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上进,但不善言谈,每走一步,每进步一点都像是抱着无限的希望一般,紧紧抓在手中。”
“他的军旅生涯很短,还不到半年,可他在基层单位短短的时间内,付出的努力是别人的三倍,很少有人看到他的努力,但他依旧质朴到近乎偏执的进步着。”
“前段时间裁军,他被裁掉了,跟我是同年兵,就是石门地区的人,结果是黯然回乡,他的愿望很简单,只想好好当一个兵。”
“首长同志,侦察连很难,对别的单位来讲,我们是一群无所不能的侦察兵,但对我们自己来讲,侦察兵的使命就像一把剔骨刀,时刻的提醒着我们成长。”
“我们连还有一个一级士官,家在陕北那边,参军之前家里穷的连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吃野菜窝窝头吃到双眼发绿,说个话都能累到双腿打摆子。”
“自从参军,进入侦察连,一开始他身体素质不行,全连的老末,连长看不上,排长不待见,战友嫌他拖后腿,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努力训练,在一次比武中,从全连老末一跃成为全师前三。”
“从此破茧成蝶,一飞冲天,可是在前几天裁军中,依旧被裁掉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名老兵临别的前一晚,还对我说,让我好好把握当兵的机会,他离乡时,全村的老少都出来送别,三步一回头,五步一磕头的离乡,光荣参军。”
“他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家里解释,被裁掉的事情。”
陈默语言渲染力很强,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副基层战士,逆袭后郁郁不得志,最终被裁军不得不离开的画面。
会议室内,刚才还沉闷到极点的氛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消失于无形。
毕竟,在场的人都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
袁校长,何政委两人都没有吭声,但听陈默东拉西扯的说了这么多,大致也猜到了他的用意。
一个陆院,从来没考虑建立士官学院的另一层用意。
辩论,每句话,每个铺垫都是有目的的。
曹红义似乎也忘了,刚才陈默说他不专业的事,只是皱紧眉头道:“你叫陈默对吧?”
“你讲的故事很感人,但我想知道,这跟你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系嘛?”
“裁军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些你说了也没用,无论是军队还是国家,总是要发展的。”
“是啊首长,裁军不是我能议论的。”陈默笑了笑,继续道:“但建立士官学院,也不是单单为了信息化部队。”
“我出身基层,也懂基层,像我刚才讲的那些同志,他们如果不符合提干的要求,士官学院不正是他们另一条出路嘛?”
“这是兵的前程。”
“首长。”陈默面向曹红义敬礼道:“您说建立一个士官学院太过浪费财力,人力,资源,耗时也太久。”
“但您还记不记得,除了建立一所士官学院之外,临时找一处基地就能进行培训,这也是我一开始的建议。”
“把这个范围缩小,反正都要实验,为啥不能给基层一些渴望进步的战士,一次把握自己前程的机会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培养到位,所收获的成果,绝对不是随便找一个单位,就能比拟的。”
“首长,请给兵一个前程,给广大士官一条能够规划职业的路。”
给兵一个前程这种话,都被陈默给搬到会议室来说,曹红义还能说什么呢。
他盯着陈默看了半晌,才摇摇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
“培训基地确实可以整,那具体培训谁?我们陆军这么多单位,培训谁不培训谁,该怎么处理?”
“培训之后,实验怎么搞?没有成建制的编制,连武器都没有,单凭一个基地能做出多少改变?”
“小子,我知道你个人军事素质厉害,还会点心理学运用能力,但,这不是用来模糊问询的手段。”
曹红义说完,深邃的双眸再次看向陈默。
他作为战役学老教授,可不光是表面上那般咋咋呼呼,活了大半辈子,真可以说他吃过的盐,都比陈默吃过的饭多。
曹教授太清楚陈默的目的了。
这个列兵学员,进到陆院使劲的表现自己,无非就是两个目的。
其一,想一脚踏入时代,主动陷身大势,想推动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
其二,展现天赋,进入高层视野,铺垫人脉,为未来军旅生涯打基础。
这些,曹红义心里都清楚。
并且,他承认面前的年轻人很有能力,也很有胆魄,但提议不行就是不行。
投入太大,最终很可能弄巧成拙。
会议室内的人,听到这里,都知道建立士官学院的计划,要彻底搁浅了。
很多好的规划并非适合当下,这个新学员的理念很超前,但不适合眼下的陆院。
其实谈话到这种程度,若是换成别人,肯定就无计可施,老老实实回去上课得了。
但陈默不是。
他没那么轻易的认输。
1999年的这个蓝军营,他是非要搭上这趟快车不可,因为紧接着就是信息化部队的组建,这才是大头啊。
“首长,请问您平时去图书馆嘛?”陈默冷不丁的突然开口。
“不常去。”
曹红义微微摇头,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若是想告诉我通过阅读和学习,又跟士官学院攀上关系,我可不信。”
老曹作为战役学教授,他并不认为眼前的年轻人,还能折腾出什么动静。
陈默可不管他信不信,只是自顾自的说道:“首长,您如果常去图书馆,应该会发现在公共区第五排第三层有本《中南半岛战争解析》。”
“在第三十六页第二段中,记录了老美的101直升机师组建时的一段介绍。”
“首长,您一直说实验,实验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或者说成功之后,难道信息化就停滞到一个营或者一个团规模,不再往下进行嘛?”
“其实培养人才的初衷,根本就不是为了实验部队而准备,真正是为了成功之后而筹备。”
“您说培养谁,这很简单,目前不是有几个装甲单位正在整理演习数据嘛?整理好之后就让这几个单位自觉申请,接受培训。”
“至于说培训之后,实验怎么搞,武器怎么搞,这些并不冲突,他们来自各个装甲单位,信息化改变的只是作战思维,又不是改变整个作战规模。”
“我们完全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由一部分学员回到原单位接手武器设备,跟别的单位来一场实打实的对抗,无论输赢,这数据不就来了嘛?”
“输,基层一线战士,有很多同志可以帮我们查找原因,纠正错误,赢,并且赢的很容易,战斗力明显提升,这不就是改变作战思维后所想要的成果嘛?”
“只要实验成功,培养的这一批人,可以随时投入到更大规模的部队当中,他们就是未来单位的中流砥柱。”
“连老美大名鼎鼎,且技术含量较高的101直升机师都采用这种模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首长,裁军确实是大势,我们没办法去评价什么,但是基层还有很多好同志,就在等一个机会。”
“我们为啥不把这个机会给他们呢?”
陈默的再次反问。
也预示着他又一次反客为主。
从提起建立士官学院这个噱头开始,陈默就知道过程很困难,因为凭借陆院的体量,难以支撑。
毕竟一所学院的建立,不是几个老教授就能拍板,但搞一个培训基地。
陈默知道,学院绝对有这个权利。
“首长,您肯定懂兵的前程,更懂薪火传承,只要给他们一次机会,这次的实验就一定能成。”
再次被问住的曹红义眉头紧锁,他不得不承认,此刻,自己被眼前这位年轻人所说的话语打动了。
确实。
他们一直都考虑实验的问题,却不曾想过,实验成功之后的事。
这倒不是说陆院的领导目光这么短浅,而是一个蓝军营的实验,从1992年到如今,过去了七年,共实验四次,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加上实验成功后的问题,根本不归学院管,这是上头的人该操心的事。
所以,曹红义没想那么长远。
这次争辩,算不上什么舌战群儒,但其中的艰难程度,并不低。
陈默立正站着不再言语,他再等最后的结果。
校长袁山松看到争论结束,他咧嘴笑了笑,目光扫过会议室所有人,最终看向张津南。
毕竟,上面将信息化实验的任务交给陆院,而学院又将这个事情,全权交到张津南手中的。
这时候,需要他起身表态。
要不咋说人家是副院长呢,注意到校长目光投过来,他就知道老袁这边没有阻力了。
张津南急忙挺身坐直,抬手敲了敲会议桌,沉声道:“好了,陈默同志已经阐述了他个人的想法以及观点。”
“现在就建立士官学院一说,哪位同志还有意见或者有不同建议的,可以提一提。”
“哼,你少在那偷换概念。”曹红义收拾桌上的教案,起身道:“搭建基地我认可,筹备学院想都别想。”
“我们有什么资质去建立士官学院?这事以后不用再问我,问也是这个态度。”
说完,曹教授抱起教案转身离开会议室,他几十岁的人了,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龄,根本不在乎其他。
一心只为陆院,也就是当年的抗大第二分校,他二十多岁就在这所学院,几经变迁都没离开,那种感情不是别人能理解的。
最大的反对者离开,会议室剩下的一些老头,基本没啥意见了。
在袁校长宣布散会后,一个个什么话都没说,全都拿着教案离开。
眨眼的功夫,诺大的会议室,就只剩下张津南和陈默两人。
望着面前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军姿依旧挺拔的学员。
张津南咧嘴笑了笑,从会议桌上拿起香烟,丢到桌尾的位置:“行了小子,坐吧。”
“抽烟自己拿,别指望我让你。”
“谢首长。”
陈默也确实站得足够久了,他弯腰捏了捏发硬的双腿,而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但没拿副院长递过来的香烟,仍旧是规规矩矩坐着。
“你小子,行,真够鸡贼的,难怪那么多人叫你秀才,这嘴没白长。”
张津南笑骂了两句,似是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道:“士官学院恐怕是建不成了,但搞个基地进行培训还是没问题的。”
“你的提议很好,思维也不错,但学院是学院,培训基地是培训基地,这两者可没什么关联。”
“你就那么肯定,学院发出通知,就有单位愿意报名去培训?”
“放心吧首长,人贵精不贵多,到时候肯定有人过去。”
陈默将胸脯拍的“砰砰”响,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那特么信心能不足嘛。
自己有机会得到发展,咋地也要拉侦察连一把啊,别的单位不去,他无论如何也要说服自己连队的人过去。
“行,看你这么有信心就行。”
张津南目光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陈默,而后才开口道:“接下来好好听课学习,抽空再做一份培训基地的计划书。”
“我目前不能给你承诺什么,一切看你自己的努力了,明白嘛?”
“是,首长!!”