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38节

  “刘生,仓储中心货物有些杂,难免会出些问题。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总结,争取做到零差错。”

  “嗯,有些东西,我们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出差错,但一定尽量避免,要建立纠错机制。”

  “好的,刘生。”

  刘志成轻轻的拍了拍戴永强肩膀,说道:“好好干,京西做大做强后不会亏待大家。”

  戴永强很高兴,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没白付出,得到老板认可,相信自一定可以获得更大成功。

  “刘生,放心,我一定穷尽一切手段,把物流中心管好。”

  刘志成转过头,又对王兴发说道:“我们要研究大件送货上门制度、售后服务制度、商品保修制度。”

  刘志成停顿了一下,想了想说道:“我刚才所说的这些制度,一定要通过实践来完善,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做成我们的特色服务。”

  现在是七十年代,反腐倡廉工作刚开始没几年,社会治安只能说稍微有点好转,大规模保险制度还没建立。

  让刘志成不得不担心香江的治安问题,担心电器店有可能会出现被抢现象,便问道:“王生,针对治安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应对。”

  王兴发对于这个问题有过研究,说道:“刘生,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天黑前将现金大部分收缴,只留下晚班找零的零钱。至于便利店的商品,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

刺猬猫,菠萝包..全网小说资源共享,每月更新1500+,复制下面群号加入群聊

分享废鹿,刺猬猫,次元姬,菠萝包等等全网小说资源,每日更新1500+,从此告别书荒(之前群没了,以下是新群)

【千寻新小说中转群:312814139】

【千寻新免费满文件小说外群:950180909】

资源来自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小说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本仅供个人学习和试读,如果喜欢该资源,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麻烦通知我们及时删除。

=============

  刘志成点了点头,自己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样一来,剩下就交给警察。

  “好,今天就这样,以后再研究吧。”

  电器超市是一个新兴产业,京西这次开店大大小小一共是九十七间。虽然不是一次全开,但第一批开业总数达到四十家。连锁店的制胜法宝就是两个字‘快速’,但合理布局更重要。

  刘志成今天出来考察调研,选址中环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是高档写字楼区,白领富人多,将来最具影响力,最值得学习经验的地方。

  刘志成给京西电器超市定的目标,是在今年要九十七家门店全开,在香江形成垄断,让后来望而却步。

  “那第一批四十家店什么时候可以开业?”

  “5月20日四十店齐开,制造轰动,制造话题。”

  “好,不管什么时候开业,我们一定得注意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口碑营销也很重要,要让市民逛得开心,买得开心。”

  刘志成记得前世有这么一句口头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好的刘生,我们记住了。”

  “必须得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才能够去开下一批店,不能单纯为了实现目标而开店。”

  “我上次看过伱们的报告,我们的店铺布局,还是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做出适当调整,而且新城镇也要发力。争取早日将京西电器开遍全港。”

  “下一步寻找新店铺,还是尽量购买产权,以后不但可以物业升值,还可以减少租金支出。”

  “好的,刘生。”几个人都答应好的。

  刘志成计划的京西电器将杂根于香江,发展成东南亚最大的连锁电器商城。

第76章 码头开业

  时间很快来到五月份,香江的房价开始上涨,看房的客人越来越多,炒房客们也开始重出江湖。

  在这样房价上涨的大环境下,黄埔集团旗下核心项目葵涌港口的4号码头也宣布开业。

  刘志成决定在码头举办一场盛大开业典礼,进一步提振黄埔股价。

  4号码头一旦投入运营,将会成为黄埔集团的盈利核心之一,通过媒体宣传是少不了。所以,邀请了上百家媒体记者进行采拍。

  同时邀请上百位与海运相关的同业嘉宾,共同见证码头开业。

  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东西海上贸易航线的重要枢纽,成为了亚欧、亚美货柜班轮航线上的重要港口。

  所以,国际上有些实力的航运公司,纷纷在香江成立办事处,为其处理旗下业务。

  今天过来的嘉宾有美商海陆、荷兰联运集团、东方海外公司,这三家是世界排名前三的货柜班轮公司。当然,他们派来的只是他们的代表。

  葵涌货柜码头主要是从事集装箱运输,只要是存在业务关联的航运公司,今天黄埔集团都邀请个遍。

  就象专做标准货柜的东方海外公司的创始人董老先生,旗下拥有三十艘远洋货柜轮船。

  船业大亨华光船务的赵从衍、顺昌船务的许士勋。包括主要是做油轮的包船王,虽然强项业务是能源运输,他们都派了代表过来庆祝。

  今天4号码头开业,为了今后的业务合作打下基础,虽然他们都是香江本埠船东,但也只派出代表出席开业仪式。

  倒是大亚石矿业的老板吕智和听闻刘志成的码头开业,主动过来捧场。

  还有一个人物出现,让刘志成倍感意外,就是太古的大班施约翰、施怀雅以及他的两位助理。

  由于刘志成今天应酬比较多,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客气话,只有等他忙完的开业仪式,才有时间私底下聊一聊。

  刘志成知道,像太古的大班今天亲自过来,肯定会有大事商量。

  吕智和倒是简单,他购买有黄埔集团的股票,他今天是以股东及朋友身份参加开业礼,只是单纯的祝贺。

  直到中午十一点,刘志成才和施约翰、施怀雅一同离开码头,前往半岛酒店,准备边吃边聊。

  施约翰、施怀雅原名约翰、施怀雅,为了融入香江社会,在给自己取了一个施姓,以方便融入香江华人社会。

  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刘志成对于太古集团还是有好感的,内地改开后,积极参与了内地的经济建设工作,应该属于对内地比较友好的英资。

  在半岛酒店刚座下,施约翰、施怀雅笑着说道:“恭喜刘生呀,今日四号码头开业,将是一个黄埔集团的钱仓呀。”

  “谢谢施约翰先生光临,是黄埔集团的荣兴。”刘志成也客气的说道。

  施约翰说完笑了笑,说道:“刘生应该知道太平绅士吧。”

  “知道。”刘志成回答道。

  “我得到消息,刘生将会是其中一员。”施约翰笑着道。

  “是吗?”刘志成在去年与港督见面时虽说有提及,但一直没有下文,不由得有些惊讶的问道。

  虽然这几年经过修改法律,太平绅士已经没有以往那么大的用处,但想当选这个职位,多多少少也肯定需要一定的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

  “当然是真的,以刘生现在的地位及名气,太平绅士自然是手到擒来,不管怎么样,刘生都将成为香江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平绅士了。”施约翰笑着说道。

  “原来是这样,多谢告知,我想施约翰先生今天过来不只是告知这个吧?”刘志成笑了笑问道。

  “太古集团与黄埔集团曾经有着不少的合作,希望现在的黄埔集团也能继续与我们保持下去。”施怀雅点点头说道。

  “没问题,联合船坞集团仍然正常运营,我也不会有什么改动。”刘志成说道。

  香港联合船坞集团,于1972年由香港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及机器有限公司合并而成,基地设在新界青衣岛。

  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港口打捞和拖船及相关服务,基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葵涌集装箱码头,是未来葵青码头九号码头位置。

  当初之所以合并,是因为两家竞争严峻,导致两家利润微薄,借着香港码头搬迁的机会,两家一商量,便进行了合并,形成小范围垄断。

  “刘生应该知道了,怡和已经获得了五号码头的开发权。”施约翰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

  其实这个消息,刘志成早已经知道,想了想说道:“我手上有码头用地,同样向港府做了申请,也被拒绝了。”

  施约克笑了笑,说道:“葵涌港每天这么繁忙,需要装卸的货柜有上万个,就是再多两座码头恐怕处理不过来。刘生应该知道些什么?”

  刘志成当然知道一点原因,不就华资英资的问题吗?刘志成便笑了笑,说道:“听说包生也申请兴建码头,同样也被拒。”

  其实不是港府拒绝,而是刘志成与包船王得知九龙仓拿到5号码头建设权后,两人都不约而同撤回了申请。

  73年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航运业出现大萧条,现在还在影响着航运,直致78年才有所缓和。

  虽然有所缓和,但紧接着会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至到八十年代中叶才去除影响。这就是前世,为什么葵青六至九号码头是八十年末才兴建的原因。

  因为这期间全球集装箱货运业务没有增长太多,香江葵青港的五座码头,足以应付世界各地中转到港的货柜业务。

  刘志成依靠‘先知’的能力,知道未来十年里,全球造船业与航运业在都会停滞。

  如果最兴建新的码头,就显得有些浪费,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而且未来十年里,香江的船业大亨们,都在航运业亏出了血本,债台高筑,如果不是祖业丰厚,才得以避免破产。

  感谢订阅

第77章 和太古合作

  在这次长达十几年的在石油危机中,香江的船东们,唯独包船王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与洞察力,做出了减舱登陆的战略决策,平安度过危机。

  黄埔集团手上拥有葵涌港的码头地皮,刘志成思考来思考去,需要缓上几年。

  等到了石油危机过去,大陆持续改开,才会重新向港府申请。

  当下拥有运营的4号码头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的大动作。

  但今天施约翰主动找上门来,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便试探着缓缓说道。

  “也不知港府是怎么考虑的,既然不批准,那也只能暂时放弃。”

  施约翰听到刘志成这么一说,在和他打上了‘太极’,便笑道说道:“现在的葵涌码头,是财富的聚集地,我们两家在财力方面,远不如怡和,就应该停止各种内耗,专心拿下这一块的利益才是。”

  现在怡和,其实已经是一只纸老虎,在海外项目的多次失败,已经内忧外患。

  不说和刘志成比,就算和太古比,已经差太多,太古至少控股权绝对安全。

  “那太古的意思是?”刘志成已经有点明白这老头的意思了,便故意问道。

  “不瞒刘生你说,太古一直想在葵涌拥有码头,之前为了争夺第四号泊位,当时祁德尊的和记与太古内耗的太厉害,最后虽然祁德尊赢了,但也多花了上亿港元。”

  施约翰看了看刘志成,继续淡笑着说道:“我们本来就是合作伙伴,共同拥有青衣岛码头地皮,今后港府肯定还会新批码头建设,我不想和刘生再次发生内斗。我提议我们两家继续合并,还请刘生考虑。”

  施约翰说得很诚恳,没有那种盛气凌人的感觉,刘志成很佩服他的休养。

  但有一个词是这么说的:笑脸虎。刘志成目前还不确定施约翰的真面目,所以不敢随便答应。

  香江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如果想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得走出去,在全球投资码头建设。

  吃独食肯定难肥,如果这样,在未来肯定是会受到一定的针对。

  而且,刘志成还知道,当谈判确定后,如果你不投资日不落,就会更加受到各种针对。

  当然,刘志成肯定也会去投资,但更想投资港口码头,以及电信行业。如果和太古合作,肯定利大于弊。

  只是不知道施约翰的条件,如果是强夺刘志成肯定会当场拒绝。便笑了笑问道:“那施约翰先生准备怎么样合作?”

  施约翰见刘志成这么一问,肯定是有意合作,便说出了预备好的条件:“香江国际与香江联合船坞合并,组成新的香江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未来我们就拥有6号、7号、九号码头的建设用地,以太古的人脉,可以确保港府批准新的码头建设权。”

  这个条件确实诱人,别看现在拥有码头建设用地,如果是刘志成自己单独申请建设码头,港府未来不一定会同意,必须得引入战略伙伴。

  这个战略伙伴迟早得引入,太古当然是合适的。在未来还必须得引入内地投资人。

  而且,这样一合并,会形小规模的垄断。对于这种垄断,刘志成是十分赞同的,有利于提高香江国际在葵涌的话语权。

  “不知施约翰先生在股权设置上有什么想法?”

  “两家重新合并后,太古占股25%,黄埔占股75%,然后太古用现金1亿港币入股25%股。”施约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8/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