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别人,正是布拉德利。
昔日卡尔文家族中少有人注意的管家,如今却是赤潮领内政真正的二把手。
虽然他依旧执意自称“路易斯大人的管家”。
布拉德利微微鞠躬,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路易斯大人已命我亲自迎接各位,请大家放心,一切安置早已准备妥当。”
这一刻,许多人心中原本的不安与紧绷,竟被这位老人平静的话语抚平了几分。
“这几位是负责接待你们的官员,他们会带领大家进入城内安置住处。”布拉德利微微一笑,指向身后。
几名年轻的赤潮官员快步上前,向车队致礼:“诸位家属接下来将由我负责带领。我会一路陪同,向各位介绍赤潮城。”
车队缓缓穿过厚重的城门,踏入赤潮领的主干道。
一阵混着清霜与湿润石灰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年轻的接待官员骑在最前方,抬手一挥,示意车队缓缓跟上。
他语气中藏着掩不住的自豪感:“这里是赤潮主干道,由厚石砖铺设,冬季还会通过预埋的通热槽循环温水,化雪防滑,避免冻塌,是领主大人亲自的设计的。”
玛丽怔怔地望着那笔直宽阔的道路,几乎忘了眨眼。
道路两侧,松柏整齐成列,枝叶间还挂着未化的薄霜,白与绿交错,如天然的卫士。
风吹过,松香混着冷冽的空气,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安宁。
“这些松柏不仅防风挡雪,”年轻官员继续介绍,“还用作分隔绿带,与排水系统相辅相成。冬季积雪和雨水会通过两侧的导渠流入雪融池,防止街道被淹。”
玛丽下意识看去,只见路边的排水沟渠宽窄一致,干净得仿佛刚被擦拭过,涓涓融雪汇入一条细管,最终消失在城下的暗渠里。
“这在北境?怎么可能?”
她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是真实存在的。
街上行人并不多,却井然有序。
商贩低声吆喝,一群小孩在屋檐下追逐打闹,很快被身旁的老师制止:“回队伍里去!”
孩子们嘟囔着排好队,又被领着朝学校的方向走去。
“那是本城的学校之一,”年轻官员顺着视线解释,“六岁入学,优秀者未来能成为执事、账官,或者其他官员。”
玛丽低下头,看着怀里的伊妮,一阵悸动涌上心头。
他原本为伊妮的人生规划是成为一名骑士夫人,和自己一样,这是自己想过一个女孩在北境最好的未来了。
但在赤潮,女儿的未来也许会与自己截然不同,多点选择总是好的。
马车沿着主干道缓缓前行,前方传来清脆的马蹄声。
不多时,一支赤潮领的骑士小队从侧街拐出。
他们全身包裹在银色轻甲中,披着红色斗篷,长枪雪亮,马匹鬃毛修剪得整整齐齐。
这场景有些让玛丽吃惊。
她是断锋骑士团小队长的妻子,平日里也经常见到骑士,按理说不会惊讶。
可让她怔住的,不是骑士的威武,而是路边人们的反应。
街边老妇人轻轻拉了拉孙子的手,低声提醒:“让一让,赤潮骑士来了。”
语气温和,甚至带着几分敬意。
小男孩乖乖让开,眼睛却亮晶晶地盯着骑士,忍不住低声喊:“等我长大,也要成为骑士大人!”
摊贩们看到骑士,笑着点头致意,骑士也会抬手回应。
一名衣着褴褛的流民正端着陶罐走出粥棚,见到巡逻小队时慌忙后退,
但其中一名年轻骑士微微俯身,伸手稳住了他,低声说:“慢点,别摔了。”
年轻官员察觉到玛丽的目光,笑了笑,低声解释:
“这是路易斯大人的律令,赤潮骑士不是用来镇压百姓的,而是守护他们的家园和安全的。若是百姓看见骑士来了会害怕,那是他的失败、骑士团的失败。”
玛丽心头微微一震。
在霜戟城骑士意味着权力与暴力,是冷漠的秩序执行者。
可在这里,骑士更像是守护者,仿佛人们心口上的一面盾牌。
她心底忽然升起一丝异样的感受,原来骑士与百姓之间,还能存在另一种关系。
也明白了为什么赤潮领的空气里,有一种她从未感受过的安全感。
第302章 玛丽的所见所闻
车队缓缓驶入南市区,街道逐渐宽阔,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眼前的景象让玛丽怔住了。
南市广场已初具雏形,虽然建筑不多,但排列井然,石砖路两侧,摊贩们三三两两地摆开了临时摊位。
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杂着干果的香甜与熏鱼的咸香,远处甚至还能闻到一缕淡淡的蜂蜜酒气息。
“快来看南边带来的棉布!细得像雪花一样!”
“新鲜的熏鱼干,刚从赤潮湖那边晒好的!”
“葡萄干、蜂蜜酒,南市特供!”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让玛丽感到久违的热闹。
玛丽是商人之女,眼光比旁人更挑剔。
那几匹细腻的白棉布,必然是南境富庶之地才能出产。了,那一篓葡萄干与香料,走的也是南商的路线。
但也有那些赤潮本地的特产:熏鱼干、蜂蜜酒、粗陶的木器。
这意味着,南方的货物能被送来这里,而赤潮的物产也在被组织化生产并进入市场流通。
“比霜戟城……还要繁华。”
这句话在玛丽脑海里轻轻浮起,却让她愣了许久。
霜戟城,北境的旧首府,如今是一片衰败,战乱的余烬尚未熄灭,市集萧条,摊贩稀少,粮食奇缺,甚至有钱都没有东西可以买。
可这里人们在买卖、在讨价还价。
甚至他们的笑容里没有那种小心翼翼的谄媚与防备,而是带着一种轻松。
玛丽心底突然涌起一种奇怪的酸意与震撼。
她无法解释这种感觉,就像多年冰封的土地忽然在眼前开出了绿意。
在这片饱受灾难与战乱摧残的北境,赤潮领却像一块突兀升起的绿洲,街道宽阔,市场繁荣,百姓面上带着安心与笑意。
其实赤潮领的市场如此有活力并非偶然,这一切都源自路易斯亲手设计的体制。
并不像霜戟城那样物资匮乏,也不是那些南方受贵族剥削。
赤潮领的物资几乎都掌握在领主府的手中:粮食、铁矿、木材、药剂,甚至连最基础的盐,都要通过物资统筹厅登记调配。
大宗物资不许任意买卖。
粮食、燃料、矿物等,优先供给军团、建设工队、农场与工坊。
每一户居民都在政府册籍上登记在册,凭配给券领取口粮和盐。
初来乍到的流民,会先领到一份最基本的安置:温棚住处、热粥补助,但想要更多,就必须靠双手去换。
“以工换粮。”这是赤潮领的铁律。
玛丽的目光落在街角,一群新来的年轻流民正在搬运青灰石砖,他们神情疲惫,却没有抱怨。
旁边一位戴着领府徽章的官吏正记录他们的工时,每完成一段任务,工人们就能得到额外的配给券,甚至是几枚闪亮的铜币。
而政府的高度掌控并没有让这里死气沉沉。
相反,赤潮的街头显得异常热闹,因为路易斯没有彻底封死市场。
在南市广场,允许摊贩自由交易,允许小工坊售卖自己的产品,只要缴纳少量市场维护税,政府就不会干涉定价。
于是玛丽在广场边的摊位上看见了叫卖声此起彼伏,摊贩与顾客讨价还价,孩子们围着摊位东奔西跑。
这一刻,空气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玛丽静静看着街道上交错而过的车马与人流,耳边是摊贩的吆喝声与笑语声。
“也许……”她在心里低声说,“这里才是北境未来的中心。”
车队继续前行,绕过一条宽阔的石砖街道,烈潮广场便缓缓映入眼帘,弥漫着淡淡的石灰与木屑气息。
这里仍在施工,半建的高台被粗壮的木架与绳索环绕,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作业,锤击声与吆喝声交织不断响起。
年轻的接待官员转过身来,手指着广场中央:“这就是烈潮广场,赤潮领的政务中心之一。”
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上扬:“这里将赤潮领最重要的心脏,所有政令、动员令、物资分配都会第一时间在这里发布,任何人都能直接过来看。”
玛丽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根高耸的布告柱台,上的墨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粮草分配令”
“春耕动员令”
几名文官站在柱台前方,正在大声宣读最新的政令。
四周聚拢着不少百姓,他们或抱着孩子,或挎着竹篮,神情专注。
“本月第二批粮草,将于十七日前分配至广场,请持配给凭证前来领取!”
“春耕动员令,凡年满十六至三十岁的居民,若报名耕作,赤潮领将额外发放补贴与食物配额!”
官员们声音洪亮而清晰,偶尔停顿让听众消化信息,旁边的赤潮骑士静静维持秩序,没有喧哗与混乱,只有井然的秩序感在空气中流淌。
玛丽怔怔望着这一幕,心中莫名震动。
在她去过的任何一个城市,从未见过的政令如此公开过。
那些贵族往往先把好处据为己有,剩下的残羹冷炙才会落到百姓头上,而这里的政策居然直接宣读给每一个人听。
官员侧头对玛丽们解释:“这些政令都会立刻张贴在布告柱台,大家不用担心消息滞后。
粮草、种子、铁器、耕牛的分配都是公开的,领地会先保证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再根据劳动力和贡献分配额外奖励。”
而这一切背后,玛丽隐约意识到,这座城市正在悄悄完成一件惊人的事:
它在吸纳人。无论是逃亡的流民、失乡的工匠,还是南来北往的商人,赤潮领都把他们一一收入囊中。
有力气的,被编进修城墙、开田地、铺道路的建设队。
有手艺的,被送往工坊、牧场、药剂院,成为“赤潮技工”。
那些南方来的商人,则在南市广场的大赚银币。
就在玛丽思索的时候,车队缓缓驶过广场边缘,一座木石结合的高楼在雾气中显露轮廓。
“那就是政务中心。”年轻官员指向高楼,“以后你们遇到任何问题,比如住房、户籍、配给、教育,都在这里登记、处理。”
玛丽抬眼望去,只见三层高楼雄伟挺拔,外墙由青灰石与雪松交错砌成,窗台镶嵌着黯金饰边,正面雕刻着赤潮太阳的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