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第239节

  大厅内的空气似乎更冷了几分。

  每一位代表都暗暗思量,是继续推高声势,还是收敛锋芒,等下一个试探皇意的机会。

  而此刻,坐在东侧末席的一位瘦小中年人,终于缓缓起身。

  写不完,帝都会议(下)晚点发。

  还有过两天就有空了,应该能恢复日更八千。

第242章 帝都的会议(下)

  “陛下,关于北境这场灾难,我有几点想说的。”

  说话者从长桌一隅起身,是一位身形瘦削、穿着低调却整洁的中年贵族。

  他身上没有老贵族的家徽,也没有军方将领的龙纹肩章,只佩戴着一枚新铸的金蔷薇纹章,这帝都近十年间新封的一批议政贵族所共有的标志。

  他是柯林斯侯爵,出身并不显赫,却在帝国诸部事务中频繁露面,以“调和、折中、理性”著称,被许多会议元老视作无害的新人。

  此刻他却在最敏感的节点站了出来。

  坐在长桌左侧的埃莉诺,缓缓低下头。

  这其实是卡尔文家族布局数年的暗子,他接下来说的话语便是卡尔文公爵给写的草稿。

  当然若柯林斯不能赢得这场话语权的开局,她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手段。

  厅中众人望向那位瘦小的侯爵,眼神或探究、或轻蔑、或漠然,仿佛都不太在意他接下来能说出什么大事。

  但柯林斯轻轻行礼,声音并不高,却因御宸厅的回响阵列而格外清晰:

  “第一点,我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早已不是正常战争的范畴。无论是虫潮的异变,还是那个所谓的‘终焉母巢’,都不是凡人可以预料或掌控的东西。”

  柯林斯侯爵一字一句地击穿了不少人心中的避而不谈。

  “如果把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位将领的战术错误,只会偏离重点。我们是在用人的血肉去挡非人的灾难,这不是失误,是牺牲,是尽力之后的极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点,埃德蒙公爵虽没能守住整个北境,但他用私军死守赤潮防线,把母巢挡在北境内,才没让灾难冲进内地。

  他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压力。如果这样的将领最后还要被追责问罪,那以后谁还敢守边境?谁还敢为帝国拼命?”

  这句话一出,大厅中好几个原本还在翻卷子的贵族不由得抬起了头。

  柯林斯见状,话锋一转:

  “所以我提议第三点——设立‘北境灾后重建总署’。”

  他看了梅斯一眼,又看向布鲁塔斯将军,最后目光定格在高高在上的皇座方向。

  “让北境剩下的本地贵族来组织重建,他们熟地、有人、有资源,也有亲人埋在那片土地上,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当然帝都可以派监察官下去,一起监管账目,确保公正,但不要干预他们手上的基本权力。”

  他收了收声音,语气沉稳:

  “这样,既防止有人趁乱扩权、乱来,又不会把北境彻底当成死人堆重开一局。至少还能原北境贵族守住一点根基,给重建留条路。”

  御宸厅中静了一息,人们心事各异,想着这么反驳或者支持。

  而下一瞬:“嗡。”

  皇座后,传来一声钝重的响动。

  不是人为叩击,而是那曜王座,发出微不可察的律动。

  皇帝动了。

  哪怕只是一寸身形的转移,也足以撼动全场气氛。

  所有人都下意识屏住呼吸。

  柯林斯依旧站得笔直,神情未变。

  坐在一旁的埃莉诺却眼神微颤,眼底掠过一抹难以察觉的喜意。

  那一声,意味着皇帝并不反感。

  甚至可能……感兴趣。

  而这就是这场局面逆转的开端。

  当然其他贵族也不是傻子,几位老牌家族的代表彼此交换了眼神,这或许正是皇帝试图引导出的方向。

  这场和往常一样,皇帝从不会直接表态。

  他只是抛出一点暗示,剩下的事,便由他们自己来斗、来商量、来试探底线。

  而他永远坐在上位,让他们在这阴影之下互相揣度,最后心惊胆战地逐渐接近陛下心意。

  不过只要有了方向,事情就容易谈下去了。

  议桌一侧,一些原本保持沉默的贵族开始松动。

  几位西境与南部大领主微微颔首,低声交谈,对“由本地贵族负责”的设想表现出一定支持。

  他们固然不关心北境死活,但若重建权力全由帝都掌控,那今天是北境,明天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家门。

  但也有人眼中闪过疑色,显然察觉柯林斯背后并不简单。

  “……一个新晋侯爵,怎敢在龙座会议上自作主张?”

  “怕不是哪个老狐狸在背后吹风,难道是埃德蒙的人?”

  “但既然皇帝点头……这方向也不能反对得太露骨。”

  就在这时,梅斯站了起来。

  这位监察院的首席使者依旧神情平静、推了推眼镜:“柯林斯侯爵所言,确有可取之处。灾后需要本地配合,这是常识。”

  他顿了顿,语气微转:“但必须说明,灾后财政调度、重建资源分配、优先级排序……

  这些必须由帝都监管。监察部与财政部,必须拥有‘重建总署’核心席位,具备审计与否决之权。”

  看似补充,其实是另一次权力界定,北境可以参与,但主导仍归帝都三部。

  全场无人出声。

  没人愿意和监察院正面交锋,尤其在皇帝毫无表态的情形下。

  柯林斯轻咳一声,但没有站起,他已经完成了任务,不必太显锋芒。

  被讽过的尤达将军重新出声。这一次,他语调平缓许多,眼神也少了几分张扬:“帝国军方愿配合重建总署调度。”

  这句话一出,一些贵族神色微变,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转了口风。

  “我建议由部分帝都军团,配合北境存余守军,组建‘重建安全线’。在霜戟、雪峰、赤潮外线设立‘临时安全区’,应对虫巢残余威胁与生态异变。

  但军方需保有‘防区指挥权’与‘前线情报优先权’。安全,是重建的前提。”

  这已是退让的信号,也是军方想要争取的一点权力。

  几名来自军务系统的代表点头附和。

  与此同时,来自北境的代表、埃德蒙家族的代表,也终于发声。

  一位身披灰银披风的老贵族缓缓起身,低头行礼之后,沉声发言:“我们赞同设立总署,也愿配合帝都调度。

  但我们请求,保留封地继承权、领民管理权与民事传统,北境虽战乱,但文化不可尽失。

  若连这些都被剥夺,北境将不再是帝国的屏障,而是一块冷漠的殖地。”

  他言辞并不激烈,甚至语气中有一种苍凉。

  在座许多贵族都不置可否。

  这场灾难之后,北境旧贵族已经没资格谈话语权,却也不能完全忽视。

  众人发言已毕,御宸厅内再次陷入死寂。

  没人再开口,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裁决者,就坐在那片不可窥探的阴影之中。

  皇帝始终未动,但林泽再次缓步从阴影中走出。

  他依旧神色冷淡,走到皇阶下方,展开了一卷烫金边的秘银文卷。

  “陛下已听取诸位提议。”

  他轻声开口,语调平稳,如冷水缓缓泼入炽热的议场。

  “帝国将设立‘北境灾后重建总署’,直属于铁血皇帝恩斯特·奥古斯特,以埃德蒙公爵为首,组织北境本地贵族共同参与重建事务,帝国监察、财政、军务三部各代表监管。”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贵族互望,心中暗惊:这是将帝都与北境贵族绑定在一个架构内。

  比起彻底架空,反而给予了本地极高的地位。

  有人隐约察觉,这是在保埃德蒙。

  但林泽并未停下,他轻轻一掀手中文卷,话锋一转:

  “为鼓励帝国上下齐心协力,陛下钦定:各大封臣家族、王侯勋贵,须派遣家族中坚力量,嫡系子弟带领骑士,赴北境参与灾后修复与开拓计划。”

  一句话落下,场内骤然一紧,不少贵族脸色微变。

  但林泽只是继续念道:“参与者将接受帝国监察署与重建总署双重监督。凡有建功者,赐以新封领地、功爵、扩宗许可,准其于北境定居、传嗣、修堡、设令。”

  这表面看去,是皇帝开恩、赐机遇给贵族。

  但在场的真正老狐狸,心中却一凉。

  这不就是过去两年“帝国北境开拓令”的强化版吗?

  表面上赏地,实则把各大贵族的子弟“请”到遥远的北境,脱离本土、送入管制线内,既可耗其势,又可控其人。

  有人下意识看向皇座,试图从那不动如山的身影中读出一丝态度。

  然而高阶之上,那双眼依旧隐藏在阴影之下,让人一无所获。

  众人只能将所有疑虑咽进腹中。

  林泽再度顿了一下,仿佛是为了让这道命令在众人心头多停留片刻,然后才缓缓开口,说出最后一项决定:

  “另陛下决定,皇室第六皇子,阿斯塔·奥古斯特,将率先赴北境,设领开拓,作为重建示范。”

  这一刻,御宸厅中每一位贵族的呼吸都明显顿了一拍。

  表面上看,是皇族以身作则,亲自投身北境寒地,为百姓立威、为诸侯示范。

  但真正明白帝都政治的贵族们,却瞬间察觉到了其中深意。

  皇帝先把自己的皇子扔过去,紧接着各大家族派谁去北境,便不是帮忙,而是响应号召。

  不去?你敢让你的家族显得比皇子还懦弱?

  派去?好,你的嫡子、继承人、核心骑士全都被收编进北境体系,既被重建总署约束,又脱离家族本土权力圈。

  各大家族的代表,眼神微动,只在桌下悄然握紧了拳。

  他知道,皇帝这是借“重建”之名,堂而皇之地启动了一场贵族洗牌。

  旧贵族、旧封臣的根基,要被一铲挖走,重新种到皇权控制之下的冻土里。

首节 上一节 239/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