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12节

  “老赵吩咐的,他说,多亏了你,否则学生们今天这一上午的时间,就给耽误了。”沙教授的声音响起:“他特意让多给你打两个菜,算他账上。”

  “赵老师真是太客气了!”秦亮一边说,一边拿起筷子,来到78年,天天能吃到肉,太难得了。

  办公室门,慢慢地开了一条缝。

第23章 坑爹货之歼七3

  赵晓霞很震惊。

  沙教授,刘教授……甚至还有罗主任,这些飞机系的大能人,居然和秦亮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

  这秦亮,真的是刚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吗?看来,班里传的秦亮是某个老师家的亲戚,没有错了!

  “这位同学,你……”

  身后传来的声音,吓了赵晓霞一大跳,她向后扭头,看到了……

  “于老师,我,我,我……”

  于芝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办公室,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看来,秦亮同学的秘密被你给发现了,你还得暂时保密,等你们都成长起来,秦亮同学就可以轻松一下了……”

  “老师,秦亮同学他……”

  “进来吧。”此时,里面响起了一个声音:“赵晓霞同学,你肯定也没吃午饭吧?我这里有些多,一个人也吃不完,你一起吃吧,吃完了就回去上课。”

  赵晓霞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本来说请秦亮吃饭的,没想到,居然被秦亮请吃饭了,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下一秒,秦亮已经站起来,抹了抹嘴:“我吃完了!”

  这哪里是一起吃饭,这分明是让赵晓霞吃剩饭啊!

  赵晓霞有些迟疑,不过,看着房间里的一切,还是有些好奇,于是大着胆子走了进去。

  房间里有很多大桌子,每个桌子上,都摆着各种图纸,此时,吃完饭的秦亮,走向了其中一个工位,坐下,拿起来了绘图尺和绘图笔,这是在绘制飞机零件啊!

  秦亮绘制得很慢,每一个尺寸,都得精心绘制,错一小点,都会出大问题。

  “秦亮同学,你……”

  “趁热赶紧吃,吃完了赶紧回去,你们赶紧学习,几个月后,就能帮我的忙了。”

  “哦。”她看向了桌子那边,秦亮只吃了芹菜肉片,那最贵的蒸排骨,还好端端地留着呢,看到这一幕,她心中突然一暖。

  她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蒸排骨来,放进嘴里,嗯,比自己妈妈做的还好吃……

  赶紧吃,吃完了回去学习,等到学好了知识,就能来给秦亮同学帮忙了!

  叮铃铃……就在此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

  “喂。”罗主任拿起来电话,听到里面的话,然后脸色一变:“什么?上级一毛钱的经费都不给批?这也太过分了吧?这不是一毛不拔吗?嗯,知道了,你们先回来,回来我们再说!”

  “秦亮同学,我吃完了!各位老师,你们先忙!”赵晓霞知道,接下来他们要开会了,自己这个外人,还是别听的好。

  看着吃过的饭盒和餐具,她下意识的就拿了起来。

  “喂,把我饭盒留下啊!”

  “秦亮同学,晚上我给你打饭,然后给你送过来!”

  “不用了,我的饭有人送,你晚上要是有时间,带几个同学,去探望一下赵老师。”秦亮说着,从口袋里摸了摸,摸出来了五块钱。

  “这钱你拿着,买点礼品,用咱们班里的名义……”

  班委还没选出来呢,班费也没收,或者说,这年代压根就没班费的说法,不少同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己有钱,就贡献出来好了。至于粮票之类的买礼品需要附带的票据,就你们凑好了!

  一旁,刘教授开口:“秦亮,你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娃,花钱怎么大手大脚的?钱你赶紧收回去,老赵他一生清廉,没收过学生一份礼物,你们就算是买了东西过去,他也会要求你们带回去的,对他来说,你们最好的礼物就是学习成绩!赵晓霞同学,你找几个同学,代表学生们去探望一下就好!”

  “嗯。”

  赵晓霞点头离开,心中满是狐疑,大家伙不是推测秦亮是学校某个老师家的孩子吗?怎么又是山沟沟里出来的了?

  秦亮可没在意这些,看着赵晓霞离开,扭头看向罗主任:“罗主任,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屠他们去了首都,找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本来领导很感兴趣,但是……后来找空军协调,坏了!”

  “怎么坏了?”

  “空军那边说,机动性还不着急,关键是解决歼七的全天候作战能力。”罗主任说道:“甚至,空军还把老屠给批评了一番,说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空军的重点项目是歼七3,要让132厂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歼七3,那个坑爹货?秦亮也无语了。

  机头进气的歼七,无法安装大口径雷达,飞行员需要在地面引导到目标附近,然后目视发现目标,这就意味着只能在白天作战,而部队急需提升夜间作战能力,白天自然也可以,这就是全天候作战能力。

  1971年,东方援助北棒子12艘033,北棒子投桃报李,让东方对他们的米格-21PF进行测绘。这种飞机粗了一圈,机头的进气锥内,安装了机载雷达,算是能全天候作战了。

  这样,一直到了75年,歼七大改项目正式开始,命名为歼七3.尤其是到了76年,东方派出代表团去了埃及,考察了全天候战斗机米格-21MF,于是,歼七3项目决定参考这种飞机来改进。

  这样就到了77年,也就是去年,三机部开会,传达上级指示:集中力量搞歼七3,空军要有两千架!

  看后世的经历就知道,空军这个饼画的不是一般的大!

  这样到了78年3月,上级又组织代表团去了罗马尼亚,继续考察米格-21MF!

  甚至,航空工业老大哥,折腾歼八的北方所都有意见了,米格-21MF啥年代的东西了,早就落伍了,何不集中力量攻关歼八?

  上级给的意见是:空军看上了,坚持要!

  当然,这其中的关键点,还是78年11月,从埃及弄回来了一架米格-21MF的实机!有了这货,就可以实打实的测绘仿制了!

  屠老想要直接测绘仿制,而611要求技术吃透……这样一折腾,捣鼓到了84年,歼七3才首飞!

  然后,空军的骚操作来了:不行,这种飞机太落后,不要了!不仅仅是后续不下订单了,甚至,132厂自筹资金,开工了17架也不要了!把132厂坑到吐血!

  现在,正是空军对歼七3上心的时候,很快就要组织人手去埃及弄那架老掉牙的米格-21MF了,所以,空军对于提升机动性,压根就不看重!什么双三角翼,不重要!

  怎么办?

  秦亮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看来,只能是改机头了!”

  改机头?大家伙顿时一震:“秦亮,你知道改机头的工作量有多大吗?要吹风洞,要做各种实验,要进行大量计算,这工作量,和全新设计一架飞机差不多!”

  “可是,咱们换机翼,不是也要进行这些工作吗?干脆就合并到一起算了!”

第24章 Plan A被否定?那就上Plan B!

  13舍,308宿舍。

  当熄灯前秦亮回到宿舍的时候,就看到了……

  呼啦啦一大群人,挤在自己的宿舍里,下铺坐五个,上铺坐三个……你们就不怕上铺掉下来,把你们下铺的人砸死吗?

  此时,所有人都在看他,然后……

  “秦老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你给我解答一下呗……”

  首先冲上来的,居然是张勇,一口一个秦老师,叫得那叫一个亲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忸怩。

  “秦老师,我就一个小问题,我感觉,思路就卡在了这一个地方……”赵志坚也冲了上来。

  “唉!”秦亮叹了口气,看来,以后宿舍也不能回了,这么多人的问题,自己岂不是得回答到半夜?

  “各位同学,咱们能不能这样……”秦亮迟疑着开口:“你们有什么问题,先自己琢磨,解决不了的,再一起研究,还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还有,现在不是在班里,我也没有在讲台上,叫我秦亮就行,不用叫秦老师了。”

  我太困了啊,这眼皮子都开始打架了!

  “那可不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对,是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咳咳……”

  “各位同学,你们也都看到了,秦亮同学今晚很累了,要不,咱们明天早晨再来?也可以把问题总结整理一下,等秦亮同学解答……”唐长虹开口,现在这情况,他这个宿舍长该出面了。

  噔噔噔……

  就在此时,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秦亮同学,秦亮同学!”这是宿管阿姨的声音!至于大老远就喊,肯定是怕万一水房那边有正在洗凉水澡的学生,发生尴尬。

  “什么事?”

  “五系办公楼那边打电话,让你过去,紧急会议!”

  唉,哪边都不好待了,哪怕是生产队的驴,也有休息的时候啊!

  “秦亮同学,你这是在忙什么啊?”

  “唉!你们赶紧好好学吧,等你们学好了,我就轻松了……”秦亮无奈地迈着疲惫的脚步,走下了楼。

  五系办公楼,双三角翼办公室。

  “咦,屠老回来了?您这也太快了吧?”

  白天才打电话,坐火车不得一天一夜?

  屠老笑了笑:“正好空军有架飞机到172厂,我就搭了个便机。快,秦亮同学,把你的计划再给我说一遍!”

  秦亮看了看周围其他人,咱们讨论了一下午,我说了那么多,你们就不能复述一下吗?

  “秦亮同学,咱们觉得还是你亲自来讲最合适,毕竟,你这想法咱们还在琢磨,还没吃透呢!”

  秦亮点头:“好,空军需要全天候战机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米格-21的普通改款,根本就无法满足全天候战机的需求,不管怎么改进进气锥,都无法安装大口径雷达,搜索距离也就二三十公里,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干脆来个大改!”

  “六十年代,米高扬设计局曾经对米格-21进行过一次大改,代号Ye-8技术验证机,它维持米格-21的后机身不变,改成了机腹进气,这样机头就空了出来,可以把米格-23的蓝宝石-1火控雷达安装进去……”

  在后世,132厂曾经给歼七出过一个终极魔改款,也是机腹进气,机头安装大直径雷达,可惜,因为当时有了枭龙,这个项目就只停留在模型阶段,在珠海航展上曾经展出来过。

  秦亮对这个项目记忆犹新,当时,一些喜欢给国产项目找外国爹的人就开始找茬,说这个项目其实不过就是苏联Ye-8技术验证机,秦亮为了驳斥这些言论,也就曾经找过大量的详细资料。

  于是,倒把这改款给吃透了。

  为了追求大迎角的进气效率,三代机普遍使用机腹进气,美国的F-16,苏联的苏-27和米格-29,欧洲的台风……

  不过,对米格-21来说,这种改进属于大改了!

  “机头整体抬高,至于机头增加的重量,可以在机头上增加一对鸭翼来增加升力,实现升力中心和重心的重新匹配……”

  屠老认真地看了半天,然后无奈摇头:“秦亮同学,这个方案听上去的确具备可行性,但是……改动太大,几乎就是全新研制了,哪怕咱们132厂和西工大合作,恐怕也捣鼓不出来,尤其是,前起落架需要穿过进气道,这起落架的修改,咱们也从未涉及过……”

  改动太大,搞不定!

  秦亮心中感慨,果然,屠老是最熟悉歼七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种改型的问题所在:机腹进气,前起落架就得穿过进气道,这样得加长!

  老毛子的Ye-8,为此只能抬高机头,甚至让飞机屁股还有擦地的风险。

  在歼十研发成功之前,国内根本就搞定不了全新的起落架,这也就意味着,秦亮折腾了一下午的设计方案,白费了?

  大家伙有种泄气的感觉,西工大的老师们,果然还是无法贴近生产一线,想法太天真了!

  怎么办?两侧进气?这方案貌似没啥亮眼的……大费周章,改出来性能也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空军能答应吗?

  看着一双双失望的眼神,秦亮知道,Plan A被否定,就该上Plan B了。

  “嗯,那就只能丑一些了,让进气道贴着两边的腮帮子。”

  三翼面的歼七魔改,只有模型而已,但是,FTC-2000那可是投产的,改到了连它妈米高扬设计局都认不出来了!

  腮帮子?啥意思?

  机头进气的效率是最高的,但是没法安装大口径雷达,到了二代机上,就开始广泛使用两侧进气道,把机头空出来,三代机,开始将进气道设计在机腹,腮帮子是哪里?

首节 上一节 12/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