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64节

  穿过堆着板材的车间,展厅的门一推开,李哲眼亮了亮,不同于外面的杂乱,展厅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阳光透过高窗洒在地板上,映得一排排家具泛着温润的光泽。

  衣柜的线条简洁流畅,书桌的木纹清晰可见,就连靠墙摆着的单人沙发,也能看出与国营家具厂的隔代差距。

  李哲打眼一看,就感觉这些家具比国营家具厂的时尚,也比世纪京洲的做工精细:“这些都是什么材质的家具?”

  “实木家具。”

  “都是实木?”李哲伸手摸了摸一张书桌的边缘,手感光滑,没有毛刺。

  “没错,我们厂只生产实木家具。”女人语气笃定,将李哲领到休息区:“您稍坐,我去请我们领导。”

  “辛苦了。”

  “您客气。”女人微微点头,随后离开了。

  女人走了没多久,就有另外一个女员工给李哲倒了一杯茶水,李哲点头致谢。

  他喝茶的同时,总感觉今天有些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今天上午他开车刚去另外一家家具厂世纪京洲,刚下车就有个销售员跑过来主动带他看家具;现在开车到了亿佳尚品家具厂,直接就开了进来,门卫都没有阻拦,而且刚下车就被人领进了休息区。

  嘿,太顺利了,放在以前这都不敢想。

  如果真要说起来,那很可能是托了那辆伏尔加轿车的“福”。

  茶水有些烫嘴,李哲放下茶杯,开始在展示厅闲逛。他发现展厅里不光有中式家具,还有不少欧式家具,做工都很精细,而且没有闻到之前那种异味。

  “李同志,抱歉抱歉,让您久等了。”就在此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走了过来,她烫着微黄的卷发,身材有些发福,戴着黑框眼镜,气势很足。

  两人握了握手,李哲说道:“我叫李哲,您怎么称呼?”

  “我叫韩跃红,是这家厂的副厂长。听小孙说您有一批进口木材要出售?”

  “对,是苏联的桦木和松木,品质不错,不知道贵厂有没有兴趣?”

  韩跃红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李哲坐下说:“有兴趣。我们厂主要使用的木料就是桦木、松木、柳木和榆木,也有少量的定制款红木家具。不知道您的货什么价格?”

  李哲答道:“松木 400元每立方米,桦木 550元每立方米。”

  韩跃红身体往前凑了凑:“您有多少货?”

  李哲答道:“几百立方米吧。”

  韩跃红眼睛一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价格没问题,这批货我们要了,您什么时候能送货?”

  李哲喝了一口茶水,不紧不慢地说:“只要价格合适,五天内就能送货,不过要现货现结。”

  韩跃红愣住了,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搓了搓手说:“就是……付款方式能不能通融下?我们先付三成定金,剩下的货款等过段时间再支付,最近厂里进了新设备,资金有点周转不开。”

  李哲放下茶杯,杯底和桌面碰撞发出轻响。

  他看着韩跃红,摇了摇头:“韩厂长,不是我不通融,这批木材是我从国外订的,款子早就付出去了,如果回款不及时,我们的资金链就断了。”

  他语气很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必须现金现付,这是规矩,不然我不好跟合伙人交代。”

  韩跃红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手指停在桌面上,没再说话。展厅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电锯声……

  “李同志,您给我一些时间,我跟厂里的领导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再筹集一些资金。”

  “韩厂长,您要是资金不够,可以少买一些,我们这边货物的数量没有限制。”李哲站起身,望着家具展厅,“另外,我最近想购买一批家具,如果合适的话,也可以用家具的费用抵扣一部分。”

  韩跃红也起身,陪笑道:“李同志,您想买什么家具,我给您介绍。”

  李哲走向一个圆框梳妆台,这个梳妆台和王婷之前看过的很像,做工也差不多,设计更时尚简约:“这款梳妆台多少钱?”

  韩跃红从员工手中拿过一个价格表,扫了一眼说道:“这款梳妆台是一百六,如果您要的话,我给您打个折,一百四。”

  李哲问道:“这是什么材质的梳妆台?”

  “榆木的。”韩跃红用手抚摸着台面,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们厂的家具都是用心打造,师傅们都是老手艺,打磨得细着呢。价格跟国营家具厂差不了多少,但您瞅瞅这样式——”

  她指了指一个带玻璃门的书柜,“这格子设计,放书放摆件都合适,年轻人特别喜欢,国营厂绝对没有。”

  李哲慢慢踱着步,心里暗暗点头。这个年代能做出这种款式确实下了功夫。

  他这两天也看了不少家具,综合来说的确是这家家具厂的品质和价格更胜一筹。

  李哲问道:“韩厂长,我能拍几张照片吗?给家人参考一下。”

  韩跃红只是迟疑了一下,就点头道:“您随意。”

  “谢谢。”李哲应了一声,再次确认道,“另外,我还想问问,贵厂这些家具都是实木的?”

  李哲不是墨迹,只是被后世的一些商人套路搞怕了。家具这玩意水深的很,再小心也不为过。

  韩跃红毫不迟疑地答道:“没错,这一点我可以保证。但凡一件不是实木,您搬回来,我十倍的价格赔偿您。”

  李哲之所以再三确认,也是被后世的不良商人搞怕了。

  李哲在展厅转了几圈,将家里需要的家具都挑选了一遍,总共价格是 4652元,韩跃红给打了个八折,总金额 3721元。

  李哲只是挑选好了,但并没有下定金,还要等等亿佳尚品是否要从他这里购买进口木材……如果亿佳尚品要从他这里购买木材,直接抵扣就可以了。

  ……

  下午四点。

  一辆白色伏尔加停在路边。

  李哲提着公文包下车,推开蒙娜丽莎餐厅的玻璃门,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的响声。午后的阳光斜透过玻璃门,地板投下长短不一的光斑。

  “李老板,您来啦!”一个热情的声音响起。

  李哲扭头望去,见苏明远正端着托盘快步走来:“我们老板在二楼,我带您上去。”

  李哲挑了挑眉,被他的热情弄得有些不习惯。这货以前傲得很,何曾主动给自己打过招呼?“大庄,今儿个挺精神啊!”

  苏明远不以为忤,一边领着李哲往二楼走,一边问:“您要不要吃点啥?我让后厨去做。”

  李哲觉得更不对了,这货以前对自己都是不冷不淡的,自己呲哒他两句,不回嘴就算好的了,突然间这么客气,反倒让李哲有些不习惯。

  “后厨没闭餐?”李哲确实有些饿了,今儿光顾着谈生意,中午饭都没吃。尤其是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黄油香气,让他忍不住咽口水。

  苏明远提议道:“简单的还能做,要不给您来份意面?”

  李哲点点头:“行,再给我来瓶北冰洋。”

  “好嘞。”苏明远答应得很干脆,将李哲领上二楼,自己就去后厨了。

  李哲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太阳还真从西边出来了。

  沈亚楠坐在靠窗的餐桌旁,手里拿着钢笔在牛皮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听到动静往这边瞟了一眼:“老弟,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李哲走过来,拉了把椅子坐在沈亚楠对面:“我今天转了几家家具公司,中午饭都没顾上吃,上您这蹭顿饭。”

  沈亚楠盖上钢笔帽,夹在牛皮笔记本里:“咋这么着急,这是打算要结婚?”

  “早着呢,我是去办正事了。”李哲往前倾了倾身子,声音压低了些,

  “前儿个,我和王婷走了之后,我俩顺道去家具厂逛了一圈。我冷不丁想到,咱们能不能从外贸公司兑换一批木材卖给家具公司,赚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要及时回款。您觉得咋样?”

  沈亚楠想了想:“你这想法是不赖,但国营家具厂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如果是计划内的供货,价格可比外贸公司拿货便宜得多,咱们没有优势。”

  李哲一挑大拇指:“你说对了,我把这个想法跟国营家具厂的人一提,人家直接回我不缺货,价格都没问。”

  此时,苏明远端着一个托盘过来,将一瓶北冰洋和一个玻璃杯放到李哲面前,主动帮李哲起开玻璃瓶:“李老板,您慢用。”

  “谢谢。”李哲见他走远,愣了一下,“我说哪了?”

  沈亚楠提醒:“国营家具厂不缺木材。”

  “昨天,我去家具市场打听消息,找了几家有实力的私人家具厂,今儿个一口气转了四家。您猜怎么着?”李哲卖了个关子。

  “那还用问,他们指定缺木料。这木料从砍伐、运输到加工手续多着呢,少一个批文都不成,私营家具厂在供货渠道方面差远了。”沈亚楠笑了笑,追问,“有得赚吗?”

  “上午给家具厂的开价松木四百一方,桦木五百五一方,要求现款现货。”李哲喝了一口北冰洋,继续说,“价格方面问题不大,就是结算方式他们希望先支付定金,后期再支付尾款。我担心后期会有坏账风险,就没同意。”

  沈亚楠想了想,赞同道:“你说得对,咱们主要做罐头出口生意,木料只是顺带的,对咱们有利就做,要是扯皮那就没意思了。”

  沈亚楠刚刚说完,苏明远又端着托盘走了过来,将一盘热气腾腾的意面放到李哲面前:“李老板,您慢用,有什么需要再叫我。”

  说完,苏明远就退出去了。

  李哲看着他的背影,终于忍不住问:“二姐,这小子怎么回事,转性了?”

  沈亚楠捂着嘴笑起来,轻声道:“他想跟咱们一起做外贸生意,上午缠着问了我半天,我说得跟你商量。”

  “嘿,我说呢,难怪这么殷勤。”李哲恍然大悟,叉起一叉子意面塞进嘴里。

  “你觉得怎么样?”沈亚楠托着下巴看他,“苏明远是俄语系的,说不定真能用上。”

  李哲嚼着饭菜,目光落在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身上。80年代末的京城街头,处处都透着一股子躁动的生机,人人都想抓住些什么。他沉思片刻:“他想投多少?”

  “没说,你觉得多少合适?”

  “五千吧。”李哲放下叉子,“少了没意思,多了咱们也不划算。”

  沈亚楠点点头,又想起什么似的追问:“那什么时候告诉他?”

  “晾他几天。”

  李哲端起北冰洋喝了一大口,带着股清爽的凉意。别管是冬天夏天,碳酸饮料还是冰镇的好喝,“这次的木材生意不带他,等下次交易罐头再说。这小子傲气惯了,太容易得到的,不会珍惜。”

  沈亚楠被逗笑了:“你啊,心思就是多。”

  不过,她也烦苏明远那个劲劲的样子,揉搓揉搓对方的性子不是坏事。让他搞清楚谁才是老板?

第236章 四季青(大章)

  上午,苏州胡同七号院,前院。

  几个工人正拿着工具施工,“砰砰”的砸墙声不绝于耳。

  李哲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将车库建在前院。

  前门在东南方向,动工多有不便,他便打算在前院西南侧开个车库门。前院西侧的储物间(现为厨房)原是西厢房的耳房,因此不会影响汽车进出。

  确定施工位置后,他先去房管局做了报备,又托林为民通过市规划局的关系,才顺利办下施工手续。

  李哲原本想找老家的人来施工,但考虑到要装卷帘门,特意去卷帘门公司咨询。对方不仅能负责施工安装,经验还更丰富。

  他琢磨着,还是请卷帘门公司的人来做更稳妥——毕竟术业有专攻,安装卷帘门得先拆墙、再加固、装轨道,对门洞的大小、尺寸、高低都有讲究,他们能及时调整不合适的地方。

  反观若是从农村请施工队,能不能干好先不说,还可能和卷帘门公司起矛盾、互相推诿。

  和工人沟通好位置与要求后,李哲便开车出门了。

  西南角施工处不远处站着个年轻男子,留着三七分发型,上身穿蓝色羽绒服,下身配黑色西裤和棕色皮鞋,正是留下来监工的王建军。

  比起几个月前,他如今已改头换面,少了几分农村人的质朴,多了几分城里人的派头。

  他眉头紧锁,近来心情有些复杂。

  自打李哲有了对象,身边人也开始催他——先是父亲和姑姑介绍了农村对象,后来小姨又要给他介绍京城的姑娘。

  他拿不定主意该见哪一个,索性一直拖着,谁都没见。

  可总拖着也不是办法,这两天要回大营村办事,他知道自己指定躲不开了……

  收回思绪,他继续盯着施工现场:工人先用墨斗弹出切割线,再用切割机切开砖缝,随后用大小锤子轮番捶打墙体,“轰隆”一声,墙体应声倒塌。

  之后,工人剔除松动的砖块,用水泥填补缝隙,确保门两侧和顶部平整垂直,再依次安装导轨、卷轴、支架、帘片和摇柄……

首节 上一节 164/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