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第134节

  “师范大学毕业的,就让他们去当老师吧,教我们战士读书认字,同时也让这里的百姓读书认字,教科书的话我编写一个!”

  李幼盛想了想,决定先从教育下手。

  未来几十年这一片区域可能都要在李幼盛的控制之下,首先就要维护这个区域的稳定。

  想要让这里的缅甸人不闹腾,不独立,就要想办法将他们同化掉。

  这一点英军没办法做到,毕竟他们和缅甸人一对比就知道,压根不是一个民族的。

  但是华夏可以,李幼盛准备编写一部关于缅甸的历史,然后将缅甸这些人全部都写成是华夏后裔,比如从明末逃难来的华人。

  一开始可能效果不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几十年之后,大部分缅甸人可能都会相信。

  毕竟这种事情也是有成功案例的。

  后世韩国,他们的历史大概率也是这么来的。

  一开始被鬼子殖民的时候,当时的韩国人,准确说是韩国现在死对头他们同根同族的人决定编写一下半岛地区的历史。

  为了能够让半岛地区的百姓能够有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写的时候用了很多夸张的手法。

  比如他们的起源,还有他们的历史等等。

  各种夸张,神话故事在他们面前都算是靠谱的历史小说。

  本来这玩意应该没有人相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努力,然后韩国的人相信,并且极度相信,认为这就是真的。

  同样的还有鬼子对于台湾五十年殖民统治,差不多也使用的同样方法,五十年的时间,让两代人忘记了自己的根,这两代人又影响了几代人。

  李幼盛现在编写的这些历史书,现在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但是等几十年之后,这就可能成为一些证据。

  “还有教学的时候,教汉语,本地百姓如果来学习汉语,说普通话,给与奖励,如果不学也没关系,不要针对!”

  李幼盛又将自己准备的第二套方案拿了出来。

  同化一个地区,语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如果一个地区语言一直没有被同化,那么这个地区一定会存在一堆野心家,而且这些野心家的话,会让一群人追随,同时内部也会极其不稳定。

  比如后世的印度地区,就是因为语言问题,造成了后世的那种局面,老仙在上面讲话,下面的人压根听不懂。

  当时国内一些地区也存在这种问题,后来靠着教育,才彻底的将这些隐患解决掉。

  如果李幼盛强硬的推广汉语,一定会遭到人抵制。

  但是李幼盛采用怀柔的政策,选择学习汉语,可以免费使用瘤牛,可以进入一些工厂工作,对于本地人来说诱惑很大。

  这也是后世我们在周边国家缓慢推行的一些方法,比如老挝,年轻一代基本上或多或少会汉语,因为说汉语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能赚华夏人钱,不需要强制学习,自己就主动。

  这个方法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有成效,最多一两年,那些会说汉语的人,会逐渐富裕起来,不会说汉语的人,则会越来越贫穷。

  到时候就会将本地人分化成为两个派别,会说汉语的人,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会支持李幼盛,而那些不会的,就算有心人找到了他们,让他们一起将李幼盛驱逐出去,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李幼盛,而是那些会汉语的人。

  “本地军队组建的如何了?”

  李幼盛再一次的开口询问道。

  李幼盛目前的兵力只有这六个师。

  目前想要扩军,回国征召有点难度,在桂省一些地区可以招募一些,但是需要时间,而且过来也十分麻烦。

  招募本地士兵,可以将一些本地的青壮力拉到自己眼皮子底下进行管辖。

  然后再给他们画点大饼,将军中的一些野心家除掉,稍微卡一卡他们的晋升通道,不让军中产生什么有威望的人,就像是英军在印度搞的事情一样。

  印度军队有几十万人,但是最高级别的只不过是一个副团长,团长都没有。

  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控制本地人的军队最后反叛。

  等到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之后,李幼盛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算是将他累的够呛,

  从缅甸到印度,从加尔各答再到密支那,要么在赶路,要么在作战,一直保持着高强度工作,脑袋上的头发也开始变少。

  不过总体来说,一切都在按照李幼盛预设的计划前进。

  加尔各答的工业设备搬走,让李幼盛控制区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过段时间各种工厂建好之后,就可以开始自主生产武器弹药,摆脱弹药的依赖。

  “一年,希望明年能平安无事吧!”

  李幼盛伸了一个懒腰自言自语道,脑子里也在回忆着 1943 年发生的事情,基本上能够确定,1943 年无论是鬼子还是美军,都没有什么大动作。

  双方一直在太平洋的大海之上进行博弈。

  至于鬼子陆军,1943 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李幼盛此时已经决定,从现在一直到 1944 年鬼子开启一号作战之前,不搞出大动作。

  只要小鬼子不主动进攻他控制区域,他也不南下。

  等到 1944 年,再趁机南下,拿下泰国等地区!

第219章 企业号沉了

  “企业号沉了?”

  李幼盛有些震惊的看着手中的电报。

  “是的,三天之前,美军和鬼子在马里亚纳发生一次海战,日军有三艘航母被击沉,企业号被日军三枚鱼雷命中……”

  李幼盛听完参谋的话之后,一把夺过电报,仔细的看了起来。

  马里亚纳海战李幼盛知道,鬼子在小泽治三郎的指挥下,遭遇惨败,三艘航母被击沉,油船被击沉两艘,舰载机损失了三百多架,而美军只有几艘战舰受伤,根本没有战舰被击沉。

  为什么企业号会被击沉?

  这一份战报是老美发出的,为了提升盟军的士气,战报上详细介绍了战役的经过,包括企业号如何被击沉都提了一些。

  当李幼盛看完战报之后,摸了摸脑袋,因为他在企业号护航编队之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说复仇者号,所有人对它的名字可能都有些陌生,复仇者号改过名字,它之前叫雪风号。

  就是李幼盛卖给英军的四艘阳炎级驱逐舰之一。

  当初雪风号驱逐舰在胡格利河入海口战役之中受伤,被送到了美国本土进行大修和一定程度的改装,然后就被编入了美军太平洋舰队之中。

  因为在胡格利河入海口战役之中,厌战号战列舰和不屈号航母都被鬼子击沉,英军一直想要复仇,所以打算给它起名复仇号,但是复仇号名字已经有战舰在用,为了和原本的老复仇号区分,改名叫做复仇者号。

  “还真是发挥稳定啊!”

  李幼盛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雪风号确实有点东西,居然能够将幸运大 E 给克死。

  “少司令,什么发挥稳定?”

  “没什么,我们这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幼盛放下手中的电报,看向廖耀湘。

  “报告少司令,已经准备完毕了!”

  此时已经是 1944 年的八月份,鬼子的一号作战已经启动,并且取得了成功,现在正在围攻衡阳。

  李幼盛虽然提醒过重庆,鬼子将会发动进攻,但是很显然,重庆那边并没有将李幼盛的话当回事。

  “出发吧!”

  一年多的时间,李幼盛控制区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

  鬼子试探性地对缅北发动过进攻,以第四师团为主力北上,但是都被李幼盛轻松化解,第四师团虽然人员没有损失多少,但是武器弹药损失很大。

  除此之外,鬼子在印度方面进展不错,在李幼盛撤出加尔各答的三个月之后,鬼子重新集结了部队,对加尔各答发动进攻,并且成功攻占了加尔各答。

  不过好在印度北部的胡冈谷地一直在李幼盛的控制之中,英军和美军的物资,可以通过胡冈谷地,经过李幼盛的控制区,最后送入国内。

  李幼盛这边会拿走物资的一部分,但是相比于之前国军在滇缅公路等地区的层层剥削,李幼盛拿走的物资并不多。

  大部分物资,全部都被送到了国内,桂系拿走一部分,其余各个部队也拿走一部分,但是大头依旧是重庆那边获得。

  至于重庆获得的物资最后流向了哪支部队,李幼盛就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这一年的时间,李幼盛部队也进行了一些扩张。

  原本第七军有六个师,在缅甸整训了六个月之后,李幼盛一共组建了十个缅甸独立师,全部军官都是李幼盛的部下,士兵是缅甸人。

  这些缅甸人大部分都是自愿加入李幼盛的部队。

  李幼盛在缅甸推行的政策十分有用,现在李幼盛控制区域之中,汉语已经推广开来。

  一开始推行汉语的时候,一部分缅甸人比较反对,但是随着学会汉语的缅甸人日子开始变得富裕起来之后,原本抵制汉语的缅甸人也开始逐步接受汉语。

  甚至没用一年,除了一些老人之外,大部分缅甸人都能够说一些汉语,而且李幼盛并没有废除本地人说的语言,所以遭遇的抵抗并不激烈。

  除此之外,李幼盛获得的三千名学生也在这一年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幼盛从加尔各答搬过来的工厂的各种设备,需要一些上过学的人来操作。

  如果没有这些学生,李幼盛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教这些工人认字,然后让他们再去操作,中间可能会出现各种事情,但是有了这些学生之后,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1942 年年底,第一批机器开始正式运作,1943 年中旬的时候,生产出来的第一发子弹,从组建到最后生产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对于李幼盛来说这绝对是惊喜。

  原本李幼盛觉得最起码需要半年左右才能投产,没想到只用了半年。

  从第一发子弹产出之后,李幼盛控制区域里的工业开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第一支步枪在去年 8 月生产完成,模仿的是英七七,一开始李幼盛想要模仿加兰德,但是技术上有些困难,所以先生产英七七。

  去年十月,第一挺轻机枪完成了组装,开始进入试验阶段,虽然实验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都能够解决。

  到了 1944 年,李幼盛的兵工厂之中,已经生产出来第一门迫击炮,同时也开始对火炮进行研究,预计会在年底的时候,生产出第一门火炮。

  除此之外,英军不要的拖拉机生产线,李幼盛也利用了起来,虽然没有办法生产坦克,但是可以生产一些履带战车,用来对付小鬼子的步兵。

  飞机生产线虽然组装了,不过目前还未能完成飞机的组装,李幼盛这边缺乏这一类的人才,虽然已经在国内寻找,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同时在去年十一月的时候,李幼盛的汽车制造厂之中,生产出来第一台边三轮,也就是鬼子喜欢的偏三轮,这个汽车生产线是从加尔各答附近搬过来的,原本在运输途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后来被修好,最终成功生产出了第一台边三轮。

  而四轮的汽车和卡车,李幼盛这边也在进行仿造,但是还是因为缺少相关专业的人才,目前还没能生产出一台汽车。

  不过汽车制造厂却生产出了不少自行车和后世常见的人力三轮车。

  这些自行车被李幼盛大量装备在自己军队之中,提高部队的机动性能。

  而三轮车则被送到了后勤部队,提高运输能力。

  昨天忘记删除修改的错别字了,不好意思,最近遇到点事,有些心不在焉,然后缺的章节,会在书测结束之后补充,还有跳过1943这一年也是原本计划的,本书最大看点应该在1949年之后。

第220章 出兵衡阳

  “缅甸地区的鬼子,没有异常调动吧?”

  目前李幼盛和鬼子在缅甸地区是以曼德勒为界,鬼子占据以南的平原地区,李幼盛占据着以北的山地地区。

  而这一片地区,是鬼子第四师团的防区。

  随着战争局势的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鬼子也开始逐渐收缩兵力进行防御。

  华夏战场之上,八路军主导的敌后游击区,已经将游击区连成片,开始对鬼子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击,鬼子在华夏除东四省地区基本上很难掠夺物资,加上其余战场的压力,鬼子开始抽调了大量部队南下。

  而在东南亚地区。

  鬼子将菲律宾和越南等地区当成了自己在东南亚的大本营。

  而鬼子重点进攻的印度,在拿下加尔各答之后,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力继续往西推进,因为太平洋战场之上,美军开始入场,鬼子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太平洋战场之上。

  鬼子之所以如此重视太平洋地区,主要是因为海军正在节节败退。

首节 上一节 134/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