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水,面包,给老乡送过去。”
“背上人,咱们继续赶路。”
陈默下达了命令,他已经看出来,这群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否则不会在这等着。
无数的战士争先恐后的向前冲。
面包,矿泉水,悉数分发给民众。
“谢谢,谢谢解放军同志,谢谢了。”
“大伯,不用谢,咱们吃点东西,我来背您。”
“解放军叔叔,你们是来救我的吗?”一个小女孩黑宝石似的目光,怯怯的盯着人群。
她年龄最小,大概只有四五岁。
“对啊,姐姐接你回家。”
医疗队的一名女兵,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葡萄糖,喂给小女孩,撑开雨衣,将孩子揽入怀中。
一群战士或搀扶,或背或抱的将几十人带离地势高的地方,沿着勉强还能辨认的大路继续前行。
不能耽搁了。
沿途,民众越来越多。
有些是掉队了,有些则是有人护送,但都是镇上一些公家单位的人。
跟大部队没法比。
示范营的战士跑前跑后照顾,在保证赶路的同时,尽可能的多帮助人群。
陈默走在前方打着灯,时不时跟后方的程东对下信号,确保连长自己在后面没有问题。
救援工作对接了。
陈默回头看向十几公里外的小镇,他目光中满是担忧。
这暴雨越来越大,泄洪说的延迟,不知道还能不能按照计划进行。
还有,方教导员带着坦克连,后勤以及一部分侦察连的人都在那。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陈默此时,并不清楚。
固堤的工作,同样充满危险啊。
由于道路受阻,附近支援的战士,只能依靠人力将钢筋带上堤坝。
示范营的人去的比较晚,也是最后几批依靠人力运输,他们背着材料上堤坝。
还没到地方,就已然听到闷雷激荡的水声,轰隆隆,恐怖的水啸声震天。
大江大河之怒,狂暴无匹。
光听这动静,就能猜到前线具体什么情况了。
方培军带着示范营的人,推进到距离大堤六百米处时,远远望去,大堤两侧,巨大的工程让人心底发寒。
野战部队,预备役,武警部队以188师为核心,加在一起数千人,以一种秩序的,稳定的模式疯狂展开。
若是从高空俯瞰,能够清晰的看到分装区,物料区,几大板块规划严谨,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貌似很乱的士兵,其实在跑动的过程当中,动线都是固定好的最短序列。
抗洪抢险是一门调度指挥科学。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堤段,范围并不大,如果是重点区域进行类似的固堤工作,能够塞下上万人的部队,在狭窄的范围内想要发挥最大功效。
那可就真的需要一个强大的指挥系统。
救灾,跟普通人看到的不一样。
救灾,也不是几个高级军官作秀。
这是要求极为严苛的极限挑战。
就像此刻,由五块沙土分装区到大堤,士兵就像不知疲倦的工蚁,哪怕有人失踪,牺牲,也丝毫没有让他们减速。
庞大的机械感扑面而来,组织力将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使命感抹杀一切悲伤情绪。
“真的能延迟泄洪时间吗?”
方培军喃喃自语。
他带着战士,从小镇冲到这边,途中不比陈默那边轻松,无数的战士负伤。
如今来到近前,铺天盖地的水腥气迎面扑来,大脑被冲的发懵,有不少人苍白的脸,没有丝毫血色。
这是面对大自然时,最直观的感受。
方培军不是野战出身,他能带人来到这里,已经到了极限,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但没有命令,他不能倒下。
野战宿命就是牺牲,有来处,没归途,既然来了,就要做好一切最坏的打算。
方培军咬了咬牙,勉强提起一口气。
“六百米,最后的六百米,兄弟们,说什么也得把物料送上去。”
“冲!”
无数的战士咆哮的鼓励。
背起钢筋,继续向前。
第271章 成败不必在我,但求全力抗争
由教导员方培军带队,运输物料这边。
伴随着坦克连,后勤+侦察一排,冲向距离大堤越来越近。
众人的心,也随之沉入谷底。
他们背着钢筋一路过来,途中相互扶持,再累也能抗住。
哪怕此刻临近大堤,地面都在颤抖,直面天威莫测的恐怖,众人也在所不惜。
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但唯独害怕没有希望,看不到希望啊。
方培军和满学习两人,相互搀扶着负重前行,深一脚浅一脚的冲到距离大坝还有四百米时,视野更加开阔。
同时,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暴露到眼前。
那就是188师固堤现场堆积的沙土,已经不足一千个立方米。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大路坍塌受阻,哪怕钢筋物料运上来再多也撑不住了,因为沙土的数量不足以支撑现场数千战士忙碌多长时间。
要知道。
用来铸堤的沙土,并非随随便便在附近挖点泥巴就行,也没那么多泥巴可用,这些都是从外部拉进来的黏性和密度符合标准的沙子。
不用泥的原因很简单,泥土颗粒太小,浸水后会从袋子里流出来,导致沙袋变形,整片都会塌下去。
沙子就不一样了,遇水后空间膨胀。
方培军他们刚从最近的小镇过来,那里有水,有面包,有钢筋,但却唯独没有留存的沙土。
临时调拨肯定来不及了。
并且道路损坏,也没那么多的人能够一趟一趟的往这背。
人的速度,怎么可能快过洪汤的速度?
轰隆隆!
地面在震动。
满学习看看沙土的数量,再看看附近忙碌的188师人群,他脸色苍白:“教导员,提前泄洪,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我们哪怕背的再多,也没办法延迟原本泄洪时间,只会提前,不会延后。”
“闭嘴!”
方培军闻言,恶狠狠的瞪了老满一眼。
他自然能看出事情的严重性,但身为带队干部,碰到任何棘手的情况,都不该悲观。
方培军很清楚提前泄洪,那么陈营长带队去救援的人群,包括撤离的民众都将遭受极大的危险。
可无论如何,不能打击士气。
“同志们,继续向前进,冲。”
方培军鼓励一声后,率先背起负重冲向堤坝。
当他们二百多人,距离大堤还有二百多米时,附近终于传来一阵尖锐的哨声。
“京都示范营,向我集合!!”
远处,一名188师后勤上尉,迅速在空地上插下一面红旗,指着空地道:“示范营的战友们,把物资丢在这里就好。”
“你们原地休息一下。”
听到呼声。
示范营数百名官兵,几乎有大半都是双腿一软,勉强背着钢筋过去集合。
他们二百多人足足带了十一吨重的物料,将近二十公里的长途跋涉,从小镇上过来。
十几吨听起来不多,可均摊到每一个人身上,平均负重五十公斤,没有所谓的道路,全特么的泥巴和黄汤。
他们这支队伍没有医疗队跟随,推进过程,全靠个人意志力顶住,完全是燃烧着潜能和生命力来完成。
那是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隐忍和艰难。
啪啪啪.
一捆又一捆钢筋被丢到地上。
方培军摆手安排其他战士休息,他自己则是颤抖着双手从口袋摸烟,发现全部被淋湿,他甩手一丢。
脚步踉跄着走到后勤上尉跟前。
“少校同志,辛苦了。”
188师的上尉言语诚恳:“你们带来了一千多根一米八20号标准钢筋桩,请放心,大堤不会停工,足够我们用了。”
方培军沉默数秒,而后伸手指了指远处的沙袋,声音嘶哑道:“同志,大堤不会停工,泄洪还能延迟吗?”
“这”
上尉脸色一黯。
都是明白人,很多话不需要说的那么透。
“总指最新消息,气象专家预测,雨量还会逐步加大,之前出现偏差,救援有些延缓,也就是说这个大坝水面上升速度,要比预计的更快。”
“如果按照这种势头上升,顶多四个小时必须泄洪,留给我们的时间,比原本预计延迟的计划要少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