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大哥。”最后一天收工回家的路上,王建安开口。
“明天你们和春城他们先搭架子哇,我给他们说过怎么搭了。我明天去买种子。”
“种子?”王太平抹了把汗,“屋头不是还有黄瓜种子的嘛。”
“黑籽南瓜籽。”王建安解释道,“专门用来嫁接黄瓜,抗病,抗低温。”
王太平听得一头雾水:“嫁接?”
王建安:“就是把黄瓜藤藤接到南瓜根上面。”
王太平:“黄瓜苗接南瓜根,这能活?”
“能活,黄瓜还结得更好。”
第二天一大早王建安就来到了高龙乡供销社。
门市部里弥漫着一股陈年的化肥和农药混合气味。
柜台后坐着个打瞌睡的中年售货员。
“李孃。”王建安敲敲玻璃柜台,“有黑籽南瓜种子卖没得?”
售货员被惊醒,揉揉眼睛,一脸茫然道:“啥黑南瓜?”
王建安又重复了一遍,“黑籽南瓜,籽是黑的,皮特别硬那种。”
售货员从柜台底下摸出几个旧纸包:“喏,南瓜籽就这种,要不要?”
王建安扫了一眼,摇摇头:“谢了,不用。”
随后转身出门,向施镇走去。
王建安熟门熟路地钻进那条新兴的建材一条街。
随着计划经济的改制,这条街上的私人商贩越来越多,商品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建材。
两边的铺子卖啥的都有,五金、农药、化肥,夹杂着几家挂着良种牌子的门面。
“老板,有黑籽南瓜种子吗?就是籽是黑色的那种南瓜籽。”
“黑籽南瓜?我们这有狗肉南瓜,牛腿南瓜,磨盘南瓜。籽都是白的黄的,没黑的。”
“同志,打听个种子,黑籽南瓜……”
“没有没有,南瓜籽不都一样?黑的?怕不是坏了吧?”
几乎每家店的回答都差不多,店主们根本没听过黑籽南瓜。
最后一家种子店门脸稍大,招牌上写着县农技站特约经销点。
王建安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去。
店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看着像读过点书的。
“黑籽南瓜?”店主推了推眼镜,这次没直接说没有,“你等等,我查查进货单。”
他翻出一个厚厚的硬皮本,手指沾着唾沫一页页仔细翻找。
翻了好一阵,店主抬起头,遗憾地摇摇头:“单子上没有。这东西我好像有点印象,是不是云贵那边传过来的?”
“对,就是那个。”王建安赶紧点头,“您知道哪里有吗?”
店主苦笑:“这我真不知道。要不,你去县种子公司碰碰运气?他们那里品种最全。”
王建安谢过店主,立刻赶往汽车站,搭上了去雄州县的班车。
雄州县和自己所在的雁县是相邻的两个县城。
施镇每天只在早上有一趟车去雁县,去雄州县的车倒是很多。
王建安靠着车窗,县种子公司如果也没有,就只能往更大的蓉城跑了。
到达雄州县城已经是中午,王建安在车站附近吃了点午饭便打听着往县种子公司走去。
柜台里坐着两个女营业员,一个织毛衣,一个看报纸。
王建安走到柜台前:“同志,麻烦问一下,有黑籽南瓜种子卖吗?”
织毛衣的营业员朝墙角一排木头架子努努嘴:“南瓜籽在那边架子上,自己看。”
王建安走过去,架子上摆着牛皮纸袋,他挨个打开看了看,里面的南瓜籽无一例外都是黄白色或浅褐色。
“同志,这些都不是,”王建安回到柜台,“我要的是黑籽南瓜,籽是纯黑色的,皮很硬很厚,专门用来做嫁接砧木的。”
看报纸的营业员放下报纸,打量了他一下:“嫁接砧木?你是农技站的?”
“不是,我自己搞大棚种菜,需要这个种子。”王建安如实回答。
“哦。”营业员的热情肉眼可见地消退了,“你说的这个黑籽南瓜我们这没有。
那是农科所搞研究或者大型蔬菜基地才用的东西,属于专业种子。
我们门市部只供应常规的大田作物和普通蔬菜种子。你要真想找,可以去市里面问问。”
见有消息,王建安连忙追问道:“市里哪里可能有?”
“市农技推广中心,或者市种子公司呗。”营业员重新拿起报纸,“不过也难说,那玩意儿用量少,还贵,不一定好买。”
王建安走出种子公司,心里感到一阵无语,没想到上一世随时都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还成了个稀罕物。
回到李家沟已临近黄昏,尹祥平看一脸倦色地进门,就知道事情不顺。
“没买到?”她递过一碗凉开水。
王建安一口气喝干,抹了下嘴:“镇上县里都没有,明天我得去趟蓉城。”
“那么远,”尹祥平有些担忧,“要不先去雁县找三哥问问?”
“雄州县都没有,估计雁县也差不多,我还是直接入蓉城了,免得多跑路。”
喝完水王建安往大棚走去,张春城正带着几人搭大棚架子。
为了节约钱,这次全使用的木头做支柱,支柱横向间距5米左右,纵向间距2米左右。
主支柱每根直径10来公分,再搭配稍细的边柱。
“建安儿回来啦。”张春城站在墙上面,第一个看到了走来的王建安。
“哎,刚回来,你们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天要黑了。”王建安仰头道。
王太平正在旁边烤竹子,大棚顶上的竹子横梁得先用火烤一遍增加韧性,要不然容易断。
听到声音王太平转头看向二儿子:“种子买到没有嘛?”
“没有……”王建安将买种子的事又向他们说了一遍。
“这东西还这么难买啊。”王太平感叹道。
第二天凌晨6点,王建安就起身准备出发了,去蓉城的车每天这个时间从乡上路过,只能人等车,没有车等人。
“路上小心,钱分开放。”出门前张玉清将两个鸡蛋塞到王建安手里叮嘱道。
知道儿子今天要去蓉城,她不到6点就起来煮早饭了。
“晓得了,妈。”王建安挥了挥手,将鸡蛋揣进兜里往乡上公路走去。
第30章 购种2
起伏的山丘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颠簸了近六个小时,客车终于驶进了蓉城北门汽车站。
王建安提着行李,在车站外的报亭买了张地图。
随后按照报亭老板的建议,挤上了去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公交车。
王建安来到推广中心,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的中年技术员接待了他。
“黑籽南瓜种子?”技术员扶了扶眼镜,态度倒很和气,“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搞科研还是生产?”
“我是雁县那边农村的,自己搞蔬菜大棚,想用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番茄。”王建安解释道。
“哦,个体种植户啊。”技术员点点头,“这个黑籽南瓜,抗病性和耐低温性确实好,是做瓜类茄果类嫁接的理想砧木。
不过这种子少,现在主要供应对象是国营农场、大型蔬菜基地和我们的区域试验点,一般不对外零售。”
他拿起文件翻了翻:“而且今年的计划调拨量已经分完了,库里恐怕也没存货了。”
王建安:“一点办法都没有吗?我就买几斤。”
技术员摇了摇头:“真不是我不帮你。我们这有规定,计划内种子不能随便流向计划外。
这样吧,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市种子公司看看,他们是专门经营种子的,渠道比我们多,说不定还有量。”
技术员还是热心地写了个便条,盖了章,递给王建安,又详细告诉他市种子公司怎么走。
王建安道了谢,带着便条往种子公司赶过去。
市种子公司的门市部设在一条相对僻静的街上,店面不小,但顾客寥寥。
王建安递上农技中心技术员写的条子,说明来意。
柜台后的负责人看了看条子,又上下打量了王建安几眼,慢悠悠地说:“黑籽南瓜籽啊,有倒是有。”
王建安心中一喜。
“但是,”负责人话没说完,“那是计划内指标,不零售。
你要真想买,得走手续,得有你们当地农技站或者公社的介绍信,证明你是搞试验或者基地生产的。
而且,就算批下来,也得等下一批调拨,至少得两个月以后。”
王建安一怔,两个月?那时候黄瓜菜都凉了!
“同志,通融通融行不行?我大棚都搭好了,就等种子育苗了,价钱贵点没关系,”王建安低声说道。
负责人摇摇头,把条子推了回来:“规定就是规定。没介绍信,没指标,一粒也拿不出来。”
说完就低头看起了报纸,不再理会他。
王建安失魂落魄地走出种子公司,难道真没办法了?
直种大棚黄瓜也可以,但是嫁接能让产量显著提升。
王建安相信凭自己的技术,产量提升50%也是不在话下。
但偏偏现在买不到砧木种子。
王建安苦笑着安慰自己:“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嫁接在现在有技术壁垒。”
王建安一边在街上闲逛,一边思索着搞到种子的办法。
不知不觉间,王建安走到一个相对老旧的街区,路两边有不少卖菜卖水果的小摊贩。
“要票不?汽油票……”一个缩在墙角的黑影低声对路过的人嘟囔。
王建安心里一动。
正规渠道走不通,或许只能试试偏门了。
在这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年代,很多计划内的东西都能在“黑市”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