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四合院:带着傻柱一起飞 第154节

后来易中海听了聋老太太的劝,抱养了跟自己家有缘分的两个孩子。一大妈一时间感觉到全身轻松,所有的心理压力都没有了。

就这么着,一大妈反而死在了易中海的后面。

————

一大妈的一生,没有办法去总结,她是千万个中国传统妇女的缩影。她有贤惠、善良的美德,也有委屈的压抑。她们自卑到认为自己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如果男人没了,那么天就塌了。

一大妈能吃人世间最大的苦,可是受不了人世间的闲言碎语。她的心病,十成里面,八成来自于屋门外面。

不过善良的人总会有回报的,她养出了一对好儿女,她再也不用压抑自己受委屈了。

番外 十:不该出现的人

这个故事里,最不该出现的人就是颜明,他应该死在转业的路上。因为他的出现,让本来好好的一个故事,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另一个不该出现的人就是赵老师,他是一名好老师,他对学生负责,只是对自己和家庭不太负责。他不该出现在这个故事里,而是该把他的人生活完。

颜明和妻子林雪看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是从国家的一穷二白,一直活到繁荣昌盛。到今年他七十岁整。

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儿女多努力,家庭很和谐。他很知足。

这天晚上,颜明带着欣慰,笑着离开了人世。

林雪送走颜明之后,又生活了三年,也离开了人世间。

林雪走之前,好像是有什么预感似的,她按照颜明的要求,把私人博物馆捐给了国家。

用颜明的话说,对于你来说,你喜爱的东西,你不舍得丢弃,件件都是你的心肝宝贝。可是对于儿女们或其他人来说,那就未必了。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东西,一件件都是和钱划上等号的。

如果不捐给国家,最后这些东西会落到谁的手里,亦或落在哪个国家,那就不得而知了。与其那样,干脆自己稀罕完,交给肯定能好好保管它们的人的手里。

颜明和林雪活着的时候,有许多的故事,死了之后,除了儿女,好像很少有人能想起他们。

当然,傻柱这个没心没肝的人还是很长寿的,每年的清明和年前,他总是到二人的墓前,摆上几个菜,开上一瓶酒,和哥嫂聊上半天。

————

小赵老师晕倒在讲台前,学生们吓坏了,有那么几个懂事的孩子,赶紧叫来别的老师,大家伙儿七手八脚,把小赵老师送进了医院。

到医院的时候,心跳已经没了,只有脑电波还算活跃。

既然大脑没有死亡,医生们还是要努力抢救的。

一天、两天、三天……

五天后,小赵老师居然醒了。看着床边昏昏欲睡的老母,小赵老师流下了眼泪。

“妈,我这是在哪儿?”小赵试探着问了一句。他不确定自己还能复活。

他感觉自己一直在做梦,梦里他结婚生子,做了许多的事儿。唯独没有找到过自己的母亲。

“儿啊!你醒了?!”母亲一下惊醒。她赶紧起身去叫医生。

————

赵母姓孙,退休前也是一名教师。她吃过很多的苦,生于解放前一年,赶上了新中国的所有运动。作为老三界的知青,她下乡插队就是十年。

等她参加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之时,已经是二十八岁的大龄青年。后来她认识了自己的老伴儿,三十多岁才生下独子小赵。

等小赵当上老师的时候,她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要不是学校刻意挽留,她早就应该退休在家里享受着生活。现在儿子二十七岁,她已经退休在家一年多。生活很惬意,美中不足,儿子没有结婚。

她收拾好家,正要出门买菜,盘算着儿子这一段时间辛苦,买只蛋鸡回来,炖些汤,给儿子补补。正在这时候,她接到了学校里的电话,告诉她儿子进了医院。

她吃过太多的苦,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可是看着基本上没有生命信息的儿子,她差一点儿垮掉。

就这样,她在儿子身边一守就是五天,如果不是老伴硬让她吃些东西,恐怕她的身体也会垮掉。

现在好了,儿子醒了,孙老师很高兴,像个孩子似的笑了,笑着笑着,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她抬手很想抽这个不孝的儿子,可是她不舍得。

————

老赵,一个半文盲,他这一辈子最值得炫耀的事就是,娶了一个大学生老婆,儿子也是一个大学生。

他人实在,话不多。就像他识的字一样不多。可是他很聪明,学东西很快。

他16岁参军,用他的话说,家里兄弟太多,不去当兵,留在家里可能会饿死。

在部队里干了五年炊事兵,转业到地方后,安排了工作。从此他成了一名光荣的工人。

可是他的生活并不太舒服,因为家里还有老母和弟弟们要照顾。他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一点儿,自己留够生活费,剩下的全寄给家里。

这样的人,谁会嫁给他。就这样,他一直到二十九岁,才遇到了比他大两岁的老伴儿。结婚的时候,连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他对儿子的爱,一点儿都不比老伴儿少,可是他从来不说出来,亦或表现出来的很少。

但是小赵知道父亲是爱自己的,因为从小到大,父亲没有舍得打过自己一手指头。

哪怕自己弄坏了他最喜欢的剃须刀,他也没有骂儿子一句。而是咬着牙,省出来那么几块钱,又买了一副。

儿子小时候调皮,爬上屋顶把瓦弄烂了,他总是先问儿子有没有伤着。然后他再爬上屋顶,一点点修着。

儿子晕倒之后,老赵感觉人要疯,可是看着不吃不喝的老伴儿,他还是表现得若无其事。

————

小赵老师醒来之后,又在医院里休息了两天,他挣扎着要回学校。用他的话说,孩子们快要考试了,每一分钟对于他们来说都很宝贵。

虽然学校会安排代课老师,可是他又哪里会有自己这样了解自己的学生。

母亲知道学生的重要性,她只是稍微阻拦了一下,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父亲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此他天天早起,骑着他那辆装了棚子的电动三轮,每天接送着自己的儿子。

小赵很开心,给父亲开着玩笑。小时候上学,就是下大雨,你也没接过我一回。现在怎么想起来接送我了。

老赵的回答依然很朴实,滚一边去。

学生们看到赵老师回来了,本来躁动的心,一下安定了。剩下的日子里,小赵老师天天陪着他的学生。而父母天天陪着他。

送走这一届学生之后,小赵老师申请带高一。领导们当然同意了,差一点把人送走,不能可着一只羊薅羊毛呀。

————

小赵老师带高一的学生,一样很用心,只是比带高三班的时候轻松太多了。

这不,学校安排他带实习生了。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分配到这所省重点里十几名实习学生。

小赵老师被安排带两名实习生。递给他实习名单的教导主任一再轻点着一个名字,意味深长地一再提醒他,机会难得,好好把握。

小赵被搞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不是领导家的亲戚?亦或是别的关系户。

等到小赵第一眼看到薛涛的时候,他愣住了。

自己的长梦中,妻子林雪年轻时的影子,和眼前的这个青春阳光的实习老师重合在了一起。

“赵老师,我们是不是见过?”薛涛大大方方地先问道。

“我想应该是见过。”

“可是我实在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也许是人生中的一次偶遇吧。”小赵豁然地一笑。

薛涛毕业后,分配到了这所高中,她也成了一名英语教师。只是她见到小赵的时候,总是会脸红。

再到后来,在别的教师撮合下,两个人终于结了婚。

结婚旅游的时候,小赵安排的第一站,就是去祖国的首都。到了之后,他没有去看升旗,也没有游故宫,更没有去爬长城。他带着新婚的妻子转着一个个胡同。

“亲爱的,你怎么对这些胡同这么熟悉?”薛涛有些奇怪。

“我要说,我在梦里来过这里,你信吗?”

“我不信,你就骗我吧。我估计,你来之前,又把地图背了下来。”

“真让你猜着了。咱们来玩儿,不就是看看有特色的胡同文化吗。”

当小赵站在一座大宅院前,久久地不愿意离开。这里会有傻柱吗?颜骦会不会跟着林雪住在这里?

站在一座私人博物馆前,小赵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小赵才离开这无比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只是在他一回头的时候,被一个人叫住了。

“小伙子,你来找谁?”

“师傅,我们来旅游的,就是随便看看。”

“嚯,你跟我哥长得可真像。你不会是他的私生子吧。不行,回头我再上坟,得告诉我嫂子一声。”

“师傅,咱不带这样骂人的。咱这可是第一次见面。”

“对不住啊,你和我老哥年轻时的样子太像了。嚯……”这个人惊呆了,因为他看到了薛涛,他感觉这就是嫂子年轻时候的样子。

————

时光、空间在错乱,前世今生,谁又能说得清。缘分就在那一瞬间,你想躲,都躲不掉。

番外十一: 一个没有出现的人

故事讲完了,可是总感觉意难平,因为有一个人,一直没有出现在故事里。而她恰恰应该出现的。

她叫秦京茹,秦淮茹的堂妹,一个漂亮且无脑的乡下姑娘,她有着和堂姐当年一样的心思,就是嫁到城里去。

老秦家因为有一个闺女顺利地嫁进了城,而且闺女还能偶尔贴补一下娘家,于是整个老秦家的人,都不再讨厌闺女,反而希望生出更多漂亮的女儿来。

秦京茹十一二岁上,就能看出来是个美人了。皮肤和秦淮茹一样白,大眼睛好似会说话,小巧的鼻子显得有些俏皮。

他爹和娘看到这么个闺女,乐得合不拢嘴。感觉总算是能在大哥、大嫂面前有扬眉吐气的机会了。

不过他们在事情没成之前,也没有过分地得瑟。反而每次秦淮茹回娘家的时候,他们都陪着小意儿,跟侄女套着各种近乎。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让秦淮茹帮着堂妹介绍一个城里的女婿。秦淮茹每次都敷衍着,她可不想让家里人知道自己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日子。

秦淮茹很享受每次回娘家,被人捧着说话的这种感觉。

后来秦京茹十六七了,秦淮茹还是敷衍,这就让她二叔和婶儿很生气。认为侄女就是看不得自己家也要过好日子。

————

没有了秦淮茹的帮忙,再加上户口管理上越来越紧,秦京茹想嫁时城里的梦,越来越成空。

可是一家人也没有想放弃,秦京茹反而对自己的想法更加坚定。她想像堂姐那样,天天穿着没有补丁的衣裳,她也想像堂姐那样,进工厂上班,偶尔还能吃上肉。

为此,秦京茹自己偷偷进了一次城,想去找堂姐。可惜不认识地方,只知道工厂的名字,就这样,秦京茹辗转被人送到了轧钢厂。

秦淮茹一听说堂妹来找自己,脑袋一下炸了。自己家都这么难了,哪还能再养一个闲人吃饭。再说家里就两间屋,哪里还能住下堂妹这么大一个人。

她找到许大茂,借了两块钱,亲自把堂妹送上了回乡的汽车。她看着远去的车影,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里还暗暗祈祷,这个没脑子的妹妹,可千万别再来了。

————

此路行不通,更有山路行。秦京茹的父母们没少请托媒婆,只要帮着介绍成城里的工人女婿,事后一准儿重谢。可是效果不大,多长时间也没见有人登过门。

眼看着闺女的年龄大了,父母下调了要求,实在城里的女婿不好找,最低公社里的以工代干的小干部,自己家也是能接受的。

秦京茹的择婿标准一松动,立马有几个年轻人,被媒婆带着上门来相看。

这些人都是在公社里上班的,虽然还没有完全转正,或者说还没有正式的干部身份,可是按着媒婆们的说法,那真是一个个前途无量。

首节 上一节 154/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