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第133节

  有了这些矿还有工业设备,李幼盛买来,抢来,坑来的工业设备可以投入生产。

  除此之外,李幼盛还将加尔各答的各种发电设备也都搬了过来,在山中搞了一个发电站。

  同时跟着李幼盛一起返回缅甸的还有接近三十万头瘤牛,这玩意在印度是神牛,但是在李幼盛这里,就是上好的劳动力。

  耕地能力比水牛强,运输能力比水牛强,而且还能产奶,产的奶质量也比水牛高,而且吃的还比水牛少,简直就是天生的打工圣体。

  这些牛李幼盛会安置给那些退伍的士兵,还有各种后勤部队。

  在机械化普及之前,这些牛是最好的运输工具。

  好在缅甸什么都不多,就是林子多,树多,草多,养活这些牛没有什么问题。

  “滇缅公路现在情况如何?”

  李幼盛脱掉自己的外套询问李鹤清。

  自从李幼盛收复了腊戌之后,滇缅公路算是重新通车,不过物资不是从仰光运送过来,而是从印度转运过去。

  密支那这里也有一条公路开始修建,也准备修一条物资通道。(原句 “密支哪” 为错别字,修正为 “密支那”)

  “目前运转正常,不过少司令,山城那群人太混蛋了!”

  李鹤清带着一些怒火说道。

  “怎么了?”

  “滇缅公路上,那群国军居然建立了检查站,物资过去,都要被他们扒一层皮,这群混蛋,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抗日的物资吗?”

  李幼盛听见之后,眉头不由得一挑:“详细说一说!”

  根据李鹤清的描述,李幼盛大致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短短的一条滇缅公路国军控制区,一共有十六道检查站,所有过境的物资,都会被他们抽取一部分。

  而且还会有专人在这里等候着,将一些稀缺的物资拿走。

  而运输的人根本不敢阻拦,这些人手中拿着的都是各种大员的命令。

  “除此之外,运送的物资里面,我还发现了一些红酒,雪茄,甚至还有一台钢琴!”

  李鹤清咬牙切齿的说道。

  当初远征军为什么要入缅,不就是为了能够确保这条国际物资通道能够畅通。

  现在通道确实还在,但是通道运送进来的物资,被人克扣,还在运输和战争没有关系的东西。(原句 “事情” 用词不当,修正为 “东西”,搭配 “运输” 更恰当)

  李幼盛听见之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意外,因为后世老美解密的资料里提到了滇缅公路,当时负责这些物资运输的人,形容是贪腐之猖獗,闻所未闻。

  甚至老美都已经做好了被贪污掉一部分的准备,但是一百吨物资,能够有十吨送到前线战士手中,都算是这群人良心发现。

  大部分物资都流入了黑市之中,都被国军高层倒卖掉了。

  至于后来的驼峰航线更加过分,如此危险的航线,运送的居然是某人钢琴,红酒还有各种名贵物品。(原句 “居然某人” 缺少谓语动词,补充 “是”,使句子语法完整)

  也不能冤枉那个人,钢琴没有运送过去,因为飞机超载了,被丢掉了,这件事才被记录在了飞行记录之中。

  “派人过去将这些人清理掉吧,有不服气的全部抓过来,以后滇缅公路缅甸路段我们来负责,过了国门之后,再交给他们!”

  李幼盛说完之后,思索了一下道:“给舅舅发电,让他派人来接收物资,便宜这群人不如便宜我们自己人!”

  “那美军方面?”

  “这方面我来交流,我们控制着物资,我们说了算!”

  马上五十万字书测了,编辑让下周五书测,更新有点多,怕超过字数,所以到书测结束以后都是三更,希望理解。!

第217章 装备换人才

  “东边的战况如何?”

  李幼盛去了一趟印度,一共花费了接近四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十一月,马上就要进入 1943 年,很多事情都要提上日程。

  而在李幼盛去印度时候,专门让李鹤清率领部队向着东边打,打通一条可以直接联通广西的道路。

  “一切顺利,目前已经成功打通了前往广西的道路,不过路不好走,还要翻山越岭,过去一趟可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从缅甸到广西,都是山地,哪怕到了后世,道路也很少,李鹤清能够打出一条路已经十分不错。

  “有一条路可以回去就行,抓一些缅甸人准备修路吧,将我们的控制区道路重新修一修,特别是往广西的路,想办法修一条可以通车的路!”

  李鹤清思索了一下道:“少司令,如果这么修的话,可能要死很多人!”

  “让本地人来招募!”

  李幼盛拿出了一份文件:“找个本地有点威望的人,将这一份协议给他们,给他们一些希望,但是想要独立,就要给我们修路!”

  李幼盛手中的文件,就是英军和李幼盛签订的允许缅甸一部分地区独立的文件。

  这一份文件可以说是缅甸有识之士最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这玩意现在掌握在李幼盛手中。

  “英军答应了?”

  李鹤清看着手中的文件瞪大了眼睛,现在没有想到英军居然真的能够签订这样的条约。

  “由不得他们,然后牺牲的战士们遗体没有带回来,骨灰全部都带回来了,还是老办法,找得到家人的,将他们骨灰送回去,找不到的!”

  李幼盛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留在密支那,等到胜利以后,将他们送回国内!”

  李鹤清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心情也有点沉重,低头道:“少司令,我们六百团的战士?”

  六百团是跟着李幼盛一起入缅的部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

  来到缅甸之后,打了几仗,牺牲了一些人,进入印度,六百团又有一部分人牺牲,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李幼盛依旧心疼。

  以前李幼盛打各种游戏时候,别说几十几百名麾下士兵死亡,就是几万死亡都没有感觉,反正就是一键征召的。

  但是来到了这个世界,自己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团长,师长,军长以后,对于手下的感情完全不一样。

  特别是自己老部队的战士,当初都是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晃悠着,但是当你再一次看到这张面孔的时候,变成了一具尸体,这种感觉很难接受。

  好在大部分士兵和李幼盛相处的时间不长,不然李幼盛此时心情会更加低沉。

  “牺牲了一些!”

  李幼盛点燃了一根香烟。

  “我去安排!”

  “嗯,最近这段时间如果鬼子不主动进攻的话,应该不会有什么战事,让战士们休息休息吧!”

  李鹤清大致明白了李幼盛的意思,没有多说什么。

  李幼盛则走到地图前面,看着现在的地图发呆。

  现在李幼盛控制区域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从缅甸到了后世老挝的琅勃拉邦再到南越的一小部分。

  控制区域东西很长,但是南北宽度不够。

  不是李幼盛不想将控制区扩大,而是这基本上是李幼盛目前能够控制极限区域。

  兵力就这么点人,想要扩大地盘,就需要更多兵。

  而且现在鬼子重心还不在这一片区域,如果鬼子调整重心,再一次的进攻缅北,李幼盛控制范围还要收缩。

  “桂系的部队,等到四六年才能够撤出来,不过这些地方,实在是太穷了,待在这里,弟兄们不愿意啊!”

  李幼盛看着自己控制区域,无奈的摇了摇头。

  现在他所在的区域大部分都是山区,到了后世依旧是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区域。

  在这里扎根,很多士兵是不愿意的,所以李幼盛需要一块能够让大部分士兵都满意的地方。

  而整个中南半岛,最为富裕的区域就两个地方,一个是泰国,一个是西贡河周围。

  这两个区域土地肥沃,地理位置优越,如果能够控制下来,战后也能够迅速发展经济。

  不过西贡距离李幼盛太远,泰国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幼盛缓缓的将目光从北方移动到了南方。

  如果换成别的时期,李幼盛可能没有机会,但是现在泰国可是一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这边已经和鬼子合作了,李幼盛可以将他作为接下来的重点关注对象。

  “少司令,你上一次让我们从别的部队换来的人,换过来一批,你要不要看一看?”

  就在李幼盛还在思考的时候,一名参谋拿着文件走了进来。

  “换回来多少?”

  李幼盛听见之后眼睛不由得一亮,这是李幼盛去印度之前下的命令,让人在远征军入印时候,拦截一下,然后用武器换取一些大学生。

  毕竟这一次二十万入印的远征军,是重庆用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口号征召来的。

  这些人里面很多都是大学生,对于李幼盛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概换来了三千多人!”

  李幼盛听见之后,不由得愣了一下。

  “三千多人?”

  “对,三千多人!”

  李幼盛迅速的拿过名单看了一眼,迅速的在这些名单之中扫视,很快就发现了一些有些熟悉的人名,虽然不知道是不是重名,但是这里面肯定有不少人才。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不,别说是大学生,就算是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都是十分稀缺的。

  李幼盛现在获得了不少美军和英军的武器。

  这些武器需要士兵认识字才好操作,特别是坦克,火炮这些东西,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行,当然了也有一些部分是天才,没上过一天学就会。

  但是这种人才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用多少装备换来的?”

  参谋听见李幼盛询问,再一次的翻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李幼盛。

  “总体来说,用了不到三万支步枪,三百万发子弹,还有一些别的东西,都是您提前准备好的清单。”

第218章 同化

  “这么便宜?”

  三千人,在李幼盛看来需要付出不少的代价。

  别说是三万支步枪了,三十万支李幼盛都愿意。

  但是看完清单之后,李幼盛直接笑了起来。

  “那些将军就没拿这些士兵当成人,这些物资他们有的直接换成了钱,有些则是直接派人送回了国内,然后倒卖。”

  李幼盛听见这名参谋这么说,大致也明白了这群人要做什么。

  这些士兵不是他们的,都是属于重庆的部队,但是换到手里的装备可都是他们的。

  落入口袋的真金白银才是自己赚的。

  而且少了一些人,自己还能够吃空饷,何乐不为?

  “都安排工作了吗?”

  “已经在安排了,这是计划表,少司令你看一下。”

  李幼盛看了一眼名单,有不少后面都标注着大学学的专业,这些人都是大学生。

首节 上一节 133/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