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51节

  “狗日的郑家兄弟!”张泽安猛地一拳砸在旁边的桌子上。

  “这事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天一亮我就去霍书记当面汇报!

  再去派出所报案,持枪行凶,必须严办!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说着张泽安用力把手里擦洗的布巾摔进盆里,溅起一片水花。

第77章 动机

  天刚麻麻亮,在公鸡的叫唤声中,王建安醒了。

  随着肩膀转动,一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彻底没了睡意。

  王建安小心地坐起来,不想吵醒旁边还在打呼噜的张春城。

  张春城妻子年前刚生了儿子,他怕昨晚那样子回去吓到妻子。

  王建安也是差不多的想法,所以昨晚在张泽安家包扎之后,两人就在他家堂屋的长椅上对付了一宿。

  张海洋他妈已经起来了,在灶房忙活着:“建安,咋不多睡会儿?肩膀还痛得凶不?”

  “好多了,舅娘。”王建安勉强笑了笑,“泽安舅舅起来没有哇?”

  “唉,遭孽哦。”张海洋他妈叹口气,给他舀了碗稀饭,“你先吃点垫垫肚子。泽安天没亮就去乡上了,说要找霍书记和派出所。”

  王建安点点头,他三两口扒完稀饭,把碗放回灶房:“舅娘,我先回大棚那边看看哈。”

  “要得,你去嘛,当心肩膀啊。”

  王建安走出张泽安家院子,快步往自家大棚走去。

  远远地就看到自家院坝里亮着灯,灶房烟囱冒着青烟。

  走到院门口,就看见父亲披着件旧棉袄,正蹲在灶房门口喝着稀饭。

  “爸。”王建安喊了一声。

  王太平闻声抬起头,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疲惫和担忧。

  他赶紧站起来:“建安?你肩膀咋样了?”

  “没大事。”王建安摆摆手,“大棚呢?昨晚我让您守着那边……”

  “守着呢,我一晚上都没敢合眼。刚才建平他们下去摘黄瓜,喊我回来吃早饭。”

  昨晚回村叫人的时候王建安就安排父亲替自己去大棚守着。

  让大哥继续休息,白天送黄瓜的事不能耽搁。

  王太平三两口将稀饭喝完,跟着王建安往大棚赶去。

  此时天已经大亮,二号大棚的状况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靠河沟那一侧,原本绷紧的塑料薄膜,被撕开了几个巨大的的窟窿,破损的边缘在晨风里无力地晃动。

  支撑薄膜的几根粗竹梁,被砸断了,断掉的竹梁歪斜着戳在薄膜里,把窟窿扯得更大。

  万幸的是,黄瓜藤大部分都还完好,当时郑家兄弟砸的主要是支撑结构。

  只是靠近破洞边缘的几排黄瓜藤被砸倒了,上面黄瓜也被压坏了不少。

  王建安稍微松了口气,损失主要集中在薄膜、支架和被压坏的那几排黄瓜上,整体植株损伤不算特别致命。

  亏得那两兄弟没有用火烧,要不然一整个大棚全都得化为灰烬。

  “建安,这大棚……哎……抓到那两个狗东西没有?”王建平和冯彬蓉已经摘好黄瓜,准备出发去蓉城了。

  “没抓到,他们就没有回去。大哥,你先去送菜,小英还在蓉城等着呢。”

  王建平走后,冯彬蓉也赶去养猪场忙着喂猪去了。

  王建安和父亲则更仔细地清点具体损失,琢磨着需要多少新竹子和薄膜。

  没过多久,李家沟的乡亲们陆陆续续都过来了。

  “建安,太平叔,我们来搭把手。”

  “春城呢?他胳膊咋样?”

  ……

  看到这么多人主动来帮忙,王建安心里暖暖的,堵了一晚上的闷气也散了不少。

  他大声道:“谢谢各位舅舅舅娘,姑父姑妈了。塑料薄膜我家里不够了,等下我要去县里买点回来。就麻烦大家先帮忙砍点竹子,把架子修好。”

  “要的,你去嘛,等你回来的时候架子肯定修好了。”

  王建安刚准备回家拿钱,就看到张春城走了过来:“春城,跟我一起去县里哇,顺便去医院看看。”

  张春城摆了摆手:“我不去,就是擦破点皮,用不着去医院浪费钱。”

  “那你陪我去嘛,我要去县城买薄膜,我这个样子搬不动。”说着王建安还甩了甩自己的肩膀,顿时疼的龇牙咧嘴。

  张春城迟疑了一下,答应了。

  他也不好再拒绝王建安的好意,真需要人帮忙搬东西,其他人更合适。

  王建安刚到家门口,就看到妻子抱着儿子准备往大棚走。

  尹祥平两眼通红,显然不久前才哭过。

  “建安,你怎么样了?”尹祥平快步走到丈夫身边,关切的问道。

  “祥平儿,我没啥子事,绊了一跤,问题不大。等哈我和春城去县里面买薄膜,你拿点钱给我。”

  王建安安慰着妻子,同时伸手捏了捏儿子的小手。

  许是粗糙的手掌让他感受到了不舒服,王刚摇了摇手,想要把手从父亲手里抽出来。

  “嗯。”尹祥平抱着儿子转身回屋里拿钱。

  王建安和张春城走后,剩下的人便开始动手清理现场。

  一部分人小心地把断裂的竹梁一根根抽出来,另一部分则去挑选竹子。

  几个妇女则帮忙把还能挽救的黄瓜藤扶正,用细绳暂时固定住。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忍不住议论昨晚的事,咒骂着郑家兄弟不是东西。

  “妈的,下手也太狠了。”一个汉子用力把一根断竹梁扔到一边。

  “就是,多大仇多大怨?砸棚子断人财路,还想要人性命!”另一个接口道。

  “我看就是眼红,看建安搞大棚挣钱了,心里不平衡!”张春华愤愤地说道。

  “眼红的人多了,附近几个小队哪家不眼红,也没见谁真敢动手砸棚子,还动枪,这郑志刚胆子也太肥了!”一个年长些的村民摇摇头。

  这时,一直在默默清理碎薄膜的王太平直起腰,叹了口气:“说起眼红,我倒是想起个事。”

  众人都看向他。

  “大概上个月吧?”王太平回忆着,“有天下午,我在这儿守大棚,看见郑志强,就是那个矮壮点的,在大棚外面转悠,伸头缩脑地往棚里看。

  我过去问他干啥,他支支吾吾,说想问问这大棚菜咋弄的,看能不能也学学。”

  “学大棚?”张春华嗤笑一声,“就他?字都认不全,好吃懒做的,他能搞这个?”

  “我当时也没当回事。”王太平继续说道,“就随口跟他说,这玩意儿是建安自己琢磨的,费钱又费力,还要技术,不是谁都能搞的。他就‘哦’了一声,然后脸色不太好看地走了。”

第78章 补棚

  “哦!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旁边一个帮忙的妇女突然喊道。

  “好像是过年前吧,我也见过郑志刚在村里面晃悠,跟人打听建安,

  我当时还奇怪,郑家沟的人找建安干啥。”

  “有这事?妈的,肯定这两个龟儿子想找建安学技术,建安没教他们,他们怀恨在心,昨晚就来搞破坏。”张春华愤愤的说道。

  他越说越觉得是这么回事:“狗日的,一天到黑吊儿郎当的,又懒又莽,看到别人挣钱就眼红,就使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原来是这样,太不是东西了!”旁边一个正帮着绑竹篾的村民啐了一口。

  “求教不成,就砸人家饭碗?这他妈是人干的事?!”另一个村民也气得不行。

  “太阴险了,这种人,心都是黑的!就该抓起来枪毙!”大家七嘴八舌地骂开了,干活的动作都带着怒气。

  前段时间高速开通后,从保镇到蓉城的客车运营时间也延后了一些,8点过才会路过乡道。

  王建安和张春城在垭口等了一会儿,到蓉城的客车便缓缓驶来,两人坐到施镇然后转车去县里。

  从县医院处理完伤口出来已经接近中午了,两人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医院对面就有几家小饭馆,两人找了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面馆,走了进去。

  “老板,来两碗杂酱面,大份的。”张春城一坐下就喊道。

  “好嘞。”老板应了一声。

  面很快端上来了,张春城一边搅拌着,一边问道:

  “建安,你晓不晓得那两个龟儿子为啥子要来破坏你的大棚?”

  “眼红嫉妒嘛。”王建安吃了一口面,皱了皱眉,“老板儿,你这面蒜都不放嗦?”

  吃面不放蒜,味道少一半。

  老板正在灶台忙活,闻言赶紧转过身,一脸歉意:“哎呦,实在是不好意思哈两位兄弟,蒜昨天就用完了,今早忙忘了,还没去买回来。

  将就一下,要不给你们加点辣椒油?”

  “哎,算了算了,早说嘛。”王建安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继续对张春城说道,“过年之前郑志刚就来找过我,

  他跑到我家大棚来找我,说想跟我学搞大棚。

  哼,我跟他又不熟,话都没说过几句,凭啥子教他嘛?”

  “那你咋说的?”

  “我就跟他说,大棚这玩意儿投入大,风险高,还要技术,不是谁都能搞的,搞不好就亏本。

  然后我又给说大棚不好搞,但他要是真想干点啥,我可以教他养猪。

  结果他哼了一声,说养猪又脏又臭,来钱慢,比不上大棚菜。

  然后脸色一垮,气哄哄地就走了,招呼都没打一个。”

  张春城听完,把筷子往碗上一拍,低声骂了一句:“狗日的,自己懒,不肯吃苦养猪,又眼红别人大棚挣钱,就下这种黑手,真他妈不是东西!”

  两人吃完面就直奔县供销社。

  尹彬见王建安一只手用纱布吊着,张春城也是缠了一大块纱布也是大吃一惊:“你们这是咋个弄的?跟人打架了?”

  “哎,别提了,三哥。”王建安苦笑一下,示意尹彬坐下,“昨晚出的事。”

  他把郑家兄弟如何砸大棚,如何在梁上开枪,他和张春城如何受伤的经过,简单地向尹彬讲述了一遍。

  “这两个龟儿子,就该抓起来。”尹彬骂了一句,随后对王建安说道:“走嘛,去后面拿薄膜。”

  之前王建安和尹彬约定开批发公司,尹彬已经打听好了办理流程。

首节 上一节 51/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