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397节

  ——镜头推近,给了三菱车标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

  ——画面一转,又有画外音的询问,“俞总,为什么要做燃油车这样的测评”。

  ——俞兴笑吟吟的回答:“因为老话说得好,不能闭门造车,最近很多人提醒我要用车说话,我这越是没有车就越是要看别的车都是怎么说话的,碳硅集团虽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也要学习优秀的造车经验。”

  ——“而且,汽车工业是在发展的,不光是汽车这个工业产品本身,整个行业也在不断前进,就像这种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以前几乎没有这种类似,但真实事故中类似的情况不少。”

  ——“碳硅集团在研究如何把车造的更安全,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尤其是可能会推动行业发展的东西。”

  ——“测试嘛,当然有好有坏,借用三菱的朋友对我的鼓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百测栏目的视频结束,但这次测评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毫无疑问,本次测评中最差的奔驰第一时间就在微博上质疑所谓测评的有效性,还有相关高管在转载公司官博的时候不无暗示的表示这次肯定会涉及到法律责任。

  以及,更加直言不讳的认为,先前还克制着只聊新能源的俞兴这次是赤裸裸的报复行为。

  虽说有测评的视频摆在面前,但不管微博,还是汽车之家、易车网等垂直汽车网站,许多人对于这次测评的成绩同样并不信服,奔驰的牌子本身就很有说服力。

  再加上,车圈前一阵的“用车说话”还没过去几天,大家都清楚俞兴和奔驰、宝马、三菱等公司的过节,这种情况之下的立场与利益就太值得质疑了。

  如今的国产没有高端品牌,或者说,连中端品牌都没有,国外与合资的汽车质量很好才是很多人的共识,而百测这样一个环节的评分极容易被理解对整个品牌的攻击,无异于是违背了潜在的共识。

  批评,质疑,乃至谩骂都出现在了不同的平台。

  俞兴在上一次的群嘲舆论里没什么动静,只是宣布了“以车会友”的消息,这次却没隐身,而是挑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予了回复。

  ——搞个所谓的测评,弄个外国佬营造所谓的专业,就是贻笑大方!

  俞兴:你所说的外国佬是沃尔沃的前汽车安全负责人托马斯,战绩可查,他大概是这个星球最懂汽车安全的一批人……之一。

  ——什么野鸡测评?是不是你造车没钱了就想去讹诈厂商?测评里面搞搞小动作再剪辑,谁能知道!

  俞兴:测评全程都有公证员的公证,如果厂家有质疑,欢迎复刻这场测试。

  ——这种莫名其妙的测评根本就没有用啊,我就没听过25%的碰撞测试,俞总,你硬生生捏造的测评并不具有现实用车环境里的意义!

  俞兴:上个月,美国的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在他们的测评中引入了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它的测评在全球范围里都很有权威性,我们这次使用的标准就是按照它的设置,如果你们认为没用,也可以给他们打电话来取消这种环节。

  ——你就是因为被嘲讽了,所以想打击报复回来呗?

  俞兴:我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的测试与客观的结果,如果你认同测试的条件,相信公证的效力,你只要关心这个结果对你有没有用就好。

  ——俞总,奔驰的为什么会最差,你真没动手脚吗?我觉得很奇怪,我暂时相信你的解释和公证,但我就是很奇怪它的成绩为什么差。

  俞兴:像沃尔沃S60的A柱使用的1500Mpa的高强度钢,奔驰C级的是1200Mpa,这是强度的差异,但另外的车型同样还没用1500Mpa却也有更好的成绩,我专门问了托马斯,他说这是C级的纵梁覆盖不足,25%偏置碰撞的撞击点位于车头左前角,C级的前纵梁主要覆盖车头中部及40%区域,撞击能量就无法通过纵梁有效分散,而且,沃尔沃是Shotgun-Ring环状结构,C级的纵梁和底盘结构相对独立,这就导致力矩作用下车辆发生侧向旋转,加剧了乘员舱的变形。

  ——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俞兴:哈哈哈哈。

  ——俞总,这种测评会继续下去吗?如果继续的话,后面还会测什么车型?可以测测轩逸吗?我真的打算买这个。

  俞兴:如果没有不可抗力,是会继续的,没问题,可以测轩逸,也会测测宝马等车型,我们是热门为主。

  他这种在微博上公开的对线与解释迅速把相关问题顶上热搜,而这样的回答也立即提醒了围观者的两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同样跟着提出自己想看到的测评车型,另一种思路则是质疑百测这次的评测压根不合法。

  截止到2012年9月,国内压根没有出现汽车碰撞的非官方测评,只有官方的C-NCAP测评。

  所以,百测这次……凭什么?

  围观了这次测评结果与俞兴动静的宝马公关部本来只是在看热闹,这是奔驰C级得了一个“差”,又不是自家得了差评,但是,俞兴竟然说下期还有测宝马?

  那不行,那不行。

  公关部在百测放出测评结果的第一时间就在集团内部查询,确认美国IIHS测试的情况,得知宝马3系也在其中,虽然成绩比奔驰C级的“Poor”要好,但也仅是一个及格的“Marginal”。

  这就真的不行了!

  不能再测了!

  宝马公关部彻底弄清楚情况,这俞兴既然照搬了美国那边最新的测试标准,一定完全清楚美国那边测试车型的成绩好坏,也难怪居心叵测的把宝马列为下期内容。

  公关部在行动,热心群众在反映。

  很快,压力就传导到了临港的朱泽辉主任这边。

  他不得不给俞兴打了个电话,探讨这次的情况:“俞总,你这个测评……后面还搞吗?”

  “主任,不搞不知道,这一搞才知道消费者对于品牌是迷之信任的,我们视频都拍出来了,还有一大批的质疑。”俞兴很认真,“我们还打算科普宝钢在1500Mpa上的突破,谈谈材料强度所能带来的提升,这后面得搞下去啊,我不露面就是了,我们绝对不会弄小动作。”

  朱泽辉斟酌道:“问题是你这样的碰撞测试有些打破行业惯例啊,另外,这个资质认定也是问题,我看他们说需要符合《道路机动车辆产品检测工作监督管理规定》才行啊。”

  俞兴惊讶道:“啊?主任,我们和交通局沟通的时候没提到这个啊。”

  朱泽辉微微皱眉。

  俞兴语速稍快的说道:“我还以为我们临港要探索国内新能源的发展,所以行业测试和透明化也能敢为人先呢。”

  朱泽辉笑骂一声:“你不要这个时候跟我提‘我们临港’。”

  “我们临港要做国内新能源产业区,这绝对是能行的,碳硅集团投资的智波公司做出了初步的毫米波雷达原型机,本来说迁过来,后来又还是放在鹏城,但我这次和那边说,就说我们临港要打造国内最先进的新能源产业区,结果,他们打算搬过来了。”俞兴煞有介事,“主任,你不给我打电话,我还想给你打电话,想让你帮我个忙呢。”

  朱泽辉明白俞兴前面话里的意思,不动声色的问道:“什么忙?”

  “碳硅数据公司明年要做大做强,需要一批活动资金,我们现在正和投资机构聊,但他们不一定能凑够,可能会有几个亿的缺口。”俞兴说道,“临港这边能不能给介绍介绍这方面的资源。”

  朱泽辉有些惊讶:“缺口就有几个亿,那你们总共要多少?”

  “移动互联网想要彻底做起来是很烧钱的,这个行当几乎一年一个样,我做微信那会还比较有来自PC时代的延续,但现在,你看之前有团购大战,今年又有阿里和企鹅的烧钱,玩法完全变了,必须要引入资本的力量。”俞兴严肃的说道,“碳硅数据公司想要取得成功,也必须狠狠烧一波钱,我们这次需要借用预装市场把用户规模彻底烧出来,保守募集10个亿,做明年的预装市场第一名。”

  朱泽辉不清楚俞总这套逻辑对不对,只听出来来自碳硅数据公司的四个字——大有所为。

  他相信俞总所谓的寻求帮忙也就是想让自己听出来这四个字。

  既是新能源产业区,又有什么移动互联网的大上快上……

  问题在于,俞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还真是挺有成绩的,碳硅数据公司的发展也确实很快。

  朱泽辉的心里仔细权衡片刻之后同样冒出四个字——我能扛压。

  他缓缓说道:“行业是有行业的发展,但你这个测评也太冒失了,看看能不能打个申请,至少下一期开始之前先把票补上了。”

  朱泽辉顿了顿,不待俞兴说话就继续说道:“这个评测不要放在百晓生公司下面,从临港这边走流程申请CNAS和CMA的资质,CMA直接在市里审核,CNAS再问问情况,你也问问人,推动推动。”

  俞兴立即答应下来,如果能够更加正规化,那当然是好的,如果正规不了,其实也已经研究出擦边的办法,不放碰撞,只进行拆车,那就可以了。

  但不管怎样,朱主任还是铁肩担了道义,程序上能存在一个说法。

  俞兴在微博上的解释没有让人全都相信。

  不过,汽车之家和易车网瞧见百测搞出来这样吸引眼球的碰撞测试,心里也有些自己的盘算,一方面把确认的美国测试消息公布,一方面也交叉验证了托马斯等人的履历。

  如同奔驰的牌子就天然具有说服力,托马斯这样的前沃尔沃安全负责人也有着权威的背书。

  9月3日,国内车圈因为这么一通测试而颇为热闹,另一边停牌两天的三菱迎来新的动静,美国环境保护署宣布对三菱发起调查。

  然而,按照过山峰的研报分析,三菱的造假在于它把自己在美国标准下的数据放在了日本标准里,严格说,它的造假事实发生在日本境内。

  所以,美国环境保护署在这件事上能否发挥效果还真值得商榷,至于过山峰委托的律所来炮制联合诉讼,这也需要时间。

  过山峰本轮做空大有被三菱停牌拖住的可能性。

  又过一天,奔驰C级的测试结果随着美国方面消息的披露,越来越让更多人的相信百测本次测试的公平性,也就逐渐变幻了舆论的风潮。

  先前怎么嘲讽和质疑俞兴,现在就怎么立足于事实抨击奔驰C级的名不副实。

  这天下午,俞兴的注意力还在网易想发起的专访之上,日本方面忽然传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消息,先前对三菱造假而沉默的日本汽车产业界发出一道响亮的声音。

  ——三菱必须为造假负责!

  雷诺-日产联盟董事长戈恩接受媒体采访,表达了极其鲜明的批评态度。

  俞兴看到消息,眼睛一亮,戈恩,是那个藏在行李箱从日本逃走的戈恩吗?

  说起来,戈恩为什么要逃?

  是不是日产也干了?

  俞兴还没怎么吸到三菱的血就瞧见戈恩的名,忽然心生踌躇,怎么到哪,哪就大环境不好,真想让自己当破坏大环境的人吗?

第381章 专访

  过山峰做空三菱的僵持局势中冒出来日产掌门人的重磅发声。

  这实在让各路媒体喜闻乐见,不光华夏这边,包括欧洲、美国的媒体都在报道三菱油耗丑闻的最新情况。

  戈恩是享誉全球汽车产业的知名商业人物,1996年出任法国雷诺汽车的副总裁就率领公司扭亏为盈,成就了自己“成本杀手”的美名,而在雷诺1999年向日产注资的时候担任日产CEO,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它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待到2005年,戈恩出任雷诺的第九任CEO,正式成为同时执掌横跨八个时区且相隔近万公里的两大国际汽车公司的双CEO,而截止到2012年8月,雷诺-日产联盟在今年的销量预计超过800万辆,可能仅次于丰田、通用和大众。

  戈恩这样的经历让他获得“当代艾柯卡”“鹰眼总裁”“成本杀手”等诸多美誉。

  如此一个破天荒由外籍担任的日产CEO在风口浪尖提出自己的批评,实在让人诧异,由此带来的几乎是催化剂式弥漫的影响。

  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调查还没有论调,法国汽车技术联合会UTAC在戈恩发声的次日就公布了自家对三菱疑似造假发动机的测试,成为全球第一家复刻过山峰研报数据的第三方机构。

  UTAC是法国唯一具备全流程测试能力的技术机构,它的结果通常也自带权威性。

  所以,当UTAC给出“三菱油耗造假”的论述时,主流媒体也没什么顾忌的直接引用,但这让日本本土的舆论立即陷入冰火两重天。

  一半是对戈恩愤怒的指责,一半是对三菱造假的反思。

  如同过山峰在日本股市进行做空所遭遇的阻碍,日本本土的舆论氛围对于自家企业的信任度和维护度都很高,在三菱副社长否认加东京交易所停牌的情况下忽然有日产CEO这样的冒出来……

  日本知名媒体《产经新闻》直接以“背叛者”三个字作为标题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是站事实还是站立场,这样的分歧同样出现在本次日本的舆论争辩之中,迅速的成为当下日本本土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或许是连戈恩自己都没想到会引起这样大的舆论震动,他在批评三菱的三天之后接受专访,特意正面回应了三菱造假的这件事,主要态度并没有改变,依旧是三菱必须为造假负责。

  但是,他这次摆出更为利益相关的事情,日产是与三菱有代工合作的,本次的造假丑闻同样会影响日产在全球汽车行业里的声誉。

  以及,三菱这种长达20年的造假同样关乎日本汽车的整体声誉。

  戈恩师出有名,尽管舆论沸腾,态度依旧坚决,包括他回应记者的方式也同样坚决。

  日本记者提到一个问题:“法国UTAC急切的对三菱汽车进行测试是出于你的授意吗?”

  戈恩反问:“三菱造假了吗?”

  日本记者再问:“听说日产在国际机构还没有出现结果的时候就直接向官方要求处理这件事,是这样的吗?”

  戈恩还是反问:“三菱造假了吗?”

  日本记者没有再问下去,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菱确实造假了。

  戈恩这次的专访符合他一贯杀伐果断的形象,也让三菱的造假几乎被彻底认证。

  俞兴是在临港的同一天接受来自网易的专访,他在下午的时候瞧见戈恩上午时分的内容,尤其看到这位连续两次相同的反问,忍不住啧啧称奇。

  咬住事实不松口……

  恩子,做人不能太尖锐哈。

  网易这次专访的时间是下午两点钟,过来的是老熟人费嘉树。

  俞兴趁着还有点时间就把电话打给了刘琬英,探讨对最新情况的想法。

  刘琬英的想法是一样的,好事,戈恩这样态度坚决绝对是好事。

首节 上一节 397/4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