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18节

  书友大大们,目前正在试水推,作者君必须得厚着脸皮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

  无以为报,唯有叩谢!

第34章 工业与报业

  电风扇这种工业2.0时代的初级产品,放在后世,应该没有几个人看得上,但在现阶段是香江工业的代表,在北美和东南亚占据主导地位。

  今天,刘志成来产业园区后,连办公室都没有去,直接奔赴志高工业的设计室,看一看现在志高风扇设计能力。

  着到刘志成穿过办公区,直奔设计室,有员工立马通知了牛广礼。

  当牛广礼奔跑着来到设计室的时候,刘志成已经和设计室的美工们在聊着天。

  “上次交给你们设计仿古电风扇,你们设计怎么样啦?”

  一个带着眼镜的小个子设计人员,递过几张图纸,小心翼翼的说道:“刘生,这是我们初步画的几个图样,请您过目。”

  刘志成拿起来看了看,结合旁边标注的数据、颜色等,有一点中西结合的味道,至于仿古元素确实有那么几分。

  想了想,便说道:“我们这种风扇,主要是销往北美,你们要偏西方元素多一点,这样有利于销售,但最终结果,还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

  这个时候牛广礼也已经来到了设计室,站在一旁,没有言语,听着刘志成的指示。

  刘志成突然转过身对牛广礼说道:“牛经理,先让市场部挑选一两款,进行试生产,拿到市场试试水。”

  “嗯,刘生,我马上安排。”牛广礼大气不敢出的应道。

  刘志成这个时从设计室里面走了出来,直奔牛广礼的经理室。牛广礼见状,赶快走到了前面,打开了办公室的门,并示意工作人员沏上一壶茶。

  刘志成直接坐到了牛广礼的大班椅上,牛广礼就一小学生一样,站在办公桌对面,准备聆听老板的下一步指示。

  “这个设计室还的加强,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把市场上畅销风扇都学习一遍,设计出属于我们的产品。”

  刘志成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我们要优化生产程序,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想办法发展自己的配件车间,慢慢壮大自己。”

  “嗯,刘生,我会向霍生汇报商量,一步一步落实伱的指示。”牛广礼回答道。

  “嗯,对了,这个配件工厂,不但可以生产风扇配件,还可以生产我们的街机配件。至于,风扇能够用到的电机,我们自己有可能生产吗?”

  “刘生,生产这种普通电机不难,只要设备到位,就可以开工。”

  这种普通电风扇电机不难,难的是生产出来的质量。刘志成最想的是实现自己的技术储备,既然现在不差钱,是可以成立项目攻关小组的时候啦。

  刘志成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电机研究小组,逐步实现电机自己生产。这个你得立马着手,至于人才可以去挖,不要怕得罪人。”

  从志高工业办公室出来,至于配件生产,电机项目组的成立,就是牛广礼的事,自己只要关心什么时候出成果即可。

  刚到桔子科技办公室门口,就看到新任助理韩春喜,已经站在办公室门口迎接自己,一进门就为他泡上一壶茶,送上今天的日程安排。

  “刘生,今天天天报业张建成经理想向你汇报工作,已经在过来的路上,您看?”韩春喜作为一个新人,还不太熟悉刘志成办事风格,只得小心请示着。

  “韩助理,以后行程上没有的安排,尽量不要理会,除非紧急事务。今天既然张经理已经在路上,晚一点就安排一下吧。”

  刘志成说完,示意韩春喜出去忙工作,自己则拿起今天的报纸看了起来,突然发现多了一份《天天晚报》。

  刘志成脸上露出笑容,自言自语说道:“原来是这事。”

  《天天晚报》内容,刘志成看了一遍,内容是大概就是马经、狗经、娱乐八卦、民间趣事、笑话之类的,反正就是娱乐至死。

  反道是把刘志成的指示,执行到底。只是不知道销量怎样。这个年代的助理还不像后世,有工作简报,批示个文件,连重点摘抄都没得看。

  想到这里,刘志成把韩春喜叫了进来,把自己的思路告诉他,让他把这些制度落实,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更好的掌控公司。

  当刘志成处理完桔子科技的公务后,听取了张建成关于天天报社的汇报。

  由于最近《天天晚报》已发行,由于报社拥有布遍全港的发行渠道,一经上市销量就达到3万份,市场反响强烈。

  按到现在的发展速度,只要不出现重大失策,年底达五万份问题不大。

  《天天日报》表现稳定上升态势,年底基本上可以实现十万份计划。

  刘志成听了张建成的汇报,问道:“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天天日报》应该可以坐上香江报业界的销售第一的宝座吧”

  张建成自信的说道:“明年年中肯定可以超过《明报》《东方日报》,成为香江销量第一。”

  有些东西,如果你不做到头部,永远没有话语。有都只是敲敲边鼓。

  刘志成想了想,说道:“为报业公司的长远发展,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份报纸和一份周刊的计划,争取做到总销量行业第一。”

  “我打算在报业公司里,高薪聘请一些经济学家坐镇,成立一个经济研究室,撰写一些关于经济方面文章,发表在我们的报纸上。”

  刘志成其实想的更多,而是想让这个经济研究室不仅对香江的经济进行研究,还需要对海外的经济进行研究!让他们的研究,成为他的其它商业活动中起到参考作用。

  “另外,我们要成立一个专业经济类报纸,你要做好准备,时间成熟,立马发刊。”

  张建成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说道:“老板,你的计划很完美,现在是《天天日报》的关键时刻,现在还没有登顶,是不是再等等。”

  张建成看了看刘志成,继续质疑道。

  “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觉得就是先把《天天日报》送上第一的宝座,巩固我们在香江报业的地位。”

  书友大大们,目前正在试水推,作者君必须得厚着脸皮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无以为报,唯有叩谢!

第35章 发展与并购

  手下一旦反驳自己,那一定是深思熟虑过,张建成是一个有自己的原则人,有傲气的人,不能逼得太狠,如果撂挑子,那就得不偿失。

  而且一个是有能力的人,不怕失业,随时可以再次上岗。张建成天天处在行业第一线,对行业现状肯定比自己了解。而且,经济类报纸太专业化,不能盲目而上。

  刘志成想了想,是不是自己太性急了,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一点,便点了点头,说道。

  “你既然如此说,这个经济研究室一旦成立,先把成果刊登在日报晚报上,经济类报纸你也要有计划,这关系到报业公司的发展。”

  刘志成的计划里,报业公司肯定得上市割一波的。

  张建成是一个对待工作十分认真的人,刘志成交待他办一份晚报,都准备了这么久,当然他的认真准备得到了回报。刚一上市,就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刘志成说道:“关于一刊,我计划是要办一份专业的漫画周刊。”

  “我们要走大众化路线,要走与产业相结合的路子,要与我们游戏产业相结合,并且与要与玩具产业相结合。”

  刘志成说到这里,便向张建成问道:“你听明白我讲的意思了吗?”

  张建成说道:“刘生的意思是同一款游戏、同一款漫画、同一款公仔!”

  刘志成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开发一款游戏的时侯,要先发行漫画,再发行公仔!”

  张建成一听,点了点头问道:“老板指的是漫画先行,游戏、公仔再跟进?”

  “嗯,伱一定要与我们的游戏开发部门,多互动多联系。可以是先有游戏,再有漫画。”

  “但你们发行一部漫画,必须得考虑到是否可以开发成游戏,是否可以开发公仔玩具。”

  刘志成讲的这些,主要是围绕某一个iP,打造一系列的相关产业。到最后还可以打造动漫电影、乐园等相关产业。

  周刊前期的投入,肯定会大一点,如果有个三五万份的发行量,广告费收入就会相当丰厚。

  何况前世香江一些著名刊物,几年后,谁不是发行上十万份,一年广告费数千万港币。

  漫画周刊,可以说是前途无量的刊物。毕竟,有万千儿童、少年消费者,有着广阔的市场。

  他的话让张建成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钱”途,他觉得这种杂志比经济类报纸简单一些。

  便说道:“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可以去借鉴欧美杂志的风格,内容的定位、杂志的印刷质量,标准相对超高一些,把市场先做起来。”

  周建成对于自己的指示,有了一点理解,刘志成很是高兴。

  “对了,我们香江本地的漫画师,和RB漫画师水评相比,要差一些,陪养我们本土漫画师的同时,要去RB挖人。”

  讲句实话,这个时候的香江漫画师,只会画黄黄的漫画,不适合开发外埠市场。

  桔子科技的街机,是面向全球的产业,所以漫画、公仔也是要面向全球市场的。

  刘志成最后说道:“这漫画周刊,必须得在两个月内办成。”

  周建成见到老板说得如此认真,知道这个命令玩不得小心思,连忙说道:“好的,回报社我就招聘人手,成立漫画开发部门。”

  两人就报业公司的发展,探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刘志成也是想一次性把报业公司的发展方向明确,免得以后还得花更多的精力去修正。

  报业公司有一定赢利能力,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虽然天天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重金投入,但根本就不需要刘志成另外投入,完全可以用自有资金发展,实现自力更生。

  …………

  前一段时间,刘志成安排霍海清去调研香江连锁市场,想着可以并购一家。

  自从郝庆文投资团队入职后,这个事情就让他们接手。

  刘志成对这次并购的规模要求不大,主要是想打通香江与澳门的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工业品直营渠道。

  刘志成也没有指望,郝庆文他们能做出什么经典的并购方案。

  桔子科技会议室里。

  刘志成坐在主位,会议桌旁依坐着苏奎、王峰云,以及助理韩春喜。

  窗帘已经拉上,没有开灯,只留下一台幻灯机还在工作,显得很是现代化。

  郝庆文一边调整幻灯片,一边给大家介绍道:“经过我们的调查,香江并没有覆盖全港的电器连锁公司。”

  “只有一些不成规模的私人电器行,如果我们建立自己的连锁电器商行,可以收购这些私人店面,统一装修后,就能够投入使用,形成覆盖全港的大型电器商行。”

  郝庆文说完,在等待老板的提问。

  刘志成想了想,问道:“那目前这些电器行店面的物业是一个什么情况?”

  “大多数都是租赁!”郝庆文早有准备,直接答道。

  刘志成摇了摇头,说道:“港澳地区是本埠总部,是我们的基本盘,我们目标是做成百年老店,店铺最好是自持物业。而且目前房价处于洼地,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

  郝庆文听到老板的不满意,立刻说:“我们的第二个方案就是自建电器店,物色合适店面,做到合理布局,自持物业。但进度肯定会非常慢,大约一年后,甚至几年后才能够全部布局完成。”

  刘志成手指敲了敲桌面,思考了片刻问道:“还有下一个方案吗?”

  郝庆文幻灯片一转,显露出一家著名企业的标识。

  刘志成望着幻灯片的投影,陷入沉思,没有人敢打扰老板的思考。

  这是一家香江老牌英资企业——‘和记国际’,掌门大班叫做祁德尊的英G佬。十年前,他成功入股和记,掌控了这间企业。

  其实,早在1954年,祈德尊就担任了和记洋行的董事局主席。从这些,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从一个职员演变成老板。

  从他入主后开始,香江进入经济发展的高速期,和记国际展开了疯狂并购。

  陆续吞并的有屈臣氏、泰和洋行、黄埔集团、海港工程等大型企业,让和记国际成为越大型跨国集团,旗下拥有三百六十多间子公司。

  书友大大们,目前正在试水推,作者君必须得厚着脸皮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无以为报,唯有叩谢!

第36章 求追读

  各位大佬、书友大大们!《港岛新豪门时代》已经上传有半个多月。

  讲句实话,由于水平有限,成绩不太理想,不敢拿出来晒,一直靠情怀支撑着在写。

  现在正处在新书推荐的关键时刻,今明两天的追读数据,特别是明天的第二章追读数据,决定了是可以进入下一轮推荐。

  作者今天开个单章,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节 上一节 18/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