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37节

  女服务员说道:“一百八十六外汇券,我们一直都是卖这个价,这款香水卖得特别好。店里的存货已经不多了,您要是喜欢,就趁早入手。”

  “我再考虑一下……”王莉强挤出一抹笑。这瓶香水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她忍不住往四周瞅了瞅,眼角的余光又扫到了那对提着大包小包的乡下夫妻。

  她像是耗子见到了猫一般,“噌”的一下起身:“我们不要了。”她拉起丈夫的手扭头就走。

  不远处,马来小吸了吸鼻子,问道:“啥味啊,这么香?”

  “应该是香水吧,媳妇,你要不要,给你也买一瓶。”

  马来小反问:“你嫌俺身上臭啊?”

  李卫东赶忙解释:“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买来不是糟蹋钱嘛?还不如省着给大丫买吃的呢。”马来小这一路走来,看着别人衣着时尚,也觉得自己这身衣服有些‘不合适’,对着丈夫说:

  “老二说了,买衣服的话可以去百货商场或者东四大街逛,那边的衣服款式多,价格也更便宜。一会咱们去逛逛?”

  “成,一会咱们就去。”李卫东也想给媳妇买身城里人的衣服,好好打扮打扮。

  ……

  丁志刚干笑了一声:“媳妇儿,你不是想吃黄油曲奇饼干吗?咱们去买饼干吧。”

  “不买了。”王莉被打击到了,已经没有了买东西的心情。

  夫妻俩有些沉默地往前走着。忽地,前面响起一个声音:“莉莉,我们在这儿!”

  王莉抬头,见到母亲在向自己招手,勉强打起精神走了过去,下意识地问道:“妈,你们都买什么了?”

  陈淑芳晃了晃手里的袋子:“前两天婷婷买了一瓶洗发水,还挺好用的。这臭丫头说上学的时候要带走。我又买了一瓶,可真贵,心疼死我了。”

  “我爸买啥了?”

  “你爸想买个外国的打火机,太贵了我没让他买。婷婷要给她对象买个公文包,正让你爸帮忙把关呢。”陈淑芳指着不远处的箱包区,“那不就在那儿吗。”

  王莉笑道:“没看出来呀,婷婷对她的对象还挺上心的,到友谊商店还不忘给对方挑东西。”

  他们走到近前,见到王伟光正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在那当模特。王婷在一旁指挥着:“爸,你提高一点。对,往前走走。你正常一点,不要使劲晃胳膊。你觉得怎么样?这样提着舒服吗?”

  王伟光轻拍着公文包:“握起来挺舒服的。而且这皮子也厚实,款式和做工也不差。”

  陈淑芳在一旁调侃道:“你喜欢顶啥事?又不是给你买的。”

  “妈,您怎么又说怪话。”王婷轻咳了一声,转向一旁的王莉和丁志刚问道:“姐,姐夫,你们觉得这个公文包好看吗?”

  丁志刚走过去瞧了瞧:“好看,挺有派头。”他下意识地对着服务员问:“这个公文包多少钱?”

  女服务员说道:“这个公文包是上好的牛皮制造,里面还带着一个同款的钱包。两个包加起来只要一百三十二外汇券,特别划算。而且这个款式是欧洲那边最流行的,不光实用,带出去也有面子。”

  这段时间李哲经常给王婷买礼物。前两天,王婷见到李哲使用的人造革公文包,边缘已经磨损了,而且质量和款式都一般,就想送他一个新的公文包。

  她仔细挑选了一番,最后选中了这一款。不光款式新颖,做工精细,比较耐用,而且还有一个搭配的钱包。李哲正好没有钱包,这下正好买齐了。

  王婷将公文包和钱包都检查了一遍,上面并没有瑕疵,也没有开线。说道:“同志,你给我包起来吧,我要了。”

  “好的。”服务员麻利地将公文包外面套上塑料袋,装进了袋子里,“给您,一共是一百三十二外汇券。”

  见到妹妹直接付了钱,一旁的王莉眼珠子瞪得老大,拽了拽母亲的胳膊:“妈,您也太偏心了。不是说一个人四十外汇券吗?婷婷为什么那么多?”

  陈淑芳解释道:“她不是在对象的蔬菜店做兼职吗?虽然没有工资,但她在蔬菜店表现得好,人家给她发了一百元的外汇券奖金。”

  “迟到早退也算表现好?”王莉有些哭笑不得,又有些没脾气。

  陈淑芳想起了什么,问王莉道:“你不是要买什么迪奥的香水吗?买了吗?”

  王莉可怜兮兮地说道:“我倒是想买,但是买不起啊。妈,要不你借我点钱?”

  小女儿有的,陈淑芳也希望大女儿能有,掏出了一个白色的手绢:“你差多少,妈给你。”

  看到母亲手里攥着的几十块外汇券,王莉有些泄气:“算了妈,我不买了。”

  “你这孩子怎么跟小孩似的。走吧,妈带你去买。”

  听到母亲这么说,王莉心里更难受了,小声说道:“妈,那一瓶香水要一百八十多外汇券呢!”

  “啥?这么贵!”陈淑芳手一哆嗦,手里提着的洗发水袋子都差点掉在地上。

第202章 摊牌

  京城电视机厂家属院。

  陈淑芳回到家,就进了女儿的房间。

  她望向女儿的梳妆台,目光落在那瓶琥珀色的香水瓶上,“婷婷,你那瓶迪奥香水多少钱买的?”

  “之前不是跟您说过嘛,挺贵的。”王婷将友谊商店的袋子放在学习桌上。

  陈淑芳拿起香水瓶,仔细瞅了瞅:“你姐说这瓶香水要一百八十多外汇券,是不是真的?”

  “我姐今儿个去买香水了?”

  陈淑芳瞪了女儿一眼:“死丫头,别故意转移话题!你干嘛收人家这么贵的礼物?”

  王婷道:“我今天不也给他买了公文包了嘛。”

  陈淑芳担忧道:“婷婷啊,妈怎么觉得这个李哲有点不靠谱,挣点钱都瞎花了。你姐还说,那万宝路的香烟要七十六外汇券一条,他送给你爸那两条烟就一百多外汇券,钱再多,也经不住这样花啊!”

  王婷回应道:“妈,人家给我爸送礼,那是尊敬我爸。要是给我爸送便宜的东西,您就高兴了?再说,当初不是您撮合我们两个在一起嘛。”

  “我那时候只知道他能赚钱,没想到他这么能‘糟践’钱啊!”陈淑芳叹了一声,指着梳妆台方向:“还有你桌上那些化妆品,多少钱?是不是也老贵了?”

  王婷道:“我之前不是跟您说过嘛,他送我的东西确实不便宜。”

  “你就是在敷衍我。”陈淑芳对女儿的解释并不买账,在她看来,一瓶香水二三十外汇券就已算很贵,谁能想到竟值一百八十多外汇券?

  “那行,以后我告诉他,不让他再送东西了。”王婷也有些无奈。

  其实,一开始李哲送她礼物,她也觉得贵重,不敢收。

  但后来她发现,倘若不收,也不太妥当,李哲会不高兴。

  就拿那次买衣服说,李哲买了两身衣服和相机胶卷,花了一千多外汇券,大包小包地提着;如果他一件东西都不给自己买,同样不合适。

  毕竟,两人是一起逛街的,李哲只买自己的东西,不给对象买,怎么也说不过去。

  而李哲的消费档次本就高,只要买,就不会是太便宜的东西。

  如果她坚持不要李哲买的东西,两人一起出去反而会变得尴尬。

  后来,她也想清楚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两人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

  李哲一天的收益在三千元以上,其中大部分都是外汇券。他的收入是普通人工资的一千倍。

  在普通人看来很贵的东西,对他而言只是很平常的物品。

  在这种巨大的经济差距下,如果两人分得过于清楚,很可能没办法继续走下去。

  陈淑芳正色道:“这不光是送东西的事,而是他这么大手大脚花钱不成。他现在能挣钱,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等以后不赚钱了,还这么花?那不是败家子嘛。”

  之前,王婷不敢说李哲送礼物的实际价格,也是怕打击到母亲,但现在她觉得自己不说,母亲可能会叨叨个没完,“妈,李哲不是乱花钱的人,您就别瞎操心了。”

  “这都不叫乱花钱,那什么叫乱花钱?那外汇券是大风刮来的?”

  王婷反问:“那您知道他一天能赚多少钱吗?”

  “能赚多少?就算一天赚几百块,也不能这么糟啊。”陈淑芳的声音弱了一些。几百块钱她家一个月也挣不了。

  “妈,几百块钱只是个零头。人家一天至少能赚3000块钱以上。这只是他的正常消费,算不上胡乱花钱。”

  “你说啥?3000以上?!”陈淑芳惊叫出声。

  “您自己算啊。他种了十几个蔬菜大棚,一天的蔬菜产量就有几百斤,一斤卖六七块钱,甚至黄瓜能卖到8块。我说的3000块都是保守数字。他花100块就相当于您花一毛钱。让您花两毛钱买瓶香水,您觉得贵吗?这算乱花钱?”

  “这……”陈淑芳已被惊得说不出话。她知道李哲赚钱,在她看来一天能赚几百块就已非常非常多。一天赚几千块,她根本不敢想。

  “妈,这事儿您知道就行,别到处乱说。也别告诉我姐跟我姐夫,省得他们心里别扭。”王婷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不希望姐姐和自己之间出现距离感。

  陈淑芳神色复杂地出了屋子。她原本一直觉得自家条件还不错:自己有正式工作,丈夫是京城电视机厂的办公室主任,女儿长得漂亮还是名牌大学生。李哲虽然卖菜能赚钱,但跟自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当听到女儿说李哲每天能赚3000块以上时,她那一丝优越感瞬间崩塌。3000块是什么概念?比她和丈夫一年的工资都高!而这仅仅是李哲一天的收入!

  她知道李哲赚钱,只是没想到他这么能赚,真的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

  这一刻,她甚至不知道以后该如何面对李哲了。

  ……

  万安镇。

  陈镇长带着几分酒意,骑着自行车往家赶。虽说已是寒冬腊月,但因喝了酒,他并不觉得冷。

  到了家门口,他见到一辆军绿色的卡车停在门前。

  他心中微微一诧,他一直叮嘱妻子和儿子,自己不在家时不要留客,更不要收礼。而这卡车看着像是停了不短时间。

  这卡车他看得有些眼熟,但他见的人多也杂,一时间真想不起来。推着车子进了门洞,才回忆起来:上次自己下乡去大营村,坐的应该就是这辆卡车。

  他心中大概猜到了来访的客人。

  进了大院,屋子里亮着灯,隐隐能听到有人说话。

  他的儿子掀开门帘在门口迎接:“爸,你可算回来了!人家大营村的李老板都等您半个钟头了。”

  陈镇长进了屋子,第一眼就看到了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李哲。

  那身笔挺的呢子大衣和西装在镇上根本见不到,估计是这身气派的装扮把自个儿的妻子和儿子镇住了,不然也不可能留他这么久。

  “陈镇长,有些日子没见了,眼瞅着就过年了,今儿过来给您拜个早年。”李哲上前跟陈镇长握手。

  陈镇长热情招呼道:“是李哲啊!我说怎么瞅着门口的车那么眼熟。快坐快坐!”

  陈镇长的儿子指了指桌子上的礼物袋,小声道:“爹,这是李老板拿来的。”

  陈镇长只瞅了一眼,便看出李哲送的礼物应是茅台酒。“小李啊,你拿这么贵重的东西,是要让我犯错啊。”

  “陈镇长您是长辈,我是晚辈。我上门来拜访您,哪有空着手的道理?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李哲语气真诚。

  陈镇长摆摆手:“不成不成,我这个人从不收礼。一会儿你把东西拿回去。”

  “陈镇长,我之前就向您汇报过,明年想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植蔬菜大棚,到时候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少不得要麻烦您帮着走动关系。您到时候总不能空手去。这东西就是我提前帮您准备的。总不能您帮了忙,还让您自个儿掏钱买上门礼,没有这样的道理。”

  李哲这番话滴水不漏。不等陈镇长回答,他从旁边的公文包里拿出两张报纸:“陈镇长您看看,这是京城两家报社的采访报道,都是关于咱们反季节蔬菜的内容。”

  陈镇长接过报纸认真看了起来。他对李哲之前提出的那个“一带一镇”的蔬菜大棚扩展计划非常感兴趣。

  他现在年纪不小了,对升迁没了指望,又是本地人,就想趁退休前给镇上的人办点实事,让大家以后念他的好。

  如果李哲的“一带一镇”蔬菜大棚扩展计划真能成功,那么整个万安镇就有可能成为华西村、大邱庄那样的模范村!

  说白了,他之所以看重李哲,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

  他认真看完报纸,脸上露出几分赞赏:“好小子,还真让你办成了!这报纸上可没少夸你,托关系了吧?”

  之前李哲要福利、要补贴,他确实跟领导提过,但上面一直没明确回复。于是他就通过大营村支书王铁头给李哲传话,让他通过报纸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蔬菜大棚。

  影响力越大,宣传越广,才更容易向上级部门申请到政策和补贴。而京城报纸对廊方政府的影响力比本地报纸更大。“你还有多余的报纸吗?回头多给我几份。这东西可比礼物有用,我走动关系时得带上它。”

  “您放心,我提前买了几十份报纸,您想要多少都有。”李哲笑着说,“陈镇长,还有件事想麻烦您。”

  “什么事?你说。”

  “您看这些报纸能不能往村子里发一发?让村里帮忙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乡亲们知道种植蔬菜大棚能赚钱,这样他们才愿意学习。”

首节 上一节 137/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