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65节

  道理是明摆着的,可新东西总让人心里悬吊吊的。

  王建平还是有点不放心:“绳子吊?稳不稳当哦?刮大风咋办?绳子勒紧了藤子还长不长?再说,真有这么多好处,去年子你咋不吊?”

  王建安解释道:“去年种的密的嘛,不好吊。

  而且我怕吊起来太重,把顶上的竹架子吊断了?

  今年种得稀,藤子少,架子也多搭了几根,不怕吊断了。”

  王太平听了王建安的话,点点头:“嗯,听着是这么个道理。就听建安的,试试看。”

  “好,那就这么定了。”王建安拍板,“爸,大哥,吃完饭咱先去棚里,把顶上的竹架子再仔细检查一遍,看牢不牢靠。这是顶要紧的,架子不稳,一切都白搭。”

  吃完饭王建安安排道,“爸,大哥,吃完饭把梯子带上,我们去把顶上的竹架子再检查一遍,看牢不牢靠。

  松了的要更换,要不然吊断了浪费黄瓜。”

  吃完饭爷仨就钻进了闷热的大棚。

  王太平和王建平扶着长竹梯子,王建安爬上去仔细检查头顶纵横交错的粗竹竿搭成的架子。

  他伸出手挨个去摇晃那些竹竿,竹竿绷得紧紧的,只有些微的弹性。

  他又推了推那些固定竹竿的榫卯接合处,也结实得很。

  很快所有的大棚都检查完毕。

  “嗯,没得问题,扎实得很!”从最后一个棚的梯子上下来,王建安抹了把脸上的汗,语气轻松了不少。

  第二天全家人都聚到了黄瓜棚里。

  王建安选了一株长势最旺的做示范。

  那藤子已经快到他小腿高了,风吹进来,顶端的须子像卷紧的小弹簧,不停地扭动着。

  “看好了哈,”王建安招呼母亲和大嫂凑近点。

  他左手捏住藤茎离地约莫三寸的地方,那里相对粗壮些。

  右手拿起一根毛线,灵巧地在藤茎下绕了个圈,打了个活结。

  毛线松松地套在藤上,既不会滑脱,又留出了藤茎继续长粗的空间,勒得不紧不松刚刚好。

  “看清楚没?就这个活结松紧要控制好。

  勒紧了藤不长,松了吊不住。”

  王建安演示完,对张玉清和冯彬蓉说,“等会儿爸、大哥还有我,负责在顶上的竹架子拴毛线。

  妈,大嫂,你们就在下面,负责像刚才那样,把毛线下头拴到每根黄瓜藤上。”

  王建平也想试试,便学着王建安的样子蹲下。

  他手指头粗,动作有点笨拙,绕毛线时差点把旁边一片叶子扯下来。

  毛线套上去后他又下意识地勒紧了些。

  “哎,松点,松点。”王建安看着他的动作赶紧提醒道,“你当是捆猪啊?勒那么紧,要留点空隙,藤子还要长粗的。”

  王建平有点讪讪的,黝黑的脸上泛起一点红:“咳……这细活儿,还是你们女人家手巧。

  算了算了,我还是跟建安和爸拴上面的绳子去了。”

  分工之后全家人都行动起来。

  王太平和王建安扶着梯子,王建平在上面绑毛线。

  王建安在下面指挥着,确保每根垂下来的毛线都大致垂直,正对着下面的一株黄瓜。

  同时他还随时注意着母亲和大嫂的操作,偶尔提醒两句。

  “妈,你这株毛线拴矮了,黄瓜藤下头还空一截,往上拉点,尽量让黄瓜藤拉称(拉直)。”

  “大嫂,你左边那株的藤尖尖别到叶子底下了,把它捋出来,不然要黄。”

  被王建安一说,两人的速度都不由的慢了下来。

  很快王建安三人绑绳子绑到了前面。

  王建安三人绑完一个大棚,继续去其他大棚。

  此时张玉清两人才拴了一半的黄瓜藤。

  三天后所有大棚的黄瓜藤都完成了吊蔓。

  几千根柔软的毛线,从顶上的竹竿笔直垂下,末端系在每一株黄瓜藤的藤茎上。

  原本那些散乱匍匐的藤蔓,此刻都被轻柔地牵引着,变得坚挺笔直。

  顶端那些娇嫩卷须也缠绕着毛线开始了它们向上的旅程。

  晚风带着凉意,从掀开的棚口吹进来。

  王建安站在垄沟中间,环顾四周。

  毛线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藤蔓的嫩叶也跟着微微颤抖。

  王建平拍了拍酸痛的腰背:“比插竹竿看着是清爽多了。”

  王太平抹了把脸上的汗:“嗯,是好看多了,下面的菜晒的太阳也变多了。”

第98章 提醒

  明天开始上传VIP章节,各位注意查看订阅状态,小心误订阅。

  本书已参与免费阅读运营,各位可在其他平台免费阅读。

第99章 屠宰场

  秋老虎发威,刚凉快了几天的天气又热了起来。

  这天王建安和大哥刚把大棚的薄膜掀开,张泽安就赶了过来:“建安,建安,你真的是猜的准哦。”

  张泽安突然的话语让王建安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哦?发生啥子事了?”

  张泽安快速说道:“今天乡上开会了,不止我们大队,还有周围几个大队的都人去了,主要就是说一个事,乡上的屠宰场要垮杆儿了,准备承包出去。”

  王建安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件事,几个月前他就和张泽安说过,今年屠宰场会承包给私人,让张泽安平时注意些,有消息了就来告诉自己。

  “你到底是怎么晓得的?”张泽安好奇的问道。

  从养猪到搞大棚,现在还能未卜先知,这一年半发生的事,让张泽安对王建安愈发的敬重了。

  王建安笑着说道:“市场经济,这是必然的嘛。”

  张泽安还是不太明白:“哦?怎么说?屠宰场不是公家的嘛,有公家撑腰,怎么会说跨就跨了喃。”

  王建安解释道:“就因为它是公家的,它才会跨。

  以前是王八的屁股:龟腚,农户的猪只能卖给屠宰场。

  自从去年猪肉放开买卖之后,生猪价格从九毛钱都涨到现在的一块四了,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屠宰场的收猪价格还是一块钱。

  现在哪个还会卖给他们嘛,他们收不到猪,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垮杆儿不就是早晚的事嘛。”

  “哎呀,还是读书好啊,这种事我们怕是一辈子都想不明白。”听王建安这么一解释,张泽安终于明白了这之间的因果关系。

  王建安笑了笑:“泽安舅舅,这屠宰场承包下来一年交好多钱?”

  “也不便宜。”张泽安比了个八,“一年八百块的管理费,不过地方、房子、灶头、大锅、挂肉的铁架子这些都是现成的。”

  八百块在这个时代的农村确实算是天文数字了,普通农民种粮食一年下来也就最多赚到这个数。

  “不算贵。”王建安说道,“屠宰场搞起来了利润还是很大的,我们队把它包下来。”

  张泽安一愣:“包下来?我们?杀猪卖肉?”

  “嗯,把这个屠宰场包下来好处多的很。

  第一,可以自产自销,乡上买猪肉的人再少,两天总卖得完一头猪吧?

  自己杀了卖鲜肉一头起码多赚一百多块。

  而且盖了那屠宰场的检疫章,肉还能卖到镇上,县上去。”

  第二,还可以搞代杀,周围村子的,自家养的猪要过年过节杀了吃,或者卖点肉。

  都可以拿到屠宰场这里来,我们帮他收拾干净,分割好,收他十块钱一头的手工费。

  半天不到十块钱,这不比种地松活(轻松)?”

  张泽安听得嘴巴微张。

  王建安继续说道:“还有第三点。等以后电力稳当了,可以在屠宰场旁边修个冻库,我们这儿也整成个肉联厂,

  到时候养猪,杀猪,卖肉,全部自己搞,没得中间商赚差钱不是更好。”

  张泽安被王建安描绘的蓝图彻底砸懵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要得,硬是要得,我这就去喊人开会。”

  当晚,王建安家的院坝里又挤满了人。

  王建安把承包屠宰场的想法和好处又对众人说了一遍,人群立刻炸了锅。

  那些没搞大棚,家里劳力又多的几户,比如吴磨贵,张福德几个都眼睛放光,摩拳擦掌想把这活揽下来。

  “建安,这屠宰场我来包。”吴磨贵抢先吼道。

  “凭啥子你来?我家劳力也多,我包。”张福德不甘示弱。

  王建安摆摆手,压下嘈杂:“别慌,杀猪卖肉,是个技术活,不是光有力气就行的,你们会杀猪吗?”

  说着王建安看向张华安:“华安舅舅,华强舅舅喃?今天咋没来?”

  蹲着的张华安抬起头,朝院坝外努努嘴:“在坝子外头蹲着呢。”

  月光下,一个比张华安更壮实些的黑脸汉子蹲在阴影里,正是张华强。

  他是李家沟乃至附近几个村都有名的杀猪匠。

  王建安走过去,蹲在张华强旁边,递了根烟过去:“华强舅舅,咋个不进去?”

  张华强没接烟,闷声道:“建安,你的主意好,我晓得。但我……我不想包。”

  王建安:“为啥子?”

  张华强叹了口气:“杀生造孽啊!我杀了半辈子猪,刀下的畜牲没得一千也有八百。

  年轻时候不觉得,这两年心里头越来越不对劲。

  梦里头都是猪叫,造孽啊!

  再包下来天天杀,我怕折寿。”

  他这话一出,院坝里刚才还争抢的吴磨贵几个都哑火了。

  杀猪匠自己都怕造孽,这活还咋干?

  王建安沉默了一下,他也理解张华强的想法。

首节 上一节 65/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