但也不是绝对。所以这年月的招投标的就很迷,搞得公司派来的投标小组都有点无所适从。

  这次参与投标的并没有新凯奇,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

  毕竟他和这几家参与投标的企业没什么过节,大家按照自身的情况投标,不会掺杂生意之外的因素。

  “在底价的基础上涨50%,你先这么填写,我马上和蔡总沟通一下。”

  事情出现了新的变化,还没等方唯把电话打过去,蔡桐的电话就打来了。

  “支书,我们开会研究了一下,决定本次招标由你全权负责。底价一倍之内的涨幅,你说了算,公司给了你授权。”

  投标小组肯定通知了蔡桐,蔡桐等人专门开了个会,决定给予方唯充分的授权。

  不过方唯不会真的提价一倍,他觉得上涨50%就足够了。

  别的公司可没有瑶岭农业这么高的利润,开价太高的的话铁定会亏损。赔钱的生意没人做,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行了,你们就按照我说的价格投标,任何后果由我承担。”

  方唯不再啰嗦,直接密封了标书,然后让人送到县里去。

  到了开标的日子,他也亲自去了现场,和投标小组一起等待最终的结果。

  县领导也参加了开标会,稍后就由主持人宣读各单位的标书,最后宣布中标结果。

  第一家开标单位的报价就让方唯吃了一惊,不是对方的报价太高,而是太低了,只是比底价高出了10%。

  第二家开标的单位依然不是瑶岭农业,对方的报价超出底价36%。

  这个时候,坐在方唯的身边的招标小组成员都很紧张,万一第三家公司的报价超过了底价的50%,那么瑶岭农业就有可能败下阵来。

  “支书,我们会不会太保守了?”

  有人小声的和方唯说道,语气里满是紧张,声音都有点颤抖。

  “沉住气,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耐心等结果吧。”

  方唯觉得公司还有希望,瑶岭农业的育种成本、种植成本在国内是最低的,别人想要拿下这四万亩农田,首先就要考虑成本问题。

  他觉得自己设定的价格应该没有大问题,要是别人的报价超过自己的报价,那对方一定会亏损。

  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随后,主持人取出了第三家单位的标书,随后又拿出来了瑶岭农业的标书。

  “就剩下两家单位了,我们直接揭晓谜底吧。”

第517章 抢购风,什么都涨价

  主持人先是宣读了第三家单位的标书,对方的报价超过了底价的43%。

  接下来的事情毫无悬念,瑶岭农业以超过底价50%的报价拔得头筹,经过现场商议,县里宣布瑶岭农业中标。

  招标小组的成员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方唯向他们表示了祝贺。

  这个结果不出意外,只不过多掏了五成的承包费,开标会之后他就找了罗志敏。

  “现在你们满意了?我们真是遭受了无妄之灾,土地承包费莫名其妙就上涨了五成,你们这是想把公司逼走啊。”

  方唯很不爽,虽然再次拿下了育种中心的4万亩土地,但这么一折腾就增加了很多成本。

  倒不是这笔钱掏不起,只是总这么个搞法,对企业来说很不友善。

  “方支书,我的方支书,这件事真不是县里的意思。承包费是小头,就是上涨一倍又能有多少?我向你承诺,五年之内县里绝不会主动上涨承包费的。”

  罗志敏就害怕瑶岭农业离开新林县,新林县地处偏僻,一个工业园区、一个瑶岭农业绝对是县里的两大经济支柱。

  而且县里效益好的企业,大多是瑶岭农业的下属企业。

  这要是把瑶岭农业得罪了,人家抽身去了外地,整个县里的财政就得崩。

  “五年之内?五年之内你在不在新林县了还两说。”

  方唯也没有过份,表达了一下自己的不满之后,就离开了罗志敏的办公室。

  他其实也清楚这件事和县里的关系不大,但要是不趁着这个机会把有些话说出来,以后还不定会有什么麻烦。

  这就丑话说到前头,省得有些人老动歪脑筋。

  晚上。

  方唯刚回家坐下,就听见盘莲花在院子里喊:“三哥,过来帮我搬一下东西。”

  两人的车平时都停在院墙外,现在村里就这么两台车,随便停哪里都不会堵路。

  “来了。”

  方唯随即起身走了出去,等来到盘莲花的车跟前一看,好家伙,整个后备箱和后排座位满满当当的,塞满了诸如肥皂、洗衣粉、牙膏、食用盐等等生活必需品。

  还都是一整箱一整箱的,看着头皮都发麻。

  “莲花,你这是要开小卖部啊?”

  就这些东西,家里一年都用不完,他的怀疑当然很有道理。

  “开什么小卖部,大家都说生活用品马上要大幅涨价了,买一些囤在家里慢慢用。”

首节 上一节 559/5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