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05节

  莫安娜:“……”

  这种设身处地的话似乎又有点道理。

  莫安娜撇了撇嘴,说了句:“我的中文名叫马娜娜,俞总,希望我们共事愉快。”

  俞兴不知道是不是偶然,这位马来西亚的起名也姓马,之前那位沈航三菱的同样是用这个姓。

  他冲着这位颇有异域风情的副总监笑笑,继续带着这一行人往前走。

  马娜娜却出声问了句:“俞总,申城的赛车场距离这里有多远?”

  她是一个热爱汽车也喜欢赛车的人。

  俞兴想了想:“申城这边有两个赛车场,一个在佘山的天马赛道,一个是在嘉定的国际赛道,嘉定的那条是能跑F1的,两个都挺远,差不多要100公里左右。”

  马娜娜点了点头,打算休息的时候可以去玩一玩。

  俞兴对于莲花的人提起赛车没感觉很意外,但被她这么一说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笑道:“马……马总,我们订了一台特斯拉的Model S,估计下个月该到了,到时候你可以带人去跑跑赛道,看看它的调校。”

  马娜娜眼睛一亮,Model S的百公里加速能做到4秒,确实是一辆很有可玩性的车。

  她一念及此,感谢了这位年轻的俞总。

  俞兴冲她笑笑,继续和宝腾集团的副总裁聊彼此的合作以及未来的机会。

  宝腾集团的情况反正是看着挺糟的,没准除了莲花上的合作,以后还有别的机会。

  不过,两边对这次的交易都想着低调处理,一个不管怎么说都是出售资产,而这个财务黑洞也仍旧有名声,另一个则是需要碳硅集团继续专注于第一款车型的研发,不想让资本运作的消息引发太多联想。

  俞兴招待了宝腾集团的一行人,又让公司安排莲花工程的食宿等待遇问题,随即便是具体工作的对接。

  除了莲花工程很擅长的底盘调校,它这次能提供的轻量化经验也是对碳硅集团很不错的补充,这既直接关乎电车的续航问题,也有益于车辆整体的操作、安全等方面。

  毕竟,因为电池这个大件,电车的重量普遍比同级油车要重,而这多出来的重量就需要在车身结构上多下功夫。

  十月的最后一天,伴随着三菱汽车的再度停牌,日产与三菱的收购案进入了正轨,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

  刘琬英对于这次的波折不无叹息:“要是三菱的钱早点拨下来,你这次买莲花都能多吃些股份,可惜了,可惜了。”

  俞兴没想到小英还琢磨这事,莞尔道:“已经不错了,反正我们是要它的技术服务,这次质押股票的钱就差不多都用掉了,诶,不知道毫米波雷达那边到底能不能做出来,宁德的电池倒是拿来了,但它打入宝马供应链有合同,不能使用那边的技术,这一块还需要一起研发绕开。”

  刘琬英微微颔首:“我看你最近挺关心碳硅数据的发展,看来你这个车是到了一定阶段的正轨了。”

  她对俞兴的状态是看在眼里的,之前碳硅集团刚成立的时候真是昏天昏地的忙,公司内外,融资估值,供应链上下,项目团队建设……都不得不亲力亲为。

  俞兴略微踌躇,也有些自得的说道:“是啊,正轨,现在需要看不同团队的进度,崔之愚、胡铮南、托马斯他们都有很强的能力,我对这个公司的变化吧,还是上次张朝阳和丁磊过来,我觉得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出我们项目现在运转的气象,嗯,还是不错滴。”

  刘琬英撑着下巴,瞧着俞老板鲜明的神色。

  “诶,我打算明年元旦的时候宣布开放一批专利,一部分是我们对电池安全的研究。”俞兴想着公司的发展,忽然提到一件事。

  刘琬英一怔:“还真免费开放吗?我以为你就是让媒体塑造塑造形象。”

  “媒体是媒体的作用,行业的发展如果能更快,那当然也很好,这也只是一部分专利,我们会再设置一些条件。”俞兴笑道,“油车市场那么大,现在还是要把电车的蛋糕做大,把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变大。”

  他掰着手指说道:“什么加价3万的汉兰达、加价7万的塞纳、加价4万的雷克萨斯,还有BBA各种各样的装潢包,等我们能竞争起来,这些就得被停掉。”

  刘琬英思考片刻后说道:“我觉得这种普遍的加价应该让上面管管。”

  俞兴耸耸肩,时管时不管的,谁知道呢。

  他摇头道:“碳硅集团要在销售层面也区别于传统4S店,统一定价那一套能让人省心不少。

  刘琬英问道:“明年6月能坐在你的原型车里在海边兜兜风不?”

  俞兴露出一个笑容:“差不多,现在装上电池也能跑,但离可以称之为‘原型车’还有不小的距离。”

  刘琬英调侃道:“我都迫不及待了。”

  俞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才是真的迫不及待,但汽车不同于其它产品,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他握住小英的手:“幸好有过山峰,不然,碳硅集团得面临太多的压力。”

  刘琬英反手挠了挠俞兴的手心:“我看熊总和徐总他们也没给你什么压力啊。”

  俞兴想着碳硅集团的资金情况,没有说话,进来的钱没有压力,有压力的是怎么让新的钱进来。

  时间进入十一月,不光是刘琬英注意到俞兴的状态,连碳硅集团内部也注意到他在时间和工作上的分配。

  崔之愚有次在食堂里吃饭便有意无意的问了问情况。

  俞兴反问:“不是有你吗?给你钱不就是让你干活的?”

  “呃,老板,你是主心骨,见不到你人,我就没那么坚定。”崔之愚如此说道。

  “就好像隔壁从冷启动到规模化运营,咱们这个电车也是这样。”俞兴笑道,“我能帮你们多融1亿美元比我在办公室多看3本文件要强多了,再说了,我就是正常休周末而已。”

  崔之愚想想,也是,老板不能写代码,不能搞合金,能多去外面要钱才最好。

  他开了个玩笑:“俞总,那你应该把供应链的活也交给我。”

  俞兴淡淡的瞥了眼崔之愚,用眼神表明态度,供应链上的工作仍旧是自己要抓在手里的。

  他放下筷子,说道:“崔总,也不能太让你累死累活,咱们是可持续工作,现在没时间休息,以后都得躺在医院里休息。”

  崔之愚啧啧称奇,之前就老板最拼,但转念一想,公司确实到了新的阶段,称之为“规模化运营”也没什么问题。

  11月13日,俞兴正在琢磨碳硅集团新一轮融资的必要性,考虑把时间放在明年年中推原型车的时候,忽然看到桌上的手机亮起。

  一则事关空头的新消息——香橼做空了中概股德尔集团,认为它涉嫌操纵股价与财务造假。

  俞兴看了看内容,又专门过了过香橼的做空报告,心里暗暗点头,下意识的给出一个评价,报告很工整。

  不过,德尔集团徘徊在退市边缘的股价并没有太多的做空价值。

  这家中概股同样是过山峰之前的做空目标,但对它的调研过程不太顺利,数据不够精准,如果凭借过山峰的名声来做,或许也行,但随着更适合的目标以及德尔股价自己的降低,它最终还是被剔除了过山峰备选的行列。

  可是,过山峰失去了兴趣,市场上还有别的空头。

  俞兴思考片刻,把新闻转给小英之后就放下了这事。

  然而,到了晚上,他收到来自徐欣的微信。

  徐欣:德尔集团被做空了。

  俞兴:嗯?怎么了?

  徐欣没有再发第二条微信,而是直接打了电话过来,提醒道:“俞总,你忘了,德尔集团是被熊总早就注意到的公司。”

  俞兴:“……徐总,你……你还在疑神疑鬼呢?”

  他曾经和徐欣讨论过山峰幕后可能是谁,对方彼时还怀疑炒币炒到恍惚的刘建凯,又疯狂的把疑问对向了投资人熊潇鸽,而这种先射箭后画靶的心理很容易越看越像。

  毕竟,熊潇鸽在几年前就提到可能造假的德尔集团,而大家那时都不清楚这种公司的情况。

  “你觉得他不像?”徐欣问道,“过山峰之前做空三菱汽车,你知道吧?熊总就投了你碳硅集团呢!”

  俞兴哭笑不得:“徐总,你叽里咕噜说什么呢?有这时间给我掏1亿美元造车好了!他投我能当什么理由?你怎么不说我是过山峰呢?”

  徐欣认真的说道:“你不知道,他除了投你的碳硅集团,最近对电动车的上下游公司也很有投资兴趣,怎么他一有兴趣,三菱那边就被做空?你不觉得奇怪吗?”

  “我是觉得,徐总,你别搞这些了,我对谁是过山峰一点都不关心。”俞兴同样认真,“是熊总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我还巴不得是你徐总呢,这样的话,你能搞来大笔钱来投我造车,那不更好吗?”

  徐欣沉默。

  俞兴最后劝了句:“找过山峰纯粹是大海捞针,我觉得熊总是冤枉的。”

  徐欣结束通话,想着俞总肯定的语气,觉得可能真是自己反应过度了。

  不过,她转眼又陷入思考,“我还巴不得是你徐总呢”。

  徐欣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做空,不光是疑似华夏空头的过山峰,还包括那些国际知名空头,这么一注意一思考,做空似乎也没那么难,无非就是抓一抓上市公司的问题。

  她思考许久,视线里出现悠哉喝茶的丈夫李松。

  李松注意到老婆的眼神,问了句:“怎么了?看我干什么?”

  徐欣说道:“你一个金融博士整天就那些相亲来相亲去的,偏偏臻爱网就发展成这个样。”

  她摇头叹道:“你这有什么意思?”

  李松压根不生气,笑道:“怎么?徐总要给我指一条明路吗?要不,给我投一笔钱,我也造车去?”

  徐欣慢慢的说道:“我还真可以投你一笔钱,但不用学俞兴,你觉得过山峰怎么样?”

  李松心中一跳,眉头紧皱的看着面前这位知名投资人,姐们,多空不两立啊。

第391章 打草惊蛇

  俞兴不清楚有人疑神疑鬼之后的下一个阶段是做神做鬼。

  他除了全盘考虑碳硅集团与碳硅数据的新发展,也在琢磨目前被过山峰列入考察名单的凡利亚药品和大众集团的探索方向。

  这两家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下刀位置,那就都能狠狠的爆出金币。

  问题在于,似乎都有些棘手。

  凡利亚的模式是经过美国FTC调查和处理过的,刘琬英近期对它的研究始终没找出适合做空的漏洞,而大众集团的油车是俞兴委托机构抽检,但也没看到异常。

  碳硅集团明年仍然能以研究排放的名义来测测大众的车型,不过,这样是不是有些太真针对了……

  俞兴这么一想就又想到似乎躲在暗处观察的徐总,觉得还是需要找个由头让过山峰来正式对大众展开调研,而且,小英做起这些事轻车熟路,比自己强太多。

  现在还是看三菱的拨款何时到位。

  俞兴不清楚日产和三菱到底在怎么谈,但看国际上的公司并购案都颇为漫长,只期望年前年后就能回笼这笔资金。

  十一月的临港小雨连绵,体感上颇为阴冷,不过,随着莲花工程团队的陆续入驻,来自博世的联合开发团队也抵达了碳硅集团,碳硅内外热火朝天的为“九州”原型车设计的落地共同添砖加瓦。

  俞兴的电脑里早就是各式各样的设计图,但见证过增程神教验证过的市场,这种基于家庭群体的六座SUV也就自然而然的向圆润的方向靠拢。

  以及,在前脸的设计上,他和班戈、胡铮南等人探讨,觉得还是贯穿式灯带和圆润风格更搭,而进气格栅也被挪到更下面的位置以保持上半部分的风格统一。

  十二月的第一天是周六,最近一直窝在临港的俞兴难得来一趟市里,也就以合伙人的身份视察红隼资本。

  可惜,与业内的小有名气不同,这边的办公室不像临港那边经常有客户,完全是一副冷清的模样。

  “还是你们搞金融的轻松。”

  俞兴绕了好几圈,瞧见小英打了两通电话就没事了,忍不住感叹。

  刘琬英笑眯眯的说道:“是轻松,多数时间也没什么好项目接触,正好空闲的时候拿来研究上市公司的问题,嗯,这么一看,投资人还挺适合做空头,你这个搞实业的就不适合了。”

  她随即郁闷道:“就是资金也很轻松的被架在那里了,这种牵涉很广的大公司确实容易有意料不到的问题。”

  俞兴安慰道:“或早或晚,反正现在也没要动用资金的地方,凡利亚的事又没苗头。”

  刘琬英一听到凡利亚便更加眉头紧皱。

  她起来走了两步,思虑一会后忽然笑道:“凡利亚这种公司明明觉得那样的操作会出问题,偏偏就是揪不出来问题,我这两天就在想,年前或许可以飞去加拿大或者美国那边实地看看它是怎么运转的。”

  过山峰目前对于凡利亚药品公司的调研都是基于财报和公开的市场信息。

  俞兴琢磨几秒,摇头道:“你这样飞过去能看到什么呢?既不可能深入这家公司的体系,也不够安全,嗯,你真的是把能梳理的信息都梳理了一遍吗?”

  刘琬英听着这样的问题,再看俞老板的表情,探讨的兴趣更浓了,确认道:“它这几年的财报、收购、药品专利包括和美国FTC打交道的等等信息,全部都来回过了好几遍。”

  俞兴微微点头,拿起茶杯默默喝茶。

  良久之后,刘琬英觉得自己茶杯里的茶水都凉了,忍不住问道:“你在想什么?”

  俞兴若有所思的答道:“5米出头的车身长度已经够了,我们第一款电车就不再继续追求更长的车身了。”

首节 上一节 405/4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