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29节

  碳硅集团在2013年上半年开放了一批围绕电池安全的涉及材料、结构、防护等多方面的专利。

  这个事没引起太多的波澜,因为俞兴是去年年底宣布要这么做,到了今年,它已经没什么热度,毕竟汽车行业的主流还是燃油车的研发。

  当然,也有一些从业者感兴趣的瞧了瞧到底是什么专利。

  不过,比亚迪不一样,它已经押注新能源,自然格外关心行业动向,不仅第一时间看了碳硅集团公布的专利,还进行了相对系统性的研究。

  最终的答案便是……王川福这一次的亲赴临港。

  他不意外俞总愿意合作,而在达成初步意向之后便又参观了碳硅集团。

  中午没吃,晚上还是要招待一顿的。

  王川福仍旧提起碳硅集团开放专利的这个选择,言语之间颇多赞誉。

  “我们是觉得最终对我们自己也有利,只是或许时间会久一点。”俞兴笑道,“公司去年内部对这个决策也有异议,但我当时说了一件小事。”

  王川福饶有兴趣的等待下文。

  “我有个晨跑的习惯是上学时候养成的,但一开始也很犹豫出不出门跑步,因为我的室友不喜欢跑,自己一个人就感觉好像有点不合群。”俞兴笑眯眯的说道,“后来我尝试性的跑了几次,结果就遇见同样喜欢跑步的人,自那以后就成了跑步搭子。”

  他提起酒杯,笑道:“如果我们碳硅集团不那么做,王总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这也是我们去年绝没想到的合作。”

  王川福颔首,喝了这杯酒。

  他对于俞兴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始末相当了解,当初成为对方“谈话”节目的嘉宾时就聊过这方面,但确实没想到真就这样做起来。

  而且,瞄准的还是豪华车的区间。

  俞兴又聊了一会,也问了个问题:“王总,说心里话,虽说我们放开了专利,但比亚迪这样过来合作,我是真的意外,你们那边是怎么商量的?”

  王川福简化了比亚迪内部讨论的过程,答道:“比亚迪做新能源,一直遭到很多冷嘲热讽,我们想了想,有碳硅集团一起被冷嘲热讽,感觉会好很多。”

  俞兴闻言大笑。

  抛开图谋不轨的乐视、借着名义做资金盘的骗子,现在这个阶段的新能源同行者确实不多,大家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合作确实不错。

  这顿晚餐宾主尽欢,大家聊了很多技术和市场上的思考与观察。

  等到晚餐结束,王川福和俞兴在轿车旁一边抽烟,一边聊到一个略微敏感的话题。

  “俞总,你这边的电池就是用宁德时代的吗?不从日本那边采购了?宁德是在搞三元锂吧?”

  “我们很早就问过松下,它和特斯拉有独家协议,买不了。”俞兴先回答这个,犹豫两秒后说道,“宁德在研究三元锂,但我们还不确定。”

  王川福神色一动,问道:“你们不确定……是宁德的研发时间存在不确定?”

  “宁德给宝马做的电池是磷酸铁锂的,我们目前用的也是磷酸铁锂,它的三元锂进度还不错,宝马那边好像要求宁德后面也给它做三元锂的电池。”俞兴斟酌着说道,“这个不确定是,我们既要看宁德那边的研发情况,也要综合各种因素选择电池技术的路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目前比较倾向于磷酸铁锂,但电池的安全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综合因素,看综合因素。”

  王川福有点诧异的看了眼俞兴,这话里的意思似乎就是宁德时代研发出三元锂,碳硅集团也要酌情看着选择。

  特斯拉目前采用的松下电池就是三元锂,而它相较于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方面有优势,这又关乎着电车的续航,至于综合因素……

  俞兴仿佛知道王川福在想什么,笑着补充一句:“我们是做增程车,续航是一个因素,但不像纯电的要求那么高,所以在这方面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碳硅集团在这方面和宁德存在一些方向上的异议,但目前总体是一致的。

  王川福转着念头,“嗯”了一声,说道:“你们明年就要推向市场了吧?”

  俞兴摇摇头:“真要赶着卖,明年可以卖,但要做的还很多,电池路线这方面就是很重要的事,我们不急,能多打磨就多打磨。”

  王川福想着自己当年造车的事,感慨道:“俞总,你赶上一个好时代啊,明年如果不开卖,资方不会给很大压力吗?”

  “真正上手做才知道太多事情需要推,如果能做到更好,我们就要更好。”俞兴说道,“又不是一家资方,我们现在也在和海外资金谈着,这方面的压力不是很大。”

  王川福点点头,伸出右手和碳硅集团掌门人握了握,最后说道:“俞总,开卖的时候喊我,我也来捧捧场。”

  俞兴笑着握手,送别这位意料之外的专利合作者。

  比亚迪的定向合作或许能带来1+1大于2的效果,而这件事连带着对明年经济预期的看好,碳硅集团总裁办的桌子上就出现电池研发预算的新讨论。

  电池路线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就像俞兴和王川福聊的,增程车是能结合安全、使用体验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磷酸铁锂的,只要它的续航能达到目标。

  碳硅集团目前拟定的纯电续航目标是200公里,综合续航是800公里,宁德的电池现在还做不到,这方面还需要联合投入。

  俞兴的合作好心情很快又因为碳硅数据的项目进展获得延续。

  吕海颖负责的音乐短视频APP拿出了测试版。

  这种APP虽说开发没有太多技术难度,重在思路和运营,但这么快就能试用,还是挺让人高兴。

  “师兄,我们在考虑名字,你这边有想过吗?”吕海颖带来的还有个问题。

  俞兴的念头在TikTok和Musical.ly两个名字上转了转,还是觉得后者确实更能体现这个阶段的软件特色,说道:“得带着music这个特色比较好吧,就围绕它来起呗。”

  吕海颖眼都不眨一下就问道:“MusVid,怎么样?music和video的缩写拼在一起,音乐+视频,也很好理解,又是一个容易记住的词。”

  俞兴思考片刻,觉得理由充分,MusVid便获得了认可。

第421章 异议

  俞兴第一时间尝试了MusVid,对于它的感觉还不错。

  开发团队明显是思考了Vine和Ins以及国内产品的表现,它的浏览页面像Vine一样精简,选择的是单个视频的上下滑动,而没有多列排版,但通过“+”号进入拍摄模式就出现多个选项,包括“选择音乐”“相册导入”“画面滤镜”等多个功能。

  只是,目前还是测试版,是做整体框架,像“画面滤镜”就只草草的弄了一个效果,表现力也一般,这些就属于下一阶段的优化内容。

  对手和产品就在那里,思路也都谈过,具体运营会碰见问题需要运一运才知道。

  吕海颖让俞兴提意见,但俞兴也确实没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可以提,唯一一点还是在于“运营”这个概念本身。

  按照吕海颖的想法,她是要移植“内容平台”这一优先考量,产品的顶层设计是娱乐和流行文化,然后才是社区属性。

  俞兴觉得吧,还是得并举。

  像Muscial.ly以前在海外火了之后也不是没有试图杀回国内,但同样失败了,最终才选择出售给字节。

  抖音很火,属于后来居上,这里面当然有字节的算法、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可是,团队当初专门去找漂亮小姐姐入驻拍作品,那些实际运营的动作也不能不提。

  用户最想要什么?

  OnlyFans也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

  互联网的时代很容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互联网的竞争越来越卷,没有短板才更容易笑到最后。

  俞兴琢磨MusVid,想到的是国内互联网对国外的借鉴,进而是国外对国内的借鉴,不论Muscial.ly还是TikTok,国外互联网巨头的借鉴都挺像素级,甚至还意图强买强卖,这么一看,企鹅都变得眉清目秀了。

  这么一考虑,产品的长远打法可能需要扩大自己的竞争手段。

  俞兴试用了两天测试版MusVid,忽然在和吕海颖、葛智杰聊天的时候想起Vine,便询问它最近的情况。

  “不太好。”吕海颖这么回答,瞧见师兄的惊讶,又补充道,“应该不太好。”

  俞兴问道:“有数据了?”

  葛智杰在旁回答:“俞总,就是没数据,可能才不太好,Vine之前都有增速和用户规模的数据放出来,但从上个月就没有了,感觉受Ins的冲击还是挺大的。”

  吕海颖点头道:“Vine在Q2的日活增速说是都能有30%,现在Q3……感觉增速至少放缓了一半。”

  Vine现在看起来还是挺火,但随着它的放缓也冒出来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它的互动性差,它没有类似Ins的滤镜,但Vine似乎没有更改的意思。

  几人聊了一会Vine这个开拓者以及MusVid的差异性。

  葛智杰有所感慨的说道:“虽然只是一点苗头,但这样看起来,企鹅的微视调整还是很快的,不愧是巨头哈。”

  吕海颖用余光瞥了眼师兄,带着深意的说道:“微视能这么快调整,那得是有高人指点啊。”

  葛智杰觉得吕总是想表达什么,疑问的看向了她。

  俞兴没什么反应,只是说道:“移动互联网现在的发展就是这么快,兔起鹘落就这几年,任重道远啊。”

  吕海颖和葛智杰都郑重点头。

  尤其是主持开发过微信的葛智杰,他回头看业界这几年的发展,真有种目不暇接的感受。

  俞兴送走这两位市场和技术的负责人,又把玩了一会MusVid,想着最近没和微视的邢宏宇交流便发过去一条问候的消息,但迟迟没有得到回应。

  这没法和笔友直接沟通,那就只能及时观察微视的最新动态了。

  ……

  碳硅数据要继续优化软件的开发,还需要考虑海外用户的使用习惯。

  碳硅集团这边在高层意向确立之后积极的与比亚迪商讨专利互授的细节,而随着两边的交流,宁德时代或许是听到了一些风声,提前遣人过来汇报最新的电池研发进展。

  以及,宁德方面再次表达了对碳硅集团电车电池的意见。

  这次是由宁德的高级副总裁窦兴怀来见俞兴,当面阐述三元锂电池的未来。

  同时,他颇为详细的提到宝马已经在与宁德交流的电池标准情况。

  按照这位的说法,宝马方面是提供了800页的电池生产标准,涉及到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严苛要求,而宁德以目前的情况预估,认为明年或者后年是有望提供量产能力的。

  俞兴耐心的听完窦兴怀的描述或者说游说,然后才说道:“宝马有宝马的要求和考虑,窦总,难道宝马要那么用,我们就必须那么用吗?”

  “俞总,我不是这个意思。”窦兴怀感觉到俞总潜在的立场,解释道,“三元锂在能量密度上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特斯拉和松下的合作已经为业界树立楷模,咱们国内的电车市场,不管企业还是消费者,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所参考。”

  他继续说道:“俞总,我可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们对于安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这一点绝对是一致的。”

  三元锂与磷酸铁锂两种技术路线的电池,简单说,就是宝马标准里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差异,当前阶段下,前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也就带来更高的续航能力,后者则在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上都表现更佳。

  对于电车而言,三元锂高出来至少3成能量密度,这相当可观。

  俞兴点头,笑道:“是,窦总,我不是指责,我相信宁德的标准,但是嘛,我们不同于宝马,宝马试水新能源,哪怕出问题,还能继续做主营业务,我们这边一旦出问题,再起步就是成倍的压力,而且,我们做增程车,对于续航的压力没那么大,还是更希望多考虑其它因素。”

  窦兴怀沉默一会,不得不提到数据:“俞总,我们给宝马做的磷酸铁锂就是需要考虑安全性而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性能,如果想要在未来两年追上三元锂电池,进度预期上可能就需要调整。”

  宁德现在为宝马之诺车型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是89Wh/kg,是要低于行业平均单体能量密度的100-120Wh/kg的。

  而特斯拉的Model S,它的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00 Wh/kg,系统能量密度实测下来是157Wh/kg。

  同时期面向市场的车型这么对比,宁德的磷酸铁锂是89,特斯拉的松下三元锂是157,这是76%的巨大差异。

  俞兴“嗯”了一声,片刻之后重复道:“我相信宁德的标准。”

  窦兴怀微微一喜,觉得俞总有所意动。

  “不过,我正好前些天和比亚迪那边聊过他们的电池,他们实验室里的磷酸铁锂明年差不多能做到单体160左右的Wh/kg,实际能推到130Wh/kg,我认为这样的差异在增程车上是能接受的。”俞兴谈到另一家的进展,又笑道,“我不光相信宁德的标准,也相信宁德的研发。”

  如果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能在实际使用中做到130Wh/kg,相较于松下的三元锂,那就是20%的差距。

  从76%缩减到20%,这种进步要求也是巨大的。

  俞兴看着沉默的窦兴怀,宽慰道:“窦总,我提到比亚迪不是要拿它来给你压力,我就是相信宁德有这个能力,如果没有,那碳硅集团加上宁德时代总该有了,我们年底会继续追加这方面的研发预算,你们宁德要是真不想做这一块,直接把部门卖给我们,我们在这边建个临港时代,那也行。”

  窦兴怀摊手苦笑。

  “窦总,你摊手干什么?你在宁德拿多少钱?你回去问公司,他们要是不同意。”俞兴认真的说道,“那我支持你来临港搞新时代。”

  窦兴怀觉得自己脑仁开始隐隐作痛了。

第422章议价

  窦兴怀闷闷不乐的从临港返回公司。

  作为高级副总裁,他对接的正是与碳硅集团的合作,而这次听说比亚迪来访便留了心思。

  比亚迪本身就是做电池起家,如今虽然更多被当作一家车企,但它仍旧是潜在的竞争对手,毕竟是占据着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第一份额。

首节 上一节 429/4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