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430节

  战士们饿得眼睛发绿,也不敢接受灾民们的馈赠,被发现一起,就会处理一起。

  因为,他们有纪律,谁都不敢保证放开这个纪律,东西是不是从老百姓那里抢来的,所以宁愿饿着也不许吃。

  纪律!铁血!信仰!

  没有后退可言,一切都是为了祖国。

  所以,才会出现大堤决口,整个排的战士被冲走。

  所以,会有港口爆炸,幸存的孤独士兵背影寂寞,逆行走进硝烟。

  所以,也会有当年长津湖之惨烈冰雕连。

  医疗分队的队长刘敏,不断的在队伍中穿梭,哪怕全营各班已经分散执行协助撤离任务。

  她依旧没有放弃营里的战士。

  这位平时在营里有点小透明的队长,自身有些文青范的军医,一整夜都穿梭在一线,不断的寻找伤员。

  其实也不废什么功夫,因为伤员到处都是。

  只不过,示范营充分发挥了什么叫做轻伤不下火线。

  摔坏了,磕破了,手脚磨烂,肩膀血流不止,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肯停下。

  程东原本是跟在后面,为全营的人做最后一层防护,自从分散执行任务后,他就冲到了最前头。

  老程也真不愧是侦察连连长,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自己迷彩服都被血给浸透了,结果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受的伤。

  等刘敏发现时。

  程东胸前的迷彩服早就烂了,胸口一道两指宽一指长的口子,在手电的照耀下,格外瘆人。

  索性,不影响他推车,带着一部分老乡撤离,压根就没打算处理。

  流点血又死不了,这位硬汉愣是没吭声。

  “程参谋长,你受伤了。”

  刘敏追了过来,哆嗦着嘴唇大声提醒:“程东,我以军医的身份,命令你停下。”

  “滚开!”

  程东怒吼,整个人陷入了暴躁和愤怒。

  他不是针对医疗分队,而是心里很清楚,自己这种情况根本不敢停下来,一旦停下,身体四肢器官会全部造反。

  让他再没有半点力气去维持。

  可能是程东意识到自己说话难听,努力的摇摇头,看了眼刘敏:“抱歉,我现在不能停,停下,就会成为累赘。”

  望着程参谋长依旧前行的背影,看着黑压压的人群,不断的前进。

  刘敏呆在原地。

  半晌,另一名医疗分队的女兵急急跑来汇报:“队长,很多人不愿意包扎伤口,还骂我们。”

  “营长也受伤了,都不愿意包扎。”

  “咋办啊队长?”

  怎么办?

  刘敏茫然片刻,摇摇头,很是认真的说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完,她将自己的医药箱取下来,递给身旁的女兵,深呼一口气,冲向了远处前行较慢的民众。

  她是军官,更是示范营的队长。

  军官,不分男女。

  荣耀,融入骨髓血液。

  既然全营的人,已经不再需要她救死扶伤的能力,那自己,总得去干点什么。

  也许她力气很小,远远不如老兵,但至少,热血还在,军装还在,军人的使命还在。

  泄洪区民众持续撤离。

  当时间来到9月6号凌晨三点。

  第一次洪峰到了。

  上游高阳大坝,伴随一声“开闸泄洪”的命令,顷刻间,犹如数百颗航弹炸响的宏大声音,震撼了全场。

  滔滔洪流直下。

  大堤上,数千主力人员脸色异常严肃。

  对比通知的泄洪时间,他们争取了许久,实在是难以支撑,比预计的时间早了五十分钟。

  不过还好,小镇到大堤的道路已通,他们并非没有准备。

  “都愣着干什么呢?找死吗?”

  “全体都有,准备好自己的背包绳,等下看着点管涌,一旦发现管涌立刻用沙袋围起来,188师主力突击连的人,检查车况。”

  “大决口用车,小决口用人,其他人别愣着,瞅瞅自己的救生衣,不行的,破损的赶紧换。”

  大堤附近,不断有军官耳提面命的提醒。

  首次泄洪,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高阳堤坝污浊的洪水一泻千里,原本泥泞,破败的道路,顷刻间变成千里泽国。

  洪水的速度极快。

  仅仅十几分钟而已,就追上了陈默他们撤退的位置。

  好在陈默提前听到动静,加上此时早就距离堤坝几十公里,洪水到这边已经没那么恐怖。

  他提前组织人用各种手推车,堵住后方,所有战士手臂拉着手臂组成一道道人墙,挡住第一轮冲击。

  随后,搜救,找人,犹如机器般运作。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天会亮,没有人清楚终点在哪。

  总之,示范营以人墙,截断了洪水对撤离队伍的直接冲击。

  时间一点点过去。

  陈默自己都不清楚,他们究竟在水中泡了多久,走了多少时间。

  总之,在东方露出鱼肚白,在他自己都几乎快要撑不住的时候。

  脚下的水越来越浅。

  远处的大道上,有一排排人群出现,欢呼声,鸣笛声,鼓励声交织一片。

  听到这些声音,哪怕陈默距离的太远,看不到那边。

  但他知道。

  这天,终于亮了。

  示范营完成了此次救援,不辱使命!

第272章 走啊,营长带你们回家

  距离高阳县泄洪区,数十公里外的城关县外围空地,一排排医疗帐篷,救援车整齐摆放。

  一副副担架在人群中穿梭。

  大清早,以晋阳军部张参山总指挥为首及一干地方公务人员,组成的慰问视察车队缓缓来到现场。

  63军总指挥张参山,政委廖红军,参谋长秦全安几人刚从车上下来,前方车队中,就有一名上校,快步来到几人跟前立正敬礼。

  “首长,要不要通知组织撤离的部队。”

  闻言,张参山目光冷漠的看了眼上校,没有吭声。

  旁边秦全安摆了摆手:“不要通知,连续奋战一夜的同志,好不容易能喘口气,通知什么?”

  秦参谋长脸色也有些不悦。

  这种情况下,还想占用士兵休息时间,就为讲几句场面话?或者做个秀摆拍?

  他们过来,可不是为了这点事。

  按照视察常规来讲,首次泄洪后,他们应该上堤坝看看情况,但大堤那边传来消息,第一次洪峰比预计的时间要短。

  后续随着泄洪顺利,暴雨有所减缓,形势已经能够控制,加上民众撤离情况还在可控范围,第二次泄洪压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张参山他们,才会选择第一时间,过来看看救援现场的情况。

  可现场,压根不是一个凄惨可以形容。

  越来越多的担架从其他地方抽调过来,秦全安只是站在现场扫了几眼,就看到不少躺在担架上的伤员瞳孔扩散,嘴唇呈现诡异白色。

  哪怕还能勉强站立的人群,脸上也出现土灰色,救援情况异常紧张。

  其中不乏穿着军装的年轻孩子。

  这一幕。

  绕是秦全安半生戎马,也不禁转过脑袋,热泪盈眶。

  但他调整片刻。

  秦参谋长依旧在寻找着什么。

  昨夜救援事出紧急,临时抽调京都示范营顶上去,因为这个决定,后半夜上面曾打电话提醒好几次,要求军区方面尽量注意,照顾一下。

  其中的内涵,不言而喻。

  救援固然重要,信息化的发展同样不可缺,天灾之下,只有尽可能的保护人才,不让出现损失。

  这也是人之常情。

  而根据昨夜单位调度的情况,示范营有一部分人留在大堤,另一部分人,被安排到泄洪区最后的位置。

  秦全安脱离视察组,身上披着厚雨衣,遮盖军装,遮盖军衔,扮作一名普通的老人,站在大道边上。

  盯着高阳方向撤回来的大部队。

  这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

  期间,秦参谋长神色动容,他看到太多路过的战士,迷彩服大多已经磨烂,破步条一样挂在身上。

  而手上,溃烂的血泡连成片。

  偶尔有身后路过的干部认出自己,秦全安也会提醒他们不用打招呼,不用敬礼,避免打扰撤出来的战士。

  终于,在上午八点左右。

  高阳方向几乎没有民众出现,放眼望去只是一片洪汤,污浊的浑水出现一轮新的波纹。

  波纹后方,一名年轻的军人,步履蹒跚的出现。

  在他身后,密密麻麻又是一队群众出现在视野内,人数足足有近千人。

  走在最后方可不是什么好工作。

首节 上一节 430/4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