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收到李幼盛的回复后,气得浑身发抖。
他早已看穿李幼盛的意图 —— 拖延,一直拖延。
这种拖延已经持续了近十天:从最初以 “缺乏物资无法北上” 为由推脱,到后来提出各种条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时间。
一开始,亚历山大对李幼盛并未抱有太大希望,他将希望寄托在驻印军队身上,认为只要援军抵达,必能击退鬼子。
可结果是,援军来了,却战败了。
如今,他只能不断催促李幼盛,用尽各种办法 —— 包括让山城方面施压、让史迪威出面协调,但都无济于事。
甚至连与李幼盛一同行动的戴安澜部队、余韶部队以及刘伯龙部队,也都被李幼盛软禁了起来。
“司令官先生,李幼盛说必须先拿到物资,才会出兵支援我们!”
“该死的混蛋!我们现在哪里还有能力给他送物资?这些交通隘口都在鬼子手里!”
亚历山大其实也想给李幼盛送物资,但问题是鬼子控制了所有交通要道,他根本无法将物资送达。
“李幼盛说,可以将物资送到胡冈谷地,他的部队正朝着那个方向移动!”
亚历山大看着地图上胡冈谷地的位置,脸色铁青。
李幼盛的部队一边哭诉 “缺乏物资”,一边却转移到了胡冈谷地?这么远的距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该死!给李幼盛回电,答应他的要求,我们会把物资送到胡冈谷地,让他立刻向鬼子发起进攻!”
昨天,鬼子的援军已经抵达,亚历山大很清楚,若不能尽快夺回这些战略要地,等鬼子后续的大部队赶到,再想击退他们,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因此,他只能选择妥协。
第159章 此子断不可留
“给李幼盛回电,我们同意他的要求,将物资送到胡冈谷地!”
亚历山大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的。
眼下,亚历山大自己也紧缺物资,自从曼尼普尔河和英帕尔被攻占后,大量物资被鬼子缴获,他们的物资储备已有些吃紧。
但他别无选择,没有李幼盛部队的支援,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这边未必能打赢鬼子。
无奈之下,他只能从本就紧张的物资里咬牙挤出一部分,先给李幼盛送去。
“少司令,英军同意给我们送物资了!”
李鹤清面带喜色,挥舞着手中的电报跑了过来。
“知道了。”
李幼盛向英军索要的物资多吗?
但眼下,李幼盛部队最不缺的恰恰就是物资。
如今,李幼盛部队的士兵几乎人人能分到两支步枪,甚至还有剩余;每个士兵能领到上千发子弹,各类重武器、车辆等装备也十分充足。
这些物资,一部分是英军遗留在曼尼普尔河与英帕尔的军备,另一部分则是和鬼子交易换来的。此时的李幼盛,堪称 “富得流油”。
李幼盛坚持北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建立根据地,扩大自己的地盘。
若能将缅北地区控制下来,他手中的物资就能设法送回国内,支援桂系部队。
至于英军承诺的那些物资,若不是能白拿,李幼盛其实根本看不上眼。
“少司令,我们要不要派人去对接接收物资的事?”
李幼盛摆了摆手,语气淡然:“不着急。就这点时间,他们凑不出多少物资,再等等。等鬼子的进攻规模再扩大些,这些英军撑不住了,自然会反过来求我们。”
李幼盛说得满不在乎。
现在,他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可英军,恰恰最耗不起时间。
李幼盛能拖,哪怕拖到 1943 年、1944 年都无所谓。
他很清楚,眼下从英军手里能拿到的,不过是些皮毛。
他真正在等的 “金主”,是美国。
等美军开始反攻,着手进攻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时,李幼盛笃定,自己一定会成为美军拉拢的对象。
毕竟,未来两年里,东南亚地区会成为鬼子最重要的物资补给中心。
就连那些在东南亚丛林里打游击、只能勉强牵制鬼子的土著武装,美军都愿意给出海量援助;像他这样战斗力强悍的部队摆在这儿,美军没理由不动心。
“部队的招兵宣传做得怎么样?有人愿意加入我们吗?”
比起英军的物资,李幼盛现在更关心这件事。
听到询问,李鹤清脸上露出笑容:“多!不少人都愿意来,而且大部分是华侨,都会说汉语。”
李幼盛思索片刻,又问:“有没有本地的武装力量愿意加入?”
“有是有,但规模都不大,小的只有几十人,大的也不过几百人。”
鬼子入侵之前,缅甸境内本就有不少反抗英军殖民的武装组织。鬼子来了之后,这些武装分成了两派:一派选择和鬼子合作,想借鬼子的力量赶走英军,实现缅甸独立;另一派则调转枪口,开始对抗鬼子。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克钦游击队 —— 成员主要是克钦族人,他们和国内的景颇族同根同源。
只不过因为在缅甸定居已久,文化习俗上和景颇族已有不小差异。
实际上,如今缅甸北部的大部分民族,都不认为自己是汉族人。即便很多人的祖上是明末时期迁徙过来的,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他们早已和本地人同化。
不过这些对李幼盛来说都不重要 , 他只需要扶持一个傀儡势力,帮自己掌控这片区域就行。
“找一个汉语说得最流利的本地武装首领来见我。”
李鹤清吩咐完招兵的事,又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少司令,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缅甸的红色组织。他们没愿意跟我们走,我已经派人跟着他们,摸清了他们的老巢。要不要……”
“缅甸的红色组织?”
李幼盛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不用管他们。如果他们愿意打鬼子,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打;其他的事,不用多管。”
缅共如今确实已经存在,但规模很小,人数也不多,按照时间线,他们明年应该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不过这些事,和李幼盛没有任何关系。
眼下,缅甸国内的抗日情绪并不算高涨,主要是因为鬼子的宣传口号太具煽动性。
鬼子承诺会帮助缅甸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不少缅甸人都信了,甚至欢天喜地地跟着鬼子打英军。
但鬼子伪善的面具没戴多久,就开始逐渐暴露本性;到了明年,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到那时,一定会有大批缅甸人追悔莫及。
英军在的时候,他们被殖民、被欺压;如今把英军赶跑了,换来的却是更残酷的剥削:说好的 “独立”“自由” 全是泡影,只有挖不完的矿、种不完的粮食,还有搬不完的货物。
鬼子把这些掠夺来的物资源源不断地从仰光通过海运送回本土;后来鬼子舰队实力衰退,又改成走陆路运输,甚至强迫缅甸人修建一条通往越南的公路 —— 计划把物资先运到越南,再从越南转运到华夏境内,最后送回日本本土。
而与这个运输计划相配套的,正是鬼子的 “一号作战计划”(即豫湘桂会战)。
后来,鬼子的一号作战计划虽说算是 “成功” 了,但他们也早已穷途末路 —— 东南亚的这些物资,根本没能按照他们预想的那样,顺利送到鬼子本土。
“报告,少司令,人带来了。”
一名参谋领着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瘦弱的男人走到李幼盛面前。
“这位是我们的指挥官,李幼盛少司令。”
参谋向男人介绍了李幼盛的身份。
这个男人是缅族的首领,名叫吴努。听到 “李幼盛” 这个名字,他立刻立正站好,敬了一个不算标准的军礼,语气激动地说:“李将军,能见到您真是太荣幸了!我叫吴努,我早就听过您的事迹, 您打鬼子,很厉害!”
说着,吴努还冲着李幼盛竖起了大拇指。
“你也很不错,拿着土枪也敢跟鬼子拼。” 李幼盛对于吴努恭维不感兴趣,夸赞了一句之后,开始套话。
“不过我很好奇 ,鬼子不是说要帮你们独立吗?你们为什么还要跟他们打?”
听到这话,吴努立刻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地说:“鬼子和英军没什么两样,他们都是骗我们的!‘帮助我们独立’,只不过是他们侵略的借口而已。我们缅甸人的独立,只能靠我们自己去争取!”
李幼盛听完这句话,眼睛微微一眯。
这小子,脑子倒是清醒得很。
此子,断不可留啊!
第 160章 完成第一步目标
“不错,很有志向,你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李幼盛带着笑容拍了拍吴努的肩膀。
“感谢李将军,我们两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友好的邻居,我也希望能够通过你们的帮助,赶走鬼子!”
吴努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带着笑容说道。
“放心吧,我们来就是为了帮助你们打跑鬼子,好好干!”
“谢谢李将军!”
等到吴努离开之后,李幼盛眼睛微微一眯,看着他的背影。
“少司令,怎么样?”
李幼盛听见之后,摇了摇头道:“不行,有野心,而且缅甸这边的人,对我们的认同感很低,看来需要换一条路走了!”
在这个时代,随着世界交流开始变得频繁,各地区的民族意识也开始逐渐的觉醒。
想要像几十年前或者是几百年前那样统治一个区域,变得比以前困难的多。
不要觉得有兵有人就能够占领一个区域。
后世哪怕鼎盛的老美,也在帝国坟场之中吃尽苦头。
“先打着帮助缅甸人独立的旗号收拢一部分人!”
“少司令,这样做的话,英军……”
“旗号是这群人打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李幼盛耸了耸肩膀,英军在全面退出缅甸之后,就已经不是李幼盛的威胁了。
现在李幼盛之所以还会和英军掰扯,主要是看上了英军的后勤补给,缅甸靠近印度,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英军身上吸血,不然李幼盛才懒得搭理英军。
“这个吴努,找机会让他病死吧!”
李幼盛仔细思索了一下自己脑海之中的记忆,大致想到了好像有这么一个人,具体身份李幼盛也没有记清楚,毕竟这种小国家的人,李幼盛能有点记忆,说明他不简单。
李幼盛不允许自己身边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对了,给战士们下令,允许他们和缅甸人通婚!”
李鹤清听到这个命令愣了一下,接着立刻明白李幼盛的意思了。
现在李幼盛军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桂系的人,这些人家乡还在国内,还有亲人,如果长时间呆在缅甸,这些人可能想家。
但是在缅甸这里落地生根就不一定。
而桂系的人完全没有这个烦恼,缅甸距离桂系地盘不远,以后打过去,两边一互通,家人亲属都能够见面。
“除此之外,咱们以后还需要发展根据地,不能光靠掠夺鬼子和英军的补给了!”
李幼盛说完之后拿出地图,看向了缅北最大的一个城市,密支哪。
密支哪在缅甸北部算是一个重要城市,这个城市会是未来李幼盛的根据地之一。
只不过这个城市的工业能力,不说一应俱全吧,也算是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