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115节

  时间很快就到了5月。

  香港迎来了一件大事:建了快十年的海港城,终于营业了。

  曾经在怡和手中缓慢进行的九龙仓,在被星河收购之后,立刻盘活了起来,凭借着星河的部分注资以及九龙仓本身出售了部分地皮后,连夜赶工之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完成。

  同时,招商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不仅仅香港内部的很多商业品牌,海外的也一样请过来不少。

  “陈生,海港城这三天的平均人流量,大约在800万人次左右。”海港城开业后的第四天,九龙仓的总经理赵立林在获得相关数据后,第一时间前来汇报。

  整个九龙仓,曾经大量的资源都投入进入海港城,整个海港城,商场面积200万尺,上方的酒店外加写字楼总面积400万尺,光凭这一个项目,就可以让九龙仓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主之一,但地主也是分档次的,在中环与在元朗沙田,相差的价值可是十倍不止,海港城位置不差,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流量来决定实际价值。

  “800万?那一天的平均营业额是多少?”陈志文问道,人流量这种东西太虚了,一个人在门口进出十次,就算十次了。

  “第一天是1300万港元,第二天1100万,第三天也差不多1100万,这是我们曾经大力宣传的结果,还不能作为日常的参考。”赵立林说道。

  “也不错了,三天3500万港元。”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个时候的港元是很值钱的,目前整个香港的零售额估计也就三四个亿左右,海港城能占到全港的3个百分点已经很不错了。

  而在后世,一个海港城差不多能占香港总零售7个百分点,但这也是船王后代几十年的经营外加后续还有大量投资的数据,现在的海港城才刚开业,自然比不了。

  “是的,从天星小轮最近的乘船人数来看,很多港岛的人都愿意来海港城游玩,只是现在有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渡轮的数量不太够了,最近几天都是从其他点借调了几艘过来,外加很多渡轮已经很老了,所以我想购买几艘新的,速度快一点、载运人数也可以多一点。”赵立林接着说道。

  “可以,没问题。”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虽然红磡海底隧道通车了,但香港的人口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渡轮仍然是最主要的跨过维多利亚海港的方式,毕竟,很多地方如果走隧道,是要绕很远的,再说,渡轮也是一种享受,前提是渡轮的环境要好一点,陈志文对于渡轮的一些陈旧设施其实也有所耳闻,换点新的也好,这种小渡轮,不了多少钱。

  “除了从港岛吸引人,我们也想吸引整个九龙半岛,而最佳的方法,就是让九龙巴士配合。”赵立林顿了顿说道:“陈生,我觉得,九龙仓如果能收购九龙巴士的话,会有着很大的好处。”

  “你想收购九龙巴士?”陈志文惊讶问道。

  “对,九巴拥有着一些不错的地皮,同时巴士也是公共服务,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也比较稳定,而且这也有利用整个集团的地产行业发展,至少我们可以在很多小区门口建公交站了。”赵立林分析道。

  “有点道理,那这件事我同意,伱和和黄、星河的人一起商量,看看怎么将九巴收购到手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资金方面,如果九龙仓不够的话,你们可以一起凑出来。”

  香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收购,但规模大的,其实也就是和记、九龙仓、港灯、会德丰以及被华资无大财团联手围攻的置地,其中最后一个失败了。

  而且大大小小的也有几十个,九龙巴士也是其中之一,它被新鸿基给收购了。

  对于这种小公司,现在的陈志文其实已经不太在意了,数量多,相对和记九龙仓来说规模要小很多,他也不可能一个都不放过,特别是80年代即将到来,自己的资金将会上升几个档次,外加硅谷科技企业也要到了孵化期,他要准备集中精力去征战海外市场。

  再者来说,自己的手下也有几家地产公司,他们在扩张的时候,自然也会有着想收购部分公司的想法,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香港华资财团的崛起,就是一边赚钱一边收购的过程。

  如果旗下公司觉得需要对哪家动手,那陈志文自然也支持,不过就不亲自参与了,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类小事情手下自己决定就行了。

  “好的,待会我立刻去找他们。”赵立林欣喜的说道,能够收购一家香港不小的公司,对任何职业经理人来说,都是很开心刺激的,特别是,九龙仓本身的大量地皮就在九龙半岛,如果获得了九龙巴士,那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了。

  “对了,帮我关注一下,安踏旗舰店的销售状况,海港城这个店,是安踏的第一家,一定要做好。”陈志文又说道。

  在四年前,陈志文通过投资的方式入股了美国未来的鞋业巨头耐克,同时也得到了大量耐克的订单,在耐克工程师以及资金开道的帮助下,香港这边通过这几年的时间,掌握了多种高端制鞋的工艺及生产能力。

  而耐克的发展也与历史一样。每年80%的平均涨幅,让香港的制鞋工业快速发展,这几年的时间,安踏制鞋工厂也通过资本运作,将整个制鞋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化工原材料。

  在今年年初,安踏公司便按照陈志文当初的规划,成立自己的鞋业品牌,不过考虑到大客户耐克在美国,安踏的主要发展优先还是在亚洲。

  “海港城的服装品牌都早第三层,安踏在这一层有两个店位,位置都很好,在电梯旁边,接下来,我们也会在日常广告中推广安踏。”赵立林说道,对于集团内部资源互助的情况,他早就知道,特别是海外的超市集团,对整个集团很多业务的初期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安踏,既然能够被老板亲自关注,估计也是未来的重点业务之一了。

第268章 探亲内地

  “陈生,刚刚新华社梁社长来了电话,他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跟您亲自说,是关于您委托他寻找的一个人。”一大早,陈志文刚刚到了办公室后,董秘助理便过来说道。

  “什么?”陈志文心中一惊,自然知道是什么,于是立刻说道:“好,你回个电话过去,就说我立刻去新华社。”

  “好的。”助理连忙离开,陈志文本想跟自己老头打个电话,但想了想还是确定清楚后再说。

  港岛面积不大,半小时后,陈志文便出现在了新华社社长的办公室内。

  “陈生,请坐。”梁社长非常礼貌的说道。

  “梁社长客气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不知道是不是在内地找到我大伯了?”

  对于这个大伯,陈志文其实没见过,自然也谈不上感情,但自己老头太在乎了,就算谈不上日思夜虑,但也经常会突然想到,然后就会难过半天。

  “对,,您的大伯目前在天津的一个农业局里工作。”梁社长笑着说道。

  他之前就委托朋友在燕京市找,但找了一年也毫无动静,根本找不到,但后续改开后需要外汇,效率自然不一样了,很快就找到了,原来人在天津,虽然离燕京很近,但他也的确没这个能力找到,不是说天津他没有认识的人,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人在天津。

  “天津农业局?想不到我大伯居然也混到一个小官位了。”陈志文笑说道。

  两个月前,那基本上就是自己刚刚准备在蛇口工业区进行大投资之后,果然,大投资之后,内地高层一定会重视自己,特别是能够提供外汇的投资,更不要说,蛇口的那点投资,只是陈志文旗下产业的九牛一毛罢了。

  “也不算小了,是个科长,他已经得到消息,要不要我们安排人将您大伯送到香港来?”梁社长问道。

  “还是我们一家去一趟吧。”陈志文想了想说道:“等我与我父亲商量后再决定哪一天去,应该就是最近几天。”

  “好,那我等着陈生的消息。”梁社长答应道。

  三天后,一架国泰航空的波音737商务机,从启德机场起飞,飞往了燕京。

  到了燕京机场之后,一名对外贸易经济总局的副局长亲自来接机,这次的行程只是私人探访,一名未来商务部副部长级别的官员来接机,已经算是很高档次了。

  而且也只是客套一番后,便陪着陈志文直接踏上了前往tj市的路程。

  燕京与天津属于全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道路不差,不过乘坐的汽车不怎么好,快不起来,最多也就60码,加上公路也是弯弯绕绕,路上各种行人自行车也多,还经过了一个小县城,直到3小时后,才到了tj市政府。

  不少人已经在外面等待,当陈天福下车后,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大哥?”陈天福眼睛有点湿润,激动的说道。

  “天福,快30年了吧。”双鬓发白的陈天寿,看着自己熟悉的弟弟,也有些开心的说道。

  “是啊,30年了。”陈天福连忙收了心,如果单独见面,估计得小哭一场了,但这里这么多人,还是的忍住,于是说道:“来,大哥,这是我儿子陈志文,这是我妻子吴秀玲。”

  “大哥(大伯)好。”二人异口同声的叫道。

  “好,天福,你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陈天寿笑着说道:“这是我儿子陈文军,过来,见一些你堂哥与伯母。”

  “堂哥好,伯母好。”陈文君年级还不大,似乎有一些怕生。

  “好啊,长的很帅气。”陈天福见到自己的侄子,更是开心不已,如果不是因为现场很多人,按照香港的规矩,得包一个超级大的红包了。

  “伱儿子更帅气,而且也很厉害,我这才知道你们在香港的成绩,厉害啊。”陈天寿说道。

  “时也命也。”陈天福说道:“大哥的儿子还这么小?文君今年多大?大嫂呢?”

  “12岁,我比你可要晚多了,孩子他妈去外省了,电话联系不上。”陈天寿说道。

  “那可惜了。”陈天福点点头说道。

  两位长辈在说话,陈志文也没有多话,倒是看着自己的小堂弟出了神,这似乎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兄弟”了?

  “几位,这外面风大,里面已经准备好了接待室,不如先去室内?”tj市的一位官员说道。

  “好,那我们先进去吧。”陈志文答应道。

  一行人朝着办公楼走去,路上,所有人也都相互介绍了下。

  tj市委对于陈志文的到来显然非常重视,办公楼门口有着大量鲜,红地毯以及欢迎标牌等等,接待室内也准备的很充分,各种水果应有尽有。

  接待室里的主场是陈家二兄弟,大家客套一番后,便以商务为理由离开了。

  梁社长仍然陪同着陈志文,去了一间会议室里,与tj市的一些领导聚在一堂,市委的一名秘书则介绍着tj市目前的各种工厂情况。

  “陈先生,现在中央推行吸引外资,我们tj市也有着大量的工业基础,也有着对外出海的港口,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天津投资?”上面的秘书介绍完后,另外一名领导笑问道。

  “在天津投资,是必须要合资的吧?”陈志文淡笑问道,虽说这次来是探亲,但你要让这群缺外汇缺到要卖黄金的不和你谈论投资,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既然来到这里,肯定也要意思一下的。

  “对,合资是目前的政策,我们可以出土地、建筑、人工,贵方可以出资金,然后我们一起生产,再出口海外,或者您也可以选择投资我们现有的工厂。”来到话说完后满脸期待,其他人似乎也差不多。

  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好,都可以商量,不过贵方也得给我一些更详细的资料,特别是关于tj市的一些企业清单、产品信息、规模等等,我需要具体看一下才能决定投资什么?”

  “没问题,陈生,今天你们舟车劳累,晚上休息一晚,明天早上,我们会将这份资料送给您。”市委秘书带着职业笑容说道。

  “好,多谢各位领导的接待。”陈志文也礼貌的说道。

  在市委办公楼待到天黑,所有人都被安排去了附近的一个酒店,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后,再去位于tj市区南边30公里的陈家。

  陈志文等人走后,一位大领导对着刚刚的秘书说道:“小王,资料我们有吗?”

  “有的,就是并没有整理成陈志文先生的要求,我晚上通宵也会将资料整理好。”小王说道。

  “让小刘小李一起帮你,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现在市内外汇额度有限,那么多公司想购置海外的设备,根本不够用,这次燕京那边有人跟我说了,如果留不下陈志文的投资,就对不起给我们的机会了。”大领导慎重的说道。

  “好的,我明白。”小王答应道,现在国内缺外汇的程度,他们这些人最清楚,不光是外汇,连经济也很差,很多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偏偏老百姓又买不起,随后又导致很多工厂发不起工资,问题杂乱,无法理清。

  现在最好的破局方法就是引进外资,外资进来后会有一笔资金入场,可以救活大型工厂,随后外资会带来海外的市场,工厂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出口,这样一来,工人们就有了长期收入,不说从国家层面上解决什么问题,就是tj市内,只要几家大型工厂能够做到这一点,经济就会好很多。

  当天晚上,陈天寿与陈天福二人喝着从香港带回来的小酒,喝到了半夜,一直在交谈,陈志文也听了一会,但后来被二兄弟请走了,于是早早的就睡了一觉。

  第二天,市委秘书小王送来了一份手写的清单,字体很漂亮,也写了序号,一共136家企业,主要的就是各类轻工业工厂,也很正常,重工厂可是国家命脉,不是中央有意,是不太可能与外资合作的。

  不过投资不是一两天就能定下来,去大伯家显然更重要。

  众人上了车,汽车飞快行驶,不过到了天津郊区,道路就没有之前那么好了,手动挡的上沪牌汽车熄火了几次,但在场的司机与陪同的市委干部倒很习惯,就是梁社长有些尴尬的说道:“陈生还请不要在意,国内的车,经常这个情况。”

  “没事,我理解。”陈志文点点头说道,造车,本身就是人类工业的皇冠,几乎涉及所有的工业,在没有大量现金工业设备的前提下,国内能造出来其实已经胜过大部分国家了,在这个人均gdp全球靠后的国家,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质量与技术这一块,的确只能等到以后外资工厂进来合资后才能有所提高,而使用外汇进口汽车,那是很少的,在目前的国内,卡车客车属于生产资料,它们能创造价值,但家用轿车可不是,除非是军车之类的。

  “我出资从国外购买一些汽车吧。”陈天福走过来说道。

  “不用,我在香港那边已经采购了不少美国的越野车,等我回去我就安排人送几辆过来。”陈志文说道。

  考虑到国内的路况,他早就准备送一些车进入国内的大城市,这样一来以后他每次来都可以方便使用,只不过目前改开才刚开始,送进来也需要时机,比如他准备去某个城市了,可以提前送过去。

  但这次来天津就比较急了,汽车又不好空运,就只能人先过来了。

  “也好,给我大哥他们也配一辆。”陈天福说道。

  后面的陈天寿听到后,连忙摇头说道:“这不行,我不能要,这油我也加不起啊。”

  开玩笑,进口车?市委领导都不一定只有几辆,他开个一辆算什么?而且也太招摇了。

  “大伯,这事不急。”陈志文笑了笑说道,给国内官员一辆进口车的确不太好,哪怕是亲戚也不太好,不过也不是没办法,比如送给市委,然后其他人代开?

  汽车很快就到了西郊区,这里也是后世tj市旗下的西青区,现在还是类似一个县城模式。

  不一会功夫后,汽车便来到了一间筒子房旁边,周围的不少人都投来了奇怪的目光,汽车不少见,但停在他们家附近的可没几次,而且最前面的车牌号有点吓人,有点眼光的都知道这肯定是市里来了大领导了。

  见到是陈天寿以及一群似乎是大人物的人下车,周围的人即使熟悉,也不敢跑上前问。

  陈天寿见到一群邻居,也有点尴尬,不过也不是打招呼的时候,微笑示意,就带着几人来到自己家里。

  家中的面积并不大,陈志文进去后看了一眼,也就20几个平方,分成了两个房间,应该是一个自家大伯夫妻以及堂弟的。

  “坐吧,环境有点不太好。”陈天寿说道。

  “没关系,这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记得那时候过年买不起米煮粥,父亲将家里的横梁拆了,去换了点小米,那时候可开心了。”陈天福说道。

  “是啊,可惜那一天又下了大雪,结果屋子塌了,也还好隔壁林伯收留了我们一家,要不然,我们可能就真的冻死了。”陈天寿也感慨说道。

  “老家怎么样了?这些年你去过吗?”陈天福问道。

  陈天寿摇头说道:“没有,在天津这边立足后,我曾经回去过一趟,也想着能够找到你,但那边已经没人了,一场泥石流,毁了我们村庄。”

  “也不知道当年的乡亲们怎么样了?”陈天福叹气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了。”陈天寿顿了顿说道。

  “行。”陈天福看了看四周,说道:“大哥,这样吧,之前过来的路上,我看到一家百货商店,不如我们去哪里看看,我给你加添点东西。”

  “不用,我这样子过了几十年了,也无所谓了。”陈天寿摇头说道。

  “你没有拥有过,所以才无所谓,不谈其他的,你家连个电风扇都没有,这夏天不得热死啊,你可知道,志文这小子旗下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制造工厂,你说你这个做大伯的,怎么能连电风扇都没有呢?”陈天福笑着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15/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