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后浪 第273节

  叶谨言到大理投资考察的事情,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汇报,很快州里领导都知道了这件事。

  叶谨言一行人刚到酒店住下,州里派出的代表就已经火速抵达。

  最后经过商量,叶谨言、董教授还有精言集团另外两位高管去参加州里领导设下的欢迎酒宴。

  戴茜领着剩下的人,自由行动。

  直到这时候,蒋南孙和朱锁锁才醒悟过来。

  杨牧野就是为了躲这场酒宴,所以才不跟他们一起回酒店。

第213章 杨家祖宅,风水宝地

  接下来两天的时间,考察团的行程都被州里一手“包办”了。

  苍山爬了,洱海游了,古城也逛了。

  甚至州里还邀请考察团去双廊和喜洲逛了一圈。

  第三天一大早,云苗村村口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

  村主任向全村喊话,动员有空的村民都穿上传统服饰,到村口迎接考察团。

  响应最积极的,都是平日喜欢聚在村口闲聊的那帮阿奶阿婶嬢嬢们。

  欢迎队伍中,男女比例数量明显失衡。

  女少男多就算了,男性中老人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就这都还是村主任亲自出面才请来凑数的。

  像杨阿公这种脾气怪又不喜欢凑热闹的,请了都没有来。

  青壮年里面就只有“老孔雀”杨德清一人来了,其他人要么在田间地头干活,要么在外打工。

  至于年轻人,不是在上学就是外出打工。

  只有杨牧野穿了一件扎染的蓝布马甲,混在人群中。

  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一辆中巴车缓缓驶向村口。

  村主任赶紧带着请来的“演员们”,敲锣打鼓上前迎接。

  最先下车的是州里派来的接待人员,跟着是镇上的领导,最后才是考察团的成员。

  朱锁锁、蒋南孙一帮学生先下,最后下车的是戴茜、叶谨言和董教授。

  叶谨言那一头白发还有那气场,不用介绍就知道是考察团的核心人物,也就是之前杨牧野口中的那位大老板。

  村主任上前逐一跟考察团的成员握手。

  州里派来的接待员则向村主任逐一介绍考察团成员。

  朱锁锁眼尖,一眼就看到混在人群里的杨牧野,拉着蒋南孙一起跑了过去。

  一见面,朱锁锁就把相机包递还给杨牧野。

  那样子就像甩掉了一个烫手山芋。

  原因无他,杨牧野给她这相机太贵了。

  相机中的“劳斯莱斯”。

  早先的时候朱锁锁还没有意识到这相机的贵重,带出去拍照时被蒋南孙看到。

  蒋南孙不认识相机,但认识徕卡这个牌子。

  以杨牧野的身家,用台贵点的相机也很正常。

  朱锁锁起初也没放在心上,直到王永正看到这台相机,借过来后如获至宝般摆弄了一番,最后恋恋不舍还给朱锁锁。

  从王永正嘴里,朱锁锁才知道这台徕卡刚在国外发布,国内都还没有上市。

  王永正表示自己眼馋这台相机很久了,但受限预算买不起。

  而王永正自己的单反相机和镜头加起来也是大几万块钱,连他都买不起,可见这台徕卡的价格之贵。

  朱锁锁本来用这台相机还挺顺手,可自从知道它的价格后就果断放回包里,去哪都寸步不离,生怕被人偷了。

  用朱锁锁的话,用又担心坏,丢又陪不起,比伺候祖宗还累。

  所以一见到杨牧野,朱锁锁果断把这“祖宗”赶紧还了回去。

  人群中,阿桂婶一早就注意到朱锁锁和蒋南孙两个漂亮得不像话的姑娘。

  她用手肘捅了捅身旁的杨德清。

  此时的杨德清正伸长了脖子往考察团几位主要成员身上看去,转过头来问阿桂婶什么事。

  “德清,你看到来找牧野那两个金花了吗?”

  杨德清顺着阿桂婶眼睛示意的方向看去。

  然后愣住了。

  蒋南孙、朱锁锁的相貌,比杨牧野阿妈高云月年轻时候都毫不逊色。

  甚至还要更漂亮一些。

  阿桂婶接着又问:“你给晓得她们跟牧野是什么关系?”

  杨德清正想说自己哪知道,话到嘴边又觉得这么说太没面子。

  “这两个金花都喜欢牧野,不过因为我弟弟和弟妹离婚的事,牧野暂时还没这方面的心思。”

  阿桂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两个都喜欢,你毛吹牛逼噶!”

  杨德清一听这话,顿时不干了。

  “牧野从小就招小姑娘喜欢,你又不是不知道,不信你去问问你们家小溪,她给有偷偷喜欢过牧野?”

  “我呸!”

  阿桂婶啐道:“我们家小溪才刚上高中,我警告你毛乱讲噶!小姑娘家不要名声的吗?”

  杨德清冷哼一声:“你们家小溪有没有偷偷喜欢过牧野,你这个当阿妈的心里清楚,但是你们家小溪是肯定配不上牧野的,别的不说,单看长相这一块,你们家小溪给能和那两个金花比?”

  “我看你这个人真呢是有毛病,我懒得跟你说了。”阿桂婶一挥手,没好气地朝一旁走去。

  杨德清本来想继续看考察团的动向,这时背着背篓的阿凤婶走了过来。

  阿凤婶今天本来是要跟长得阿昌叔一起去山地干活的。

  可又听村里人说今天来这个考察团是杨牧野请来的。

  阿凤婶的儿子谢强正在杨牧野阿爸在堔圳的厂里打工,他们家欠着杨牧野很大一个人情。

  所以阿凤婶才响应村主任的号召,来村口凑个热闹。

  正好遇到杨德清,阿凤婶就拉住杨德清打听考察团来村里到底要干什么。

  “考察啊,能干什么?”

  杨德清明显撒了谎,因为他看到周围好几个人都竖起耳朵,正在偷听这边的讲话。

  其中也包括刚刚走开的阿桂婶。

  阿凤婶见杨德清不肯说实话,也懒得再打听。

  正好这个时候村主任领着叶谨言、董教授一行人往老村走去,村口围观看热闹的人也准备散了,阿凤婶便准备去山地找丈夫阿昌一起干活。

  刚走出没多远,杨德清就追了上来。

  “你家的山地不都转给别人家种了吗?你跟着我干什么?”

  “你不是问我考察团来干什么吗?刚刚村口人多,不方便说话。”

  杨德清其实早就从杨牧野口中打听到了叶谨言一行人的来意。

  要在村里找个地方建图书馆。

  另外还要找几户老宅子保存好的人家,把房子租下来建民宿。

  之所以没有在村里到处宣扬,一是杨阿公发了话,考察团来之前杨德清要是敢在村里散布消息,杨阿公就打断杨德清的腿。

  另一个则跟自身利益相关。

  杨家现在除了祖宅之外,还有一套老宅和山下新村新建的一套房子。

  山下新村那套新房子是挂在杨德远名下,现在是杨阿公和杨德清在住。

  山上那套老宅挂在杨阿公名下,自从杨牧野去燕京上大学后就一直闲置着没人住。

  杨德清寻思着那套老宅要是被看上改造成民宿,自家每年就可以躺着收租金。

  但是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在山上都有老宅,部分人家至今还在老宅里居住。

  所有山上的老宅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虽然杨牧野答应会优先考虑自家老宅,但杨德清还是不放心。

  这也是这两天他能够守口如瓶的原因。

  如今考察团到了,杨德清老孔雀爱炫耀的性格再也憋不住了。

  不能公开宣扬,私底下找个人透露点消息还是没问题的。

  更何况阿凤婶不像阿桂婶那样的大嘴巴,杨德清只要嘱咐她别说出去,阿凤婶肯定能做到。

  向阿凤婶“一吐为快”之后,杨德清心满意足地背着手离开。

  走出几步后,又回头叫住阿凤婶,再度嘱咐她不要把这消息告诉别人。

  等杨德清彻底走了后,阿凤婶正要继续往山里走去,阿桂婶突然从前面岔路口冒了出来。

  阿凤婶手捂胸口,埋怨阿桂婶这么大人了还玩“躲猫猫”,吓死个人了。

  “阿凤,刚刚德清跟你说了什么?”

  阿凤婶立刻警惕了起来。

  “没说什么,就说了下我家阿强在堔圳那边的事情。”

  阿桂婶一脸“你当我是傻子”的无语表情。

  杨德清那样的闲汉,会主动关心谢强在堔圳打工的近况?

  再说谢强的工作是杨德远看在杨牧野的面子上安排的,跟杨德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阿桂婶也清楚阿凤婶的性格,知道她欠着杨家人情,轻易不会出卖杨德清。

  阿桂婶也不问了,准备跟踪杨德清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杨德清跟阿桂婶分开后,一路抄近道来到山上的杨家祖宅,然后就一直在附近晃悠。

  阿桂婶悄悄躲在远处,心里正纳闷杨德清没事跑到这荒弃的老宅做什么,就看到村主任领着考察团一行人,沿着碎石板路朝这边走来。

  “叶总,董教授,这里就是我们村面积最大的一栋老宅,以前是由村里跑马帮的一户人家建造的,放眼整个大理,像这种规模和年代的老宅都十分罕见,唯一遗憾的是这栋宅子年久失修,里面已经没法住人了。”

  叶谨言抬头看了一眼面前这栋破败的大宅,从门头还有里面快要垮塌的建筑,依稀还能看出当年主人家的阔绰和排场。

  “这是个大户人家啊!”

首节 上一节 273/3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