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总,手机有苹果,汽车有橙子。”夏珩乐呵呵的答道,“我们集思广益,觉得这样还挺有朝气的,也能彰显我们的目标,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我们很想当汽车行业的‘苹果’啊。”
俞兴理解了,好吧,市场和品牌都是做出来的,你要是真能销量爆棚,什么都行。
他只能笑道:“夏总如果把车造出来,那就一定要把橙色车漆做好看,做出主打色,很靓,嗯,夏总这个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有接触投资人了吗?”
“是,俞总,我们也觉得橙色更年轻时尚。”夏珩顿了顿,说道,“我们在广泛接触投资人,但现在接触的都是非典型投资人,不是专业机构的,而是互联网的,像YY的李学凌,UC的何小鹏,他们都有不错的投资兴趣,就是让我们先找人,先攒起团队。”
俞兴听到这里,大致明白这家“橙子汽车”是什么来头。
如果是何小鹏投资,或许是“小鹏汽车”的前身,可能是他受不了这个名字,干脆就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了。
他给了表态:“夏总,碳硅集团绝对欢迎任何一家想要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团队,我们开放了部分专利,也愿意与上下游供应商一起帮助新项目的发展,如果你们的团队有需要,到时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俞兴没有敝帚自珍,新项目又不可能扫两眼就看出来技术,对方主要还是来学习团队建设,吸取碳硅集团从零发展到现在的经验教训。
碳硅集团能结个缘,也不错,没准以后还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俞兴安排了高管专门陪同夏珩一行人,向他们介绍了碳硅集团的情况以及临港这边的招商政策。
等到这波橙子刚结束,没过两天,另一位汽车新势力的创始人直接把电话打到了俞兴的手机上,期望来临港看看碳硅集团的发展。
“小章,你问问孙总什么时候有时间,易车网的李斌李总想来临港考察,一事不劳二主,就还是他接待吧。”俞兴接完电话之后就把事情安排了下去。
章阳煦听到老板的话都直接惊了:“又来?俞总,最近怎么老是有人来咱们这边看?先是乐视,再是橙子,现在又来个易车网,这,这都什么风啊?”
易车网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汽车信息网站,也同样是上市公司,于2010年时登陆纽交所。
俞兴思考两秒,说道:“大概是造车的风稍微吹拂到了互联网那边吧。”
这次冒出来的三家,或直接或间接的都是来自互联网的力量。
乐视嘛,寻求新故事,橙子则是夏珩这样传统的汽车人敏锐察觉到行业新动向,而做垂直信息网站的易车网……
俞兴听李斌亲口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俞总,我认为增程车是有市场的,但是,我说的是我的想法,俞总别生气。”李斌提前找补,然后继续说道,“我觉得特斯拉那种纯电路线有更广阔的市场,而且,它从超跑到平民车的路线也几乎已经成功了。”
“美国那样的市场可以支撑特斯拉的出现,我们国内这么大的市场也一定可以有这样的支撑。”
“趁着现在的产业政策,移植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是很有希望的。”
李斌如此说道。
俞兴有点诧异,觉得这位和自己印象中的不同,又笑着问道:“李总去看过特斯拉了?”
李斌摇头。
俞兴更诧异了:“既然李总觉得特斯拉那条路线是可以借鉴的,你不应该先去那边看看吗?怎么先来临港了?”
“俞总,我觉得只要把握到他那种想法就够了,造车也要结合本土情况。”李斌认认真真的说道,“碳硅集团连续两轮的融资很顺利,我就很想来找俞总学习学习,造车太烧钱了,必须要能融到充足的资金才行。”
俞兴差点没管理好表情,李斌李总来找自己学习融资……
我融资不厉害,你融资才厉害啊!
他连忙抬杯喝茶,放下杯子之后还是忍不住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嗯……李总,新能源汽车一定是百花齐放的,你问我别的,我还行,但这个融资,我是真没什么好说的。”
“不是我藏私哈,你看,我是把微信卖给阿里之后直接把钱砸进项目再找的投资人,我当时就想,如果自己都不掏钱,那肯定没法让投资人相信我。”
“李总,你还把一家汽车信息网站做上市了,我之前是和汽车行业没有关系。”
“所以,这融资……”
俞兴颇为为难。
这个真教不了。
但他确实不是藏私的人,转念一想,一个坏是坏,一群坏也是坏,便状似调侃的笑道:“我有很多时间都在考虑找钱的事,有时候,我看新闻,哎对,之前看三菱汽车被做空,我当时都想,实在不行也学人家做空搞钱得了。”
李斌听着俞总的玩笑话,没有往心里去。
他只是点点头,随即说道:“俞总,我在考虑如何攒起造车的团队,等我这边有眉目,还希望碳硅集团多多指点。”
“李总,你也想从造超跑开始吗?”俞兴问道。
李斌确认道:“是的,先造跑车,既能展现,也是积蓄技术实力,然后把技术下放,就像特斯拉那样。”
俞兴不能说这样的路线就不行。
他略微斟酌后提醒道:“李总,跑车那种价位的产品也需要材料等供应环节的支持,国内这一块可能有点艰难。”
李斌一笑:“俞总,那我从国外买就是,愿意买跑车的人,他们更在意的不会是价格,而是价值,国外有买特斯拉跑车的群体,咱们国内同样会有类似的群体。”
俞兴已经感受到李总烧钱的豪气了。
这种豪气和贾总那种还不同,嗯,很难形容。
他颔首,起身与这位握手,又安排高管带着他去参观碳硅集团。
公司内部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接待三拨有相似诉求的人,行程已经完全熟悉,也就让李斌一行人极其满意。
俞兴在高管会上忍不住谈到这件事,感叹道:“咱们连续顺利的融资,这真是一下子捅了跨界造车的窝啊。”
胡铮南调侃道:“俞总,这就是你先跨的啊,临港这边现在就是跨界窝点。”
俞兴连连摇头,迎来一片笑声。
胡铮南又说了句:“俞总,李总那个学习特斯拉用超跑赚钱造平民车的思路有点意思,你觉得能成功吗?”
“什么是成功呢?怎么界定?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能融到钱不断维持发展,这算不算成功?”俞兴先这么说,随即摇头道,“特斯拉的超跑到现在也就卖了两千多辆,蔚……咳,未来的李总能卖多少辆啊?”
他说道:“李总要是搞个噱头还行,要是真的靠量产跑车赚钱养家,那一定不行,国内的供应链一定会快速发展,造车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的,他能造出来的,别人都能造出来。”
俞总不知道李斌究竟要怎么个学习法,但觉得应该是前者,拿来搞融资就行。
跨界风的话题没有多聊,会议的主题还是碳硅自家电车的进展。
只是,不同造车想法的集中出现,这仍旧是个不错的饭桌话题。
俞兴过了两天又把这三家拿出来在和刘琬英、钟志凌、吕海颖、刘建凯等人的饭局上来聊。
“俞总,看目前这个情况,电车的三电都可以由供应商来做,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造车的门槛。”刘建凯不谈币的时候显得很正常,“既然能进来的人多了,那未来的竞争一定激烈。”
俞兴赞同这一点:“是啊,所以,还是需要加大技术方面的投资,不断积累技术优势,再转化为市场上的领先,然后就能积攒品牌价值,如果能在海外也相对公平的竞争,那局面就不错了。”
他又笑道:“刘割,我就指望你呢,你要是能搞币赚钱,记得给我投钱搞研发啊。”
刘建凯听到关键词,脑子的褶皱仿佛被抚平,嘿嘿嘿嘿的直笑。
刘琬英被刘建凯派大星式的笑声所打断,忍不住瞧了一眼这位,随即才举了举手机:“各位,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企鹅上线一款新软件的内测,取名为‘微视’,你们猜猜是做什么业务的?”
新鲜热乎刚上线的企鹅旗下新APP微视。
俞兴目光一凝,直接公布了答案:“是做短视频的。”
“准,真准。”刘琬英放下手机,笑道,“看起来是一款类似国外Vine的短视频软件。”
钟志凌有点意外的挑挑眉:“企鹅的动作那么快,看来大家都挺看好这个新的社交平台方向,它不愧是企鹅,学得确实快啊。”
吕海颖也说道:“英姐上次提过这个,我回去看了看,国外热度不错,确实值得尝试,可以看看企鹅是怎么做这个的,也看看Vine模式在国内市场的适应程度。”
刘琬英看向俞兴:“俞总,怎么说?”
俞兴回了个眼神,还能怎么说,这就不得不帮助企鹅扔掉它找到的救命稻草。
第405章 买椟还珠
企鹅依旧上线了“微视”。
俞兴知道企鹅很早就有做短视频,但不知道具体的细节如何,只依现在的情况估计,它这一举措的时间大差不差。
毕竟,有行业发展的逻辑,也有国外产品的爆火。
除了企鹅的微视,像快手的短视频也成立的很早,同期类似的产品还有背靠微博的秒拍、走差异化竞争的美拍,反而是抖音面世颇晚。
俞兴抽空上手体验了微视,发现它目前只有iOS的版本,而且对Vine进行了小小的创新,Vine是6秒,它是8秒。
除此之外,微视可以在企鹅旗下的多平台分享,支持QQ和微聊账号的一键登录。
俞兴细细把玩了两天这个新APP,觉得还真没什么毛病,不管是社交裂变的考虑,还是产品页面提供的热门、创意乃至名人等分类视频,都十分工整。
内容方面,既有用户的原创内容展示,也有类似于微博那种明星效应的推动,后者似乎就和Vine不同了。
俞兴来回琢磨,感觉微视有些像Vine+微博的结合体。
新浪微博铺天盖地的发展就是利用了名人效应,而企鹅微博始终无法追上竞争对手,现在的微视就像汲取了过去竞争中的缺点,交出一份很不错的答卷。
“挺有意思,企鹅负责做微视APP的是谁?”
俞兴在碳硅数据公司的会议上谈到了微视对Vine的复刻,又讲述了自己这几天使用的感受,然后发出饶有兴趣的提问。
钟志凌和吕海颖都没有不把业界最新的动向当回事,已经第一时间内部推荐了微视,所以,与会人员都有类似的使用时长和基本认识。
“我昨天正好问了问,微视组了个产品部,产品部的总经理是邢宏宇,运营总监是何钐。”技术总监葛智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邢宏宇,何钐。”俞兴念叨了两遍这两个名字,称赞道,“我真觉得他们这款产品比我想象中要成熟,我本来以为会很粗糙。”
有人不以为然的说道:“俞总,他们是把Vine搬过来,那肯定成熟了。”
俞兴笑道:“我的意思是整体感觉,产品不错,资源不错,连Pony都亲自上阵录视频了,能看出来决心还是蛮大的。”
他在试用微视第一天的时候就刷到了Pony的短视频,那也是微视的首条视频,内容是企鹅的鹏城总部大厦,而仅仅几天时间,Pony的个人账号已经有十多万的粉丝。
当然了,Pony也不是第一回在重点产品上发布内容,他曾经也对企鹅微博寄予厚望,当初和新浪微博激战正酣的时候也化身过微博达人,除了给产品打广告,也记录了不少个人生活和公司的事情。
Pony几年时间里发布过几百条微博内容,但随着企鹅微博的败北,近期便几乎没了动静。
俞兴还用自己的账号给Pony的短视频留言了,但估计对方不会在众多评论中注意到那么平平无奇的一条“Pony好”。
“你们觉得企鹅这次做微视怎么样?”
俞兴向高管们发起了提问。
“多个渠道都在启动,这次负责微视的邢宏宇,他的经验也很丰富。”翟逸飞认真的说道,“他是清华出来的,刚到企鹅的时候是做搜索产品的研发,很懂技术,之前与新浪微博的竞争,他就是微博事业部的负责人,领导产品团队的经验是丰富的。”
钟志凌笑道:“企鹅的搜索和微博,这两个业务好像都不太行啊,他怎么就是这两个团队出身?”
“有技术,能领导,有对外竞争的经验。”翟逸飞说道,“微视这次就用了微聊和QQ的大规模流量资源,好像不是那种层层加码,感觉是想一口气把这款新产品做起来。”
吕海颖听到这里,若有所思的说道:“Pony发内容,流量资源给导流,团队经验很丰富,复刻了Vine的思路,我感觉,这真的很企鹅啊。”
俞兴眼睛一亮:“确实很企鹅,企鹅这几年做产品像是有一套固定思路了,依靠强力的渠道,大规模增加功能,产品方法上迭代的挺迅速,但细想下来又差点意思。”
他稍微整理思路,往前看企鹅的产品,还是拿企鹅微博来举例:“在微信和微聊的竞争之前,企鹅微博与新浪微博的竞争很有典型性,它那时候还没受困战略挫折,但微博业务还是失败了。”
“导流是企鹅过去很多年屡试不爽的产品成功经验,企鹅微博用这套导流也让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你们觉不觉得没太大效果?”
“企鹅微博是和可以和QQ个性签名互通的,这边个性签名更新了内容,那边企鹅微博就多一条内容更新,QQ用户无感的同时使用了两个产品,没对自己造成影响,但企鹅微博虽然增加了数据,实际运营上又有什么益处?”
“QQ空间、QQ签名、企鹅微博,它们是互通的,很多用户因此看到的就是重复内容,反倒是新浪微博,那边给出的倒是新鲜的内容。”
“企鹅这套导流给资源的产品运营方式,它用来以内容为主的平台上似乎不太行。”
俞兴这几天试用微视就在琢磨企鹅做产品的思路,这么一对比就更是思维敏捷。
“咦?师兄,要是这么说,企鹅运营产品这方面有点大公司病啊。”吕海颖两相印证,笑着说出感觉。
企鹅在微博失败之前做过很多成功的产品,不然也不会积累很多恶名,但那套产品思路在微博之后就有碰壁,如今的微视瞧着似乎还是那一套东西。
俞兴皱了皱眉:“是啊,我得和Pony说一声。”
会议室里的众人不约而同在心里冒出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