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424节

  陈默坐在车辆后排,关注路况的同时,也在不停的提醒王建勇。

  冒着大雨,还是黑夜机动几百公里去受灾区救援,风险非常高。

  索性。

  全营军官特别多,兵还都是老兵,优势方面比军官都要高,这就是他们示范营最大的底气了。

  轰隆隆的雨夜。

  天空阴沉的令人窒息,晋阳太山山脚下,一排排望不到边的车队出动。

  提前知道可能要救援。

  陈默后方的运输车车身,早就竖起了“京都军区抗险救灾部队”的旗帜,车厢板两侧,也挂满了类似“军民鱼水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难兴邦,奋然前行”的横幅。

  这些东西,很多单位都会提前储备。

  毕竟大部队若是白天出动,为了不引起民众恐慌,横幅是最好的诠释。

  京昆高速和青银高速部分路段,这时候都没有建成,从晋阳出发去受灾区,大部分只能走省道。

  一路上。

  路过的私家车纷纷避让,主动的停在道路两旁,为军车让路,从高空俯瞰,犹如一条长龙,震撼的甩尾。

  秩序!默契!无言!

  受灾新闻已经不是秘密,通过广播电台,很多人都知道泄洪区撤离的事情。

  十几万民众的撤离,是为了保护城市,保护很多的地区。

  部分车主沉默。

  他们想起了去年,九八年的灾难,曾牺牲了很多士兵,也有很多无辜的百姓。

  滴滴滴!

  路边一辆私家车鸣笛致敬,车主落下车窗,对着车队敬礼。

  看那敬礼的姿势,应该是一名退伍老兵。

  鸣笛声仿佛被感染,短短时间,连成一片喧嚣。

  一辆又一辆车主打开车窗,下车,不顾雨水淋身,敬着不标准的军礼。

  “加油啊!解放军同志!!”

  “你们一定要安全回来,活着回来!!”

  “请答应我,保护好自己。”

  “解放军同志们,给灾区代好,我们会在外围接应,全国人民都站在他们身后,我们不会倒下。”

  雨水混和着许许多多的声音,挤进车厢内,很多战士伸着脑袋望向外面,身体被打湿,却无任何寒意。

  因热血在此刻沸腾。

  野战突击。

  士兵出击。

  道路两旁,无数的车灯打开双闪,打开强光,大开璀璨之光,照亮野战部队前行。

  为我善战之军。

  为我受灾之民。

  为那冰冷损失数字的背后,那名小女孩妈妈的绝望,开辟最宽敞的救援通道。

  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路边,车主是一名年轻的小伙子,在1999年能开这车,家境绝对不差。

  小伙子从后备箱拿出几条未拆封的香烟,瞅准其中一辆运输车,用力的丢向车厢。

  副驾驶坐的应该是小伙子的对象,看到烟被丢进去,她自己也拿起几瓶酒水往车上丢。

  吓的小伙子脸色都白了,急忙伸手拦住:“你傻啊,不是不能喝酒,这酒瓶子这么重,砸到人怎么办?”

  另一辆小车上。

  一名父亲怀中抱着小男孩,坐在后座,小男孩好奇的看着外面的车队。

  “爸爸,军人叔叔这是要干什么啊?”

  父亲笑着揉了揉儿子的脑袋,耐心道:“他们是要去救灾啊。”

  “什么是救灾?”

  “救灾.”中年父亲抬头想了想:“救灾就是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家没有了,需要军人叔叔帮忙,还有一部分小朋友生命受到威胁,需要军人叔叔去保护。”

  “这样啊。”小男孩目光闪烁着,执着又有些担忧害怕的神色。

  家怎么会没呢?

  如果没有了家,爸爸妈妈呢?还有新衣服吗?还会有玩具吗?

  “爸爸。”

  小男孩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

  中年父亲听出了儿子害怕,他也有些后悔,不该说这些话,因为孩子还小。

  但很快,他惊讶了。

  因为怀里抱着的儿子,语气很坚定的说道:“爸爸,我们也去救灾好吗?”

  “我也可以保护别的小朋友。”

  男人沉默几秒,语重心长道:“孩子,我们去不了,因为军人叔叔为了保护我们,很多地方已经被围了,军人叔叔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你要想去,必须等长大了才行。”

  “那我也要成为军人吗?”

  “是的。”

  “那好,等我长大,我也要变成一名军人,一名勇敢的军人。”

  “好!”

  类似的场景,不断的救援的半路上上演。

  陈默一直都在对着地方车辆举手回礼,国家士气是无形的。

  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才会显现。

  至于平时,那一小部分杂音就是个屁,说自己国家这不行那不行的,恨不得换身皮,换个颜色。

  发展必然会有阵痛。

  众志成城的伟大,不是那些人能够真正了解。

  大概又过去二十分钟。

  交通部门的人员出现,嘟嘟嘟,车顶警报器闪烁红光,开始替示范营的车队开路。

  有地方部门协助,前进速度快了不少。

  距离灾区越近,消息也就越多。

  通讯车载电台内,陈默安排人接入指挥频道,灾情实时信息,地区协防,现场对接,大量电报犹如雪花一般飞来,通过终端,转到全营几名主要干部的手中。

  目前。

  撤离人员进度缓慢,余震是没了,可暴雨却越来越大,预计的泄洪时间甚至会提前。

  原本救援压力就挺大,这下更是压力骤增。

  陈默半个身子靠着车门,目露担忧,有交通部门的人领路,他已经下令让全营的战士在车厢内休息。

  保存体力。

  因为这很可能是泄洪前,甚至是泄洪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后的休息机会了。

  一旦队伍进入灾区,那就跟进入战场没有任何区别,连续作战也没办法避免。

  越是前进,暴雨越是厉害。

  巨大的水汽,让车厢内部都泛起一股强烈的潮湿,这个年代的车辆,密封性没那么好。

  陈默乘坐的小车还好。

  运输车顶端的帆布棚都被渗透,随便伸手一摸,就能抹下二两水。

  灾难,可不会给士兵喘息的机会啊。

  士官学院距离上级要求的地方实际只有一百多公里,可由于天气太过恶劣,等护送的交通人员离开后。

  全营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人生地不熟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沿途支援的很多单位都被临时抽调,过去加固大堤。

  问题是,加固大堤并非简单的码沙袋,同时还需要打木桩或者钢筋桩,根据情况,需要几米到十几米一根不等,串联结成网,将沙袋固定起来。

  只有这样,大堤才能牢固。

  否则,只是简单的码沙袋,就会如同无根浮萍,一旦碰到那种每秒上万立方米的洪流,顷刻间就能被冲垮。

  届时,可就真的是堤毁人亡了。

  示范营刚刚抵达受灾区边缘,还没等组织救援,就接到通知,附近所有抵达救援的车辆,都要统一调拨给188师,用来运输材料。

  前方的路,只能凭借双腿带着工具趟过去。

  尽可能延迟泄洪时间,为撤离做好充足准备。

  等他们来到188师后勤接收车辆的地区时,一名中校身上批着雨衣,正在焦急的张望,看样子,对方早就等待多时了。

  陈默他们所在的地方,处于高阳下辖一个小镇的边缘,这里距离大堤有二十多公里。

  镇上的居民已经全部转移。

  同时,该镇被临时当做高阳大堤联合指挥部物资储存处。

  镇子里面,柴油发电机轰隆隆作响,防水灯泡被雨点打的乱晃,数台装载机同时工作。

  调度人员指挥着机械,将堆积成山的各种前线抗洪所需物料全部装车。

  瞧见又有一队新的车队过来。

  中校急忙打开手中的手电筒,晃动着打停车的信号。

  陈默披上雨衣从车上下来,中校快步上前,双眼通红的打量一眼面前的少校。

  军改前,军衔有些混乱,少校和中校有些时候不见得就一定是前者的级别低,低衔高配并不罕见。

  188师的后勤中校看陈默年龄小,却带这么多人过来,神情先是一怔,率先立正敬礼道:“你好同志,我是188师临时调度组的组长李洪波。”

  “你好,我是京都示范营营长陈默。”陈默回礼。

  “李组长,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救援地的混乱,完全超出了陈默的想象,一路上救援的部队,不断被更改路线,更改任务。

  陈默必须搞清楚,眼前的状况。

首节 上一节 424/4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