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互联网之神到芯片之王 第104节

  “我们都是快入土的人了。”

  “大半生奉献给了国家,虽然……成绩很丢人,却不至于把剩下的这点光和热留给资本家压榨。”

  “从心理上无法接受!”

  老沈,你……真是个老顽固!

  这都什么年月了,还惦记着资本家的事?

  小罗同学是万恶的资本家吗?

  理论上说,好像是。

  倪院士被怼得直愣神,很快反应过来笑道:“老沈,如果说咱们这群人里有谁最讨厌资本家,那就非我莫属!”

  他指着自己的鼻子自嘲道:“我连着被资本家涮了两轮,自然知道什么样的资本家不靠谱,什么样的资本家不靠谱。”

  “所以,这个问题请你放心。”

  “听我慢慢解释给大家听。”

  乘着对话的功夫,倪院士很快理清思路,找出了该介绍的重点:“首先,别指望国家支持芯片产业的研发项目,至少目前国家层面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来搞半导体这种高技术高资金密集型项目。”

  “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太多了。”

  “目前的科研项目重点,除了航空航天,没有其他项目的份儿。”

  “国家资金基本上都会用于改善民生的行业发展。”

  “死了这条心吧!”

  还有句话倪院士没好意思说出来:现在流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国内科研遇冷是难以避免的事。

  在这个重要关头有个小家伙站出来为半导体行业提供研发资金已经难能可贵了,哪有挑三拣四的余地?

  就算是给资本家打工,只要想追赶和超越西方半导体产业,就得给这个小资本家打工。

  没得商量!

  接着,倪院士话锋一转:“其次,那个为了自主芯片产业专门来拜访我的小朋友对未来电子产业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知。”

  “我们设计的第一款芯片将应用于智能手机。”

  “没听说过什么叫智能手机吧?”

  现在的手机还不够智能吗?

  又能打电话,又能玩游戏,还能发短信。

  比初代的大哥大好使多了。

  包括沈教授在内的十三位专家听得面面相觑,心里腹诽的同时却又拿不准倪院士嘴里说的智能手机跟他们理解的智能手机是不是一回事。

  好在倪院士没有卖关子:“所谓智能手机,其实是一款性能堪比电脑的计算平台,是未来七八年后必然会出现的新的革命性的智能终端。”

  “这是时代的必然性。”

  “具体情况,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们私下里可以多聊聊。”

  “当初小家伙拜访我的时候,我们彻夜畅聊,核心就是聊这款智能手机,以及应用在智能手机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

  “用他的话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将会重新定义手机。”

  “这事以后说我们先说说未来的芯片设计思路。”

  “核心只有一个:放弃复杂指令集的设计模式,改走极简指令集的设计模式。”

  “基础知识点咱们就不强调了。”

  “走这条路,主要是为了在小小的手机上集成远超奔腾五算力的芯片。”

  “当然,删减功能后的芯片还能应用到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手表,以及一切智能设备。”

  “由于是面对智能时代的芯片,我们需要把之前所有的指令集设定模式抛弃,从最基础的指令集开始建设。”

  “重点是,按照汉语逻辑思维设计新的指令集。”

  “按照罗总的规划,目前我们只负责设计芯片和编纂汉语编程系统。”

  “芯片的生产则交给代工厂。”

  “目前不涉及生产流程。”

  设计芯片,编纂汉语编程系统硬件投资不大。

  一千万用于组建团队和初始设计绰绰有余,短时间内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只有等罗诚那边的太极公司和字节跳动公司开始大规模盈利,确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涌入后才会涉足芯片制造领域。

  不是简单的芯片制造,而是打通全产业链。

  包括光刻机、蚀刻机、研磨材料等等。

  这些是后话。

  一口气说完跟该说的内容,倪院士长途一口气:“该说的我说完了,下面进入答疑环节,谁有什么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一一解答。”

  十三位受邀专家。

  其中七位身上都有院士身份,可以跟他平起平坐。

  想要驱使这些人干活,总得把人家心里的疑惑都给解答了。

  “老倪,不是我泼凉水啊。”沈教授嘬着牙花子开口:“从指令集开始设计,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过分啊?”

  “这相当于先设计一个芯片构架。”

  “然后再构架的基础上开始设计芯片,相当于完完全全从头再来。”

  “耗时太长了。”

  指令集组成构架。

  不同的构架搭配到一起,才能形成芯片功能区。

  按照常规流程,设计一款芯片直接采用成熟的构架,根据性能要求再设计出相应的芯片。

  速度快,应用成熟,节约资金。

  相当于从商店买来面粉和面,然后下面条做饭。

  而从指令集开始设计构架,相当于先种地,种出麦子后还要磨面、筛选才能进入和面阶段。

  中间突然多出很多不容易把控的环节。

  尤其是指令集设计。

  这玩意儿不是说你把晶体管组成集成电路就行。

  设计好之后还得反复试验,反复验证其功效,经过千百次测试证实真实有效后才能纳入到构架中来。

  过程很漫长。

  也很消耗精神。

第138章 抢占制高点

  “对呀老倪,就算设计一款极简指令集芯片,也没必要从头开始吧?”

  “设计指令集和构架,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

  “疯了吧?”

  “坦白说我非常赞同这个发展思路,通过设计指令集和构架把人才梯队培养起来,然后再进入芯片设计环节真的可以发展出个汉语编程生态。”

  “想法是好的,可惜,把时间消耗在指令集和构架上,我们恐怕无法活着看到自己设计的芯片装到智能手机上了。”

  “……”

  沈教授的疑问仿佛一块石头砸在平静的水面上,溅起众多讨论。

  倪院士安静地听着所有人的发言和疑惑。

  赞同也好。

  惊诧也罢。

  都是正常反应。

  他不着急辩解,等所有人都闭嘴后才缓缓开口解释:“任何产业发展都没有捷径,尤其是半导体这种高技术密集和高资金密集的产业。”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

  “以前我们在芯片领域无法追赶西方产业,主要原因在于太想走捷径了。”

  “所以,我们在设计芯片的时候直接采用了别人成熟的芯片构架,努力追赶了半天,好不容易够到别人的高度了。”

  “哗啦!”

  “人家变招了!”

  “windos系统一出来,我们之前对dos系统的所有研究都变成了废纸。”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况再次出现,就得从指令集开始研究,折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芯片框架。”

  “我知道这样做是个很不成熟的想法。”

  “研制的构架也是个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

  “但,我们现在不做,就会把难题留给子孙后辈来做。”

  “会被子孙后辈抱怨的!”

  “就像现在很多人抱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开启殖民时代一样。”

  “他们会抱怨我们拈轻怕重,没有下功夫做基础研究。”

  “这次太极公司的智能设备芯片研制项目是个机会。”

  “乘着西方半导体产业还在复杂指令集和windos系统的绑定中挣扎,我们可以提前抢跑,抢占制高点。”

  “为了抢占先机,付出点时间成本算什么?”

  对!

  我们差的就是基础性研究!

  穿别人的鞋子走自己的路迟早会崴脚。

  沈教授最先反应过来,重重一拳砸在会议桌上表态:“我干了!老倪,这个智能芯片项目算我一份,也算我们华中科大一份。乘着老头子还没死之前多带学生搞点基础研究,为国家的芯片产业发展添块砖也是好的。”

  “好的老沈,如果你还要带学生进来,项目可以算一份股份。罗总说过,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为项目付出的个人和组织。”

  倪院士微笑着点头。

  老沈这人就是脾气冲,该做决断的时候还是很痛快的。

  “算股份?那我们武大也得参一脚。”

  “嘿嘿,老姐姐代表不了学校,但能拉几个学生来参加项目,做测试方面我们的实力是一流的。”

首节 上一节 104/2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