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425节

  “情况是这样。”李洪波也被陈默那句“京都示范营营长”的名头给唬住,这可是之前打败过188师三分之一主力的单位啊。

  “我们前方一公里,暴雨加上地震引起泥石流,冲垮了路面,我们团工兵正在组织抢修,预计需要两个小时完成抢修。”

  “所有征调的车辆,要在抢修完成后,第一时间将材料运到大坝。”

  “所以,您的示范营,只能跑步去救援了。”

  “明白了。”陈默点点头。

  本来应该两个小时不间断的运输物资上大坝加固,如今路面被毁,就必须争分夺秒,安排更多的车辆待命,否则时间上来不及了。

  “还有,陈营长,你们的人也得给我们留下一些,加固工作不能停,部分材料需要人力送上去。”

  李洪波再次开口。

  若搁平时,陈默那是一点亏都不可能吃,更别说给人给车了。

  但现在,没什么可说的。

  “老方!”

  “来了。”

  教导员方培军从后方的车队中脱离,快步过来。

  “老方,商量一下。”陈默抬手抹了下脸上的雨水:“大堤需要加固,我们的车还有人都要留下一部分。”

  “这样,你带着坦克连还有后勤,工兵连的人,留在这里协助,其他人交给我去组织救援。”

  “我去救援,你留下。”

  方培军跨前一步,言辞间毫不退让,性格随和的他,难得跟陈默起了争执。

  原因很简单,加固大堤,虽危险,但只是延迟泄洪,一旦扛不住肯定还是泄洪。

  但在泄洪区救援的人就不一定了,危险系数更高。

  “别扯淡了,抗险救灾就是打仗,一切安排我说了算。”

  陈默摆了摆手,随后看向王建勇:“你去通知,让梁红杰,秦小军,满学习,王艳军做好准备,服从教导员和调度组的安排。”

  “老方,示范营267名战士我交给你了,一定给我安全的带回来,一个也不能少。”

  陈默说完,对着李洪波点点头。

  转身朝着泄洪区走,他要带人去追上撤离的群众,协助更多的人撤出去。

  “秀才!”

  方培军咬了咬牙,他来示范营时间短,从来都是叫陈营,没有叫过这个外号。

  可现在,他喊了。

  看着陈默继续离开的身影,老方双眼通红,大声道:“秀才,示范营329人交给你了,包括你自己,无论如何,给老子把人都带回来,一个也不能少!!”

  “知道了。”

  陈默头也不回的回应着。

  两位主管商量好。

  全营的人开始分成两波,一波留下,一波在干部的组织下,跟着陈默一起,沿着泄洪区出发。

  他们这个地方,距离大部队不算远,毕竟,这里距离大坝已经有二十公里,民众撤离的早,基本脱离中心区域。

  可一旦泄洪,依旧危险。

  小镇上矿泉水堆积了成千上万件,还有不少的面包,陈默路过时也没客气,撕开就往自己背包里面装。

  “除了留下的同志,其他干部,组织人员尽快补充,能吃多少吃多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尽量往身上带,吃饱喝足,做好十公里越野的准备。”

  “所有人,把水壶都装满水,尽可能多带,给老乡带上一些。”

  “等下出发,所有干部去医疗分队那领取葡萄糖,一人两瓶,喝了再走,剩下的放车上留下。”

  “要求,所有人员做好负重规划,全体出动,不能拉下一人。”

  陈默自己也没经验,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必须表现的胸有成竹。

  有了营长的命令。

  侦察,装步,医疗所有人跑到物资堆开始装物资,很多人心里清楚,这些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给需要救援的民众吃。

  哪怕他们这点人带的东西远远不够,可有一点算一点吧。

  别看此刻暴雨依旧,但雨水特别脏,根本不能当做能源补充。

  九十年代末,已经很少听到“酸雨”这个概念了。

  但换到十几年前,用环境换发展,酸雨,沙尘暴那些都是常态。

  很快。

  领取完物资的战士集合,所有人都拼命的往嘴里塞面包,塞矿泉水。

  都是老兵,哪怕营长不要求,他们也清楚,救援,首先需要的是体力。

  吃饱喝足,每人再领两瓶葡萄糖灌下去。

  这个习惯,还是当初训练蓝军营时遗留下来的,当时训练任务太紧,训练量太大,全营开启氪糖补充体力,效果还挺好。

  “听口令!”

  “各班正副班长前一个,后一个,看好战士,把手电都打开,对讲机打开,不用省电池,务必保证安全。”

  “全营,跑步前进。”

  程东手中拿着电喇叭在队伍中狂吼,他是肯定要跟着秀才的。

  自己带的兵,无论当多大的官,必须自己护着。

  “王建勇,你个狗日的,还在吃呢?跟着秀才走前面,要是磕着碰着,老子把你蛋拧下来。”

  “操!”

  老王嘴里正啃着面包呢,听到声音,只觉得裤裆一凉,撒腿就跑。

  当然,这只是一下小插曲。

  随着一个个干部配合,示范营很快变成纯步兵营,数百人开始前进。

  “装步的人跟上。”

  “看看侦察的人跑多快,你丫的腿瘸了?快点!”

  “后面的跟上。”

  黑压压的人群冒着大雨,背负物资,身上像是挂手榴弹一样的挂满了矿泉水,扛着铁锹等工具,跑步冲向群众撤离的方向。

  啪啪!

  救援心是好的,可路况太差了。

  一开始就有人摔倒在烂泥中,身上物资被摔散,身旁的老兵随手将人拉起,捡起物资挂自己身上,重新背着向前。

  连长,排长,以及医疗队的女兵,战斗班的班长,不断在各自负责区域内穿梭,鼓励,打气,观察士兵状态。

  一旦发现谁状态不对,就会立刻调整配重。

  “跑起来!全部跑起来,我们快一秒,高阳的人民就能早一秒看到希望。”

  “再快一点,哪怕你们什么都不做,只要出现在现场,就是对民众最大的底气。”

  “同志们,高阳泄洪区人民的希望,就在我们身上,拿出敢打敢死敢拼的精神来,冲!”

  陈默带着队,时不时的喊几句口号。

  进行高强度的急行军。

第270章 野战宿命,有来处,无归途!

  黑夜里急行军,每前行一步都会变得无比艰难,更何况还是负重行军。

  因为烂泥具备黏性,每一脚落下再拔出来损耗的体力就不是小数字。

  没跑几步,迷彩的野战军橡胶鞋表面已经看不见绿色,沾上一坨坨淤泥,让整个鞋子变成黏黏的一大坨。

  就这还算好的。

  很多战士用力一拔,脚是出来了,可鞋子却被留在淤泥中。

  以班为集体的前行,时不时后方的人需要避让,帮忙,可尽管这样,急行军的速度也并不慢。

  向泄洪区进军!

  向战场出发!

  冒着暴雨前行!

  陈默奔跑时,抽空看了下天空,脱离车辆后。

  他也不知道现在是几点,路上除了手电筒之外,看不到一丁点的光。

  道路两旁的玉米已然成熟,却被大雨打的东倒西歪,发黄的叶子一多半淹在水中,只有一小半露在外面。

  水,到处都是水!

  玉米都算好的,西瓜被冲得七零八落,时不时一阵大树被拔根的声音出现,恐怖而渗人,由于地震加上水泡的缘故,连树根都支撑不住,哗哗的倒下。

  漆黑的天,漏窟窿似的瓢泼大雨。

  昏黄的水汤,成为唯一的主角,而地势较低的地方,干脆就形成了小湖泊。

  不难想象,积水这么多,一旦大堤守不住,那么本就泡在水里的世界,将彻底变成龙宫。

  不过短短两公里的跑步过程,全营战士平均摔跟头多达十次,程东在后面压阵,还要经常协助落后的士兵,他此刻就跟个泥人似的。

  汪建斌更惨,这位响箭出来的技术干部,体能方面本就是短板,摔了几次愣是摔到被水呛的鼻血不止,医疗兵拿着绷带在鼻孔下给他兜住,才能止住狂流的鼻血。

  哪怕侦察连很有经验的一帮老兵,也无法幸免,多次摔倒,就算每次都能敏捷的以肩膀着地,翻滚卸力,可重复的次数多,手臂距离脱臼也不远了。

  反倒是陈默自己稍微强一点。

  在老王被拧蛋的威胁下,一直尽心尽力的开路,自己摔了不少次,却替营长扛住了伤害。

  陈默只摔倒两三次,总体上是保住了营长整体的军事矜持和形象。

  连他都是如此。

  可想而知,士兵的情况有多糟糕,队伍中逐渐的出现一些战斗减员。

  比如装步的一名士官,一脚踩进泥窝窝,被看不到的锋锐利物刺穿胶鞋,扎破血肉。

  又譬如,侦察连的赵武亮,也就是以前程东的通讯员,全连为数不多的上等兵。

  他一脚陷入淤泥,惯性的力量,让他身体僵硬,重心控制不住,直挺挺摔倒,还伴随着“咔嚓”的声音。

  而后,整个人倒在淤泥中翻滚。

  小赵额头瞬间冒出冷汗,痛苦的哆嗦着,但出于身为侦察兵的骄傲,他硬是咬紧牙关,没发出一点声音。

首节 上一节 425/4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